【最新】高考地理二轮讲练测:专题08城市测练习含解析

上传人:公**** 文档编号:470964898 上传时间:2022-07-28 格式:DOC 页数:12 大小:620.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最新】高考地理二轮讲练测:专题08城市测练习含解析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最新】高考地理二轮讲练测:专题08城市测练习含解析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最新】高考地理二轮讲练测:专题08城市测练习含解析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最新】高考地理二轮讲练测:专题08城市测练习含解析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最新】高考地理二轮讲练测:专题08城市测练习含解析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最新】高考地理二轮讲练测:专题08城市测练习含解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最新】高考地理二轮讲练测:专题08城市测练习含解析(1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最新版地理精品学习资料(总分100分 时间50分钟)班级 _ 学号 _ 得分_一、选择题(15小题,共60分)(吉林省吉林大学附属中学2016届高三第五次摸底考试)我国城市化进程中,有两种形式:移地式城市化与就地式城市化。就地式城市化是指农村人口一般不离开居住地,而农村逐步向城镇转化。下图示意我国东南沿海某城镇人口职业构成变化,读图完成下列各题。1图中、分别表达的产业是 A第一产业、第二产业、第三产业 B第二产业、第一产业、第三产业C第一产业、第三产业、第二产业 D第三产业、第二产业、第一产业2就地式城市化对当地的影响是A加速区域中心城市的扩展 B扩大城乡之间经济的差距C促进农村土地资源的整合

2、 D不利于城市功能分区的形成 【答案】1、A 2、C【考点定位】城市化的形式,产业结构的变化特点,就地城市化的影响。(湖南省长沙市长郡中学2016届高三第六次月考)城市化的进程大幅改变了原有的水文生态,学者在进行城市化、下水道普及率以及径流量的相关分析研究时,将三者之间关系归纳如右图所示。回答下列问题。3.根据材料分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相同的径流量下,城市化程度愈高,下水道的普及率愈低 相同的城市化程度之下,下水道普及率愈低,径流量愈大 下水道普及率与径流量呈现负相关 相同的下水道普及率之下,城市化程度愈高,径流量愈大 A B C D4.依据该模式推论,某市1970年城市化程度20%,下水道

3、普及率40%; 2000年城市化程度90%,下水道普及率80%;则2000年的径流量约为1970年的多少倍 A1 B2 C3 D4【答案】3.B 4.C【考点定位】等值线图的综合判读(四川省成都七中2016届高三一诊模拟试题)下表为我国长江三角洲城市群与美国大西洋沿岸城市群人口、城市、经济发展状况对比。根据材料回答下列问题。5与美国大西洋沿岸城市群相比,长江三角洲城市群( ) A经济密度(单位面积GDP)更大 B城市人口数更少 C经济总量在本国的地位相当 D经济总量更大6在长江三角洲城市群产业分工协作方面,首位城市应重点发展下列哪三个产业( ) 国际金融 机械制造 服装制造 石油化工 文化创意

4、 进出口贸易 A B C D【答案】5C 6A【考点定位】本题旨在考查城市发展水平的地区差异,考查区域产业的发展方向。(湖南省长沙市第一中学2016届高三上学期第六次月考) 读我国某城市部分年份供水情况统计图,完成下列各题。注:再生水指废水或雨水经适当处理后,达到一定的水质指标,满足某种使用要求,可以进行有益使用的水。应急供水括在非常情况下,城市常规供水不足或受阻中断时,快速启用的城市安全供水方式。7该城市最有可能位于 A长江中下游平原 B.青藏高原 C珠江三角洲 D华北平原8该城市目前的供水结构可能引发的问题是 A地面沉降 B.水污染加剧 C.土壤盐碱化 D河流断流9再生水供水量的变化反映出

5、该城市 A.地下水水位不断降低 B.水资源利用率有所提高 C.产业结构成功转型升级 D水资源需求总量有所减少【答案】7.D 8.A 9.B【考点定位】城市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一、我国城市水资源现状 1、目前,我国城市供水只有83%,人均日供水量1 6 1 L / d。全国有200多个城市缺水,平均日缺水量为1500万吨。 2、 水资源匮乏,分布不均匀,沿海城市水源充沛,西部城市用水紧张 3、 水质污染严重, 50%左右的地下水和70%的左右河道湖泊受到污染,导致许多城市 属于水质型缺水。污水排放严重制约了城市的发展 4、 供需矛盾日益突出,尤其是大中型城市,人口的增加造成需水量逐渐增高。 5、

6、 水资源开发利用上缺乏统筹规划和有效的管理。 6、 地下水的开采量过大,地下水源局势危机。 二、城市水资源短缺的原因 1、水资源浪费情况严重, 浪费成为了城市水资源短缺的主要原因之一。 2、水资源污染情况严重 3、城市供水设施落后 4、城市管网布置不合理 5、城市人口多,管理不合理;中国现城市人口众多,城市居民生活用水和工业用水较集中,供需矛盾较尖锐。再加上缺乏有效的管理方式,导致城市用水不合理,浪费现象严重,有效利用率低。 6、水资源开发利用不合理 在水资源开发上,地下水开采过度,造成地下水位下降严重,地面下沉,从而导致海水倒灌地下水,使地下水咸化,破坏了原来的地下水资源系统,加速了水源污染

