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视通”视频系统可行性分析报告项目可行性分析

上传人:枫** 文档编号:470745675 上传时间:2023-07-21 格式:DOC 页数:34 大小:1.06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E视通”视频系统可行性分析报告项目可行性分析_第1页
第1页 / 共34页
“E视通”视频系统可行性分析报告项目可行性分析_第2页
第2页 / 共34页
“E视通”视频系统可行性分析报告项目可行性分析_第3页
第3页 / 共34页
“E视通”视频系统可行性分析报告项目可行性分析_第4页
第4页 / 共34页
“E视通”视频系统可行性分析报告项目可行性分析_第5页
第5页 / 共3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E视通”视频系统可行性分析报告项目可行性分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E视通”视频系统可行性分析报告项目可行性分析(3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E视通”视频系统可行性分析报告 目 录第一章 总论31.1项目实施背景31.2项目定义41.3 实施项目说明41.3.1 系统终端设备41.3.2 系统功能51.3.3 系统结构图7第二章 视频领域分析92.1 视频会议发展历程92.2视频会议现状分析102.2.1产品提供商102.2.2通讯网络运营商102.2.3行业应用系统提供商112.2.4服务平台提供商112.2.5内容提供商123.3视频会议未来趋势123.3.1编解码方式由硬件向软件转化123.3.2产品协议类型从H.320向H.323转化123.3.3市场重心向低价位用户转移133.3.4流媒体广播技术应用133.3.5虚拟合

2、作应用服务133.3.6电讯服务市场进入启动阶段13第三章 视讯市场分析143.1 视讯市场需求现状143.1.1政府需求143.1.2企业需求153.1.3 社会环境成熟153.1.4视讯市场潜力163.2 市场细分173.2.1电子商务领域173.2.2 证券行业183.2.3企业视频交谈193.2.4医疗领域(远程会诊)203.3市场定位213.3.1个人市场213.3.2企业市场213.3.3内容服务市场21第四章 竞争分析224.1 竞争对手描述224.1.1 国外竞争产品224.1.2 国内竞争产品224.2 竞争对手情况分析224.2.1国外对手情况分析224.2.2 国内对手情

3、况分析23第五章 营销策略分析245.1 产品定位策略245.2 价格定位策略245.3 分销渠道策略255.4 广告促销组合策略25第六章 风险因素分析266.1 分析风险种类266.1.1 技术风险266.1.2 市场风险266.1.3 财务风险266.1.4 管理风险276.2 降低风险相应措施276.2.1针对技术风险276.2.2针对市场风险276.2.3针对管理风险286.2.4 针对财务风险28第七章 管理团队与组织模式297.1 管理团队主要成员297.2 组织结构与规范297.3 人力资源计划29第八章 资金估算和资金筹措308.1 资金估算308.2 资金筹措30第九章 综

4、合效益分析319.1 经济效益分析319.1.1销售预测分析319.1.2成本预测分析319.1.3毛利润预测339.2 社会效益分析33第十章 可行性分析结论34第一章 总论1.1项目实施背景 随着网络数字时代的来临网络经济的发展正在替代传统经济模式。对企业特别是大公司而言,在经营活动中,希望借助更先进的通信系统达到缩短产品投放市场的时间,改善对用户的服务,减少差旅支出;经济的快速发展,使人们的生活水平得到很大的提高,个人、企业之间的交流也更加频繁,交通的内容也越来越广泛,使人们不再满足于传统的语音和数据服务,转而要求提供服务质量更好的通信方式。在全球化的大趋势下,竞争越来越激烈,企业、国家

5、要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首要解决的就是找到更先进的通信方式,提高自己的效率,快速响应变化,在竞争中占据先机。2001年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成为WTO的正式成员,由此带来企业的国际环境变得更加复杂,竞争日趋激烈,迫切需要更频繁、更便捷的沟通方式以实现跨国、跨区域企业的异地交流和有效管理。而美国9.11事件后,出于对交通安全的担心,部分区域SARS的影响,将有很大一部分交流将代由视讯系统完成,更增加了对视讯业务的需求。上述的需求,传统的通信系统无法满足,而能让人们“远隔千山万水,仍能实现面对面沟通”的视讯业务,是满足人们沟通要求的唯一选择,作为未来通信三大基本业务之一的视讯多媒体业务,在通信需求

6、和宽带发展的双重机会下,开始得到重点关注,在各行各业得到蓬勃建设。1.2项目定义视频会议系统是指通过现有的各种电气通讯传输媒体,将人物的静态/动态图像、语音、文字、图片等多种信息分送到各个用户的计算机上,使得在地理上分散的用户可以共聚一处,通过图形、声音等多种方式交流信息,增加双方对内容的理解能力。视频会议系统在用户组成模式上分为点对点(2人)和群组视频会议系统(多人)两种,按技术实现方式上分为模拟(如利用闭路有线电视系统实现单向视频会议)和数字(通过软硬件计算机和通讯技术实现)两种,按传输媒体方式分为宽带IP接入(通过互联网进行连接)和PSTN电话接入(通过电话专线进行连接)。1.3 实施项

7、目说明E视通视频系统通过互联网实现数据、语音、图像等多种方式交流信息。其主要为两种方式实现(企业会议室多媒体通信和企业桌面多媒体通信),1.3.1 系统终端设备 ViewPoint 8020plus系列视讯终端,ViewPoint8030mBox系列视讯终端,ViewPoint OpenEye视讯终端,ViewPoint 8020plus和ViewPoint8030mBox系列视讯终端作为会议室视讯会议的终端设备,可以提供E1、ISDN、V35、IP等各种接口,并且有适合大、中、小型会议室应用的多种档次终端可供选择,为企业的视讯会议提供多样化的解决方案。ViewPoint OpenEye(软件

