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标下高中语文教学反思

上传人:壹****1 文档编号:470787241 上传时间:2023-12-27 格式:DOC 页数:1 大小:2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新课标下高中语文教学反思_第1页
第1页 / 共1页
亲,该文档总共1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新课标下高中语文教学反思》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新课标下高中语文教学反思(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新课标下高中语文教学反思学者熊川武综合各家反思性教学定义提出:教学反思是教学主体借助行动研究,不断探究与解决自身和教育目的,以及教学工具等方面的问题,将“学会教学”与“学会学习”结合起来,努力提升教学实践合理性,使自己成为学者型教师的过程。新课程改革把教学反思提到了一个突出的位置,指出“反思能使教学高质高效地进行,会促使教师形成自我反思的意识和自我监控的能力”,明确提出“新课程强调反思”,并要求教师的教学行为据此做出相应的变化。做为一位从事语文教学工作二十年的教师深感教学反思的不易与有益。在不断加强中国传统文化的学习中,对教材与教学有了些许反思:1、为往圣继绝学,从自己做起,从扎根的教育抓起。

2、做为语文教师,我们肩负着继承弘扬发展传统儒释道医等优秀文化的艰巨使命。宋代理学家张载说:“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我们投身教育事业,理当“学为人师,行为世范”,就要从自我的修身做起,学习儒家经典,力行学做谦谦君子,从儒家的根“孝悌”做起,从弟子规做起。近年来,老师越来越难当,学生在家里对父母不恭敬,来了学校对课本、对圣贤、对老师缺少恭敬。弟子规成为中小学生的必读书,从孝敬父母抓起,有助于良好学风与做人态度的培养。相信一个孩子孝心提起来了,时时处处想到让父母放心、宽慰,这个孩子一辈子就不让人担心了。2、慎终追远的良好传统的认识与培养。论语学而曰:“慎终追远,民德归厚

3、矣。”也有“祖宗虽远,祭祀不可不诚;子孙虽愚,经书不可不读”的训诫。屈原离骚(节选)要求背诵一二段,要让学生明白屈原的祖先崇拜、贵族出身的优越感和责任感背后中华民族“慎终追远”的良好传统,激发学生成为炎黄子孙的自豪感与使命感。又如,项脊轩志中最动人心魄,催人泪下的一幕为祖母“持一象笏至”“此吾祖太常公宣德间执此以入朝”“令人长号不禁”,提示学生以家族使命意识。3、课文主题之间的融通。对比学习可以让学生加深对课文主题的理解,在对比中可以将不同课文的主题感想融汇贯通起来。比如,逍遥游中“至人无已,神人无功,圣人无名”与愚溪诗序中“超鸿蒙,混希夷,寂寥而莫我知也”的物我不分,天人合一思想就是一致的,

4、可以通过对比加深理解。4、央视百家讲坛可以成为教材最好的补充与注本。央视百家讲坛一贯坚持“让专家、学者为百姓服务”的栏目宗旨,栏目在专家、学者和百姓之间架起一座桥梁,从而达到普及优秀中国传统文化的目的。鲍鹏山的孔子是怎样炼成的、曾仕强的易经的奥秘和胡雪岩的启示、于丹的论语心得庄子的智慧、吕立新的水墨齐白石、钱文忠的三字经等等,都成有我课堂教学最好的补充。比如讲到逍遥游、愚溪诗序关于天人合一的理论时,就可以引用曾仕强教授易经的奥秘中对“亦一亦二”的解释。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如果你想让教师的劳动能够给教师带来乐趣,使天天上课不至于变成一种单调乏味的义务,那你就应当引导每一位教师走上从事研究这条幸福的道路上来。”语文教师的教学反思能力既是语文教师行为的结果,又是后续行为的动因,它不是与生俱来的,而是后天培养而获得的。在教学中不断反思,在不断反思中教学,每个语文教师都可以成为研究者,逐步成为学者型教师。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初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