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场质量管理法剖析

上传人:M****1 文档编号:470824859 上传时间:2023-02-02 格式:DOC 页数:21 大小:5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现场质量管理法剖析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现场质量管理法剖析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现场质量管理法剖析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现场质量管理法剖析_第4页
第4页 / 共21页
现场质量管理法剖析_第5页
第5页 / 共2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现场质量管理法剖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现场质量管理法剖析(2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三确认”(3C)现场质量管理法三洋制冷有限公司(简称三洋制冷)是中日合资企业,建于1992年9月,1993年10月正式投产。是制造环保型溴化锂吸收式制冷机(中央空调主机)和环保型真空热水机组(真空锅炉)和家用锅炉产品的专业厂商,其产品技术、质量和企业管理水平处于领先水平,是目前我国提供冷、热源产品行业的排头兵。到三洋制冷视察的国家领导人、考察的企业经营者、参观的社会各界人士,对在制造现场各工序之间没有一个质量检查人员,而三洋制冷产品质量管理得如此之好,表现出一种不可理解的怀疑态度,当他们提出问题的时候,现场的每一位三洋制冷的员工都能够给他们一个满意的解答,这就是三洋制冷在总结国企多年来形成的

2、现场质量管理的经验和教训,结合国外先进的现场质量管理方法,在全面质量管理的基础上,所形成并在不断发展完善的三洋制冷独有的现场质量管理方法“三确认”(3C)现场质量管理法。一、“三确认”(3C)现场质量管理法的理论依据 “三确认(3C)现场质量管理法”中,“C”是英文“确认”(confirm)的开头字母,“确认”的来源是日本企业管理中的一个概念,三洋制冷在自己的现场质量管理中加以活用。 “三确认(3C)现场质量管理法”的主要理论依据是全面质量管理的理论。它运用系统工程和预防控制的方法突出影响产品质量的各生产过程中的主要的要素“人”,在强化现场质量管理的“人本”思想的同时,又融入了日本质量管理中一

3、些行之有效的方法、ISO9000质量管理体系的管理要素、ISO14000环境管理体系持续改进的概念、PDCA循环控制方法、CS营销战略的顾客服务理念和三洋制冷创造无止境改善的企业文化。在这个层次上,从管理心理学的角度分析,我们认为,员工是现场质量管理六要素(人、机、料、法、环、测)中的核心。如何满足员工“自我实现”的高层次追求,实现员工“自我发展、自我完善”的个人价值,同时营造出员工“自我管理”的企业文化氛围和建立参与管理的“自我改善”机制,进而满足顾客的需求,实现企业向顾客提供一流的产品和服务的目标,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取得市场的竞争优势,是企业现场质量管理发展的必然趋势。三洋制冷的“三确

4、认(3C)现场质量管理法”在实践中较好的解决了这个问题,实现了以“自我管理”的员工为实施主体,人人注重质量问题,环环相扣使生产的各个环节始终处于受控状态的有效现场质量管理机制,集中体现了TQM管理中八项原则(以顾客为中心,领导作用,员工参与,过程方法,持续改进,以事实为依据的决策方法,互利的供方关系)的实施,在全面质量管理的基础上走出了一条创新的路子。二、“三确认”(3C)现场质量管理法的要素从词义上讲“确认”是“确实”、“认同”的合意,“确实”是“真实”的意思;“认同”心理学上指认识的一致性,社会学上指个人与他人有共同的想法。“三确认(3C)现场质量管理法”通过转变质量管理中的错位意识(主动

5、与被动,加工者与检查者,质量是干出来的还是检查出来的)和观念(管生产的人管质量),在企业已有的先进生产技术和健全规范的质量管理制度的基础上,以严格而科学的现场质量管理、高素质的员工队伍为条件,体现员工“自我管理”的主体,通过顺势而为的人性化管理,对质量本身这个硬性指标,从主动预防管理着手,不依赖于事后被动的检查管理,形成事先人人参与的质量保证体系,发展提高了原有的全面质量管理模式和方法。1、 质量“三确认”(3C)的内容: 1)、1、确认上道工序零部件的加工质量其含义是本工序的操作者必须用图纸、标准等对上道工序流转下来的材料和部品进行质量确认。如果上道工序质量不合格,应作好记录,并把不合格品返

