猪传染性萎缩性鼻炎

上传人:枫** 文档编号:470745680 上传时间:2023-04-19 格式:DOCX 页数:4 大小:16.8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猪传染性萎缩性鼻炎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猪传染性萎缩性鼻炎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猪传染性萎缩性鼻炎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猪传染性萎缩性鼻炎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猪传染性萎缩性鼻炎》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猪传染性萎缩性鼻炎(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猪传染性萎缩性鼻炎猪传染性萎缩性鼻炎是猪的一种慢性接触性传染病,以鼻炎、鼻梁变形和鼻甲骨尤其 鼻甲骨的下卷曲发生萎缩和生长缓慢为特征。病原体主要是支气管败血波特氏杆菌及多杀性 巴氏杆菌毒素源性菌株联合感染,在多种应激因素作用下致病。本病最早于1830年发现于 德国。现在几乎是世界各地养猪发达的地区均有发生。病原初步研究结果:I相支气管败血波特氏杆菌(简写Bb)和多杀性巴氏杆菌毒素源性菌株(简 写Pm)是原发性感染因子。Bb-I相曾作为AR主要病原,现证明此菌单独不能引进渐进性 AR病例。Pm毒素源性菌株是荚膜血清A、D型株(Pm-A、D株),所产生的耐热毒素,能 使皮肤坏死,并能致死小鼠(腹腔

2、注射)。以Bb及Pm-D或A株联合感染SPF和无菌猪,能 引起鼻甲骨严重损害和鼻吻变短。但Bb不是唯一因素,因为其他因素也能复制本病。以Pm-D 或A型株毒素,单独给健康猪接种,可以发生AR和严重病变;健康猪群中Bb及PM-A、 D株带菌现象普遍存在;在自然病例中PM-A、D株不能经常检出。表明除病原因子外,其 他应激因素有助于AR发生。如任何一种营养成分缺乏,都可能加剧本病的发生;不同年月 龄的猪连续饲养,密集拥挤过冷过热空气污浊通风不良长期饲喂粉料;甚至遗传因素等均能 促进AR发生。其他如绿脓杆菌,放射菌,猪细胞巨化病毒,疱疹病毒也参与致病过程,使 病变加重。Bb为球杆菌,呈两极染色,革兰

3、氏染色阴性,不产生芽抱,有的有荚膜,有周鞭毛。 需氧培养基中加入血液可助其生长。在葡萄糖中性红琼脂平板上,菌落中等大小,呈透明烟 灰色。肉汤培养基有腐霉味。鲜血琼脂上产生b溶血。不发酵糖类,利用柠檬酸盐和分解尿 素。本病不论在动物的鼻腔内或人工培养基上均极易发生变异,有三个菌相。其中病原性 强的菌相是有荚膜的I相菌,具有K抗原和强坏死毒素(似内毒素)。II相菌和III相菌则毒 力弱。I相菌由于抗体的作用或在不适当的条件下,可向III相菌变异。I相菌感染新生猪后,在鼻腔内增殖,存留的时间长达一年之久。本菌的抵抗力不强,一般消毒药均可使其致死。流行病学任何年龄的猪均可感染本病,但以仔猪的易感性最大

4、。发病率一般随年龄增长而下降。 一个月龄内感染,常在数周后发生鼻炎,并发生鼻甲骨萎缩。断奶后感染,一般只产生轻微 病变,有的只有组织学变化。但也有病例甚至发生严重病变。病猪和带菌猪是主要传染源。 其他动物如犬、猫、家畜(禽)、兔、鼠、狐及人均可带菌,甚至引起鼻炎、支气管肺炎等, 因此也可能成为传染源。传播方式主要是飞沫传播,带菌母猪通过接触,经呼吸道感染仔猪,不同月龄猪再通 过水平传播扩大到全群。AR在猪群内传播比较缓慢,多为散发性或地方流行性。各种应激因素可使发病率增高, 品种不同的猪,易感性也有差异,国内土种猪较少发病。症状AR早期症状,多见于6-8周龄仔猪。表现鼻炎出现喷嚏,流涕和呼吸困

