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版高考语文总复习附录三高考考查频率较高的10个文言虚词例释新人教版

上传人:博****1 文档编号:470810773 上传时间:2023-02-12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2.04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1版高考语文总复习附录三高考考查频率较高的10个文言虚词例释新人教版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2021版高考语文总复习附录三高考考查频率较高的10个文言虚词例释新人教版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2021版高考语文总复习附录三高考考查频率较高的10个文言虚词例释新人教版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2021版高考语文总复习附录三高考考查频率较高的10个文言虚词例释新人教版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2021版高考语文总复习附录三高考考查频率较高的10个文言虚词例释新人教版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21版高考语文总复习附录三高考考查频率较高的10个文言虚词例释新人教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1版高考语文总复习附录三高考考查频率较高的10个文言虚词例释新人教版(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附录三:高考考查频率较高的10个文言虚词例释1.以记一记【名词】缘由,原因。【动词】以为,认为。【介词】表示工具,拿,用。表示凭借,凭,靠。表示所处置的对象,把。表示时间、处所,于,在,从。表示原因,因为,由于。表示依据,依照,根据。【连词】表示并列或递进,而,又,并且等。表示承接关系,而,至于。表示目的关系,来,用来,以致等。表示因果关系,因为,所以。表示修饰关系,而。【助词】表示时间、方位和范围。调整音节。【通假字】通“已”,已经。通“已”,止。选一选在语境中学会判定和识记(1)逆以煎我怀。()(2)愿以十五城请易璧。()(3)请立太子为王,以绝秦望。()(4)古人秉烛游,良有以也。()(

2、5)所谓华山洞者,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6)皆以美于徐公。()(7)固以怪之矣。()(8)夫夷以近,则游者众。()(9)果予以未时还家,而汝以辰时气绝。()(10)以勇气闻于诸侯。()(11)木欣欣以向荣,泉涓涓而始流。()(12)操当以肃还付乡党。()(13)樊哙侧其盾以撞。()(14)赵王岂以一璧之故欺秦邪?()(15)指从此以往十五都予赵。() (16)无以,则王乎?()(17)余船以次俱进。()自我核对2.而记一记【连词】表并列关系,又。表递进关系,而且。表承接关系,就,接着。表转折关系,但是,却。表假设关系,如果。表修饰关系,可不译。表因果关系,因而。表目的关系。【通假字】通“

3、尔”,你的。通“如”,好像,如同。选一选在语境中学会判定和识记(1)某所,而母立于兹。()(2)吾尝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3)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4)诸君而有意,瞻予马首可也。()(5)军惊而坏都舍。()(6)置之地,拔剑撞而破之。()(7)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8)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9)而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10)籍吏民,封府库,而待将军。()自我核对3.之记一记【动词】到去。【代词】第三人称,他(们)、它(们)。第二人称,你。第一人称,我。指示代词,这,此。【助词】放在定语和中心语之间,的。放在主语和谓语之间,取消句子的

4、独立性。宾语提前的标志。定语后置的标志。凑足音节,没有实在意义。选一选在语境中学会判定和识记(1)然语之,又恐汝日日为吾担忧。()(2)余扃牖而居,久之,能以足音辨人。()(3)胡为乎遑遑欲何之?()(4)项王则受璧,置之坐上。()(5)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6)不知将军宽之至此也。()(7)均之二策,宁许之以负秦曲。()(8)臣之壮也,犹不如人;今老矣,无能为也已。()(9)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10)虎兕出于柙,龟玉毁于椟中,是谁之过与?()自我核对4.其记一记【代词】第三人称代词,他的,它的。第三人称代词,他(们),它(们)。活用为第一人称或第二人称,我的,

5、我;你的,你。指示代词,表示远指,那,那个,那些,那里。指示代词,表示近指,这,这个,这些。指示代词,其中的。【副词】祈使语气,可,还是。揣测语气,恐怕,或许,大概。反问语气,难道,怎么。【连词】表示选择关系,是还是。表示假设关系,如果。【助词】助词,起调节音节的作用。选一选在语境中学会判定和识记(1)而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2)路曼曼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3)臣从其计,大王亦幸赦臣。()(4)于乱石间择其一二扣之。()(5)秦王恐其破璧。()(6)尽吾志也而不能至者,可以无悔矣,其孰能讥之乎?()(7)既其出,则或咎其欲出者。()(8)有蒋氏者,专其利三世矣。()(

