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汉语言文字学概论》作业参考答案

上传人:工**** 文档编号:470745329 上传时间:2023-06-14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29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古汉语言文字学概论》作业参考答案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古汉语言文字学概论》作业参考答案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古汉语言文字学概论》作业参考答案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古汉语言文字学概论》作业参考答案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古汉语言文字学概论》作业参考答案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古汉语言文字学概论》作业参考答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古汉语言文字学概论》作业参考答案(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古汉语言文字学概论作业参考答案一. 填空1. 宋 陈彭年、丘雍等人;1007 2062. 元 周德清 19;明 兰茂 20;早梅3. 10、13、17、25、18、21、21、23、28、30 二. 解释名词术语1. 五音:是传统音韵学从发音部位角度对三十六字母进行的分析归类、五音的名称是:唇、舌、齿、牙、喉。2. 七音;传统音韵学从发音部位角度对声母的分析归类。是从五音中的舌音中分出一个半舌音,以齿音中分出一个半齿音,合称为七音。3. 次浊:传统音韵学从清浊角度对声母进行分析的术语。次浊音指,带音的鼻音,边音和半元音。如,三十六字母中的明;微;泥;娘;疑;喻;来;日等。4. 反切:是用两个汉

2、字为一个汉字注音的一种方法。反切的基本原理是:切上字取声母,切下字取韵母和声调,两相拼合即是被切字的读音。反切的创制是以将汉语音节分析成声韵调三个部分为前提的。5. 入声韵:从韵母最后一个音素的角度对韵母进行分析的术语。所谓入声韵是指以塞音结尾的韵母。如奥方言中的6. 韵部:从押韵角度对韵母进行归纳,古人提出“韵”的概念,“韵”就是韵部在中古,凡属于同一韵的韵母必须是:不论韵头韵腹相同或相近,韵尾相同,声调相同的一组韵叫韵部。到元代时归韵条件有所改变;不论声调,凡韵腹相同或相近,韵尾相同的韵母即属于同一韵部。7. 轻唇音:是从发音部位对声母的分类,也叫唇齿音。即由上齿和下唇接近,阻碍气流而形成

3、。三十六字母中的非组(非敷奉微)声母即属于轻唇音。8. 牙音:传统音韵学从发音部位角度将三十六字母分为五音和七音。五音的名称是唇舌齿牙喉。所谓牙音即指舌根音,三十六字母中的“見溪 群疑”就是牙音。9. 金文:最初指铸刻在铜器上的铭文,古代称铜为金,故称金文。它最早出现于商代中期,西周春秋最为发达。后来它也用来指称铜器铭文中一个一个的古汉字,从这个意义上说,金文就是古汉字的一种书体。10. 石鼓文:我国最著名的古代石刻,也是秦系文字最重要的实物资料之一。唐代初天兴县出土了春秋时代秦国遗物,当时称“猎碣”,十枚。因石形似鼓,故又称“石鼓”。十面石鼓上分刻四言诗十首,记载秦君畋猎游乐之事。11. 舌

4、头音:端透定泥。12. 甲骨文:商周时期刻在龟甲或兽骨上的文字。13. 盟书:用朱书(或墨书)写在玉片(或石片)上的文字形制多以圭形为多,内容多是古代盟誓之辞。14. 帛书:书写在丝帛等丝织品上的文字。15. 六国文字:指春秋战国时期除秦以外的东方六国所使用的文字。16. 反切:用两个汉字拼出一个汉字的读音,切上字取声母,切下字取韵母及声调。17. 平水韵:一般所说的“平水韵”就是指刘渊的壬子新刊礼部韵略,因为刘渊是是平水人。“平水韵”是对206韵中的同用的韵进行合并,变成了106韵。18. 古文:指战国时期东方六国的文字。19. 大篆:广义指先秦所有的古文字。狭义指春秋战国时期秦国的文字,一

5、般以籀文和石鼓文为典型代表。20. 小篆:秦统一天下后在李斯的主持下以大篆为基础加以简化,制订了一套标准的字体来统一全国的文字。这种标准的字体就是小篆。三. 默写三十六字母字母,是声母的代表字,相传是唐末宋温和尚创制。宋初是人们根据当时语音实际对宋温的30字母进行增补,即今36字母。帮滂并明 非敷奉微 端透定泥知彻澄娘 精清从心邪 照穿床审禅见溪群疑 影晓匣 喻来日四. 指出下列词中在古代属于双声的词,并说明为什么。1. 蝙蝠,纷披:因为它们在上古声母分别是:蝙(帮) 蝠(非),纷(敷)披(滂),而“古无轻唇音”,即“非敷奉微”在上古不存在读作“帮滂並明”。2. 雕琢,池塘:因为它们的上古声母