5、难。流涕为浆 液-黏液脓性渗出物。个别猪因强烈喷嚏而发生鼻衄。病猪常因鼻炎刺激黏膜而表现不安, 如摇头,拱地搔抓或摩擦鼻部。吸气时鼻孔开张,发出鼾声,严重的张口呼吸。由于鼻泪管 堵塞,泪液流出眼外,在眼内眦下皮肤上形成弯月形的湿润区,被尘土沾污后粘结成黑色痕 迹。继鼻炎后出现鼻甲骨萎缩,致使鼻腔和面部变形,是AR的特征性症状。如两侧鼻甲 骨病损相同时,外观鼻短缩,此时因皮肤和皮下组织正常发育,使鼻盘正后部皮肤形成较深 的皱褶;另一侧鼻甲骨萎缩严重,则使鼻弯向另一侧;鼻甲骨萎缩,额窦不能正常发育,使 两眼间宽度变小和头部轮廓变形。体温一般正常,病猪生长停滞,难以育肥,有的成为僵猪。鼻甲骨萎缩与感

6、染周龄和是否发生重复感染以及其他应激因素存在与否的关系非常密 切。如周龄愈小,感染后出现鼻甲骨萎缩的可能性就愈大,愈严重。一次感染后,若无发生 新的重复或混合感染,萎缩的鼻甲骨可以再生。有的鼻炎延及筛骨板,则感染可经此而扩散 至大脑,发生脑炎。此外病猪常有肺炎发生,其原因可能是由于鼻甲骨损坏,异物和继发性 细菌侵入肺部造成,也可能是主要病原直接引发的结果。因此鼻甲骨的萎缩促进肺炎的发生, 而肺炎又反过来加重鼻甲骨萎缩病演过程。病变Bb-I相菌易固着在鼻腔黏膜上皮细胞上,进行增殖后,其坏死毒素引起鼻腔上皮发炎, 增生和退变。如果不是反复感染,这种病变是可以修复的。使黏膜受损后,给Pm毒素源株 寄

7、居和增殖创造了条件.Pm毒素使鼻甲骨上皮增生,黏液腺萎缩,软骨溶解和间质细胞增 生。这些变化将最终取代鼻梁和成骨性与破骨性组织,最后导致软骨溶解,以后可能纤维组 织化。临床上则发生渐进性萎缩病变,使猪吻变短或歪鼻。病变一般局限于鼻腔和邻近组织,最特征的病变是鼻腔的软骨和鼻甲骨的软化和萎缩, 特别是下鼻甲骨的下卷曲最为常见。间有萎缩限于筛骨和上鼻甲骨的。有的萎缩严重的,甚 至鼻甲骨消失,而流下小块黏膜皱褶附着在鼻腔的外侧壁上。鼻腔常有大量的粘脓性甚至干酪样渗出物,随病程长短和继发性感染的性质而异。急 性时(早期)渗出物含有脱落的上皮碎屑。慢性时(后期),鼻黏膜一般苍白,轻度水肿。窦黏 膜中度充血

8、,有时窦内充满黏液性分泌物。病变转移至筛骨时,当除去筛骨前面的骨性障碍 后,可见大量黏液或脓性渗出物的积聚。诊断AR依据频繁喷嚏,呼吸困难,鼻黏膜发炎,生长停滞和鼻面部变形易作出现场诊断。 有条件者,可用X射线作早期诊断。用鼻腔镜检查也是一种辅助性诊断方法。病理解剖学诊断:是目前诊断AR最实用的方法。一般在鼻黏膜鼻胛骨等处可以发现 典型的病理变化。剖检有两种方法:一是延两侧第一,二对前齿间的连线锯成横断面,观察鼻胛骨的形 状和变化。在这个部位的横切面上,正常的鼻甲骨明显地分为上下两个卷曲。上卷曲呈现两 个完全的弯转,而下卷曲的弯转则较少,仅有一个或1/4弯转,有的象钝的鱼钩。上下卷曲 几乎占据

