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心伴孩子成长(二)

上传人:鲁** 文档编号:470868579 上传时间:2022-08-20 格式:DOC 页数:14 大小:61.5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爱心伴孩子成长(二)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爱心伴孩子成长(二)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爱心伴孩子成长(二)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爱心伴孩子成长(二)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爱心伴孩子成长(二)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爱心伴孩子成长(二)》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爱心伴孩子成长(二)(1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爱心伴孩子成长第二集肖陈颖老师主讲 2007年12月18日像刚刚马老师讲到的,昨天晚上我感受到的,是有一首歌一直在我耳边回荡,一直到今天早上,这个歌声还一直在耳边响起来,就是那首儿行千里。不知道为什么,有段歌词不断的在我脑海里重现,千里的路我还一步没走,就看见眼泪在母亲的眼里。所以就感受到移风易俗,莫善于乐,真是这样的,我们的老祖宗把这些好的教育的态度,好的方式都已经呈现给我们。所以在今天上课的时候我也在想,我们在教育孩子的过程当中,一直在提教学目标、教学内容,还有教学方法。我仔细一想,发现在我们古圣先贤的典籍里面这些都有,昨天我们有提到教育的目标(从这里看出来我平时做事太少,连一个笔盖都打不

2、开,这也是在给我考试。)我常常会问同学什么是考试,我想这个名词,对我们校长和老师是最熟悉不过的。我也想请问我们各位长辈、各位老师,什么是考试?当时我就跟小朋友讲,在试卷上作答是一种考试,这种考试得到的是个分数。但事实上真正的考试,是在生活的每个当下,比如说刚刚这个笔打不开了,这就是给我的考试,接着这个笔又没有墨水,也是给我的考试。它在考我当这个笔打不开的时候,我会不会很慌张,会不会全身发抖,写不出来了怎么办?所以在每个当下,我们的心境就是最好的答卷。我们刚刚在讲到教育的目标,是为孩子一辈子的幸福负责任。昨天跟各位长辈沟通,幸福到底在哪里?其实幸福只在一念之间。我们的心境有没有感恩?有没有充满爱

3、?所以在过程当中,感受到孩子不快乐原因,到底在哪里?当时有个中学的同学学弟子规,他就问老师,弟子规到底教什么?我们老师就告诉他,弟子规学了以后能让你笑出来,因为你们现在笑不出来。为什么笑不出来?在家里不孝顺父母,每天跟父母冲突,你能笑得出来吗?在学校不恭敬老师,惹老师生气;跟同学打架,每天制造矛盾你笑得出来吗?走路跌跌撞撞,东西乱放,每天都找不到,找不到东西常常浪费自己的时间,你笑得出来吗?跟同学、跟朋友之间说话不守信用,你笑得出来吗?所以弟子规就是教孝的教育。因为它讲入则孝,告诉我们如何孝顺父母,在家里你如何笑得出来;出则弟,告诉我们在学校如何跟同学相处,教我们在学校怎样能笑得出来。接着谨而

4、信,泛爱众,亲仁,学文,全部都是教我们怎样生活,怎样过幸福的日子。所以弟子规能够让我们的孩子,愈学愈快乐。当然这种快乐,绝对不是把弟子规背下来,背下来没有办法影响到他的生活。另外我们还感受到,现在的孩子没有感恩心,当然不是全部,很多的孩子是这样。他们认为父母这样对我是应该的,所以觉得你不这样做反而不正常。当一个孩子没有感恩心,他一步一步在成长,一步一步在走向工作岗位的时候,他的心里只想着,你如何为我付出。每天没有去感受过,周围人对他的这种恩德,他每天都在索求,而有的时候求不到,他就会很苦。所以就感觉到现在的孩子,真要让他们幸福,一定要学会经营幸福人生的思想观念。而这些观念都是我们的老祖宗,很早

5、就告诉我们,所以我们三字经上,第一句话就讲人之初,性本善,我们教育如果能够保持孩子这颗本善的心,这颗孝敬的心,孩子他的人生,真的可以愈走愈快乐。在传统文化里面,教学的内容就是孟夫子讲的,人有四种心境,仁、义、礼、智这样的态度,仁昨天我们讲到。孟老夫子还讲学问之道无他,求其放心而已矣,就是讲一个人的学问的高低,到底是以什么来判断?不是以一个人的学历的高低,来评判一个人的学问。我们常常问小朋友一个问题,我们问他们说,大学毕业有没有学问?孩子们都会说大学毕业有学问。接着我又问他们,如果一个人大学毕业,但是不孝父母,他有没有学问?小朋友就愣在那里了。不孝父母没有学问,但是这个人又大学毕业,所以我们感受

