圆的认识教材分析

上传人:cl****1 文档编号:470834788 上传时间:2024-02-14 格式:DOCX 页数:2 大小:10.0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圆的认识教材分析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圆的认识教材分析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圆的认识教材分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圆的认识教材分析(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圆的认识”教材分析(一)圆的认识在教材中的地位、作用和意义1. 本课时内容是在学生学过了几种平面几何图形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 对于平面几何图形中点、线、面以及轴对称图形等基本概念已经有了初步的认识。 圆的概念是从日常生活和生产中常见实物或实物图形中引出的。由于在小学一般 不介绍圆的定义,只说明所见实物的外形或图形是圆,所以教学中观察与操作的 成份很大。2. 学习“圆的认识”使学生对平面几何图形的认识,从直线段、图形扩大 到曲线图形,不仅对进一步学习圆的周长和面积是十分重要的基础,也是将来学 习立体图形的基础,同时对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也有很重要的 作用。(二)教学目标的确定1. 教学目标可以从

2、以下三个方面考虑:(1)在基础知识上,应考虑通过教学使学生掌握哪些知识点。特别应考虑 到在平面几何图形概念教学中 ,本班学生在认知上的薄弱环节是什么,这样才 能抓住关键重点突破。(2)我们的教学目标不仅要明确使学生学会知识,还应考虑通过教学培养 学生哪些能力(当然要培养的能力是多方面的,不可能面面俱到)。在本课时中, 对于圆的特征,直径、半径、对称轴等概念的理解,都是建立在课堂演示,动手 操作基础上的,所以观念、动手操作、分析综合、抽象概括应做为培养能力的重 点目标。(3)“圆的半径都相等”,还是“在同一圆内圆的半径都相等”。“圆的 直径是对称轴”还是“圆的直径所在的直线是圆的对称轴”。诸如此

3、类的认识, 都反映出学生的抽象思维发展的不同层次。所以,我们在教学中,还要从培养学 生的思维品质的角度入手,渗透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引导学生能初步运用这些观 点分析问 题、解决问题。2. 教学目标(1)使学生认识圆, 掌握圆的特征及在同一圆内直径与半径的关系;知道 圆是轴对称图形;会用工具画圆。2)培养学生空间观念及观察、分析、综合、概括的能力。(3)引导学生用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认识问题。(三)本课时知识的编排特点及教学的重点、难点和关键1. 教过这部分知识的教师都有体会,本课时内容从本单元整体角度考虑,并 非重点课时。从教材内容上来看,似乎也很简单:可以概括为从日常生活中的物 体引入圆的概念,

4、再讲圆的画法及各部分的名称,了解直径与半径的关系,并知 道圆是轴对称图形。就是这样一节看来简单的课时,其实并不简单。所以往往有 的老师教学之后,总有不深不透的感觉。如:有的教师问:到底什么是圆呢?怎 么从日常生活中的钟表、车轮一下子就跳到在黑板上画圆,讲圆的各部分名称 呢?还有不少教师拿着圆形纸片的教具说:“这是一个圆。”(应说这是一个圆 形的纸片。)或指着学生的学具说:“拿起你们手中的圆。”(应说拿起你们手 中的圆形学具。)还有的教师对直径到底是不是圆的对称轴争论不休。虽然 在小学阶段不要求给圆下定义,但是也不应该给学生一些错误的概念。关键是要 重视对基本概念的教学。2. 为了加强对圆的认识

5、的教学,教学时可以充分利用电脑演示圆这个图形 的形成过程,向学生渗透圆是在平面上和一个定点的距离等于定长的点的轨迹。 同时通过对学生语言的纠正,如:“这是一个圆。”“这是一个圆形的纸片。” 使学生体会对圆的认识。这是教学中的难点。3. 对于画圆、直径与半径的关系等内容,采取在教师指导下,以学生自己 学习为主。以达到培养学生动手、观察、分析、概括的能力。这是本课时教学的 重点。4. 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不可能一次到位,要有一个循序渐进的深化过程。在 本课时教学中,也体现了这一原则。如:按照学生的认知规律,分散难点,逐步 深化。二(一)新知识教学前的准备 本课时是起始课。所以课前准备主要是重温已学过的平面图形的认识,使 学生对点、线(段线、直线)和对称图形等基本概念清楚。对平面图形的语言表 达要准确。如:这是一个三角形、这是一个正方形、这是一个正方形的手帕、这 是一条三角形的围巾等之间的区别。以上内容要在平时教学中加以消化。要精心设计好“圆的形成”这一电脑软件或投影。特别是对软件或投影的设计意图以及在演示中应提出哪 些问题,要做好充分的准备。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建筑资料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