9、整个鼻腔。下鼻道比上鼻道稍大,鼻中隔正直。当鼻甲骨萎缩时,卷曲变小而钝直, 甚至消失。但应注意,如果横切面锯得太前,因下鼻甲骨卷曲的形状不同,可能导致误诊。 二是延头部正中线纵锯,再用利剪刀把下鼻甲骨的侧连接剪断,取下鼻甲骨,从不同的水平 作横断面,进行观察和比较。这种方法较为费时,但采集病料时不易污染。微生物诊断:目前主要是对Bb及Pm两种主要致病菌的检查。通过鼻腔拭子的培养是 常用的方法。先保定好动物,清洗鼻的外部,将带柄的棉拭子插入鼻腔,轻轻旋转,把棉拭 取出,放入无菌的PBS中,尽快进行培养。Bb分离培养一般用改良麦康凯琼脂,5%马血琼 脂或胰蛋白琼脂等。出现可疑菌落,移植生长后,根据

10、菌落形态,染色凝集反应与生化反应 进行鉴定,再用抗K和抗O血清作凝集试验来确认I相菌。Bb有抵抗呋喃妥因的特性,用 滤纸法观察抑菌圈的有无,可以鉴别半菌与其他革兰氏阴性球杆菌。取分离培养物05ml腹 腔接种豚鼠,如为本菌可于24-48小书内发生腹膜炎而致死。剖检见腹膜出血,肝脾和大部 分大肠有粘性渗出物并形成假膜。Pm检查:用鼻拭子材料,以血液琼脂平板进行分离,或接种小鼠后再进行分离培养。 病料也可采自猪扁桃体,可以提高检出率。对分离菌利用Pm荚膜血清(A,D型)作间接血 凝试验,透明质酸酶试验及丫啶黄试验,是分别检查A和D型株的较简单方法。血清学诊断:猪感染Bb后2-4周,血清中即出现凝集抗

11、体,至少维持4个月,但一般 感染仔猪须在12周龄后可以检出此种抗体。有些国家采用试管血清凝集反应诊断本病。试 管法将待检血清作系列稀释后加等量抗原,充分振荡,在37温箱中放置24小时判定结果。 判定结果暂定1: 80+以上为阳性,1: 40+为可疑,1: 20以下为阴性。此外,尚可用荧光 抗体技术进行诊断。对Pm尚无可靠的血清学检验方法。实验室诊断 病原学检查1. 标本采取采病料时先将受检猪的鼻盘都污染物擦净,然后用70%酒精棉消毒,用25-50 灭菌生理盐水清洗鼻腔几次,尽可能洗下鼻腔里的病料,或用30cm长的灭菌棉棒滑中隔插 入鼻腔中部或深部,轻轻转动几次,然后取出,放入盛有肉汤或生理盐水

12、的试管中,尽快地(在4小时内)送实验室进行培养。也可在锯开(横断或纵切)后用10cm的耳鼻科用的镊子采取下具甲骨卷曲和筛骨迷路的黏液进行培养。2. 病原特性 关于本病的病原探讨了很长时间,只是到了 1959年美国学者提出支气管败血 波氏杆菌为本病病原体以后,各国学者对本病病猪进行了大量的细菌学、血清学的探索和人 工感染试验,才证明鼻甲骨萎缩是一个被感染因素为主,营养因素为次的症候群。在不同的 地区或猪群中,分离到的感染因素更不完全尽同,但多数是支气管败血波氏杆菌。现已公认 支气管败血波氏杆菌的I相菌是本病的重要病原。还有其他微生物如绿脓杆菌、放线菌、巴 氏杆菌、毛滴虫以及猪细胞巨化病毒等。它们

