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院校图书馆服务中“互联网+”技术的应用

上传人:cn****1 文档编号:470787790 上传时间:2024-01-31 格式:DOCX 页数:5 大小:289.9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等院校图书馆服务中“互联网+”技术的应用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高等院校图书馆服务中“互联网+”技术的应用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高等院校图书馆服务中“互联网+”技术的应用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高等院校图书馆服务中“互联网+”技术的应用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高等院校图书馆服务中“互联网+”技术的应用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高等院校图书馆服务中“互联网+”技术的应用》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等院校图书馆服务中“互联网+”技术的应用(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高等院校图书馆服务中“互联网+”技术的应用 顾名思义, 互联网+;主要是指的是一些科技手段与信息技术应用于现实生活中的状况。互联网+;在2015年成为科技创新和信息科学领域的热门研究主题。随着科技人员与相关专家的深入研究, 互联网+;已成为一种服务模式, 越来越接近我们的生活。现代信息通信技术不仅改变创新模式, 而且改变人们的生活方式和社会管理模式。而随着学生数量的越来越多, 需求越来越大, 图书馆与互联网+;的结合越来越重要。笔者希望通过本篇文章, 让越来越多的高校图书馆管理者重视起互联网+;的应用, 并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为越来越多的高校管理者拓宽图书馆服务模式创新途径, 为更多的学生谋

2、福利。1、目前我国高校图书馆服务模式现状1.1、目前我国高校图书馆传统服务模式随着信息技术迅猛发展, 我国高校图书馆在传统服务的基础上, 不断延伸和拓展了服务方式和服务内容。例如, 在高校图书馆, 参考咨询服务、信息检索服务以及信息素质教育培训等服务项目的开展逐渐步入正轨。高校图书馆传统信息服务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1.1、宣传推广高校图书馆的服务模式互联网面向的受众是多样的, 网络宣传推广的效果也远比传统宣传模式好。因此, 利用网站、微信公众号等科技手段进行图书馆的服务模式宣传, 可以吸引更多的学生群体, 并为学生群体进行一定的介绍。1.1.2、高校图书馆数字资源的使用高校图书馆的纸质书籍拥

3、有较多的限制与缺陷, 例如:学生携带较不方便;还书日期有限制, 学生经常会忘却具体还书日期;部分学生会损坏纸质书籍等。而利用互联网等科技手段可以减缓这些不足的产生, 学生可以访问图书馆数据库, 下载电子书与杂志, 从而进行随时随地的学习与阅读。11.2、高校图书馆传统服务模式存在的问题1.2.1、信息服务内容比较枯燥例如, 图书馆官方网站介绍的主要是高校图书馆, 而没有具体为学生提供查阅的便利, 甚至还有些高校的图书馆检索功能并未更新, 一直是停滞不前的状态。对于现如今的学生群体来说, 高校图书馆信息服务内容较为枯燥、单一。1.2.2、高校图书馆的服务模式极大程度上忽视学生的体验现行的高校图书

4、馆管理系统基本实现了馆藏书目联合检索, 但仍无法做到对图书馆资源的统一检索。对于学生来说, 文献检索途径尤其烦琐, 甚至会浪费学生的宝贵时间。因此, 学生对于高校图书馆检索模式异议众多。2、互联网+;科学技术与高校图书馆的服务模式相结合意义互联网的应用对于我国图书馆等传统服务行业来说, 是一把双刃剑。其既可以对图书馆等传统行业进行冲击与较大的压力, 也会为图书馆提供较大的发展基础与改革创新能力。从目前看来, 互联网+;的应用有利于我国高校图书馆服务模式的改革创新, 可以有效地解决以往我国图书馆传统服务模式的不足与缺陷, 有利于高校图书馆服务创新模式的推广。作为图书馆的延伸和拓展, 互联网+;图

