砖砌体工程施工工艺标准2.1 总 则2.1.1 为加强建筑工程施工过程管理,确保砖砌体施工质量符合国家施工质量验收规范的要求,制定本标准2.1.2 本标准适用于建筑工程的烧结普通砖、烧结多孔砖、蒸压灰砂砖、粉煤灰砖等砌体工程的施工2.1.3 砖砌体工程施工必须采用工艺标准进行过程控制2.1.4 本标准是施工操作和过程控制的依据采用本标准进行施工控制时,应在施工方案中明确2.2 术 语2.2.1 烧结多孔砖以黏土、页岩、煤矸石或粉煤灰为主要原料,经焙烧而成、孔洞率不小于25%,孔的尺寸小而数量多,主要用于承重部位的砖(简称多孔砖)目前我区多为P型砖 (外型尺寸为240mm×115mm×90mm)2.2.2 蒸压灰砂砖以石灰和砂为主要原料,经坯料制备、压制成型、蒸压养护而成的实心砖(简称灰砂砖)2.2.3 蒸压粉煤灰砖以粉煤灰、石灰为主要原料,掺加适量石膏和骨料,经坯料制备、压制成型、高压蒸汽养护而成的实心砖(简称粉煤灰砖)2.2.4 施工质量控制等级 按质量控制和质量保证若干要素对施工技术水平的分级2.2.6 通缝砌体中,上下皮块材搭接长度小于25mm的竖向灰缝2.2.7 假缝 为掩盖砌体竖向灰缝内在质量缺陷,砌筑砌体时,仅在表面做灰缝处理的灰缝。
2.3 基本规定2.3.1 砖砌体工程施工现场应具有必要的施工技术标准、健全的质量、安全管理体系和工程质量检验制度专业技术人员和特殊工种人员必须持证上岗2.3.2 砖砌体工程所用的材料应有产品的合格证书、产品性能检测报告砖、钢筋等,应有材料主要性能的进场复验报告砌筑砂浆应符合《砌筑砂浆施工工艺标准》要求严禁使用国家或本地区明令淘汰的材料2.3.3 砌筑基础前,应校核放线尺寸,允许偏差应符合表2.3.3的规定长度L、宽度B(m) 允许偏差(mm) 长度L、宽度B(m) 允许偏差(mm)L(或B)≤30 ±5 60<L(或B)≤90 ±1530<L(或B)≤60 ±10 L(或B)>90 ±20表2.3.3 放线尺寸的允许偏差2.3.4 砌筑顺序应符合下列规定:1.基底标高不同时,应从低处砌起,并应由高处向低处搭砌当设计无要求时,搭接长度不应小于基础扩大部分的高度;2.砖砌体的转角处和交接处应同时砌筑当不能同时砌筑时,应按规定留槎、接槎2.3.5 在墙上留置临时施工洞口,其侧边离交接处墙面不应小于500mm,洞口净宽度不应超过1000mm,应设置钢筋混凝土过梁洞口两侧按临时间断处规定设置拉结钢筋。
抗震设防烈度为9度的地区建筑物的临时施工洞口位置,应会同设计单位确定临时施工洞口应做好补砌2.3.6 不得在下列墙体或部位设置脚手眼:1.120mm厚墙和独立柱;2.过梁上与梁成60°角的三角形范围及过梁净跨度1/2的高度范围内;3.宽度小于1000mm的窗间墙;4.砌体门窗洞口两侧200mm和转角处450mm范围内;5.梁或梁垫下及其左右500mm范围内;6.设计不允许设置脚手眼的部位2.3.7 施工脚手眼补砌时,灰缝应填满砂浆,不得用干砖填塞2.3.8 设计要求的洞口、管道、沟槽应于砌筑时正确留出或预埋,未经设计同意,不得打凿墙体和在墙体上开凿水平沟槽2.3.9 搁置预制梁、板的砌体顶面应找平,安装时应坐浆当设计无具体要求时,应采用1:2.5的水泥砂浆2.3.10 设置在潮湿环境或有化学侵蚀性介质的环境中的砖砌体灰缝内的钢筋应采取防腐措施2.3.11有冻胀环境条件的地区,地面以下或防潮层以下的砌体,不宜采用多孔砖2.3.12 砌筑砖砌体时,砖应提前1~2d浇水湿润2.3.13 砌砖工程当采用铺浆法砌筑时,铺浆长度不得超过750mm;施工期间气温超过30℃时,铺浆长度不得超过500mm。
