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企业创业期经营状况专题分析

上传人:ni****g 文档编号:470876135 上传时间:2023-02-20 格式:DOCX 页数:24 大小:65.1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科技企业创业期经营状况专题分析_第1页
第1页 / 共24页
科技企业创业期经营状况专题分析_第2页
第2页 / 共24页
科技企业创业期经营状况专题分析_第3页
第3页 / 共24页
科技企业创业期经营状况专题分析_第4页
第4页 / 共24页
科技企业创业期经营状况专题分析_第5页
第5页 / 共2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科技企业创业期经营状况专题分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科技企业创业期经营状况专题分析(2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目 录导 言(2)第一部分 科技企业创业期基本情况分析 (3).第二部分 科技企业创业期经营状况专题分析. (5)第三部分 资金专题分析 (6)第四部分 人才专题分析 (11)第五部分 市场专题分析 (16)第六部分 外部环境专题分析. (18)第七部分 结论与建议. (22)导 言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和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我国的科技企业发展迅速,武汉市的科技企业也取得了较大发展,在武汉市的经济建设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但是,这些年来,科技企业尤其是处于创业期的科技企业遇到了诸多困难和问题,有相当一部分企业陷入了经营困境,有些企业在产业化和市场化方面迟迟不能“开局”。为了深入了解我市科技企业在创业期

2、的经营与发展现状,找出它们所面临的主要困难、问题及其原因,为政府制定相关政策提供科学依据,为创业期科技企业克服困难、走出困境和顺利发展的对策研究提供参考意见,武汉东湖新技术创业中心和华中科技大学调查研究中心特联合开展了此项调查。这次调查以武汉东湖新技术创业中心的科技企业为总样本框,进行简单随机抽样,以问卷为主、访谈为辅的形式对其开展了调查。发放问卷26份,回收问卷26份,问卷有效回收率100。调查所得的数据信息在审核后经foxpro6.0建库,再用spss8.0统计分析软件进行统计分析。整个调查过程及分析研究过程历时2个月。下面根据调查所收集、统计的数据资料和访谈记录进行分析。第一部分 科技企

3、业创业期基本情况分析近年来,随着高新技术产业在国民经济发展中的地位日益突出,科技企业迅猛增长,蓬勃发展。在所有制形式上,以“合伙私营企业”为主,“独资私营企业”、“国有独资企业”等与之并存。在管理制度上,“部分实现的现代企业制度”为多数,还存在“完全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借鉴国外企业制度”,靠“自己摸索总结”的情况存在。但与此同时,科技企业尤其是处于创业期的科技企业,遇到的问题和困难也越来越突出,涉及到的方方面面严重地制约了企业的进一步发展。本次调查共调查了东湖创业中心的26家企业,其中创办年数最高的为6年,自1995年起开始创办的企业占总数的7.7%。而1997年至2000年三年期间创办势头

4、猛增,尤以1999年创办的为最,占总数的26.9%。就员工人数而言,调查的26家企业,创业期间的人数最少仅为7人,最多270人。其中30人以下的占总数的65.4%,而60人以上的仅占15.4%普遍人数较少。就公司创业资本来说,从10万元到1000万元不等,平均创业资本为157.86万元。而盈利状况也有好有坏,具体情况见下表:第几年盈利频数百分比有效百分比第一年726.941.1第二年311.517.6第三年415.423.7尚未盈利311.517.6未填企业934.70合计26100.0100.0表一从上表可见,在总共的26家企业中,有效问卷数是17份。在这17份问卷中,有7家在第一年就盈利,

5、占有效问卷数的41.1%。紧接着在第二年和第三年盈利的企业总共也有7家。而已注明的就有3家企业到目前为止尚未盈利。其中一家还是95年创办的,也就是说,这家企业在成立将近6年的时间里,一直都处在亏损的状态下。可见科技企业在创业阶段确实存在着许多问题和困难。第二部分 科技企业创业期经营状况专题分析在此次调查中,当问及“贵单位当前面临的主要困难”时,企业的选择依次是“缺乏资金”、“缺乏人才”、“市场开发难”、“外部环境不利”、“技术问题”。其中“缺乏资金”、“缺乏人才”和“市场问题”(包括“市场开发难”和“产品市场不清楚”)和“外部环境不利”排在前四位,分别为43.2%,18.2%,15.9%,11