6、到的,一个人学问的高低,跟他的学历是没有关系的。因为一个人的学问在他的心境,所以评价一个人的学问,看他有没有这四种心境。看一个人学问的高低,是看他的孝心是在提升,还是在下堕?看他的羞耻心有没有提升?看他的恭敬心有没有时时在提升?还要看他的是非判断力有没有在提升?昨天我们讲仁爱的心,是从孝心引发出来,所以我们到了学校都跟孩子讲孝。我想昨天各位老师听了这堂音乐课,也非常的感动,我们自己都如此的感动,不要说我们的孩子。曾经有个导演到庐江去采访,他就问我,肖老师,你教的孩子都是小学生,能把他们教好;如果一个人已经成年了,已经二十多岁了,还可以教得好吗?请问各位老师,如果一个人已经成年了,二十、三十,甚

7、至四、五十岁了,还能教得好吗?我当时非常肯定的告诉他,一定可以教得好。他说你为什么这样肯定?我就跟他讲,我自己就是一个最好的例子,因为我二十七岁才接触到圣贤的文化。在接触到传统文化以前,自己和现在的年轻人没有什么区别,我接受所有的这些西方的思想,我也接受这些很奇怪的、很怪异的,一些前卫的东西,我都能接受。后来学习了传统文化,才知道原来是以前不懂,人不学,不知道,所以我从来没有想过,我会来走上弘扬传统文化,这样的道路。因为我从读书的时候,就像老师以前讲到的那样一个人,平生无大志只求六十分。以前我就是这样的想法,我觉得六十分就可以了,所以在我整个读书的过程得过一张奖状,是个长跑运动的一张奖状。大家

8、看我像不像个运动员?我的体育是最差的,当时我的同学说,女子一千五百米跑步没有人报名,你去报!你报了只要你跑完了就得奖,因为没有人报名。所以我想我就去报,结果我去报,一报我的同学一看,说这个人体育这么差都敢报名,我们也要报,结果一下子就有很多人报名。当时记得我在跑的时候,我们学校的操场是两百米的,一圈一圈跑得我也是一把鼻涕,一把眼泪。到最后我看到所有的同学都在冲刺,我一看最后一圈了,所以我也又吸了一口气使劲往前跑。跑到要到终点的时候,我就听到一个声音跟我讲,说你还有一圈。最后我就在众目睽睽之下,慢慢的又跑了一圈,得了一张奖状叫精神文明运动员。这是我在读书的时候得到的一张奖状,其他的从来没有在学习

9、上得过什么奖励。以前看到古文就觉得很头疼,觉得这个背起来多难,一看到子曰,就把眉头皱到一起。但是现在为什么还有勇气来学习传统文化?因为我发现原来传统文化离我并不遥远,它并不是像我以前以为的那样,置之高阁,遥不可攀,不是那样。反而是每句都可以做到,每句都可以落实,并且哪怕是一句你落实了,当下就会快乐。所以那天有一个同学写一篇日记很有意思,因为我们圣贤人讲,一个心法就是反求诸己,我也给小朋友交流这样的心境。那一天班上有个孩子就写这样一篇日记,他说今天我走到路上,一不小心就被天上小鸟掉下来一块屎,掉到我的脸上,我非常的生气。我冲回家,一路走,一路就在生这个小鸟的气,到了家里把脸洗乾净。我突然想到反求

10、诸己,于是我想小鸟为什么会把屎拉到我的脸上,没有拉到别人的脸上?因为我们告诉孩子人生没有偶然,所有的事情都有前因后果。所以这个小朋友一想,他本来生气,他就笑起来,因为他想到一定是我以前拿弹弓打过鸟。我打人家,人家现在只是拉了一泡屎在我的脸上,已经对我非常的宽容。所以他这样一想起来,这个气一下子就没有了,反而觉得还很快乐,觉得自己以后不可以再欺负小鸟。所以我们感受到哪怕是一句教导,我们当下去做,当下就可以幸福。所以在我们给孩子教孝的过程当中,感受到的是孩子在行孝的过程非常的快乐。比如说那一次我们讲,好吃的东西你会给谁?我们问小朋友当你拿到,因为我们教孩子写毛笔字,写书法课,书法课就设有奖项,比如

11、说净手奖,就是整个书法课完成以后,墨水没有弄到自己的手上,那自己的手乾乾净净,就叫净手奖。净手奖我们就给孩子奖励,发花生给他,把花生发给他,第二天我们就会问,问孩子花生都给谁了?谁吃了?小朋友也都很诚实,有个孩子站起来说,我马上就把它吃了,有的孩子就说我拿回家给妹妹吃了,也有同学讲我给了爸爸妈妈吃。有的时候我们还会奖励一些糖果,当时有个孩子他就把糖果拿到以后,就吃掉了。那有个小朋友他就写了一篇日记,他说我拿到糖果的时候很想吃,但是我一想到糖果要长者先,幼者后,要给妈妈吃。所以我拿回家,我拿给我的爸爸吃,爸爸说不吃,我又拿给妈妈,妈妈也说不吃,你吃就好了。我就跟妈妈讲,你想成全我当一个孝子,就请

