航空物探现状及展望

上传人:pu****.1 文档编号:470787797 上传时间:2023-08-11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13.0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航空物探现状及展望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航空物探现状及展望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航空物探现状及展望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航空物探现状及展望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航空物探现状及展望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航空物探现状及展望》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航空物探现状及展望(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航空地球物理探测,简称航空物探,是地球物理勘探技术与航空技术相结合 的一门高新技术。它是通过飞机(飞行器)上装备的专用物探仪器在航行过程中 探测各种地球物理场的变化,研究和寻找地下地质构造和矿产的一种物探方法。 目前常用的航空物探方法有:航空磁测、航空放射性测量、航空电磁测量(航空 电法)以及航空重力调查等四类。航空物探具有效率高、成本较低、便于大面积工作、探测深度较大等优点, 是基础性和公益性地质调查、战略性矿产勘查的重要手段,是地质勘查现代化的 标志之一。航空物探在国民经济建设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可为矿产资源与油气资 源调查评价、海洋地质调查、地下水勘查、工程地质和环境调查、基础地质与研 究

2、、军事与国防建设提供信息和解释成果。在航空物探仪器性能不断提高的前提下,合理地选择及运用不同的飞行器, 对航空物探测量工作的顺利开展并取得良好效果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我国航空物探飞行平台基本以固定翼飞机为主,少量采用直升机。近年来随 着通用航空产业的发展及户外极限运动的兴起,航空物探不断尝试应用无人机、 动力滑翔翼、热气球、飞艇等方式开展工作,也取得了一些成果。1固定翼平台航空物探(磁、电、放、重)使用固定翼飞机开展各种航空物探工作是该领域最广泛也是最成熟的。我国 的航空物探开始于1953年,首先是应用航空磁法,此后陆续引进、发明并成功 运用了航空放射性、航空电磁法,后来又引进了航空重力测量(

3、尚未实现国产), 不断有新的进展,这些航空物探都是首先从固定翼飞机选型开始的。国内迄今为 止,在航空物探测量中选择的固定翼机型较多的有:运5、运8、运11、运12、 赛斯纳208、安12、奖状11、双水獭6等。近年来运用运12机型开展的工作最多。固定翼飞机作为多种航空物探技术的首选飞行平台,其优势主要表现在以下 几方面。第一,固定翼飞机具更大的有效载荷。航空物探不仅需要承载飞行员及空中 仪器操作员、飞行必须的航空燃油等重量外,还需要搭载各种航空物探仪器。根 据需要开展的航空物探方法不同,所集成的仪器或仪器组合也不同。航空物探系 统仪器的重量从几公斤到几百公斤不等,现航磁仪最轻可到达2 kg,而

4、航空电磁、 航空伽马能谱以及航空重力仪器通常在200400 kg之间,而且为了同时得到多 种地球物理参数,往往需要同时开展多参数测量,这就需要搭载两种甚至多种仪 器,组合系统的仪器总质量往往在200500 kg之间。固定翼飞机往往能有效地 保证这些载荷。现今国内多参数航空物探测量开展得最多也最成熟的主要有航空 磁、放勘查系统、航空电、磁勘查系统、航空电、磁、放勘查系统等。第二,仪器安装及飞机改装较容易且方案多。固定翼飞机往往具有较大的内部空间,对安装航空物探仪器主机系统及相关 仪器组件等较为灵活。除航空物探仪器主机外,探头(如航磁探头、航电发射和 接受线圈、伽马能谱晶体等),雷达高度仪,GPS

5、导航天线等设备也需要安装在 飞机主体外部,且需要避开飞行过程中产生的涡旋电磁干扰,如涡扇或桨扇等产 生的电磁流。第三,飞行姿态稳定,飞行速度较低,适应低空飞行。无论针对何种类型的 航空物探测量,保持飞行姿态稳定或缓慢流畅的变化对保证飞行质量都是至关重 要的。而无论是涡扇或桨扇型的固定翼飞机,其飞行姿态都较稳定,飞行中的俯 仰、倾斜以及侧摆等姿态变化小且改变速度慢,这能有效地抑制飞行突变引起的 干扰。测量效率高是航空物探的特点,固定翼飞机在开展工作时其飞行速度多在 200400 km/h之间,某些较大型涡扇型飞机到达600km/h左右,更适合大面积 的快速勘查作业。由于在电磁、能谱及重力测量中,

