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学专业学科发展定位的几种选择

上传人:人*** 文档编号:470736486 上传时间:2022-09-27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27.1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金融学专业学科发展定位的几种选择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金融学专业学科发展定位的几种选择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金融学专业学科发展定位的几种选择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金融学专业学科发展定位的几种选择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金融学专业学科发展定位的几种选择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金融学专业学科发展定位的几种选择》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金融学专业学科发展定位的几种选择(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金融学专业学科发展定位的几种选择1问题的提出新中国的金融学科发展已经走过了半个多世纪的历程。在50年代初金融学科奠定其发展基础的时期,有三 个因素起了十分重要的作用:一是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关于货币、信用和银行在社会主义社会中的地位和 作用的有关论述;二是前苏联业已存在的金融学科发展模式;三是新中国成立前金融学科在“西学东渐” 基础上的发展与实践。在这三个因素中,前两个因素起了决定性的作用。在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和高度 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形成之后,金融在经济中的作用受到极大限制,金融学科发展长期处于停滞状态,以 至“金融”这个词也很少使用。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情况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随着经济体

2、制的转轨,中国的金融业在实践中得到了 极大发展,同时,西方金融理论被大量引入,金融学科发展也进入了前所未有的繁荣阶段。但就总体而言, 目前的金融学科仍处于一个吸收、借鉴、融合、建设的过程之中,或者说尚未形成一个较为完善的学科体 系,其中最为突出的表现就是关于中国金融学科的发展定位、学科边界、课程体系设计等问题在金融教育 界仍存在诸多不同认识。在西方发达国家,金融学科已经形成了较为完整的体系,但在不同大学和大学中的不同学院存在着很大的 差异。90年代中期以后,随着在国外学成回国的学者不断增加,国外不同大学或学院金融学科发展的不同 模式也分别被介绍到国内,各种主张与国内学者不同的理解和思考结合在一

3、起,引起了一场关于中国金融 学科发展方向定位问题的大讨论。应该说,这场讨论的意义是重大的,因为学科定位问题关系到学科建设 与发展的基本方向,对于金融学科教育教学内容改革、教学方法与手段改革、教学改革目标的确定等具有 指导性作用。只有明确界定了金融学科的研究范围、涵盖的学科内容体系,才能给学科建设明确发展与改 革的方向,才能指导中国金融学科教育教学改革的推进。鉴于学科定位问题在学科建设过程中的特殊重要性以及对这一问题纷争不断的状况,本部分将在回顾中国 金融学科定位历史沿革的基础上,通过对金融学科定位争论中各种观点的分析,对金融学科发展定位提出 一些新的思考。2金融学学科定位的历史沿革在中国,金融

4、学科的形成与演变经历了一个较长且曲折发展的历史时期,在金融学的学科定位问题上也经 历了一个渐进的、逐步深化的认识过程。新中国成立前,虽然“金融学”的学科概念并未确立,但与货币、信用、银行有关的理论与实践已经随着 现代银行的进入或设立传入了中国,成为旧中国高等商科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2当然,此时的货币 银行学仅仅是作为西方经济学的一个分支。由于当时中国的资本主义经济处于很低的发展阶段,金融体系 非常落后,且当时商科教育的目标主要是“培养懂经营、善管理、会管理的从事企业商务活动的人才,尤 其要培养富有创造精神的、具有决断力及组织能力的企业家” 3,因而当时与货币、银行相关的教学与科 研较为注重

5、银行运作技术的实际运用,基础理论教育较为薄弱。新中国诞生初期,由于当时面临严重的通货膨胀局面,金融问题受到高度重视,1950年中国金融学会的成 立便是一个重要标志。但这时对金融的重视主要是与关注物价结合在一起的,政府部门和中国金融学会研 究的重点是通过整顿金融来控制物价。之后,随着计划经济体制的确立,金融方面的教学与研究便全盘照 搬前苏联。1958年提出“解放思想”时期,金融理论界与教育界曾经结合中国实际进行了一些探讨,但这 种状况并没有持续多久。在文化大革命极“左”思潮的影响下,金融理论问题的研究被设置了种种禁区, 导致当时中国整个金融理论研究与教学陷于停滞状态。总体上看,在建国后至改革开放

