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思 (9)(教育精品)

上传人:壹****1 文档编号:470907125 上传时间:2023-02-06 格式:DOC 页数:41 大小:10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反思 (9)(教育精品)_第1页
第1页 / 共41页
反思 (9)(教育精品)_第2页
第2页 / 共41页
反思 (9)(教育精品)_第3页
第3页 / 共41页
反思 (9)(教育精品)_第4页
第4页 / 共41页
反思 (9)(教育精品)_第5页
第5页 / 共4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反思 (9)(教育精品)》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反思 (9)(教育精品)(4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三分教学模式下课堂教学反思一:三分教学的概述。它是近年来在学区马校长带领下,校领导根据本校实际情况,通过同志们不断尝试,总结的一种新的教学思路。是在构建注意理论,人文教育,和差异化教学的理论的背景下,分层设计,分层教学,最终达到共同发展的新的教学模式。分为自主学习,构建探究,当堂检测三部分内容。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发展学生的创新思想,和创新能力为目的。尽而达到高效课堂的一种学习方法。二:学生分层。分为四个小组。每个小组分为1号(组长:学习能力责任感强)2号(学习能力较好)3号(学习能力中等)4号(学习能力较差)。每个小组由4到5名学生组成。根据组内异质,组间同质进行小组和作学习。选一名知

2、识能力强有带动力的学生作组长,学习较为优秀的带动组内同学学习。学生的层次也不是不变的,根据学生的发展变化随时对小组进行调整,以激励3,4号学生向更高层次递进。也避免优生骄傲。提高所有学生的积极性。小组之间设计不同的评价方式,(1号回答正确小组加1分,2号2分,3号3分。4号4分。)提高集体荣誉感,加强学生竟增意识,提高学习积极性。三:分层设计,分层教学1自主学习学习的主体是学生,我们相信大部分学生都能从自主阅读,自主操作,自在观察,自主探索,中获取80%的新知信息。一般设计为两道与本节课有关联的基础性知识内容和一道为本节课构建目标渗透的活动。通过自主学习是学生对本节课学习目标有一个初步的感知。

3、前两道内容要求学生自主完成组长检查批阅并给予纠正。第三道内容学生先独立完成,由组长帮助(重点关注3号和4号学生)。在进行小组交流形成统一意见,再以小组为单位在班级做汇报(一般由4号学生汇报,2号或3号学生进行补充)最后全班形成统一意见。在学生自主学习过程中老师要重点关注3号和4号学生出现的问题,及时做指导。对在小组交流过程中老师应及时观察,对出现争议或有问题的小组做以引导。注重增强3号和4号学生的自信心,提高1号和2号学生的创新能力,增强小组集体荣誉感,提高学生参与小组交流的积极性。它不同于一般的课前预习,因为它的目的更明确,思路更清晰,更便于学生操作,理解。学生更容易参与到下面的新知识构建当

4、中。是对课前预习的升华。2构建学习一般设计1至2个活动。以小组讨论的方式进行合作交流,由1号和2号学生带动小组完成活动,形成知识点的构建。然后由每组2号和3号学生分别向全班汇报。每小组汇报完后由各小组组长结合汇报结果做以补充(必要时老师做以引导),再由4号同学向全班汇报,进行小组评价得分,完成目标的构建。由于在前面自主学习中对于新知识已有一定的基础,所以构建学习中主要以学生小组展示,个人展示的方式进行交流,来使学生体会到(特别是3号和4号学生)成功的喜悦和增强学生的自信心。3当堂检测一般设计为基础知识应用和知识能力应用、拓展应用三个类型题目。1、2题注重基础知识的应用,要求全部学生必答,个别问

5、题如有困难可向组长或老师请教,但做对后此题只得80%分。然后小组长记录出现的问题等讲评时,请出现此问题的学生解答。第三题为选做题,鼓励所有学生参与,1号和2号学生做对得10分,3号和4 号学生做对在此基础上加5分。重在发展优秀学生思维和创新能力,不挫伤差生的积极性,因此对做对的学生要及时评价,特别是3号和4号学生。一般目标3号和4号学生能达到80至100分为优,1号和2号学生达到90至100分为优。四:分层评价对于小组中不同的学生评价的侧重点不同:优生重在评价创新能力和钻研精神,中等生重在评价进取心和学习方法,差生以鼓励为主,重在评价学习态度和学习习惯。根据学生的正式作业,当堂检测,小组得分。

