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米秃尖的原因

上传人:re****.1 文档编号:470781926 上传时间:2023-05-26 格式:DOCX 页数:4 大小:17.2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玉米秃尖的原因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玉米秃尖的原因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玉米秃尖的原因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玉米秃尖的原因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玉米秃尖的原因》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玉米秃尖的原因(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玉米秃尖的原因 多年来,渠县玉米在种植规模上仅次于水稻,关键种植模式为麦/玉/苕套作。但因为对玉米果穗秃尖缺粒认识的疏忽,预防方法不到位,未能很好地确保玉米正常的产量,常造成减产1015以上,且有逐年上升的趋势,尤其是在坡薄地、肥水条件差的地块尤为突出。所以,预防玉米秃尖缺粒是提升我县玉米产量的一个主要方法。玉米果穗缺粒的关键表现为:果穗上结粒稀少、大小不均,俗称“癞子”苞谷;果穗的一侧从基部到顶部基础上没有籽粒,果穗朝缺粒一侧弯曲;秃尖,即果穗顶部籽粒细小甚至无籽粒,严重的可达成果穗的2/3。其中,秃尖是玉米缺粒的关键形式。一、玉米秃尖缺粒的关键原因玉米秃尖缺粒发生的原因关键和品种特征、土壤

2、、水肥、气候、栽培管理、病虫害发生的严重程度亲密相关。1.品种特征 因为不一样品种对生长环境的适应能力及抵御能力不一样,当外界环境改变超出了品种的适应范围,就易发生秃尖缺粒。如遇高温干燥天气,秃尖缺粒发生就会愈加严重,造成玉米大幅减产;又如遇高温阴雨延绵,有的品种属轻感纹枯病类型,一样缺粒严重。2.土壤 丘陵区旱坡地因水土流失严重,耕层浅薄,保水保肥力极差,土壤贫瘠,秃尖缺粒发生较重。3.肥水肥料投入不足,或氮磷钾配合不妥,不施或少施有机肥和微肥,造成土壤营养极不均衡;或玉米生育中后期水分供给不足,尤其是玉米开花灌浆期缺水缺肥,会造成玉米吐丝较晚,田间花粉降低,花粉、花丝寿命缩短,致使玉米秃尖

3、缺粒。4.气候玉米生育中期连续干旱,造成多层卷叶,或开花时遇高温干燥天气,土壤水分供给不足,影响了玉米雌雄穗的发育;玉米授粉时阴雨连绵,影响了正常的开花授粉;或授粉时天气无风,授粉不良,全部可造成秃尖缺粒。5.栽培管理管理粗放,间苗和定苗不到位,弱苗多,参差不齐;种植密度过大,致使田间通风透光不良,光照不足,植株光合作用减弱,有机质合成降低,影响了玉米雌雄穗的发育,也会造成秃尖缺粒。6.病虫危害我县玉米关键的病虫危害有螟虫、蚜虫和纹枯病,大、小斑病等,全部可影响玉米正常的生长发育,致使玉米生长不良。尤其是玉米蚜虫在玉米抽雄时开始大量发生,致使玉米不能正常地开花授粉,造成秃尖缺粒;纹枯病也因近几

4、年来防治滞后,危害较为严重,轻则减产,重者几乎整个地块全部感病,造成幼果穗过早干枯。二、预防方法1.合理选择良种依据当地的气候特点及栽培条件,要求选取抗病虫害能力强的品种,轻感病的品种尽可能不要选择。品种长势要强,抗性要好。部分品种长势差,本身缺粒秃尖较重。可选取适应当地气候特点,比当地有效积温早100左右的品种为主栽品种。2.改良土壤采取工程方法增厚土层,深耕、中耕土壤,以改进土壤结构情况,增强土壤保水保肥的能力,发明玉米良好的发育环境,增强其对外界不良环境的抵御能力。3.合理施肥用水要增施有机肥,合理配合施用氮、磷、钾肥,尤其是要预防田间缺乏磷肥和钾肥;在水分供给上,要预防旱害和涝害,玉米

5、拔节后生殖器官发育旺盛,水分供给要适时、适量,以促进雌雄穗的发育。4.加强栽培管理适期播种依据当地气候条件、土温、湿度和栽培制度和品种特征等原因确定播期,以规避不良气候的影响,充足利用有利的光热资源。影响玉米生育期的关键原因是温度和光照,玉米种子在温度为1012以上时才能快速发芽。因此当气温稳定经过10时应立即早播。我县的最好播种期为3月上旬左右。合理密植要依据品种特征、土壤肥力、前茬等原因因地制宜确定适宜的种植密度,不能过密或过稀。过密时,光合作用低下,有机物质积累少,影响正常授粉,使缺粒秃尖增加。过稀则造成收获亩株数不够,从而影响产量。紧凑型宜密植,平展型宜稀植。通常在确保亩保苗株数的基础

6、上,去掉弱势苗,留壮苗,努力争取收获株数达2 500株/亩。加强中耕除草、培土加强拔节后覆土,理沟排水,促进玉米根系发育。加强管理采取双二五、移栽时叶片定向等种植技术,确保田间的通风透光条件。因为人为播种造成出苗不整齐或产生的弱苗,而亩保苗数又达不到标准的地块,对弱苗要偏管。争取达成发育整齐,抽丝一致。采取去雄和人工辅助授粉采取隔行或隔株去雄。当碰到不良的气候条件或苞叶过长影响正常授粉时,采取辅助授粉。5.防治病虫害玉米螟幼虫取食叶肉或蛀食未展开的心叶,造成“花叶”;抽穗后钻蛀茎秆,穗期蛀食雌穗、嫩粒,造成籽粒缺损霉烂。防治方法:在玉米心叶末期,亩用36的杀虫双大粒剂或3%的辛硫磷颗粒剂1于早晚撒施于心叶中。玉米纹枯病关键发生在近地面的叶鞘和叶片上,然后逐步向上发展。叶鞘病斑椭圆形,常相互遇合成不规则的云纹状斑。防治方法:剥除茎部叶鞘;在玉米拔节至抽雄吐丝期亩用井岗霉素50g对水喷雾或涂秆。玉米大、小斑病 大斑病关键为害叶片,严重时也为害叶片和苞叶;小斑病在玉米整个生育期均可发病,但以抽雄、灌浆期发生较多,关键为害叶片,有时也可为害叶鞘、苞叶和果穗。防治方法:发病早期喷洒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800倍液,或70甲基硫菌灵可湿性粉剂600倍液,或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600倍液,间隔710天1次,连防23次。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解决方案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