6、.4%(参见图一)下面就这些方面做专题分析:图一第三部分 资金专题分析(一)科技企业资金来源以自筹为主,缺乏银行信贷与风险投资支持从经济学角度来讲,企业的发展应该是开放的。就资金来源构成而言,一个企业合理的资金来源应该是自筹、负债与外界投资三者的结合。适当负债有利于企业通过债务杠杆比率获得超额收益,同时,一定的负债也会在思想上给企业以压力,刺激企业发展与进步。而外界投资,尤其是风险投资,给企业带来的不仅是资本,更带来了经营管理企业的经验与方法,这同样有利于企业发展的。但从我们调查的资金来源来看(参见图二),图二选“自筹”的企业占59.5%,而“银行信贷”仅占8.1%。同时,被调查企业中在创业期

7、获得风险投资的仅有11.5%。在当今科技企业备受瞩目的大环境下,却有59.5%的企业在依靠“自筹”苦苦挣扎,在创业中心孵化器中成长的企业尚且如此,可想而知创业中心外面的企业会是何种光景!?获得银行信贷和风险投资为什么会如此之难,我们根据此次调查数据和其他相关资料对其原因做了一定的分析:1科技企业“贷款难”原因分析(1) 贷款审批手续程序复杂、时间长图三在此次调查中(参见图三),有37.5%的企业表示“贷款审批手续程序复杂、时间长”是其得到银行信贷的主要困难。企业从申请贷款到获得贷款大致需要经过以下程序:企业提出贷款申请、支行分理处接受申请、开展贷款调查、收集有关资料上报、支行信贷部初审、支行审

8、贷委员会初审、市分行信贷科审查、资产保全部门备案、市分行审贷委员会审批,通过后由计划部门安排信贷规模和资金,层层落实。另外,贷款牵扯的中介机构也较多,如 在办理土地房产抵押时,要经过评估、登记、过户、公证、保险等环节。对企业而言,时间胜过一切。如此复杂的审批手续足以让以时间为生命的科技企业望而却步。(2) 担保机制不健全在此调查中,有25%的企业认为“无抵押担保条件”是其难以获得银行信贷的主要原因。事实上,由于许多科技企业还处于艰难的创业、发展阶段,靠自身的实力还不足以提供担保,加上担保的连带责任重大,很少有单位或者个人愿意为科技企业担保。而国家虽然制订了担保法,但已建立担保公司的省、市担保的

9、金额和数量十分有限,远远不能满足实际的需求,况且有的地方还没有建立科技企业贷款担保公司。所有这些情况导致大部分科技企业在创业期难以达到获得银行信贷的担保抵押要求。由此可见,担保机制不健全是企业难以获得银行信贷的主要原因获得风险投资困难分析() 私人建立风险投资困难重重,导致风险投资的数量和规模有限。 设立风险投资公司的程序烦琐、条件苛刻。由于有限合伙制组织形式被排除在外,目前的风险投资公司均以股份有限公司或有限责任公司的形式设立。即使如此,风险投资公司的设立被作为非银行金融机构受到中国人民银行的严格控制,属于核准制。中国人民银行关于严格金融机构审批的通知对核准制进一步予以强化。可以想象,在这种

10、制度下,只有实力强大的国资背景的单位才有可能设立风险投资公司,民间资本基本被排斥在外,这就导致了风险投资的数量规模有限。 政策资源不利于风险投资的投入。应该说,近来我国出台了不少扶持高科技企业的政策措施,其中包括税收优惠、人才优惠、信贷优惠等等,但是对于投资高科技企业的风险投资者和风险投资管理企业的扶持政策却很少,在市场进入、税收优惠、投融资管理等方面没有对风险投资的扶持性政策法规。政策配置失衡使民间资本很难进入风险投资,造成政府风险资本的比例长期过高,违背了风险资本市场的基本原则。(2)高新技术产业已经具有一定的规模,但企业制度还不完善,不成熟。高新技术产业的迅速发展,为风险资本市场的发展奠