6、回上道工序。只有完全合格,才可进行本道工序的操作,否则,前者的问题造成的质量事故,完全由本工序操作者负责。2)、确认本工序加工的技术工艺要求和加工质量操作者必须在加工前确认本工序的加工内容、相关技术要求、加工设备、工装及有关加工条件参数,操作时必须严格按照图纸、工艺要求操作,严格遵守工艺规程和工艺纪律,确认自己的操作过程是否符合技术要求,发现问题要及时提出,经品质保证人员处理后再进行操作,不允许抛开图纸只凭经验进行操作,对自己的操作过程要进行质量确认。3)、确认交付到下道工序的完成品质量 零部件完成后要确认,质量合格后才能转到下道工序。用同一把量具进行测量,用不同的眼光审视。如果发现质量问题,

7、应立即改正,不得将不合格品转入下道工序,对不合格品要进行分析,找出原因,拟定对策,预防类似问题的再发生。这种质量确认法,与传统质量管理的“互检”法比较相似,不同的关键点在于,传统的“互检”只是挑出别人的毛病,与己并无关系。而这种确认法则讲求确认者的责任,要求本工序的操作人员必须同时承担起上道工序的责任,一环扣一环,环环相扣,使质量责任制真正落实到每个操作者肩上,通过相应的考核,真正实现责任与利益的统一。转入加工的确认点是连带责任的开始,也是对自我确认的肯定。就其实质来讲,它是国有企业自检、互检经验的再发展,是员工主人翁精神的再体现,是工艺纪律松懈教训的再纠正。这三条看似简单,真正做起来并形成良

8、好的质量意识和习惯却是一个很长的培育和实践过程。2、“三确认”(3C)质量管理法的主要观点观念的转变是实施现代科学管理的先决条件,在实施(3C)管理的过程中,从转变观念整合员工的观念入手,确保(3C)质量管理法的实施和不断改进发展。 1)、管生产的人就要管质量国有企业旧有的质量管理模式,造成企业质量管理的严重错位。管技术的负责质量,管生产的只管生产进度。而生产的产品其实既有数量又有质量的二重属性,管技术的只能提出产品的技术要求,由管生产的按照技术要求组织生产,既要生产出符合技术要求和标准的产品,又要满足生产进度。这样就理顺了生产过程中产品进度和产品质量的责、权关系,从而在根本上确保了产品质量的

9、稳定。2)、质量是员工干出来的,不是检查员检查出来的 质量管理中,如果生产者与管理者分离,就淡化了生产者的质量管理意识,强化了管理者的责任意识,生产者只管加工的进度,不管加工的质量,管理者只管加工的质量,不管加工的进度,成为矛盾的对立双方。如果员工既是产品的生产者,又是产品质量的确认者和当事管理者,其主体责任必然得到认定,就可以使生产者与管理者形成对立的统一体。3、“三确认”(3C)质量管理法的管理特点1)、员工是现场质量管理的主体产品是通过设计和制造而生产出来的。在制造过程中,人的行为确定了产品制造质量的优劣。生产者依赖检查者检查质量,而检查不能防止不合格品的产生,更不能提高质量,体现不出全

10、面质量管理预防为主的思想。因此,决定产品质量的关键是制造产品的“人”,而不是质量检查员的“检查”。2)、事前预防、事中控制、事后总结在质量管理中,检查人员的检查是在加工过程结束之后的一种事后行为,是一种舍本逐末的做法。此时产品的质量已形成,只是一种被动的事后管理。“三确认”确保了产品在加工制造全过程中的质量控制,是生产过程的事前、事中、事后的一种主动质量行为,是一种主动的预防管理。3)、不良品流转率为零产品质量是由数个以上零部件质量的合成,每一个零部件的质量都将影响到产品的整体质量。在生产过程中,由于原材料、设备、工装、加工工具及人为等原因,都可能不可避免地产成不良品,要防止其从加工者的手中流

11、入下道工序,就必须对生产过程中的流转环节实施质量控制。“三确认”的实施,有效地实现了“3N”的工序质量控制目标,即:不接受不良品,不生产不良品,不转交不良品,进而从根本上杜绝不良品的流转。4)、顾客满意度贯穿于质量管理的全过程按照CS营销战略的顾客满意度理论,在制造现场的各个环节引伸出“下道工序是上道工序的客户”的市场概念,应用于“三确认”(3C)现场质量管理法中,使员工在同一岗位上扮演了客户、制造者和供应商三种不同的市场角色。首先,他是“客户”,要具备熟悉本道工序技术要求、鉴别上道工序制成品质量优劣的能力,拒收不合格品;其次,他又是“制造者”,要严格按照规程规定和工艺技术的要求正确操作,生产