6、随着与被测量地质体距离的 加大,测量信号呈三次方或二次方衰减,因此各类航空物探作业对飞行高度都具 有严格的要求,如航空磁测通常要求离地200 m以内,航空电磁要求离地100 m 以内,航空伽马能谱要求离地150 m以内等,而现今国内大面积开展的固定翼航 空物探飞行高度多集中在100300 m之间,高山区5001 000m之间,平 原或沙漠地区最低可到达近地3050 m的高度。综合以上这些特点,不难看出为什么主要的航空物探类型及90%以上的勘查 任务都采用固定翼飞机来开展工作。但也存在以下几点不足之处。其一,飞行高度保持难度大。如在中低山区、高山区的离地飞行高度往往难 以保持,降低飞行高度就意味

7、着存在飞行隐患(近年来发生过机毁人亡的事故)。 因此在这类地区往往只能开展对飞行高度要求较低的航空物探区域性概查工作, 这不仅会降低所获取的数据质量,而且会造成大批重要的直接或间接找矿的局部 异常遗失,使勘查效果大大降低。这也是制约该类地区地质找矿成果不突出的部分原因。其二,固定翼飞机必须使用固定的、条件相对较好的机场作为基地。虽然固 定翼飞机的航程相对较大,但对某些测区与机场距离相对较远的勘查任务,如我 国西部的新疆、青海、西藏等地,现有的机场较少且分布不均匀。其三,在针对大比例尺测量方面略显不足。受飞行高度、飞行速度和操控性 等方面制约,固定翼平台航空物探工作通常用于中、小比例尺的调查工作

8、。2直升机平台航空物探(磁、放、电)以直升机为平台的航空物探从20世纪 8090年代开始运用,多开展小范围的航空单磁测量,少数重点地区开展过航 放测量。近几年在开展重要成矿区带的中、大比例尺调查中多有使用。主要使用 的直升机型有:贝尔(Bell)、Enstron480、米-8、R44、R22、蜂鸟(EC )、 小松鼠(B2 /B3 )、超美洲豹(AS332L2)等。目前应用最多、最广泛的是欧直 公司的AS350-B3型(小松鼠B3)直升机,其有效载重(标准燃油量)近500 kg, 有效航程约650 km、最大升限6 km,适宜作为航空物探平台。直升机平台的航空物探多以开展航磁测量和航空(磁、放

9、)综合测量为主, 航空电磁测量和航空(电、磁)综合测量也逐渐应用到实际生产中,直升机航空 重力尚未出现。采用直升机作为航空物探平台的主要优点表现在以下几方面。(1)具有灵活的机动性,能最大限度地控制航速、离地高度等。对于目前 已经具有的高精度航空物探仪器而言,如何实现大比例尺的高精度测量是航空物 探需要面临的问题。直升机飞行时对空速、离地高度的有效控制恰恰能够满足这 样的要求。在仪器的采样率相同的情况下(如航磁常见的10Hz),直升机能按要 求降低空速,严格保证飞行高度,这对提高勘查效果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特 别对于在中一低山以及丘陵地区开展的测量工作。对于高精度航空物探来说,要 获得高质量

10、的数据,就必须降低空地速度和飞行高度。(2)直升机具有低速、大角度转弯以及空中悬停等特性,也是国内外广泛 开展吊舱式时间域航空电磁法的主要考虑因素。与固定翼时间域航空电磁勘查系 统相比,直升机时间域航空电磁系统对吊舱式接收或发射线圈的放与收操作显得 更加灵活,操作性更强,同时也降低了飞行难度,提高了飞行安全系数。(3)直升机平台航空物探在作业基地的选择上较灵活。可在测区内或周围 就地起降,不需要到固定的机场,能够根据工作进度不断的变换基地,减少不必 要的航程开销,提高效率。特别是在重点区域开展小面积的大比例尺高精度测量 方面优势尤为明显。但直升机平台也存在不足之处,如整体空间小、干扰强、高频震

11、动剧烈等, 发动机、主桨及尾桨的干扰基本覆盖了整个机身,可提供的仪器安装方案少,如 航磁探头主要固定在向前伸出主桨范围的特殊硬质探杆前端,也有少数采用拖挂 方式安装(多要求拖挂长度在30 m以上)。直升机型吊舱式时间域航空电磁系 统的发射与接收线圈吊挂长度多要求在50 m以上,以减少发动机和主桨的干扰。 此外,直升机的单次航程相对较短,在开展大面积勘查任务时,长距离测线往往 需要分成几段多次完成。这些不足在测量数据上表现为数据噪声较大、数据处理 及调平工作量加大等。3无人机平台航空物探(磁、放、电)近年来,随着军用无人机的不断成熟,通用无人机技术也不断出现并逐渐发 展成熟。由于具有重量轻、无人