11、定了基础,创造了有利条件。但是,由于我国的高新技术企业是从传统的旧体制变革中走出来的,在其成长的过程中也同时形成了一些难以用风险投资的国际惯例加以处置的特殊性和内在矛盾。我国高新技术企业多在企业制度和内部管理上存在一定的缺陷,主要表现在产权不明晰、财务制度不健全、内部人控制现象严重等方面。这些问题的存在使风险投资者望而却步,一个完善的风险资本市场不可能建立在这样的企业制度基础之上。(3)我国还没有形成适合风险资本市场发展的良好的文化环境。从投资者角度来看,我国的股票市场已初步形成了一种高科技投资文化,这从高科技上市公司股票倍受投资者追捧中可以看出来,但是仍然缺乏长期投资者,投机的气氛较浓。从科

12、技企业家角度来看,还比较缺乏高科技股份文化,企业的“排外性”较强。我国新技术企业是在政策、法律不健全的条件下依靠自我创业艰难发展起来的,成就确实来之不易,但一些企业家一旦有了一定的发展之后便将企业视做自己的“一亩三分地”,异化出许多封建落后的意识。如“霸主”心态,“夫妻店”经营,“家族式”管理等。这种企业文化与风险资本市场的运作机制是格格不入的。(二)投资方控股有利于企业的发展1在此次调查中,当问及“创业期投资方是否控股时”,有80%的企业选择“是”。这说明绝大部分创业期企业是由投资方控股。究其原因,主要在于公司法的有关规定。根据我国公司法规定:以工业产权、非专利技术作价出资的金额不得超出公司

13、注册资本的20%,国家对高新技术成果有特别规定的除外。1999年出台的关于促进科技成果转化的若干规定规定了高新技术出资的作价可达公司或企业注册资本的35%,而科技企业中的创业者多为技术人员,他们以技术入股成立公司时,其控股权一般为投资方所掌握。2在此次调查中,当问及“创业期投资方作为股东对贵单位的影响如何?”时,87.5%的企业表示“有利于企业的发展”。这说明在企业的创业阶段,企业家或创业者控股并不一定具有经济合理性和可行性。作为科技企业,其创业人员多为技术人才,在我们所调查的绝大部分企业中研发人员所占比例一般为50%59%,这些人并不熟悉企业的经营与管理,而投资方带来的不仅仅是资金,还有经营

14、理念与管理方法。可见,从企业的角度讲,创业者要有开明的态度,必须克服“独立性”与控股心态,为了企业的长远发展,要敢于让外部投资者参股进来,甚至放弃或暂时放弃企业的控制权。第四部分 人才专题分析在人类迈进21世纪,迎接知识经济新曙光的时候,人才是推动经济发展的直接动力。面对日趋激烈的市场竞争、不断变化的市场,人力资源的竞争已近白炽化。“人”作为企业的灵魂,正发挥着无以伦比的作用。在此次调查中,当问及“科技企业面临的主要困难”时,“人才缺乏”排在第二位。科技企业究竟缺乏何种人才?企业又是如何留住人才?下面我们就这个问题做一定的分析:(一)科技企业最缺乏技术人才与营销人才以下是企业人事分配的简图。在

15、此次调查中,科技企业的人事分配结构一般是以研发人员和营销人员为主,其次是管理人员(参见图四),具体分析如下:图四1技术人员为企业主力军研发人员占员工比例50%以上。尽管如此,仍有53.8%的企业认为技术创新难就难在缺乏技术人才;同时56%的企业是“全新领域的开发”,68%的企业的技术是来源于“独立开发”。由此可知,多数科技企业的产品科技含量较高,相应所需要的研发技术人员也较多。而且,一项新产品的诞生单凭专利发明者或一两个教授的力量是远远不够的,更需要一个梯队的研发人员的共同努力。因此,充足的技术人才储备是技术创新的有利保障。2营销人员对于创业期的科技企业尤为重要我们在数家企业的走访时,都听到同样一种叹息,那就是营销人才太少,当问及“企业当前最缺乏什么人才?”时,“营销人才”排在第一位。其中有一家企业是这样说明营销人才的重要性:科技企业的发展大致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科技成果转化阶段,这一阶段需要技术人才从事大量的研发工作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销售管理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