12、你把它吃掉。妈妈也很有智慧,就把这个糖吃了。所以第二天我们就在全班,问同学一个问题,我们当时就说,请问各位小朋友,糖果自己吃了能甜多久?如果把糖果给妈妈吃能甜多久?糖果自己吃了,只是舌头满足一下自己的欲望而已,甜过舌头以后就不会再甜了。但是如果给妈妈吃,这个甜是发自内心的甜,那会甜一辈子。所以当时我跟小朋友讲,你们要有明智的抉择,一颗糖可以甜一阵子,也可以让你甜一辈子,你自己选择,你想要它甜多久。所以后来我们的小朋友拿到好吃的,都拿回家给妈妈吃,给奶奶吃。他们写回来的日记都这样讲,我真的感受到原来孝顺父母很快乐,原来忍住自己的欲望,把糖果给妈妈吃,我心里很甜。所以我们在把孝心启发孩子的时候,孩

13、子真正能感受到,人生的这种快乐和喜悦。而这种喜悦将伴随孩子他这一辈子,这种是真正能够利益到孩子一生的教育。另外这个义,义是在孟夫子讲羞恶之心,义之端也,就是要让孩子有羞耻之心。当时我们班有个小朋友他就也是写日记,就写到今天我的爸爸出差回来,我冲过去就接过了爸爸手中的糖果,然后回到沙发上,我就吃起来。但是我突然看见我的姊姊,接过的是爸爸的皮箱,我很惭愧。我当时看到这篇日记,我觉得这个孩子,他已经在提升他的道德学问,因为他的羞耻心生起来。为什么这样讲?因为这个动作,这个孩子已经做了很久,每次爸爸回家,他都是去接过糖果,然后吃起来,没有觉得这样不对。但是因为我们有教孩子怎样孝顺父母,所以他开始反省自

14、己,看到姊姊接过皮箱的时候,他感受到的是自己只看到了自己的糖果,而没有看到爸爸的辛劳,而姊姊却是看到父亲在外奔波的辛劳。他有学习他就会有反省,会去反思,所以生起了这颗羞耻的心,他说我很惭愧。当时我们在跟很多家长沟通,家长就很着急,他说那我出差回家难道不能给孩子带糖果吗?其实不在于带不带糖果,我们在教孩子的过程,更重要的是心境的引导。如果这个时候妈妈跟孩子讲,你看爸爸出差在外每天如此辛劳,但是他仍然不忘记你这个女儿,爸爸在外面给你买礼物回来。你接过的不是爸爸的礼物,接过的是爸爸的那分爱子之心。所以我们感受到一个孩子,他如果从小没有教他,他每次见到父亲,可能就开始想,你今天又带什么东西给我,如果不

15、满意,他还很生气。那天我听到蔡老师讲,说在我们小时候有一个玩具,我们都会很珍惜。为什么?因为看到玩具,我们看到的不是玩具有多少价格,而是看到它的价值,它的背后是父母对我们的那分关爱。所以当时我们还跟家长沟通到,一个孩子要有羞耻心,一定要首先有是非的判断力,他要知道什么是对的,什么是不对的。那要让孩子有判断力,首先我们自己要有这种谨慎的判断力,昨天周老师也跟各位老师有讲到。当时我在一个学校的门口,看到一个两岁的孩子,昨天是不是有讲到?这个孩子在学校门口耍赖、打滚,不愿意跟妈妈回家。但是母亲掏出了一颗糖,这个孩子立刻就跟妈妈回家了。他妈妈问他说你想不想吃糖?想吃糖就跟我回家,孩子很听话。那我每次讲

16、这个事情的时候,很多家长都面带会心的微笑,我知道一定很多的家长这样的在做。但是我们有没有静下心来,去体会一下孩子听话了,他听的是谁的话?听妈妈的话,还是听糖的话?曾经有个母亲也是跟我们讲,我的女儿很懒惰,我后来就学了一本书籍非常的有效,这个书上告诉我,给所有的家务活标价,她说我的女儿立刻变得很勤快。比如说洗一件衣服两块钱,擦一双皮鞋给一块钱,我的女儿这个一下子就变得勤劳起来。但是勤劳了一星期,有天我回家很累了,我在沙发上躺着,就叫女儿说,女儿,帮妈妈把洗衣机里的衣服晾一下,妈妈给你两块钱,这个女儿连走都没有走出房间的门,就在里面回了一句话,跟她妈妈说,妈妈,今天我也很累,这两块钱我不赚了。我们感受到真正的教育,要静下心来去思考,孩子做了一件事情,他的动力到底来自于哪里?是父母呼,应勿缓,还是糖糖呼应勿缓?是父母呼应勿缓,还是两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施工组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