6、之前的30年间,在该领域研究的重点集中在货币、信用和银行等问题上。 对货币问题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两个方面:一是货币的基本理论,包括货币的起源、性质、职能、作用等; 二是关于货币流通的问题,包括货币流通规律、货币流通计划、货币流通与商品总量之间的比例关系(如 著名的1: 8公式)等。对信用问题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信用的本质、信用的形式(如信用集中于银行的必要 性等)、利息与平均利润率、信用总量等问题。对银行的研究主要集中在银行的起源、职能和作用、银行信 贷计划与管理、银行会计与结算、银行信贷与财政综合平衡等。由于新中国成立后至改革开放之前,我国主要实行的是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金融问题的研究受到很

7、大局限,特别是金融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作用与市场运作机制、货币供求、货币政策与宏观调控、金融的 产业化特征、金融中介机构与企业金融、金融风险与管理等问题都未能纳入研究对象的范畴。同时,基于 对资本主义金融学与社会主义金融学之间存在质的差异的认识,使得我国金融教学与科研对西方的货币金 融理论产生了很强的排斥或批判心理,影响了我国金融理论与实践的发展。改革开放对我国的金融理论与实践产生了巨大影响,尤其是1992年我国明确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 制以来,中国金融业的发展极快,进而促进了理论研究的繁荣。金融理论的学术研究及各级金融学会日趋 活跃,国外新的金融理论与思想大量引入国内,涌现出一大批旨在描

8、述、解释中国金融实践的理论成果。 从金融教学实践看,各院校的教学内容也逐渐扩展,金融学以一个新兴学科的身份在整个高等教育学科体 系中确立了相对独立的地位。与其他任何学科一样,自金融学在中国高等教育体系中获得独立地位之后,学科定位问题又被重新提出来。 绝大多数学者认为,金融学科是经济学的一个分支。但存在着金融学应定位于应用经济学还是理论经济学 的争论。认为应该定位于应用经济学的观点是,金融学是建立在经济学基础上用于解决金融领域运作与决 策的理论指导体系,货币与信用理论的应用、商业银行的经营管理、证券行业一系列相关业务运作、保险 业经营、中央银行的货币政策操作等各种金融领域的实际问题都应该是金融学

9、研究的重点。但也有专家认 为,金融学不应只是应用经济学科,对货币信用的形式、本质、职能、作用的理论研究,从宏观经济的角 度研究金融业自身的建设与发展以及对金融与经济的关系等诸多领域的研究是不能归入应用经济学的,它 更多地具有理论经济学的性质。还有学者认为,金融学的宏观分析内容应该直接进入经济学,而微观分析 的内容应该进入管理学。1997年,国务院学位委员会修订研究生专业目录,将原有目录中的“货币银行学” 专业和“国际金融”专业合并为“金融学”(含保险学),在综合各种意见的基础上,列在了经济学门类“应 用经济学” 一级学科之下,成为“应用经济学”下的二级学科。1998年,本科专业目录也进行了相应

10、的调 整。近几年的金融学科发展,便是在这种基本定位下进行的。3当前学术界关于金融学学科定位的讨论专业目录的调整并没有结束金融学界关于金融学学科定位的争论。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基本确立 和中国更深度地融入国际社会,中国金融学科发展是否应该完全与国际接轨就成为讨论的一个中心问题。 具体来说,目前争论的焦点有三个:其一是金融学究竟是归属于经济学还是管理学?这是前几年讨论延续 下来的问题;其二是金融学的发展方向应该更注重宏观金融分析还是更注重微观市场操作?这是近几年讨 论的核心问题;其三是金融和金融学究竟应该研究什么?这是看似简单但并未真正解决的问题。3.1争论的焦点分析1 .金融学是属于经济学

11、还是管理学多数专家的观点是,金融学应当归属于经济学。在现代经济中,金融是经济的核心,在现代经济学中,金 融学的地位越来越突出,而且随着金融学的深入发展,金融学与经济学之间的界限正趋于模糊。从经济学 的发展历程看,金融学理论的发展一直起了重要的推动作用,特别是20世纪50年代之后,金融学理论研 究成果成为现代经济学主流派的主要内容。如我国金融学界的权威学者赵海宽教授认为,金融学是建立在 经济学基础上的具有极强理论经济学色彩的应用经济学科,理论性和应用性都很强,但都是经济学科的范 畴,不应归于管理学,潘金生教授等许多学者均持有这一观点。宋逢明教授则从经济学更多地接近人文学 科和管理学更多地接近理工