2.3.14 240mm厚承重墙的每层墙的最上一皮砖;砖砌体的阶台水平面上及挑出层,应整砖丁砌2.3.15 砖砌平拱过梁的灰缝应砌成楔形缝灰缝的宽度,在过梁的底面不应小于5mm;在过梁的顶面不应大于15mm拱脚下面应伸入墙内不小于20mm,拱底应有1%的起拱2.3.16 砖过梁底部的模板,应在灰缝砂浆强度不低于设计强度50%时,方可拆除2.3.17 多孔砖的孔洞应垂直于受压面砌筑2.3.18 竖向灰缝不得出现透明缝、瞎缝和假缝2.3.19 砖砌体施工临时间断处补砌时,必须将接槎处表面清理干净,浇水湿润,并填实砂浆,保持灰缝平直2.3.20 砌体施工时,楼面和屋面堆载不得超过楼板的允许荷载值施工层进料口楼板下,宜采取临时加撑措施2.3.21 砖砌体每日砌筑高度不宜超过1.2m,收工时应覆盖砌体表面2.3.22 砖砌体施工质量控制等级应符合设计要求设计无要求时,应不低于表2.3.22中B级的规定项 目 施 工 质 量 控 制 等 级A B C现场质量管 理 制度健全,并严格执行;非施工方质量监督人员经常到现场,或现场设有常驻代表;施工方有在岗专业技术管理人员,人员齐全,并持证上岗 制度基本健全,并能执行;非施工方质量监督人员间断地到现场进行质量控制;施工方有在岗专业技术管理人员,并持证上岗 有制度;非施工方质量监督人员很少作现场质量控制;施工方有在岗专业技术管理人员砂浆、混凝土强度 试块按规定制作,强度满足验收规定,离散性小 试块按规定制作,强度满足验收规定,离散性小 试块强度满足验收规定,离散性大砂浆拌合方 式 机械拌合;配合比计量控制严格 机械拌合;配合比计量控制一般 机械或人工拌合;配合比计量控制较差砌筑工人 中级工以上,其中高级工不少于20% 高、中级工不少于70% 初级工以上表2.3.22 砌体施工质量控制等级2.4 施工准备2.4.1 材料准备1.砖:砖的品种、规格应符合设计要求,并应规格一致,有出厂合格证。
2.水:宜采用饮用水当采用其他来源水时,水质应符合现行行业标准《混凝土拌合物用水标准》(JGJ63)的规定3.其他材料:预埋木砖(防腐)、墙体拉结筋、预埋件的规格、材质应符合设计文件要求2.4.2 技术准备1.根据设计图纸、规范、标准以及工程情况等编制砖砌体工程施工方案,并经批准;按批准的施工方案向施工操作人员进行技术交底 2.根据现场条件,完成工程测量控制点定位对上道工序进行技术复核,并验收合格3.编制工程材料、机具、劳动力的需求计划4.完成砌筑砂浆和混凝土的试配工作(由试验室试配),根据现场情况调整为施工配合比2.4.3 主要机具 1.机械设备:垂直、水平运输机械等2.主要工具:瓦刀、大铲、铁锹、刨锛、手锤、钢凿、筛子、手推车、皮数杆等3.检测工具:百格网、水准仪、经纬仪、卷尺、垂线球、水平尺、2m靠尺、楔形塞尺等2.4.4 作业条件1.施工前上道工序及相关工序已完成,且经验收合格2.基层清理干净,放好墙身轴线、边线、门窗洞口等位置线,并经复核无误,符合设计图纸要求3.在常温状态下砌筑砖砌体时,砖已提前1~2d浇水湿润(气温在+5℃以下时,砖可以不浇水)砌筑时,砖的含水率宜控制在10%~15% 。
4.各种机械设备试运转正常5.操作面周围的安全防护及围档符合安全规定2.4.5 施工组织及人员准备专业技术人员应配置合理,劳动力已组织进场专业技术人员和特殊工种必须持证上岗,操作工人配置要求应符合本标准2.3.22条的规定,并应进行岗前培训2.5 材料和施工质量控制2.5.1 材料要点1.砖的强度等级必须符合设计要求,进场必须进行抽样复验,其中见证抽样数量应符合有关规定砌筑砂浆的品种、强度等级应符合设计要求2.用于清水墙、柱表面的砖应棱角整齐、无弯曲裂纹、色泽均匀、规格一致敲击时声音洪亮,焙烧过火变色、变形的砖可用在基础及不影响外观的内墙上3.