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版高考历史新探究大一轮复习 专题质量检测(一)(含解析)人民版

上传人:壹****1 文档编号:470825594 上传时间:2022-08-05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2.36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0版高考历史新探究大一轮复习 专题质量检测(一)(含解析)人民版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2020版高考历史新探究大一轮复习 专题质量检测(一)(含解析)人民版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2020版高考历史新探究大一轮复习 专题质量检测(一)(含解析)人民版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2020版高考历史新探究大一轮复习 专题质量检测(一)(含解析)人民版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2020版高考历史新探究大一轮复习 专题质量检测(一)(含解析)人民版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20版高考历史新探究大一轮复习 专题质量检测(一)(含解析)人民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0版高考历史新探究大一轮复习 专题质量检测(一)(含解析)人民版(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专题质量检测(一)(时间:45分钟,分值:85分)一、选择题(本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1(2019潍坊模拟)据钱穆考证,周人语称雅,故雅言又称正言。孔子鲁人,日常操鲁语,惟于诵诗、读书、执礼,此三者必雅言。这表明()A诸侯各国尊崇传统文化B儒家思想依靠雅言传播C礼制尚能维护天子权威D孔子对天下一家的认同解析:选D。材料主要强调的是雅言,而未涉及诸侯各国,故A项错误;“孔子鲁人,日常操鲁语,惟于诵诗、读书、执礼,此三者必雅言”可知儒家思想传播与雅言无关,故 B项错误;春秋战国时期周王失去“天下共主”的地位,故C项错误;通过孔子对于雅言的重视和尊重,可以看出孔子以周为正统,体现了他对

2、于礼制的维护和对于天下一家的认同,故D项正确。2(2019清华大学高三学生标准学术能力诊断性测试)孔子说:“殷因于夏礼,所损益,可知也;周因于殷礼,所损益,可知也。其或继周者,虽百世可知也。”这说明()A儒家思想延绵的合理性B文明发展的相对延续性C血缘政治开启于夏朝D礼是三代思想的核心解析:选B。“殷因于夏礼,所损益,可知也;周因于殷礼,所损益,可知也。其或继周者,虽百世可知也”可得出三代以来文明的延续的史实,故B项正确。3(2019天津河北区高三期末)王夫之在读通鉴论秦始皇中说:“封建毁而选举行,守令袭诸侯之权。”这里的 “封建”和“选举”分别指()A分封制和民主选举制度B封建制度和民主选举

3、制度C封建制度和官员选拔制度D分封制和官员选拔制度解析:选D。材料中“封建毁而选举行,守令袭诸侯之权”是指秦始皇统一中国后实行郡县制取代分封制,郡守和县令直接掌握了地方诸侯的行政权。材料中“封建”指分封制,“选举”指郡守、县令的官员选拔制度,故D项正确。4(2019安阳模拟)史学家唐德刚认为,自公元前4世纪商鞅变法起至汉武帝和昭帝之间,古代中国实现了从“封建”到“帝制”的转变。这一转变是()A从家族政治到家国政治B从集体统治到君主专制C从世俗政治到神权政治D从贵族政治到官僚政治解析:选D。结合所学知识,“封建”指分封制,“帝制”指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结合所学知识,分封制属于贵族政治,专制中央

4、集权制度属于官僚政治,故D项正确。5(2019邢台高三质检)2015年,在陕西富县秦直道两侧发现了一批建筑遗址和墓葬群,采集文物标本100余件,并发现了“削山填沟”的痕迹,即史籍上所谓的“堑山堙谷”现象。以下说法最合理的是()A上述考古发现有助于研究秦时的社会B秦代的该墓葬可揭示秦皇族的发祥地C建筑和墓葬中可能出土画像砖和玻璃D文物和史籍等文献资料是第一手史料解析:选A。根据材料“秦直道两侧”和所学知识可知,这些建筑遗址和墓葬群的考古发现为研究秦时的社会提供了很好的史料,故A项正确;秦直道两侧的建筑遗址和墓葬群并不能说明是秦皇族的发祥地,故B项错误;玻璃在中国出现的时间比较晚,大约是在公元10

