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上传人:ni****g 文档编号:470787634 上传时间:2022-09-10 格式:DOC 页数:2 大小:1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如何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如何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如何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如何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培养自学水平 提升课堂效率 “知识可能被遗忘,但水平却伴随你终身。”假如一个学生有较强的自学水平,就能够扩大知识面,并增强自身的技术和技能。素质教育中水平的培养是极其重要的方面,学习水平又是其它水平发展基础。它影响其它水平发展的速度、深度和广度。数学有其学科点:逻辑性、抽象性、应用的广泛性。学好数学要求学生有一定的逻辑思维水平和高度的相象力,还要对数学有一定的兴趣和刻苦钻研精神,并把它和实践相联系。数学是研究客观世界数量关系和空间形式的科学。数学学科所具有有的思考性、知识的发散性和思想的延伸性,要求学生必须充分利用自学这种学习方法。自学是一种自主、探究、发散式的学习方法,它会使学生更能掌握和理

2、解数学的真谛。为此我在学生自学的培养上有几点理解与大家斟酌。一、培养自学水平 古人云“授人以鱼只供一餐所需,授人以渔,终身受用不尽。”教师不但要使学生“学会”,而且要“会学”。教师实行学法指导时首先要弄清学法指导的内容,然后去思考和落实怎样指导。并且教师要结合实际提供能够操作、能够使用的学习方法。学生通过“学法”到“仿法”最后能“创法”。注意学生的学法迁移,从简单到复杂,从课中到课外,使得课内获得的学法成为课后自学的有效法则。教师只有这样教学,学生才会由对知识的被动转变接受转变为对知识的探究,并逐步形成自学水平。例如:由平行四边形面积的学法指导,形成自学三角形的水平。三角形面积=底高2对学生实

3、行恰当的学法指导,能够使学生形成准确的解题思路和方法。这种思路和方法又会增强自学水平。使自学方法更加科学化,自学知识更快速、准确。二、让学生自学、自练、自批、自评 教师要相信学生的水平,放开手让学生去做、去说、去论。只有在实践中水平才会受到锻炼和发展。自学是一种实践,学生在自学中不但牢固的掌握知识,而且容易与解决实际问题相联系并形成水平。在教学中我们要有意识的培养学生这方面的水平。例如,自主探究式的教学方法要广泛采用。要优化课堂结构,改变传统的满堂灌,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教师只要做适当的引导。三、形成初步的数学思想和数学方法 定理是数学的一个重要组成,而对定理的理解是自学的理论基础。严密的

4、推理是论证和掌握定理的基本原则和方法。对定理的形成过程(推理过程)的理解和理解便形成一定的数学思想和数学方法。“数学思想是数学的灵魂,数学方法是数学的行为。”对学生实行符号化思想、集合思想、对应思想、统计思想、极限思想的适当渗透,能够加深对数学基础知识的理解,同时也长智慧,使自学时更能高瞻远瞩。数学方法(分析、综合、比较、分类、归纳、类比、转化等)是学生获得知识的方法,也是用知识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它是一种理解水平,这种水平是自学成功的必要保证。四、激发学习兴趣,强化学习动机 自学是一种个体的、自觉的活动,展开这项活动需要浓厚的学习兴趣和准确的学习动机。学习兴趣和学习动机直接关系到自学的效果。学习动机是直接推动学习活动的内部动力。教师要在平时课堂教学中注意这方面的引导和鼓励,以便形成准确的学习动机。教师在培养学生自学数学水平时,一方面要对学生说明实行自学数学的意义,另一方面要让学生在数学学习中,获得成功的体验,以增强自学数学的兴趣。 总来说之,因为水平是一个人素质的重要方面,自学水平对其他水平的形成又有巨大的推动作用,所以我们对学生自我探究式的自学一定要高度重视,并实行行之有效的训练。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初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