13、有时以单独的形式出现,有时又以结合的方式 存在,这时增加了病的严重性。用支气管败血波氏杆菌鼻内接种新生的无特异性病原(SPF) 猪,可以引发与自然病例相似的症状与病变。本菌也可在一些猪引发支气管肺炎,此时病猪 的病死率增加。除猪外,本菌对其他动物如犬、猫、牛、马、猴、鸡、火鸡、兔、鼠、狐以 及对人也能引起慢性鼻炎和支气管肺炎,这些动物的带菌率也高。支气管败血波氏杆菌需氧。培养基中加入血液或血清可助其生长。在葡萄糖中性红琼脂 平板上,菌落中等大小,呈透明烟灰色。肉汤培养物有腐霉味。鲜血琼脂上产生0溶血。在 马铃薯培养基上生长茂盛,使马铃薯变黑,菌落黄棕而微带绿色。该菌不发酵糖类,使石蕊 牛乳变碱

14、性,但不凝固。本菌不论在动物的鼻腔内或人工培养基上均极易发生变异,有三个菌相。其中病原性强 的菌相是有荚膜的球形或短杆状的I相菌,它具有表在性K抗原和强坏死毒素(类内毒素), II相菌和III相菌则毒力弱。I相菌由于抗体的作用或不当的培养条件下,可向II相菌变 异。I相菌感染了生后不久的仔猪,在鼻腔里增殖,若存留的时间长,则引起严重的萎缩性 鼻炎。本菌通常在鼻腔里连续定居5个月以上,有时可长达一年之久。3. 镜检 支气管败血波氏杆菌为球状杆菌,呈两极染色。革兰氏染色阴性,大小为 0.2-0.3*1.0um,散在或成对排列,偶呈短链。不产生芽胞,有的有荚膜,有周鞭毛,能运 动。4. 病原分离和鉴

15、定 分离培养一般用改良麦康凯(加1%葡萄糖,PH7.2)、5%马血琼脂或胰 蛋白琼脂,也可用普通肉汤琼服培养基,37培养48小时,发现可疑菌落,移植生长后根 据菌落形态、染色凝集反应与生化反应进行鉴定(见表9-5)。本菌的幼龄培养物能凝集绵 羊红细胞,是一个鉴定标准。特别要注意的是,当出现下表所规定性状的细菌对,才能认为 是本病病原的支气管败血波氏杆菌,尔后再用抗K和抗O血清做凝集试验来确认I相菌。支 气管败血波氏杆菌有抵抗呋喃妥因(最小抑菌浓度大于200ug/ml)的特性,用滤纸法(300ug 纸片)观察抑菌圈的有无。可以维持本菌和其他革兰氏阴性球杆菌。取分离培养物0.5ml 腹腔接种豚鼠,

16、如为本自可于24-48小时内发生腹膜炎而致死。剖检见腹腔出血,肝、牌和 部分大肠有粘性渗出物并形成假膜。血清学检查血清学检查具有较高的特异性。猪感染本病后2-4周。血清中即出现凝集抗体,至少维 持四个月。但一般感染仔猪须在12周龄后才可以检出此种抗体。有些国家采用试管血清凝 集反应诊断本病。我国有些单位也已开始使用这种方法。试管法将待检血清作系列稀释后加 等量抗原,充分振荡,在37温箱中放置24小时判定结果。判定标准暂定1: 80+以上为 阳性,1: 40+为可疑。1: 20以下为阴性。此外,尚可用荧光抗体技术进行诊断。防制免疫接种:现有两种疫苗Bb(I相菌)灭活油剂苗;Bb-Pm灭活油剂二联苗。可用于 母猪产仔前2及1个月分别接种,以提高母源抗体滴度,保护仔猪初生几周内不受本病感染。 也可给1-3周龄仔猪,以一周间隔注射两次。目前看来以二联苗效果最好。药物防治:为了控制仔母链传染,应在母猪妊娠最后一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