12、驾驶、耗资低等优势,无人机迅速广泛地应用到 各行业当中。鉴于其无人员伤亡、费用低、效率高等特点,以及可预期的高精度 数据、低噪声水平、高空间分辨率的优势,无人机航空物探系统的研发与应用日 益受到广阔航空地球物理从业者的关注,如英国Magsurvey公司于2003年研发 了 PrionUAV航空磁测系统,Fugro公司于2005年成功试验了 Georanger高精 度无人机航空磁力测量系统等。国内的无人机航空物探研究起步于2010年,最初应用的无人机为从航模演 变而来的航模型无人机,2013年开始进入真正无人机航空物探综合站的研发与 应用。目前较为常见的无人机航空物探主要为航空单磁测量,源于航磁

13、设备重量轻、体积小、抗干扰能力强、受飞行高度影响小等特点,恰好能满足航模型无人 机体积小、低载荷的要求。该类型无人机主要通过投射、弹射、滑行等方式起飞, 通过拦网、伞降、滑行等方式回收,但安全回收的成功率仍然不高,这势必会造 成不可预期的成本风险变高,所有该类平台的航空物探至今尚未见到有成功运用 的案列。因此,利用真正具有大载荷的无人机发展航空物探多参数测量,成为多 家科研单位的目标。2013年9月,由物化探所、核工业航测遥感中心联合中国 航天空气动力技术研究院,先后攻克了无人机航空物探(磁、放)综合勘查系统 的集成、飞机改装、超低空地形跟随飞控、夜航测量、远程实时控制等技术,成 功研制了国内

14、首套CH-3型航空(磁、放)综合勘查系统。运用该系统在某重点矿区完成了 200的2的飞行测量工作,其平均飞行高度 120 m,飞行速度150km,测量比例尺为1 : 1万,航磁补偿精度为0. 054nT, 航测数据调平前总精度2. 5 nT(已满足现行标准小于3 nT的要求),调平后 1. 77 nT。此次试验取得了良好的应用效果,标志着我国首次实现无人机航空物 探面积性测量工作取得圆满成功。无人机航空物探平台,特别是这种具有大载荷、长航时、智能化程度高的中、 大型无人机,作为一种新的航空物探作业平台正不断受到重视。在此无人机航空 磁、放综合测量取得成功的同时,结合研发成功的时间域航空电磁系统

15、,也正在 有针对性地开展适合无人机平台的小型化、智能化时间域航空电磁勘查系统研究, 新系统将搭载在国产大型无人机上,实现无人机航空电磁勘查。无人机航空物探之所以倍受青睐,主要是因为无人机平台具有安全性好、适 应性强、经济高效、减少伤亡等优势。这种新的航测作业方式目前仅适用于开展 小面积的大比例尺高精度测量工作,要开展大面积的勘查任务,尚需要在诸如障 碍物自动躲避、提高沿地形起伏的三维航线规划、链路通视分析、数据加密保护 以及制定标准化的工作流程等方面进一步开展研究工作。4其他飞行平台航空物探(磁)目前应用到航空物探领域的其他飞行平台还有动力滑翔机、飞艇、热气球等。 目前以这些平台开展的航空物探

16、研究工作主要为航磁测量。应用得比较成功的是动力滑翔机航磁测量,这种从户外运动发展而来的航空 物探飞行平台具有灵活轻便、飞行速度慢、飞行高度低、经济性好等特点,适宜 于开展小面积大比例尺的航磁测量工作。2010年北京地质矿产研究院就运用该方 式成功完成了小面积的1 : 1万航磁测量工作,其航磁测量成果与地面磁测成 果具有良好一致性。这种测量方式的缺点是宽大的硬架机翼受侧风干扰极大,飞 行过程中需要操作员对风向、风速具有良好的判断能力,飞行航迹难以保持,回 收着陆过程也具有一定的危险性。目前诸如飞艇、热气球等其他平台的航空物探研究及应用,同样受气象干扰 严重、控制难度大等因素的影响,尚未见有成功应用的案列。发展及展望1)平台随着地质找矿的不断深入,除青藏高原等少部分地区外,普查、概查等基础 性地质工作已基本完成,地表及近地表的主要多金属类矿床已大多被发现。航空 物探由于其快速、高效的特点,所发挥的作用可谓功不可没,为地质找矿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