施工时,施砌的蒸压灰砂砖的产品龄期不应小于28d2.5.2 技术要点 1.砌体水平灰缝的砂浆饱满度不得小于80%;垂直灰缝应采用挤浆、加浆或刮浆方法2.砖砌体的转角处和交接处应同时砌筑,严禁无可靠措施的内外墙分砌施工对不能同时砌筑而又必须留置的临时间断处,应砌成斜槎砌体的斜槎长度不应小于高度的2/33.砖砌体组砌方法应正确,上、下错缝,内外搭砌,砖柱不得采用包心砌法4.砖砌体应采用一顺一丁或梅花丁的砌筑形式;砖基础一般采用满丁满条组砌方法对抗震设防地区砌体应采用“三一”砌砖法砌筑。
临时间断处的高度差,不得超过一步脚手架的高度2.5.3 质量要点 1.非抗震设防及抗震设防烈度为6度、7度地区的临时间断处,当不能留斜槎时,除转角处外,可留直槎,但直槎必须做成凸槎留直槎处应加设拉结钢筋,拉结钢筋的数量为每120mm墙厚放置1φ6拉结钢筋(120mm厚墙放置2φ6拉结钢筋),间距沿墙高不应超过500mm,埋入长度从留槎处算起,每边均不应小于1000mm;对非抗震设防地区,不应小于500mm,末端应有90°弯钩 2.砖砌体的灰缝应横平竖直,厚薄均匀水平灰缝厚度宜为10mm,但不应小于8mm,也不应大于12mm3.基础砖撂底要正确,收退大放角两边要相等,退到墙身之前,要检查轴线和边线是否正确;如偏差较小,可在基础部位纠正,不得在防潮层以上退台或出沿4.立皮数杆要保持标高一致,盘角时灰缝要掌握均匀,砌砖时小线要拉紧,防止一层线松,一层线紧5.清水墙排砖时,为了使窗间墙、垛排成好活儿,把破活儿排在窗口中间位置,在砌过梁上第一行砖时,不得随意变动破活儿位置6.半砖要分散使用在较厚的墙体上,首层或楼层的第一皮砖要查对皮数杆的皮数及标高2.6 施工工艺2.6.1 工艺流程基层清理、放线→找平→排砖撂底→立皮数杆→盘角、挂线→ 砌砖2.6.2 操作工艺1.基层清理、放线砌筑前应将基础垫层、防潮层、楼板面的灰砂、泥土、杂物等清扫干净。
弹好轴线、墙身线,根据进场砖的实际规格尺寸,弹出门窗洞口位置线经校验合格后,作技术复核记录2.找平根据皮数杆最下面一层砖的标高,拉线检查楼板面层,表面标高是否合适,如第一层砖的水平灰缝大于20mm时,应先用C20细石混凝土找平,严禁在砌筑砂浆中掺细石处理或用砂浆找平,更不允许在砂浆中掺碎砖渣找平3.排砖撂底(干摆砖)按施工方案选定的组砌形式,在砌筑部位上干砖试摆一般外墙第一层砖撂底时,两山墙排丁砖,前后檐纵墙排条砖根据弹好的门窗洞口位置线,认真核对窗间墙、垛尺寸,其长度是否符合排砖模数;如不符合模数时,可将门窗洞口的位置左右移动,尺寸偏差小时可调整砖与砖之间的竖缝来进行调整若有破活儿,七分头或丁砖应排在窗口中间,附墙垛或其他不明显的部位移动门窗口位置时,应注意暖卫立管安装及门窗开启时不受影响另外,清水墙在排砖时还要考虑在门窗口上边的砖墙尽量不出现破活儿所以,排砖时必须做全盘考虑,即前后檐墙排第一皮砖时,要考虑甩窗口后砌条砖,窗角上必须是七分头4.立皮数杆皮数杆上要标明砖的皮数、灰缝厚度以及竖向构造的变化部位钉皮数杆的木桩要牢固,防止碰撞松动在第一皮砖上边线处拉准线 5.盘角、挂线撂好底后,先进行盘角,每次盘角不应超过5层,新盘的大角,应进行吊、靠。
如有偏差要及时修正盘角时要仔细对照皮数杆的皮数和标高,控制好灰缝大小,使水平灰缝均匀一致大角盘好后经复查,标高和垂直度符合要求后,再挂线砌墙砌筑一砖半及以上墙必须双面挂线,如果长墙几个人使用一根通线,中间应设几个支线点,小线要拉紧,每层砖都要穿线看平,使水平灰缝均匀一致,平直通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