6、每天予以得分积20分,40分,50,分别可以在老师处兑换不同的奖品以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对于学生的学习进行分层评价,目的是适当增加优生的心理压力,促进提高。保护差生的学习信心,促进其发展。改变中等生的心理状态,促进其进取。三分教学能使尽可能多的学生体会到喜悦,增强克服困难的信心,最大限度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开发学生的潜能,使每一位学生都能够感受到学习的乐趣,人人都有发展,最终达到分层设计,分层教学共同发展的教育目标。通过一学期的三分教学模式应用,学生的学习能力有了明显的提高,学习态度有了巨大的进步。具体表现在上课能积极开动脑筋,敢于质疑问难,敢于发表自己独特的见解。能听取别人的意见来充实自己

7、的想法,能积极地参与到集体的活动中,集体荣誉感较之前有很大的提升。在学习中原来懒散的学习态度和习惯有了很大的转变,学习主动性强,竟增意识强,学生的面貌焕然一新,成绩也有了长足的进步。 激发兴趣和需求感,学生才能主动学习 (一)把数学问题寓于新奇的富有情趣的情景之中 兴趣是推动学习的内在动力。在教学中创设富有情趣的情景,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和需求感,寓教于乐,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特别是在低年级的教学中有其特殊作用。如我在教学小数的基本性质时,先出示了3、30、300三个大小不等的数,问:“用什么办法可以使这三个数所表示的量相等?”我在问话时强调了“所表示的量”,起先学生觉得3总比30、300小。当讨论

8、出添上不同的计量单位即依次添上米、分米、厘米等单位名称后,它们所表示的量就一样大了,学生很高兴。既复习了旧知识,又感到这是一种乐趣。接着,我说:“现在要求用同一个单位名称米来表示,怎么办?”于是引出:0.3m0.30m0.300m。 再进一步讨论,如果小数部分的位数也要一样多,便引出0.3m=0.3m=0.3m。有的学生说也还可以有0.30m=0.30m=0.30m。小数部分的位数也一样多,或者0.300m=0.300m=0.300m。小数部分都是三位。就这样,学生在不相等与相等的矛盾转化中,富有情趣地学习了小数的基本性质。 (二)教师的语言要形象生动,富有童趣,又不违背数学的科学 在不妨碍数

9、学科学性的前提下,我尽量用形象生动而又简练的语言进行教学,使学生易懂易记。如认识除号时,用“一横平,两点均,表示平均分”,使学生把除号的写法与除法意义结合起来,同时孕伏分数线、比号与除号意义上的联系和符号书写上的联系;“均”、“分”同韵,读起来琅琅上口。 又如,把整数74看成小数时,我说:“74的小数点躲起来了,躲在4的后面。”同时配合教具把折在74后面的小数点揭示出来,学生看得懂,讲得清,记得牢。这样的引导,也为以后一系列有关整数化小数的问题,如小数乘法、积的小数点定位、整数除整数商是小数等,难点扫除了障碍。以后在分数教学中,任何整数添上分母1都可化成分数,学生说:“小数点整数后面躲;分母1

10、整数下面藏。”浅显易懂的语言在学生的记忆中留下深深的印象。 又如比的化简,从形式上看,有整数比化简,小数比化简,有分数比化简,还有分数、小数混合的比的化简等,如果一个一个方法地记,比较繁琐,我引导学生归结为两点:一要整数,二要互质,有的学生甚至说:“只是一点,即前后项是互质数,因为互质的两个数也就是整数。” (三)深入浅出,用通俗的语言说明难懂的算理 小学数学教学内容,有些是教学的重点,同时又是教学的难点。这就需要教师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并辅以实际操作,化难为易,使学生加深理解和掌握。如一个数除以分数的计算法则,要把除数变成原分数的倒数,再跟被除数相乘。这个算理,小学生感到抽象,不好理解。为此,

