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地震教学设计

上传人:cn****1 文档编号:470862911 上传时间:2023-04-29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37.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科学地震教学设计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科学地震教学设计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科学地震教学设计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科学地震教学设计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科学地震教学设计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科学地震教学设计》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科学地震教学设计(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地震教学设计 山东省诸城市文化路小学 王在花一、教案背景1、面向学生:中学 R小学2、学科:科学3、课时: 1课时4、学情: 学生在第一课时已经认识了地球构造,知道地球最外层的地壳由一层岩石构成,地壳内部是不断运动着的。二、教学课题地震:通过查阅、交流、整理资料,了解地震的成因、危害及预防地震的方法。三、教材分析本课是修订后的青岛版科学教材五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三课时内容,在学生认识了地球构造及火山的形成之后,引导学生通过模拟实验和搜集处理信息资料认识地震灾害,地震的成因以及的预测。分为四个活动:1交流处理信息资料。2引导学生提出并确定研究问题:地震是怎样形成的?3.引导学生认识地震与人类生活的

2、关系,了解我国古代人民探索预测地震的方法并借此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4.使学生知道地震自救的方法,进行模拟地震演习,让学生认识到用知识守护自己的生命。四、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地震是由岩层断裂所产生的震波引起的。2、能力目标:搜集处理有关地震的信息资料,了解地震这种自然现象的发生不可避免及地震灾害。通过模拟实验和推理想象,自行获取地震的成因的知识。了解地震自救的知识,学会地震自救的方法。3、情感、态度、价值观:让学生了解古代、现代对地震的研究和预测,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和关注人类社会的情感,培养学生应急自救的适应能力和临危不乱的心理品质。五、教学重难点:对地震的成因进行推理、想象。六、

3、课前准备:教师准备:地震的视频资料(现象、对比照片)、课件资料(地震成因、前兆、保护、实验要求)学生准备:有关地震的文字资料。毛巾(每组三条)、竹条要求学生带书包,以备逃生演习用。七、教学方法:观察法、探究法、讨论法一 创设情境,激发探究欲望1、课前交流:我们知道2008年中有很多的日子令人很难忘。其实在我们的生命中有很多日子令我们难忘。 百度搜索:汶川5.12地震:http:/ 实践运用,深入了解1确实是这样的,现在老师想问,地震有什么好处吗?生回答。老师来告诉大家,对于全球,(1)地震能缓解地球本身的压力,释放过多能量,保持岩石圈受力平衡。(2)同时地震也会把地下的矿物带到地表,(3)地震

4、还造就了无数奇山异水。2尽管如此,地震的破坏力确实巨大,地震的发生也不可避免,我们怎样来对地震进行预测,减少灾难的发生呢?学生汇报。3正如同学们所说,地震前地下水、动物、天气都会出现异常现象。请看同学搜集的地震前的预兆图片:http:/ 拓展延伸,结课1避震演习:大家知道的不少,做起来怎样呢?2下面我们就来进行一次现场避震演习。发生地震了,同学们不要慌张,抓紧进行自救。师:大家做得很好,师:希望大家在平时的生活中,学会观察、学会思考,学会用知识守护我们的生命。3虽然我们懂得了很多,但是对于地震的预测我们仍然没有办法解决,希望大家在以后的科学学习中能够做有心人,争取在不远的将来,让预测地震就像天

5、气预报那样平常、准确。有没有信心?!板书设计: 地 震 形成? 预测? 自救?教后反思:根据五年级学生的特点:已有查找资料的能力,所以我在课前布置他们去查找相关的资料。以往在教这课时,我都是先让学生说说自己所了解的地震知识,然后看看图象资料,再将重点的地震成因讲解一下,教师包办的较多,部分学生学的积极性较高,有些孩子则兴趣不大,没有充分投入。本课教学设计中,我首先是让学生带着问题看图片资料,有效地利用这些资源,然后再让学生根据自己选择的主题将课上看到的和自己带来的资料进行信息重组,最后表达出来。在交流中,学生的发言面面俱到,其他人听得津津有味,这样学习不再是一个枯燥的事,而是一个有趣的、可以有自己创意的、自主的过程。这就是使几乎所有的学生都能积极主动和同伴一起合作学习,这样的课堂老师才真正成为了学生的组织者、引导者、服务者。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研究生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