5、00年左右,故C项错误;文物是第一手史料,而史籍是第二手的,故D项错误。6(2019湖北稳派教育高三联考)观察下图图片主要说明()A建立了系统的中央集权制度B分割宰相权力并趋于完善C创新制度以便加强君主权力D三省六部制度已基本形成解析:选C。图片中通过利用身边的人来直接命令中央的执行机构“九卿”,从而使君权得到加强,故C项正确。7(2019太原高三期末)下表为中国古代不同时期中央官制的演变情况。这些演变()秦朝三公九卿制西汉汉武帝中(尚书、侍中等)外(三公九卿)朝制隋唐三省六部制(中书省、门下省、尚书省) 宋二府三司制(中书门下、枢密院、三司) 元中书一省制A起到监督皇权的作用B体现了制度的传

6、承性C加强了对地方的管理D缘于皇帝个人的喜好解析:选B。材料与监督皇权的谏议制度无关,故A项错误;汉朝实行中(尚书、侍中等)外(三公九卿)朝制,表明汉承秦制,从隋唐至元都保留中书省,体现了制度的传承性,故B项正确;材料主要涉及皇权与相权的关系,不是中央与地方的关系,故C项错误;这些制度演变某种程度与皇帝的喜好有关系,但更重要的是为了加强皇权,故D项错误。8(2019北京西城区高三期末)湖南长沙出土的一面汉代铜镜上铸有“中国大宁”等字样,折射出时人对统一国家的认同。下列属于汉承秦制,并对统一国家认同起到推动作用的是()A皇帝制度B三公九卿制C内外朝制D郡县制解析:选D。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汉朝继承

7、了秦朝的郡县制,郡县制实现了中央对地方的垂直管理,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对于巩固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具有重要作用,因而能够对统一国家认同起到推动作用,故D项正确。9(2019怀化模拟)下表是中国部分时期县的数目变化统计表,据此可知()时期数目(个)时期数目(个)时期数目(个)秦朝 约1 000唐朝约1 5001911年1 381A县制有利于社会变革B县制是小农经济的基础C县是基本的行政区域D县制有职责明确的优点解析:选C。题干反映出从秦朝到唐朝再到清末县的数目一直保持在1 000以上,说明县这一行政单位一直是中国基层的行政区域,故C项正确。10(2019昆明高三摸底调研)汉武帝设刺史,负责监察地方政

8、治,后来刺史的职权范围扩大,逐渐享有行政权和兵权。东汉时期刺史逐渐成为地方行政长官。刺史权力变化导致()A监察权力加强B中央集权削弱C君主专制强化D国家统治稳定解析:选B。由材料可知刺史本是汉武帝时期的监察官员,后来刺史职权扩大,东汉时期成为地方行政长官,这不能导致监察权力加强,故A项错误;刺史由监察官员转化成新一级地方行政长官,说明地方权力增大,中央集权削弱,故B项正确;材料中刺史权力的变化涉及的是中央与地方的关系,与君主专制无关,故C项错误;材料中刺史权力的变化与国家统治是否稳定没有直接关系,故D项错误。11(2019怀化高三期末)历史学家李治安评价某一制度:“它是中央集权模式的演化形态,

9、它所体现的中央集权与地方分权的主辅结合,明显优于单纯的中央集权与单纯的地方分权。”这里李治安评价的制度指的是()A分封制B郡县制C郡国并行制D行省制解析:选D。行省是中央的派出机构,同时有较大的地方自主权,体现了中央集权与地方分权的主辅结合,故D项正确。12(2019亳州高三期末)“无编制、无定员、无预算,所有的大臣都是兼职而且要亲自跑腿,从法理上看是一个长期存在的临时咨询机构,但是实际上是权力的核心。”该机构是()A唐代尚书省B宋代三司使C元代中书省D清代军机处解析:选D。唐朝的中央官制是三省六部制,尚书省官员有编制,尚书省是正式机构,故A项错误;宋代的中央官制是二府三司制,三司使是正式编制

10、,三司是正式机构,故B项错误;元朝的中书省是正式机构,故C项错误;清朝军机处的官员无正式编制,军机处是为皇权服务的非正式机构,故D项正确。二、非选择题(本题共2小题,第13题25分,第14题12分,共37分)13(2019太原高三期末)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贞观十四年(公元 641 年),魏征上书唐太宗,说:“臣闻君为元首,臣做股肱君虽明哲,必藉股肱以致治。”唐太宗也经常对臣下说:“主欲知过,必藉忠臣。公等每看事有不利于人,必须极言规谏。”贞观时期被后世称道的原因在于君主给了臣子更多的尊重和参政机会,让这些臣子在君臣道义的要求下去参与社会治理,进而在制度设计上为君臣共治的实现提供了许多

