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第1节 婴幼儿感知觉的发展

上传人:汽*** 文档编号:470855936 上传时间:2022-09-05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15.8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2章 第1节 婴幼儿感知觉的发展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第2章 第1节 婴幼儿感知觉的发展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第2章 第1节 婴幼儿感知觉的发展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第2章 第1节 婴幼儿感知觉的发展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第2章 第1节 婴幼儿感知觉的发展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第2章 第1节 婴幼儿感知觉的发展》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2章 第1节 婴幼儿感知觉的发展(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二章幼儿认知的发展教学目标:通过教学,让理学明确认知概念及其组成,理解感觉和知觉的 定义,掌握婴幼儿感知觉的种类及发展;幼儿记忆的发展;幼儿思维发展的一 般趋势。教学重点:1、感知觉的概念,婴幼儿感知觉发展;2、婴幼儿的记忆发展3、幼儿的思维发展趋势。教学难点:1、多通道感与自我效能感2、儿童思维发展的一般趋势。教学时间:8课时教学过程:儿童心理的发展,包含着认知、情感、社会化和个性发展的全部过程。一 个人个性的形成是认知、情感、社会化发展的最后成果。本课程以06岁的婴幼儿心理发展的特点和规律为主体,重点阐明婴幼儿 的认知、情感、社会化发展的内容,也会涉及个性有关因素的知识。在心理学中,认知

2、,就是指人的认识和知识。认识是一个过程,而知识是 认识过程的结果。认知是最基本的、最重要的心理活动。在实际心理活动中,人的认知是一 个不可分离的整体过程。为了学习起来方便一些,我们有必要将认知分成:感 觉、知觉(统称感知觉)、记忆、思维等具体过程来说明。第一节婴幼儿感知觉的发展心理学上把单一的内外刺激,作用在人的感觉器官上而引起的心理反映, 就叫感觉;把人对作用在感觉器官上的内外刺激的整体反映,称作为知觉。现代科学研究发现,无类是鸟类还是人类,感觉器官的发展都遵循着同样 的顺序:肤觉前庭嗅觉、味觉听觉礼觉。一、婴幼儿的感知觉(一)肤觉肤觉是一组复合的感觉,包括触觉、温觉、痛觉等。触觉是皮肤受到

3、机械刺激而引起的感觉。新生儿对身体接触,尤其是对手心、脚心的刺激十分敏感,其发展水平已 经与成人接近。新生儿的触觉很快就分化得很精细。1012天的新生儿就能分辨 出舌唇与面颊、下颚等部位刺激的不同。一个月的婴儿通过有节律的吸吮动儿 能准确地辨别不同质地的奶头。3个月的婴儿就能分辨出下肢与胸部刺激的不 同。温觉是皮肤对外界温度的感觉。新生儿对外界温度的变化十分敏感。假如 新生儿出生后不马上给他们穿上衣服,他们就会哭闹不安。一般说来,新生儿 怕冷不怕热。痛觉是皮肤对伤害性刺激的感觉。新生儿遭受痛觉刺激时会引起局部或全 身的反应。而且,新生儿的痛觉发展迅速,也就是说对痛觉刺激的反应越来越 敏感。心理

4、学研究还发现一个很有趣的现象是肤觉具有性别差异,通常女孩比 男孩敏感。当我们讲到触觉的发展时,有两个器官不能不提到,那就是儿童的嘴和 手。新生儿他们靠自己的的嘴吸取乳汁获得营养。他们也是靠自己的嘴来辨别 物体的特征,认识各种不同的物体。2个月的婴儿吸引自己的手指时,当婴儿举 起自己的手往嘴里送时,他的嘴也同时张开迎接手指的到来。因此,婴儿吸吮 手指不是一个偶然的、无组织的盲目动作,而是一个有组织、有指向的行为。4 个月的婴儿会把所有自己能够都塞到嘴里去吸吮。好像整个世界都能吸吮似 的。手也是婴儿接触物体、探索外界的重要工具。4个月婴儿的双手已具备双重 功能,即支撑物体的辅助功能和探索物体的知觉

5、功能。6个月以后,婴儿患部的 探索减少,而手的操作增加。研究发现,婴儿有关手的大量技能,都是在第二 个月到第六个月期间,通过大量练习而掌握的。其中,指抓握动作具有特殊的 意义。抓握是婴儿最初的有方向的运动,是形成操作物体和发展成复杂动作的基 础,也是今后变成有目的的劳动的出发点。(二)前庭觉人的内耳有一个半规管的器官,里面存有淋巴液。当我们的身体加速运动 时,淋巴液的晃动能引起对身体平衡和运动的感觉。这种感觉叫“前庭觉。从胚胎发育的第三周起,前庭器官就开始发挥作用了。新生儿的前庭觉能 使他形成最早的条件反射。婴儿的前庭器官非常敏感和有效。随着儿童动作的发展,尤其学会走路, 前庭器官的作用越来越