6、分别是:雕(端)琢(知),池(澄)塘(定),而古无舌上音,即“知彻澄娘”这组音在上古未产生,而均读作“端透定泥”。3. 纲纪:两个字的上古声母都是見母,故为双声词。4. 悽愴:因为它们的上古声母分别是悽(清)愴(初);而上古声母只有“齿头音”“精清从心”,中古的照二系(庄初崇生)四母尚未产生。五. 简述题1. 简述说文解字一书的基本概况。答案应包括整理,收字情况,体例,价值,局限,清代四大家的研究概况等。2. 钱大昕在上古声母研究方面的主要结论有:古无轻唇音:即指三十六字母中的“非敷奉微”这组音在上古是不存在的,这组音在上古读作“帮滂並明”。轻唇音是唐末宋初时期才从“帮滂並明”四母中分化出来的

7、。古无舌上音:钱氏称作“舌音类隔之说不可信”,是指三十六字母中的“知彻澄娘这组音在上古尚未产生,大约是到了六世纪时代从”端定泥“中分化而出。“古人多舌音:是指中古的“章昌船书禅”这组音在上古也读作舌头音“端透定”。“古影喻晓匣双声”:指中古的“影喻晓匣四母在上古大体相同,古人不甚区别。钱氏的四项结论中前两项论据充分,已得到学术界的公认。3. 简述战国文字主要有哪些种类,并说明秦文字与六国文字的不同特点。战国文字按照传统的分类法大致可分为八类。(1)钢器文字,其中包括礼器铭文、乐器铭文、量器铭文,符节铭文、兵器铭文,车马器铭文等。(2)石器文字,其中主要包括石刻铭文、盟书等。(3)货币货币文字,

8、其中包括布币,刀币、钱币、贝币、金币等。(4)玺印文字,其中主要包括:官玺、姓名私玺、成语玺、单字玺、封泥等。(5)陶器文字(6)简牍文字(7)漆器文字(8)缣帛文字总之,战国文字的书写特质品类繁多,传统的分类方法是为了便于说明战国文字材料来源的广泛,但并不是最理想的分类方法。(7分)4. 简述中古声调到今音的重要变化。声调变化的要点共三,即平分阴阳、全浊变去、入派四声。若答成入派三声亦算正确。六. 将下列整理与其相应的著作连线。1. 刘鹗 契文举例王国维 卜辞通纂郭沫若 古文字学导论孙诒让 殷墟卜辞所见先公先王考罗振玉 甲骨文断代研究例董作宾 铁云藏龟唐兰殷墟书契(前编)殷墟书契(后编)陈梦

9、家 殷墟卜辞综述2. 殷墟文字甲编 董作宾 殷墟文字乙陈梦家甲骨文合集于省吾殷墟卜辞综述郭沫若甲骨文字释林两周金文辞大系3. 陈彭年 切韵周德清 说文解字义证陆法言 汉语音韵学王力 韵略易通桂馥 说文句读兰茂 广韵王筠 中原音韵七. 指出下列汉字中的会意字和形声字,并说明形声字的声符和意符。字、闲、息 玨、牢、臭 既 会意字形声字:茄唐话徒翁贫旌意符艹口讠辵羽贝声符加庚舌土公分生八. (1)今天的j 、q 、x 三个声母大致产生于清初稍后时期。此三母各有两个来源。即中原音韵中的其产生的原因是:舌尖前音tstss 与齐撮两呼韵母相拼,受韵头或韵母的影响而发生了腭化,腭化后舌位后移,变成了、。舌根

10、音kkx与齐撮两呼韵母相拼,受韵头或韵母的影响而发生了腭化,腭化后舌位前移,也变成了、。kSStStSSkkKxxkKxtStStStStS(2)广韵中“章昌船书禅”这组声母是由上古”照穿船书禅“演变而来,在广韵时代属于照三系声母;到三十六字母时期,它与照二系声母(庄初崇生俟)逐渐靠扰合流为照组;到中元音韵时期,知组又与照组合并,产生了zh ch sh 三个声母。所以,虽然广韵中的章组声母的拟音与现代汉语中的;j q x的拟音完全相同,但二者的来源不同,产生的时期不同,演变的趋向也不同;二者是语言在发展过程的不同历史时期,不同层面上的偶合现象,不应混为一谈。九. 指出下列汉字的本义和部首。社:地主(或土地庙):示。 文:花纹;文。诚:信;言。 股:大腿;肉。相:视;目。 取:割耳(或捕取);又。锦:有花纹的丝织品 ;帛。 阳:阳光 ;阝。集:鸟聚集:隹。 美:甘美;羊友情提示:部分文档来自网络整理,供您参考!文档可复制、编制,期待您的好评与关注! /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习题/试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