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主创新转变教学观念

上传人:s9****2 文档编号:470759187 上传时间:2024-01-06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122.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自主创新转变教学观念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自主创新转变教学观念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自主创新转变教学观念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自主创新转变教学观念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自主创新转变教学观念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自主创新转变教学观念》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自主创新转变教学观念(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自主创新 转变教学观念 迎着课改的春风,2010年高考已经落下帷幕,陕西省实施课改一轮完成,今年我省第一次使用课改试题,回顾课改三年的历程,分析了一下今年高考数学试题,下面谈谈我的观点:高中新课程标准实施后,从2010年高考数学试题(陕西卷)分析,本卷更注重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基本方法的考察,理科数学内容变化不大,增加微积分,框图,推理类比,文科数学内容变化大,删去了部分内容,难度要求对一些知识有所降低,如删去反函数、反三角函数、排列组合和二项式定理、对圆锥曲线,立体几何、数列等要求有所降低,增加了复数概念、算法框图,推理类比、三角函数、指数函数、对数函数的导数及乘积、商函数的导数运算。立体几

2、何增加了三视图,文科不涉及空间距离和空间角的运算,且对垂直论证和面面角的求法可以利用空间向量解决。从今年高考试题看,新增内容显现多,充分突出课改,如文科第2题复数、文科第4、5题理科第6题的统计框图,文理第7题的三视图,文科第11题,理科第12题的推理类比,理科第13题的微积分,文理第17题解三角形的应用,文理第19题的统计直方图与概率,文科第21题的的幂函数及自然对数的导数应用等。这些新增知识的出现,突现了新课改理念,重在考查学生的实际应用知识的能力。检查学生应用知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这也是今后数学教学和复课的重点即如何利用数学知识解决具体实际问题。首先,通过2010年高考试题的分析

3、,我觉得此次课改我们要更新教育观念,转变教师角色必须确立“以人为本”的新理念。教师必须重新调整心态,要敢于放下架子,关注自己的学生。在教学中,我多采用我校创新的“三步一轴心”课堂样式,注重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创新能力。我在备课上多下功夫,打破常规单一的主观备课形式,针对不同内容、不同学生,采用多方案、多策略、多假设、多收集资料的方法,设计出符合学生心理的教案。课堂上该放手时就要放手,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例如,在上高二新教材导数的几何意义这一课时,我精心设计多媒体课件,利用几何画板展示导数的几何意义,并指导学生亲自上台五演示这个过程,既激发了学生兴趣,又调动他们自主学习和参与的积极性。按照新课

4、程标准,数学教材呈现“问题情景建立模型解释运用”的教学模式。在这种教学模式的引导下,我校创新出特有的“三步一轴心”教学模式,对我校的教学效果有了很大提高,我觉得在数学教学中效果颇为明显,“三步一轴心”课堂样式是以问题为线索确定教学思路,以探究为流程设计教学环节,以“提出问题”、“探究问题”、“归结问题”三个教学步骤为层次演化教学过程,以师生互动为轴心组织教学活动的一种课堂教学模式。在这种课堂样式中,要求教师的教学设计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创造学生熟悉的、喜闻乐见的生活情景或游戏活动,引导学生用数学眼光看待周围的事物,发现问题,培养数学问题意识。组织学生尽可能进行讨论、研究,通过操作、实践、模拟

5、活动等让学生去经历、去感受、去体会,获得大量的直接经验,自主地建构知识,形成数学模型,这对于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附 :教学设计一份,希望各位老师批评指正)其次,教学过程是师生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教师必须由知识的传授者转变为学生学习的促进者,改革和丰富教与学的方式,使学生主动地学习,这是高中数学课程改革追求的基本理念。数学新课程倡导学生合作交流,目的是让每个学生都动起来,形成主动学习的愿望,培养积极参与的意识。通过合作学习,让学生学会交流和分享研究的信息、创意及成果,培养他们乐于合作的团队精神。新课程提出了探究式学习,它是学生围绕问题自主学习的过