6、大。儿童的动作会越来越平衡,准确和协调。(三)嗅觉、味觉嗅觉是鼻腔里的嗅细胞对散发在空气中的气体刺激引起的反应。从发生的角度看,嗅觉是人类的一个古老的感觉。6个月以后的胎儿,其嗅 细胞就能接受嗅觉刺激。刚出生不久的新生儿就能对强烈的气味作出面部动作 反应。有人运用脑电图研究发现,刚出生2030分的新生儿就对香水有反应。 新生儿还能利用他们的嗅觉能力准确地识别自己的母亲。儿童掌握语言后,对 气味的感觉就会更敏感和更准确。儿童对气味的嗅觉有个别差异。有的人较敏感,有的人较迟钝。还有少数 人是“味盲,缺乏应有的味觉辨别能力。嗅觉还具有很强的适应性,就是人们 常说的,“入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入鲍鱼

7、之肆,久而不闻其臭。味觉是口腔里的味蕾对溶解于水的物质刺激的反应。从发生的角度看,味觉出是人类的一个古老的感觉。胎儿早在4个月时就 开始接受味觉刺激。新生儿的味觉十分敏感,尤其是对甜味十分偏好。4个月的 婴儿开始偏爱咸味,这为他们接受更多的食物作好了生理的准备。人的味觉能辨别甜、咸、苦、酸四种味道。婴幼儿的味觉对他们选择食物 具有重要意义。(四)听觉听觉是特定范围内(1620000次/秒音波)的声波刺激耳膜后产生的反应。研究发现,20周的胎儿就已具备听觉能力。8个月的胎儿对低音的感受能 力比高音强。因此人们推测,胎儿对父亲的声音比对母亲的声音更容易反应。 有些刚出生的新生儿能对来自左右的声源,

8、做出转动头部朝向声源的反应。也 有些新生儿要到出生5天后才具有这种能力。虽然新生儿一出生就能听到声 音,但他们的听力还不如成人敏锐,儿童的听力一般要到1419岁时才达到最 好水平。婴儿对人类的声音具有惊人的感知能力。研究发现,出生仅3天的新 生儿就能表现出对自己母亲的声音的偏好。此外,婴儿对语音,尤其是女性的 语音表现出明显的偏好。婴儿能辨析语音中的可变频率、结构和成人所使用的 语调,并对这些语言刺激做出相应的反应。成人在看护早期的婴儿时应加强对 他们的语音刺激,这是保证儿童迅速获得母语的必要条件。婴儿的听觉辨别能力不仅表现在语音听觉中,还表现在音乐听觉中。出生 24小时的新生儿听到优美的音乐

9、能加快吸吮的节奏。婴儿对乐曲的旋律是有感 知能力的。3岁前,婴儿的节律动作与听到的音乐之间的协调能力逐渐提高。 45岁幼儿在听音乐时外显动作明显减少,但对音乐作品的理解和想象活动增加 了。在现实生活中,人们对婴儿的语音刺激比较重视,而对音乐听觉重视不 够,结果会导致音乐听觉能力的伤害和损失。儿童听力的发展有一个发展过程。无论是在胚胎还是在出生后,都要高度 重视保护儿童的听力。媒体上有报道,一些劣质的所谓“胎教录音带,由于高 强度、高频率,导致胎儿听力损伤,甚至流产和夭折。6个月左右的婴儿到3岁期间的儿童容易患上中耳炎。中耳炎会严重影响儿童听力和注意力,导致发展环境中长期的高强度和高频率的噪音也

10、是儿童听力的一大杀手,应当加以 避免。(五)视觉可见光(760400毫微米的光波)对眼睛视网膜的刺激产生视觉。心理学研究认为,人所获得的信息中70%75%是通过视觉得到的。视觉集中。新生儿的眼睛在最初的23周内,不容易达到双眼协调,因此 难以形成视觉集中。出生3周后,新生儿开始将视觉集中到眼前的物体上。而 出生2个月后视觉集中现象尤为明显。特别是对鲜亮的物体和人脸具有特殊的 偏好。随着婴儿的成长,视觉集中的时间和距离都逐渐延长。在早期的婴儿视觉发展过程中,成人与儿童的双眼对视具有重大的发展价 值。亲子之间长时间的双眼对视,是分享情感和体验的表示。有研究表明,3到 5个月的婴儿已经对双眼对视具有