12、学科来分析金融学的学科属性。他认为,金融学的地位取决于货币的特殊性, 而这种特殊性决定了货币体系在整个经济体系中的独特地位。他特别强调金融学应属于更接近人文社会科 学的大经济学,即金融学本质上是文科的,它的思辨方式是文科的,数理只是工具。金融系统最大的复杂 性就在于它是一个有人参与的系统,鉴于金融商品固有的“流动性、风险性与收益性”的“三性”以及人 类特有的收益、风险偏好差异特征,由人参与交易的金融体系必然带有一种高度复杂性,因此金融学不仅 在内容上属于文科,而且其研究方法论本质上也属于文科。宋教授认为,数理工具对金融学的发展与建设 是重要的,但它们是工具而不是学科的本质。而且在数理工具当中对

13、金融最有用的是统计学,并不是一些 非常复杂、奥妙的数学理论。我国国内的一些数学家现在向金融学靠拢的时候,其所用的数学已经远远超 过了国际上一流的金融学家所用的数学,如微分拓扑、非线性分析、混沌、耗散结构、人工神经元网络等 等。他认为这样一种现象偏离了金融学的主流。随着经济全球化趋势的加强,金融学正在与经济学融为一体,因此,金融学的发展方向无疑仍应属于经济 学科,不应向管理学方向发展。由于这种观点是主流看法,因此被称为主流学派。还有些学者不但坚持金融学属于大经济学科,而且认为金融学地位应该与理论经济学和应用经济学并列, 成为独立的一级学科。李茂生教授认为,我国著名科学家钱学森院士在1986年提出

14、的建立独立的金融经济 学主张值得重视。在现代市场经济条件下,金融学或金融经济学应该是独立存在的一门大学科,它本身应 当有一个独立的塔型学科体系,在金融经济学之下存在二、三、四级学科,金融学或金融经济学在塔的顶 端,底下有货币学、专业金融学、部门金融学、金融市场学、金融工程学、金融史以及保险学等等,且随 着金融深化、金融创新,金融衍生商品或工具的发展,金融学科的细分还可以不断继续下去。在李茂生教 授看来,金融学是实践性很强的学科,虽然我们叫它“学”,但仅有“学”不行,还必须有“术”,应该是 “学”与“术”的统一。正是在这个意义上,他并不赞同那种将金融学归属于理论经济学或应用经济学的 观点。也有一

15、些学者认为应当将金融学归入管理学。他们认为社会对金融人才的需求主要是管理类人才,经济全 球化和金融国际化需要金融从业人员必须具备具体的金融业务操作能力和管理能力,相应地金融学本身应 该属于管理学的范畴。持这种观点的学者人数不是很多,但也有很大影响。还有一些学者认为金融学同时具有经济学和管理学的性质。如张礼卿教授认为,从学科发展的起源看,“经 济学”源于哲学或者说属于哲学范畴,它的根本任务在于对经济现象做出尽可能准确的合理解释;而“管 理学”则源于艺术或者属于艺术范畴。它的根本任务在于说明决策主体应当如何面对客观经济环境进行最 合理的选择,以便最成功地实现预定目标。因此,对于金融活动的研究与相应

16、的教学安排,是应该并且可 以同时出现在“经济学科”和“管理学科”中的。关键问题是,在这两个学科之下建立起来的研究与教学 安排必须符合所属学科的根本任务,必须体现出有别于对方的自身特征。大致说来,在“经济学科”之下, 研究和教学的对象可以主要包括作为宏观经济理论之重要组成部分的货币经济理论,以及近年来迅速发展 起来的金融市场理论。在“管理学科”之下,研究和教学的对象主要是公司财务学、投资学、资本市场运 作和其他相关的管理学理论和实务。因此,可以考虑在“经济学科”下面设立次级学科“金融经济学”4, 而同时在“管理学科”下面设立次级学科“金融管理学。当然,在为根据这两个次级学科所建立的专业设 计课程体系的时候,应当体现“相互交叉,各有侧重”的原则。不论“金融经济学”专业还是“金融管理 学”专业,诸如宏观经济学、微观经济学、计量经济学、货币金融学、管理学、投资学、公司财务学等课 程是都应当作为共同的必修课程,这就是所谓“相互交叉”。而在“各有侧重”方面,“金融经济学”专业 应当侧重增加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