6、程。这是高中数学课程引入的一种新的学习方式,它有助于学生了解数学概念和结论的产生过程,初步理解直观和严谨的关系,尝试数学研究的过程,有助于培养学生勇于质疑和善于反思的习惯,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数学问题的能力。第三是加强学法指导,转变评价模式。新课改要求教师要注重过程,关键是教会学生学习的方法,而不是把结果告诉学生。只有这样学生才能自己真正学到东西,发挥他们的学习主动性。此外,传统的评价学生的方式往往以考试为主,这样会使学生的思维陷入僵硬的定势,单纯为了考试而学习,要培养学生创造能力几乎不可能。在新的课改中,我们尝试引入些新的评价方法,比如,开学初,我们为学生设计并发放了“历史伴我成长学习记录袋

7、”,学生可将平时的个人代表作品、活动课表现、课堂发言(次数及表现)、作业完成情况等作详细记录。先学生自评,再小组互评,并如实地将结果填入记录卡,这些都可以算作平时分记入学期总分,学期结束时老师可根据记录卡结合考试的成绩作客观的总评。在教学过程中,我发现,这样既重视结果,更重视学习过程,培养了学生自我评价、自我改进的良好习惯。与新课程同行的这三年,学生们演绎着新课程带来的精彩,教师享受着课改的春天。潜能的开发,精神的唤醒,思想的碰撞,情愫的放飞,在时光里成为实境;机智、活力、诗意和恒心是课程改革的不竭动力。收获的同时,我们更深切地体会到,课改没有现成的模式,需要的是探索,可贵的是行动。“雄关大道

8、坚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意气风发的两宜中学人将沐浴着领导和同仁们的关怀,更加坚定信念,不断创新,行走在愉悦的追寻中,成长在课改的诗篇里。附 指数函数教学设计教材分析 本节安排的内容蕴涵了许多重要的思想方法,如 类比思想,数形结合的思想(用指数函数的图像研究指数函数的性质) 根据本节内容的特点,教学中要注意发挥信息技术的力量,创设教学情境,为学生的数学探究与数学思想提供支持。三维目标 1 通过实际问题了解指数函数的实际背景,理解指数函数的概念和意义,根据函数图像理解和掌握指数函数的性质,体会具体到一般数学讨论方式及数形结合思想。 2 培养学生观察问题,分析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严谨的思维和科学正

9、确的计算能力。 3 让学生通过观察,进而研究指数函数的性质,让学生体验数学的简洁美和统一美。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指数函数的概念和性质及其应用 教学难点 :指数函数性质的归纳,概括及其应用教学模式 “ 三步一轴心”教学模式(“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归结问题” 三步 , 这三步以师生活动为“轴心”)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某种细胞分裂时,由1个分裂成2个,2个分裂成4个,1个这样的细胞分裂x次后,得到的细胞个数y与x的函数关系是这个关系式是个函数关系式 且它的自变量在指数位置上,这样的函数叫作指数函数 引出本节课题指数函数 ,然后给出指数函数概念:一般地,函数y=a(a0,且a1)叫做指数函数,其中

10、x是自变量.函数定义域是R .二、问题提出:问题 如何根据指数函数的定义判断一个函数是否是一个指数函数问题 为什么指数函数的概念中明确规定:a0,a1讨论结果:判断一个函数是否是一个指数函数,一是看底数是否是一个常数,再看自变量是否是一个x且在指数位置上,满足这两个条件的函数才是指数函数如果a=0 那么当x0时,a =0,当x0时, a无意义如果a10a0时y1当x0时0y0时0y1 当x1是R上的增函数是R上的减函数三、应用示例 例1 判断下列函数是否是一个指数函数? 例2 比较下列各题中两数值的大小 和 和解: 因为指数函数y=1.7在R上是增函数. 2.5-0.2 所以练习1:比较大小 0.79 0.79 2.01 2.01 b b(0b0 且a1)归纳:比较两个同底数幂的大小时,可以构造一个指数函数,再利用指数函数的单调性即可比较大小.思考题:比较下列各题中两数值大小 (1) , 1 (2) ,归纳:比较两个不同底数幂的大小时,通常引入第三个数作参照.四、课堂小结1.什么是 指数函数?2. 指数函数的图像有哪些特征?3利用函数的图像说出函数的性质,即数形结合的思想(方法),它是一种非重要的数学思想和研究方法。4 利用指数函数的单调性比较几个数的大小。五、课后作业1 已知下列不等式,比较m n 的大小 (1) (2) (3)2 求满足下列条件的x取值范围(1) (2)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施工组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