11、较高的敏感情,6个月的婴儿注视一张与自己 双眼对视的面孔,比关注一张双眼与自己不对视的面孔时间要长2到3倍。视敏度。视敏度是指从一定距离处感知两个临近点的能力。一个物体放在 约60注处,成年人能看见,但对新生儿来说,只有把这个物体移近到约6米处 才能看得见。可见,新生儿的视敏度只是成人的。儿童视觉最佳敏感范围相当 于婴儿伸手取物的距离。3个月的婴儿开始对物体聚集,直到2岁左右,婴儿的 视敏度才接近成人。保护儿童的视敏度,预防眼睛近视,是儿童家长和幼儿教 师的重要责任。颜色视觉。新生儿的视网膜上就具备了全套的感光细胞。婴儿在34个月 时就开始能分辨彩色与非彩色的区别。婴儿比较喜欢波长较长的暖色,

12、比如红 色、橙色、黄色等。儿童在识别颜色的过程中,一般是先认识颜色,然后学会 标志颜色的词语。到4岁左右,儿童能将蓝、绿、红、黄等基本颜色与其名词 联系起来。57岁的儿童能正确命名常见的颜色。儿童的颜色视觉既有个别差异,也有性别差异。通常女孩的颜色视觉比男 孩强。适当的学习有利于提高颜色视觉的敏感程度。幼儿的眼睛并不是单独接受光线刺激的,通常总是对光刺激作总体的反 映,也就是说以视知觉的形式活动。视知觉有以下功能。1、空间知觉知觉物体的位置及与周围事物的空间关系。2、差异辨别把一个对象与另一个对象的区别找出来。3、背景辨别把一个 对象从其背景中区别出来。4、视觉填充当对象不完整时能正确识别。5

13、、对象再认以前见过的玩具或到过的地方再次出现时,能认得出来。(六)形状知觉形状知觉是以视觉为主的,包括动觉、触觉在内的复合感知。实验研究发现,婴儿更喜欢圆形。进一步的研究发现婴儿更偏好正常的人 脸。婴儿还偏好于运动的物体。可见,早期的婴儿更关注与他们的生存、安 全、营养关系密切的形状刺激。外部环境对于儿童来说是十分复杂而又变化不定的。为了能更好地认识环 境,早期的婴儿在注视复杂对象时,往往把注意力集中在几何图形的边缘和人 脸突出的部位上。研究还发现,婴儿最喜欢中等复杂的图形,也就是说,出现 在婴儿面前的新刺激有一部分是熟悉的,又有一部分是陌生的。完全熟悉的材 料,会逐步降低儿童的注视兴趣和缩短

14、注视时间;完全陌生的材料,因为无法 让儿童理解也产生不了注视兴趣。(七)深度知觉深度知觉是对自身与物体间距离的感知。人类生活在具有三维空间的世界中,深度知觉对人的活动的准确和安全至 关重要。那么,儿童什么时候开始具备深度知觉的能力呢?视觉悬崖装置实验说明,6个月的婴儿就明确具有深度知觉。进一步研究还 发现,16个月的婴儿对立体形状比照片更感兴趣。婴儿的深度知觉能力与早期的运动经验有关,尤其与婴儿的爬行经验有 关。爬行对婴儿的中枢神经系统发展具有特殊的意义。爬行不仅有利于提高婴 儿的视觉稳定性和深度知觉的发展,有利于促进动作的协调以及利于促进脑的 低级部位的发展,也有利于大脑皮层组织水平的提高。

15、(八)方位知觉方位知觉是对上下、左右和前后位置的感知。方位知觉的高级形态不仅包括以自身为中心,还包括以外界物体为基准的 方位感知。儿童对方位的感知,首先是以自身为中心的。从发展顺序来看,3岁 的幼儿能辨别上下,4岁幼儿能辨别前后,5岁幼儿开始以自身为中心辨别左 右。79岁的儿童才掌握以外部物体为基准的左右。一般认为,67岁是儿童掌 握左右概念发展最快的阶段。儿童方位知觉的发展,与儿童思维能力的发展分 不开的。(九)习惯化与可知度1.习惯化习惯化就是早期婴儿主动处理刺激信息的表现。当一种刺激反复出现时, 刺激产生的反应会逐渐减弱,这就叫习惯化。与习惯化相对立的一个概念叫“去习惯化,也就是说,当儿童感知到出现 一个新刺激,它不同于已习惯化了的刺激时,就会做出新的强烈反应,原有的 习惯化就终止了。对于儿童和其他动物有机体来说,习惯化具有重要的适应意义。习惯化就 是对刺激产生区分作用的机制,运用这个机制,婴儿能区分哪些是已知事件, 那些是新异事件。对已知事件就要及时探索,加以反应。感知周围世界中的不 变特征,并接受新刺激,探索新事物,是婴儿快乐的源泉。儿童对不变信息的 觉察,就是在寻求规律性。寻求规律性不仅是生命初期就开始运作的学习基 础,也是人类语言、记忆、概念和思维等方面的认知发展基础。2.可知度“可知度这一概念是美国心理学家吉布森提出的。可知度就是知觉行为的 可行程度。吉布森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