5、书馆不是简单的相加, 不仅仅是管理与服务技术上的创新, 而应该是两者的深度融合。2总之, 将互联网+;应用于高校图书馆服务模式之中, 就是以信息知识集成为主的智慧化服务模式代替传统的图书馆文献服务。3、互联网+;科学技术应用于我国高校图书馆服务模式的措施3.1、建设起一个数据知识服务平台3.1.1、全方位整合数据信息要想完成将互联网+;科学技术与我国高校图书馆服务模式有效融合, 就需要进行一定的数据整合, 建立起一个数据知识平台。我国高校图书馆可以聘请专业技术人员进行系统的完善与更新, 通过物联网技术, 制定出标准的数据模式, 并按照这一模式将图书馆现有信息进行完善整理。根据最终整理成果, 探

6、究出其内在的联系, 并确立其准确的数据库。将相应的信息转化为相应的数字, 并将这些数字与相关的身份相联系, 最终存储于服务器内, 由此可以满足学生在互联网上进行文献检索, 书籍下载以及借阅时间的延期。33.1.2、建立图书馆+;存储服务模式通过互联网这一高科技为高校图书馆提供基础设施服务, 并建立起一个专有的图书馆+;存储服务模式。将大量的数据进行分类整理与总结, 最终可以使得图书馆管理更加有序、便捷。例如:图书馆管理者可以利用相应的技术, 为学生分配专有的卡片与ID, 使得学生可以自助进行自习、借阅、存储等一系列学习活动。这样一来, 不仅学生们对学习资料可以有效、安全利用, 也可以将相应知识

7、进行存储, 最终为毕业的学生提供一段完整的回忆。3.2、建立起以人为本;的服务模式3.2.1、建立学科专业数据信息目前我国高校图书馆管理者可以利用互联网进行相应的学科专业数据信息建设。我国图书馆管理者可以聘请专业技术人员, 并通过教师的协助, 从而调查出相应的信息数据, 随着学生在需求上的不断深入, 图书馆学科专业数据管理进行不断更新完善, 从而使得学生可以与团委进行沟通, 各系部可得到修改的权限, 学科带头人可以进行修改, 还可以完善有关信息, 系统可以得到及时的维护。图书管理员通过学科情报推送和定题跟踪等方式, 可为学生提供一对一的咨询服务, 可以为师生提供专业图书信息, 可为学生提供毕业

8、设计的专题咨询, 把毕业设计需要用到的数据库资源以及参考资料直接发送给他们, 可以提供科研和教学的第一手资源。3.2.2、逐渐完善学生动态档案学生利用图书馆资源需要个性化的服务环境, 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图书使用偏好。建议图书馆为学生建立档案。学生的档案信息是图书馆智慧化服务的基础, 是对学生进行个性研究的数据来源。其关键是数据记录的完整性和数据结构的合理性。学生是图书馆服务的主要对象, 满足学生的需求是图书馆必须尽力做到的。在高校, 学生知识层次高, 特别是对专业知识有强烈的渴求。师生使用图书馆能够指引图书馆的发展方向, 以满足师生的需求为导向, 推动图书馆管理水平和服务质量的创新, 使图书馆

9、向着以知识服务为价值的创新方向发展。4、结论未来无法确定, 但我们可以洞察前瞻性发展趋势, 提前准备好顺应时代的发展, 增强适应时代发展的应变力。在互联网+;的背景下, 高校图书馆应充分利用信息技术和高新科技, 努力探索创新服务模式。必须居安思危, 要有忧患意识, 最先掌握最新的信息技术和先进技能, 紧跟时代的发展, 紧跟互联网+;的步调, 创新学科服务, 引领驱动发展, 努力提高学科服务水平和服务效率, 实现高校图书馆的智慧化服务, 承担起高校图书馆应该承担的重要使命。参考文献1于爱华. MOOC时代背景下的图书馆服务模式创新研究J.图书馆学研究, 2014 (21) :81-85.2康耀玮.互联网+;时代图书馆网络服务创新研究J.图书馆学刊, 2015 (10) :100-102.3李东鑫, 李嘉华.服务立馆资源强馆文化立馆;——论西南科技大学图书馆办馆理念J.四川图书馆学报, 2016 (3) :6-8.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活动策划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