11、我设计了学生较为熟悉的数学问题,作为推导法则的引子。先出示一根长24厘米的纸条,要求学生用一把刻度是6厘米的小尺只量一次就算出纸条的全长。于是学生想出把这个活动,使抽象的道理形象化,便于学生理解例题中的第一个要点。接着,我出示一盒糖果,告诉学生已经作了5等份,要求盒内糖果的总重量可以导他们阅读书上的例题,经过讨论,在充分理解的基础上推导出一个数除以分数的计算法则。 (四)不断揭示矛盾,用数学的魅力激励学生始终保持高涨的求知心态 多年教学实践,我感到唤起学生学习需求感的因素很多。例如课程内容的科学性,知识应用的广泛性,教师语言的形象生动、精炼,以及现代化教学手段的应用等。但其中最主要的还是不断引

12、起学生认知过程中的矛盾冲突,以展现知识本身内在魅力。如,分数初步认识的教学,在复习巩固时,我出示右图。要求学生思考,图中阴影部分能否用分数表示?激起了学生对分数认识的认知冲突,学生乍看认为这个圆没有平均分成几份,所以阴影部分不能用分数表示,但仔细观察,透过现象看实质,发现了右边的一块阴影翻过来,补在左边,整个阴影部分分数插图,使学生在巩固复习的过程中,又有了新的发现,而且这发现是以认识事物发展变化和学生认识上已知与未知间的矛盾为契机的,这就再次激起学生对分数认识的需求感,使学生在整节课中始终处在想学、愿学的心态之中。 又如以三角形内角和的教学为例,我设计了“激疑-猜想-验证-深化、分与合(计算

13、)-进一步激疑”诸教学环节。 (1)激疑:课前,让学生量好几个三角形内角的度数,上课了,我让学生报出三角形两个内角的度数,接下去我说出第三个角的度数,让学生检查我的答案是否正确。这样进行了几次,学生很惊讶教师的答案为什么和他们量出的答案会一致。 (2)猜想:想想看这有什么奥秘?猜猜看这奥秘是什么?学生提出猜想:三角形内角和是180 (3)验证:首先各人把自己量出的三角形内角的度数加起来,总和是180;其次把三角形的三个角剪拼成一个平角(即180),得出结论:三角形内角和等于180。 (4)深化:我让学生把一个大三角形分成两个小三角形,每个小三角形内角和是不是1802=90?为什么?随后我又让学

14、生把两个小三角形再合成一个大三角形,这个大三角形的内角和是不是1802=360?为什么?在同学们理解的基础上,我让他们计算已知三角形的两个内角,求第三个内角。 (5)再激疑:把下图截去一部分,使剩下图形的内角和等于180,有几种截法?(每种截法只能截一次。) 学生原以为截法只有几种,到后来知道截法可以有无数种,感到是“一大发现”。但更使他们感到“一大发现”的是尽管截法有无数种,但剩下图形的种类只有一种,因为内角和是180的图形只能是三角形。这样练习,使学生又从另一角度再次证明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 这样教学,矛盾层层展开,学习兴趣波澜迭起,整堂课学生始终保持良好的学习心态。这样的学习方法问题

15、-猜想(假设)-验证(求证)-结论也正是科学探索的基本方法,学生掌握了这些方法将终身受用。 倍的认识教学反思 学生在初步认识了乘除法,了解了乘除法的含义并能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的基础上,初步了解倍的含义。倍数关系是生活中最为常见的数量关系之一,建立倍的概念,有助于学生进一步理解乘除法的含义,拓宽应用乘除法运算解决实际问题的范围。因此本节课我设计了大量的环节在“倍”的概念的揭示上。首先在课前和学生进行了拍手的游戏,从中对复习了几个几的知识,沟通了旧知“几个几”与新知“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的联系作了良好的铺垫,降低了几倍的意义的教学难度。然后通过出示教材的情境图比较蓝花和黄花,并用圈、画的方式,让学生直观认识到:蓝花有1个2朵,黄花有3个2朵,那么黄花的朵数是蓝花的3倍,从而使学生初步认识倍的含义。紧接着,我通过改变蓝花、黄花的朵数,让学生意识到:倍数关系使两个数之间的关系,不能只看某一个数量,又趁热打铁安排了说一说的练习,巩固了学生对倍的认识。从学生熟悉的生活出发,让学生感受到没有生活的数学是没有魅力的数学。引导学生学会用转化的方法将“一个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施工组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