11、条件。 摘编自王亚南中国古代官僚政治研究 材料二在明代,以官员批评皇帝为核心的君臣冲突表现得尤为突出。成化四年,宪宗为满足生母周氏愿望,命大臣于帝陵外别选址以葬英宗嫡后钱氏。此事有违礼制,群臣极谏争之,“伏哭文华门,竟得如礼”。明中期以后,“占夺民业,而为民厉者,莫如皇庄及诸王、勋戚、中官庄田为甚”。于是“科道”谏言,“天子以四海为家,普天率土莫非所有,何必置立庄田与贫民较刀锥之利哉”?宪宗迫于群臣压力,对弊政有所厘清。天启年间,熹宗纵容魏忠贤介入朝政,南北诸臣纷纷上疏要求惩处魏忠贤,熹宗皆不纳。 摘编自张廷玉明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贞观”时期君臣共治得以实现的原因。(8分

12、)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明代君臣冲突加剧的主要表现及其影响。(10分)(3)综合上述材料,指出唐到明君臣关系演变的根源。(7分)解析:(1)根据材料一“魏征上书唐太宗君虽明哲,必藉股肱以致治”“公等每看事有不利于人,必须极言规谏”“君主给了臣子更多的尊重和参政机会在制度设计上为君臣共治的实现提供了许多条件”结合所学归纳。(2)第一小问表现,根据材料二“命大臣于帝陵外别选址以葬英宗嫡后钱氏。此事有违礼制,群臣极谏争之”“占夺民业,而为民厉者,莫如皇庄及诸王、勋戚、中官庄田为甚宪宗迫于群臣压力,对弊政有所厘清”“熹宗纵容魏忠贤介入朝政,南北诸臣纷纷上疏要求惩处魏忠贤”归纳;第二小问

13、影响,从官僚对皇室、宦官集团的指责,不利于政局的稳定,易引发党争加剧的角度思考。(3)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从君主专制强化与官僚集团争权等角度分析。答案:(1)唐初统治者吸取隋亡教训;政治环境宽松,君主善于纳谏;三省六部制成熟完备,提供制度保障;儒家思想有关君臣之道的约束。(任答三点即可) (2)表现:群臣针对皇室的礼仪、财用问题大加指责;官僚集团和宦官集团争权。影响:导致党争加剧,朝政混乱;统治危机日益严重。(3)君主专制的日益强化;官僚集团争权夺利。14(2019邢台高三质检)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下面是中国古代公文文种演变概况表。 时期文书概况西周周王通过诰、誓、命、训、令等文书来管

14、理国家,这一时期文种简单,划分粗略秦汉秦汉时期文书的文种体系日益庞大,划分也越来越细,比例最大的有两类,一类是君对臣的专用文种(诏敕类),一类是臣对君的专用文种。从下行文种来看,秦代的诏敕文书主要有“制”和“诏”,据史记解释:“命为制,令为诏。”“制”和“诏”分别是皇帝颁布重大命令和一般命令时使用的文种。到了汉代,诏敕文书的文种有所增加,蔡邕独断卷上记载:“一曰策书,二曰制书,三曰诏书,四曰戒书”唐朝唐代的正式公文有15种,主要的变化在君臣专用文种。其中皇帝专用的文种除原有的制、诏、令、册外,新增和变动的主要有批答和敕,需要指出的是,在“王言之制”外,还有一个特殊的“堂贴”,是开元后中书门下(

15、又称政事堂)独立指挥百司的公文文种,“堂贴”不必奏请皇帝批准,由三省宰相直接裁决,集体签署,其公文效力相当于国家最高政令明清明代皇帝专用文种有十种,新增了谕旨,又称圣谕(上谕),有宣谕、口谕、手谕,其中手谕如需保密,可以不抄发,而到了清代,这种保密谕旨逐渐制度化。而在臣子上奏的文种中,有一特殊的公文“密疏”,是可直达御前的整理自何庄古代公文文种变迁原因探析等 从表中提取相关的历史信息,自拟论题,并结合所学知识予以阐述。(12分)(要求:写明论题,史论结合)解析:本题属于开放性的题目,从材料“这一时期文种简单,划分粗略”“秦汉时期文书的文种体系日益庞大,划分也越来越细,比例最大的有两类,一类是君对臣的专用文种(诏敕类),一类是臣对君的专用文种”“唐代的正式公文有15种,主要的变化在君臣专用文种”“明代皇帝专用文种有十种,新增了谕旨”“而到了清代,这种保密谕旨逐渐制度化”等信息中分析归纳自己的观点,然后结合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相关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幼儿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