8、)专为企业桌面多媒体通信所开发,它不光可作为视讯终端参加视讯会议,更是一个综合提供各种业务实现的多媒体终端:实现点对点视频通信的VideoPhone终端、实现IP电话业务的IP电话终端,实现8020Plus和8030mBox的组播流接收的流媒体终端、实现数据协作的数据会议终端、提供在线目录功能的目录服务业务实现终端、提供呼叫转移功能的增值业务实现终端,OpenEye还可以提供普遍电话接入功能,利用普通电话,即可实现IP电话通信,充分适应用户习惯,使业务可以方便地在现有网络上叠加。1.3.2 系统功能基本功能1) 图像显示:支持本地图像显示、远端图像缩放显示、远端图像全屏显示、本地图像和远地图像

9、同屏显示、本地图像的清晰度和流畅度手工调整、本端图像高度/对比度手工调整等功能;2) 音频功能:音频输出音量调节,音频输出/入控制,手工唇音同步调整;3) 会议功能:自动应答或手工应答其它终端或者MCU的呼叫,向其它终端发起呼叫,通过呼叫加入一个正在召开的会议,免打扰功能;4) 号码本功能:提供大容量号码本,支持对号码本记录、删除、添加、修改等操作,支持快速呼叫功能;5) 单独语音终端:能够当成单独的语音终端,通过与IP网关配合可能普通电话;6) 单独监控终端:能够当成单独的网络图像监控设备,无需摄像头,无需接声卡,只要简单的PC机就可以收看被监控端的图像实现监控功能;7) 界面友好:信息窗口

10、操作提示等;8) 互通性:可以与各种厂家的H.323终端互通;特色功能1) 独特的主叫呼集:提供业界独有的主叫呼集功能,使用户召开多点视频会议象打电话一样方便易用。通过终端提供的界面,用户使用电话本或直接输入与会终端的号码,不需要预定会议和IT维护人员的协助,就可以召开多点视频会议;2) 丰富的多画面功能:支持主度终端在会议中进行多画面设置,广播观看等功能;3) 全面的会议控制:作为非主席终端,可以进行申请主席、申请发言、观看会场等操作;作为主席终端,可以进行自动浏览、主席广播、多画面设置等操作,随心所欲地进行会议控制;4) 多网卡支持:具有多网卡选择功能可以在装有多网卡计算机上使用;5) 方

11、便的字幕设置:支持全屏字幕叠加,即在发送到对端的图像上叠加所见即所得的全屏字幕;支持终端名叠加,即在发送到对端的图像上叠加上端的终端名;6) 灵活的带宽设置:带宽可以明确设置,带宽级别很丰富,从32K到1536K;7) 数据协作功能: 进行与对方文件传输、程序共享、消息聊天、电子白板等功能; 8) 实用的自环测试功能:提供声音和图像自环测试功能,可以在开会前使用此功能测试设备是否正常和设置是否合理;9) 可靠的异常处理策略,在网络异常下自动断线,使得网络恢复后其它终端可重新呼叫该终端;10) 更安全的保护机制:GK注册码,会议控制密码、主叫呼集密码三重保护,安全从用户的立场出发的安全机制设计;

12、1.3.3 系统结构图 企业桌面多媒体通信系统结构图桌面系统结构图 Openeye结构图 用户界面图 企业全景式通信结构图 视频企业基本网第二章 视频领域分析2.1 视频会议发展历程 视频会议在电讯行业已经存在了30多年,但在90年代以前,这些系统一直使用专用的编解码硬件和软件,会议呼叫的各终端使用的编解码器必须来自同一个厂商,否则不能正常工作,这种非标准化系统产品的使用极大阻碍了视频会议领域的发展。另外,当时的网络状况非常不稳定并且带宽不理想,这样限制了视频会议系统的传输速度。视频传输在理论上可以达到30帧s以上,能够与电视的视频传输速度相符(电视视频传输NTSC制式为30帧s,PAL制式为

13、25帧/s),而当时视频传输速度一般不超过15帧/s,这样一来,全动态的视频图像几乎是不可能的,得到的图像质量一般也都不太稳定,并且图像窗口尺寸也不尽人意,所以这种视频传输业务很难大规模地投入到商用视频通信市场中去。1997年3月是视频会议领域的发展过程中的重要时刻之一,ITU-T(国际电联电信委员会)发布了用于局域网上的视频会议标准协议H.323,为那些与Internet和Intranet相连的视频会议系统提供了互通的标准,各厂商纷纷推出符合该标准的视频会议产品。在此以前,用于ISDN上的群视频会议标准协议H.320一直主导着视频会议领域的技术和产品发展。而近几年来,随着国内外大型网络运营商

14、对网络环境的建设和改造,以及ISDN、DDN、VPN、xDSL、ATM等技术的应用和推广,视频会议系统的使用环境也变得越来越好。因此无论是通讯行业还是IT行业,都对视频会议领域重新进行关注,视音频编解码技术趋于成熟;视频会议系统价格开始下调;图像传输质量大为提高2.2视频会议现状分析如果我们把视频会议领域看作成为一个生态圈,那么这个生态圈中目前是由以下角色组成的:2.2.1产品提供商产品提供商目前是视频会议领域中的核心组成部分,他们研发和生产多种类型的视频会议产品及系统,包括MCU(多点控制器)、Gateway(网关)、Gatekeeper(网闸)、Video Client(视频终端)、Video Set top(机顶盒式视频终端)、电话会议终端产品等多种产品,以及提供网络平台通讯系统、管理工具和配件。产品提供商在该行业中可以直接面对最终用户,或者通过中间代理商,都可以直接从市场获得基于产品销售的利润。2.2.2通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