7、。所以在水资源的不合理开发是导致我国水资源缺乏的另一主要原因。7、水价低,人们节水意识低 8、水资源时空分布不均匀 :我国水资源分布不均匀,南方多,北方少,东方多,西方少,夏季雨水集中,易造成洪涝灾害,而秋冬雨水缺乏,供水不足。水资源分布不均匀性加大了对水资源管理控制的难度。三、城市节水措施: 1.加强节水宣传教育, 全民节水意识。2.建立城市用水定额和节水指标体系3全面厉行城市节水,工业节约用水要以技术进步型节水和结构调整型节水并重。城市生活用水要以节水器具型节水和强化管理型节水并重:要全面推行节水型用水器具,尤其是在公共市政用水和居民生活用水量大的洗涤、冲厕和淋浴方面重点采取节水措施,提高

8、节水效率;加快城市供水管网技术改造,降低跑冒滴漏损失。4实行计量征费和计划用水管理5加快城市污水处理回用6理顺节水管理体制在水资源的开发利用过程中,还存在着水源与供水、供水与用水、用水与排水、排水与污水处理和回用分割脱节的问题。应当建立在政府的指导下,建立水务管理统一的,经市场调节的节水管理体制,实现水的最大效益。7调整产业结构8完善节水法律法规,加强水资源的统一管理体制,健全水资源的执法监督机制,是水资源可持续利用保障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必要前提。(湖南省长沙市第一中学2016届高三第三次月考)近年来,城市内涝问题越来越严重,解决城市内涝迫在眉睫。下图表示城市不同类型地表降雨损失量(降雨后被地表

9、吸收及渗透的水量称为降雨损失量,降雨损失量越高的地表越不容易积水)。据此回答下列问题。10. 下列对应正确的是 A. 甲草地,乙土地,丙混凝土方砖,丁新沥青路面B. 甲新沥青路面,乙混凝土方砖,丙土地,丁草地C. 甲土地,乙草地,丙新沥青路面,丁混凝土方砖D. 甲混凝土方砖,乙新沥青路面,丙草地,丁土地11.下列不利于缓解城市内涝的措施是 A.增加城市地形坡度 B. 改扩建城市的排水设施 C.城市雨水综合利用 D.扩大城市绿地面积 【答案】10.A 11.A【考点定位】水循环的影响因素,城市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名师点睛】城市内涝是指由于强降水或连续性降水超过城市排水能力致使城市内产生积水灾害的

10、现象。造成内涝的客观原因是降雨强度大,范围集中。降雨特别急的地方可能形成积水,降雨强度比较大、时间比较长也有可能形成积水。现在一些城市排水管网欠账比较多,管道老化,排水标准比较低。有的地方排水设施就不健全,不完善。排水系统建设滞后是造成内涝的一个重要原因。另外,城市大量的硬质铺装,如柏油路面,水泥路面,降雨时水渗透性不好,不容易入渗,也容易形成这段路面积水。(贵州省贵阳第一中学2016届高三第5次月考) 城市化区位熵Q=S/P,S为该省的城市化水平,P为全国城市化平均水平。表1为2010年中国部分省级行政区的总人口及城市化区位煵,据此完成下列问题。甲乙丙丁总人口(万人)2301.99579.3

11、7185.43474.6城市化区位熵S/P1.871.020.910.6312. 下列省区乡村人口比重最大的是( )A.甲 B.乙 C.丙 D.丁、13. 甲乙丙丁四省区对应正确的是( )A.北京、河北、上海、西藏 B.上海、山东、河北、贵州C.贵州、河北、山东、上海 D.青海、山东、河北、西藏【答案】12.D 13.B【考点定位】城市化水平的省际差异、城市化与经济发展水平。【名师点睛】城市化水平的省际差异可通过区位熵来分析。区位熵在衡量某一区域要素的空间分布情况,反映某一产业部门的专业化程度,以及某一区域在高层次区域的地位和作用等方面,是一个很有意义的指标。区位熵法计算公式:Q=S/P,式中

12、,Q为省级的城市化区位熵,Q大于1,说明省级城市化水平在全国城市化中发达,反之欠发达;Q越大,说明省级城市化发展水平越高,否则发展水平越低。S和P分别为该省级城市化水平占全国城市化水平的比重。(重庆市第一中学2016届高三12月月考)下图为某半岛区城示意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14. T1107公路在甲段有多处连续弯曲,主要是因为该处 A.地下矿产丰富,为接近原料产地 B.生态环境脆弱,为保护生物资源 C.聚落人口密集,为增加交通流量 D.地形高差较大,为减缓公路坡度15.乙城市是图示区域中规模最大的聚落和著名疗养城市,以下不属于其形成的主要区位条件的是 A.地形平坦 B.风景优美 C.降水丰富

13、 D.交通便利【答案】14.D 15.C【考点定位】地形对交通线的影响、疗养城市的区位因素二、综合题(共40分)16.(22分)(北京市十一学校2016届高三12月月考)阅读图文资料,回答下列问题。长江三角洲经济区包括上海市、江苏省和浙江省,区域面积古全国的2. 19%, GDP总量占全国的21. 7%,城市人口比重达68%。“长江三角洲城市群”已跻身六大世界级城市群。下图为长江三角洲经济区域市分布示意图。 (1)依据资料,归纳长江三角洲城市群的特征。(6分) 杭州是该地区的重要城市。下图为“杭州市六次人口普查人口数量及年龄构成统计图”。(2)读下图,描述图中杭州人口年龄结构的变化趋势。(6分)(3)上图显示, 杭州在1964年(二普)之前和2000年(五普)之后人口总数增长较快,分别说明其直接原因。(4分) 江南水乡以河成街,街桥相连。下图为江南水乡景观图。(4)请运用所学地理知识分析上述景观的形成原因。(6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资格认证/考试 > 自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