12、合格产品;最后,他又成为“供应商”,必须提供合格的产品,否则会被下道工序的“客户”拒收;将企业内部各个生产工序,每个员工都纳入“市场链”的全方位控制中,形成人人都是一个市场,都是一位用户,人人都要面对市场,面对用户的市场链;把企业的外部目标转成内部目标,把企业的内部目标转成个人目标,把个人目标与经济收入联系起来,形成每个人从对上级负责转变为对市场负责的观念,零距离满足客户的需求,零距离解决问题,各部门从相互独立转而成为市场链管理流程中的相互咬合链结。因而,“三确认”(3C)现场质量管理法使生产的各个环节始终处于受控状态,形成了人人注重质量、环环相扣保证质量的有效机制。即以产品生产流程为主线,各

13、生产工序为过程点,各工位员工为本工位加工者、质量管理者和上道工序的检查者,质量“三确认”为过程各环节的一个动态现场生产管理体系。5)、持续改进管理工作通过“三确认”的实施,有效的提升了员工的工作质量,确保了产品质量。从而使品质保证部门脱离了繁杂的事务性检查工作,使品质保证部门得以站在更高的角度,以实现持续的质量改进和品质开发作为自己的工作目标。品质保证部门通过汇总生产制造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应用统计方法、采取纠正和预防措施、实施监督与考核、开展改善提案活动、QC小组活动、ZD零缺陷小集团活动等,对员工在生产过程实施“三确认”进行总体控制与改善,从而不断地促进产品质量和质量管理体系的完善与提高。三

14、、“三确认”(3C)现场质量管理法的内容三洋制冷通过不断的实践,逐步发展和完善了“三确认(3C)现场质量管理法”,通过调动员工参与管理、实施自我管理的积极性,提升员工的质量意识和实施多层次、多方位的企业质量管理,对提高产品质量,树立起用户满意的企业质量形象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1、现场质量管理的主体是员工 根据马斯洛的“需求层次论”。我们认为,员工在经济需求得到满足的过程中,还需要精神需求。“自我实现”是员工追求精神需求的最高层次,目标就是实现“自我发展”与“自我完善”的个人价值。公司应顺应员工这种逐步上升的精神需要,为员工创造“自我实现”的文化氛围和建立参与管理的“自我改善”机制,这是人类思

15、想发展和社会进步在企业管理中的必然趋势。 质量“三确认”为员工提供了一个发挥主观能动性的舞台,它把员工这个质量管理系统中的第一要素作为自我管理的主体,突出了人在系统中的决定性作用,依靠员工自我管理的高度质量意识,把被动式的接受检查转换成主动的事先预防的反馈式管理,发展和提高了原有的质量管理。 在三洋制冷的各个工序,生产员工就是现场质量管理的主体。在生产过程中,各工序根据自己所加工的零部件的技术要求、工装设备、技能情况、环境条件等确认出自己工序的重要质量因素,加以排列,通过员工自查问题,根据生产技术要求确定自己的质量因素,并有针对性的制定出相应的保证措施予以实施。通过上下工序之间的互相确认,完善

16、了自我管理的意识和自觉性,从而在根本上保证了产品的质量。 在三洋制冷的各个工序,生产员工就是现场质量管理的主体。在生产过程中,各工序根据自己所加工的零部件的技术要求、工装设备、技能情况、环境条件等确认出自己工序的重要质量因素,加以排列,通过员工自查问题,根据生产技术要求确定自己的质量因素,并有针对性的制定出相应的保证措施予以实施。通过上下工序之间的互相确认,完善了自我管理的意识和自觉性,从而在根本上保证了产品的质量。三洋制冷规定全体员工对影响产品质量的行为有权制止,有权拒绝执行不正确的操作指令。这就对人员的素质与质量意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使得“三确认”(3C)现场质量管理法在推进的过程中不断提升员工的素质,使其通过加强学习,锻炼技能,来寻找工作的改善与提高点。由于员工从被动的受检,变为主动的自检,自发的完善。使其人格得到了尊重,工作得到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综合/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