6、9)天之苍苍,其正色邪?其远而无所至极邪?()(10)攻之不克,围之不继,吾其还也。()(11)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12)其业有不精,德有不成者,非天质之卑,则心不若余之专耳。()自我核对5.为记一记【名词】作为,政绩。【动词】做,制作。当作,作为。成为,变成。演奏。以为,认为。判断词,是。【介词】表被动,被。介绍原因或目的,为了,因为。介绍涉及的对象,给,替。对,向。表示动作、行为的时间,当,等到。句末语气助词,表示疑问或反诘,呢。【连词】因为。选一选在语境中学会判定和识记(1)然后以六合为家,崤函为宫。()(2)为其来也,臣请缚一人过王而行。()(3)如君实

7、责我以在位久,未能助上大有为,以膏泽斯民,则某知罪矣。()(4)斩木为兵,揭竿为旗。()(5)慎勿为妇死,贵贱轻何薄。()(6)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7)此亡秦之续耳。窃为大王不取也!()(8)卒相与欢,为刎颈之交。()(9)赵王窃闻秦王善为秦声。()(10)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11)请以赵十五城为秦王寿。()(12)如姬为公子泣。()(13)身死国灭,为天下笑。()(14)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何辞为?()自我核对6.于记一记【介词】引进动作的处所,在。引进动作的对象,向。引进动作的方面,对于。引进动作的趋向,到。引进动作的原因,由于。放在形容词后,表示比较,

8、比。有时只是表示对象的性质和状态,可不译。放在动词之后,引进行为的主动者,被。选一选在语境中学会判定和识记(1)请奉命求救于孙将军。()(2)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3)从径道亡,归璧于赵。()(4)业精于勤而荒于嬉。()(5)非常之谋难于猝发。()(6)而君幸于赵王。()(7)爱其子,择师而教之;于其身也,则耻师焉。()(8)乃设九宾礼于廷。()自我核对7.且记一记【连词】表并列,又。表递进,而且,并且。表递进,况且,再说。表示让步,尚且,还。表示抉择,抑或,还是。表示转折,却。【副词】将,将要。暂且,姑且。【助词】用在句首,同“夫”。选一选在语境中学会判定和识记(1)且立石于其墓之门

9、。()(2)且说曹操逃出城外,飞奔谯郡。()(3)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4)且燕赵处秦革灭殆尽之际。()(5)誓不相隔卿,且暂还家去。()(6)臣死且不避,卮酒安足辞!()(7)命如南山石,四体康且直!()(8)富贵者骄人乎?且贫贱者骄人乎?()(9)有怠而欲出者,曰:“不出,火且尽。”()自我核对8.乃记一记【副词】表示前后两事在情理上的顺承,就。表示前后两事在时间上的紧接,才,这才。强调某一行为出乎意料或违背常理,却,竟(然),反而等。可表示对事物范围的一种限制,只,仅等。用在判断句中,起确认作用,是,就是。【代词】用作第二人称,常做定语,你的;也做主语,你;不能做宾语。用作指示代

10、词,这样。选一选在语境中学会判定和识记(1)今其智乃反不能及。() (2)夫我乃行之,反而求之,不得吾心。()(3)设九宾于廷,臣乃敢上璧。()(4)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5)度我至军中,公乃入。()(6)项王乃复引兵而东,至东城,乃有二十八骑。()(7)若事之不济,此乃天也。()自我核对9.因记一记【名词】原因,缘由,机缘。【动词】沿袭,继续。顺应。【介词】依照,根据。依靠,凭借。趁着,趁此。通过,经由。因为,由于。【副词】于是,就。选一选在语境中学会判定和识记(1)蒙故业,因遗策。()(2)不如因而厚遇之。()(3)相如因持璧却立。() (4)变法者因时而化。()(5)于今

11、无会因。()(6)罔不因势象形。()(7)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8)因宾客至蔺相如门谢罪。()(9)恩所加,则思无因喜以谬赏。()自我核对10.则记一记【名词】指分项或自成段落的文字的条数。准则,法则。【动词】是,就是。【连词】表示承接关系,就,便。用在假设复句的前一分句,如果,假使。用在假设复句的后一分句,就。表示并列关系。表示转折、让步关系,可是,却。表示选择关系。常和“非”“不”呼应着用,不是就是。【副词】表对已然或发现的强调,已经,原来,原来已经。选一选在语境中学会判定和识记(1)以身作则。()(2)非死则徙尔。()(3)向吾不为斯役,则久已病矣。()(4)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5)论语六则。()(6)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7)于其身也,则耻师焉,惑矣。()(8)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9)及诸河,则在舟中矣。()(10)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自我核对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高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