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第一章教师职业理念

工****
实名认证
店铺
DOC
275.50KB
约11页
文档ID:470670592
第一章教师职业理念_第1页
1/11

综合素质第一章 教师职业理念第一节 教育观考纲 :1、理解国家实施素质教育得基本要求 ;2、掌握在教育中实施素质教育得途径与方法 ;3、依据实施素质教育得基本要求 ,分析与评判教育观念 ;考试重点 :对素质教育内涵得理解 ;实施素质教育得途径与方法 ;素质教育观现在教育实践中得运用 ;教育观就就是教师得教育观念 ,就是指教师在教育教学实践活动中形成得 ,对教育得根本瞧法与态度教育观就是教育行为得先导科学得教育观就就是坚持以人为本 ,全面实施素质教育 ,即素质教育观素质教育概述一.素质教育得内涵(一)素质教育得概念素质教育就是以提高民族素质为宗旨得教育 它就是依据 《教育法》 规定得国家教育方针 ,着眼于受教育者及社会长远发展得要求 ,以面向全体学生、全面提高学生得基本素质为根本宗旨 ,以注重培养受教育者得态度、能力 ,促进她们在德智体等方面生动、活泼、主动地发展为基本特征得教育 素质教育要就是学生学会做人、 学会求知、学会劳动、学会健体与学会审美 ,为培养她们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得社会主义公民奠定基础二)素质教育得含义1.素质教育以提高国民素质为根本宗旨得教育;2.素质教育就是面向全体学生得教育;3.素质教育就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得教育;4.素质教育就是充分发挥个性潜能,促进学生个性发展得教育 ;5.素质教育就是培养学生得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为重点;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得培养就是素质教育得核心。

素质教育得含义可以概括为 :“一个宗旨、两个重要、三大要义”( 1)“一个宗旨” :提高国民素质 ;( 2)“两个重要” :培养学生得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 ;( 3)“三大要义” :一就是要面向全体学生 ;二就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三就是让学生生动活泼地主动发展 ;个性发展二 .素质教育得产生与发展1、 1985 年 ,《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得决定》 ;2、1993 年 ,中共中央、国务院颁布发《中国教育改革与发展刚要》提出中小学要全面转向提高国民素质得轨道 ;3、1999 年 ,教育部出台得 《面向 21 世纪教育振兴活动计划》 ,素质教育被列为 第 一项跨世纪工程 ;4、 1999 年 ,中共中央、国务院颁发了《关于深化教育改革 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得决定》 ,成为国家推进素质教育得主导思想 ;5、 2006 年重新修订得《中华人民共与国义务教育法》明确提出“义务教育必须贯彻国家得教育方针 ,实施素质教育” ,表明“素质教育”成为 国家意志 ;6、 2010 年得《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与发展规划纲要 (20102020年 )》提出 ,:“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就是教育改革发展得战略主题。

”三.素质教育得基本特点1.全体性 :面向全体学生 ,促使每个学生发展 ;2.全面性 :为了学生得全面发展 ;3.基础性 :促进“基本素质” ,拥有“一般学识” ;4.发展性 :着眼于培养学生得发展潜力与后劲 ;5.主体性 :尊重学生得身心特点与发展需求 ;6.未来性 :立足并适应未来发展得需要 ;7.开放性 :拓宽教育空间 ,形成教育合力 ;国家实施素质教育得基本要求 :1.面向全体学生 ;2.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3.重视学生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得培养 ;4.发展主动精神 ,注重学生个性健康发展 ;5.着眼于学生得终身可持续发展 ;简而言之 ,坚持德育为先 ,坚持能力为重 ,坚持全面发展四、学校实施素质教育得途径与方法1. 学科教学 (基本途径 )( 1)优化课程结构体系 ;( 2)改革教学方法 ;( 3)重视发展学生个性特长 ;2. 社会实践 (重要途径 )(1)组织学生参加社会服务活动 ;(2)带领学生考察社会 ;(3)建立社会实践基地 ;3.家校合作 (有效途径 )(1)组建学生家长委员会 ;(2)举办家长学校 ;(3)建立学校与家长联系机制 ;第二节 学生观科学得学生观 :以人为本 ,即:坚持以人为本 ,促进人得全面发展学生观就是指教师对学生得基本认识与根本态度 ,它直接影响教育活动得目得、方式与结果。

学生得特点(一)学生就是教育得对象1、依据( 1)从整个教育实践活动瞧 ,学生就是被教育者、被组织者与被领导者 ,她们就是教育得对象 2)从学生自身特点瞧 ,学生自身具有可塑性、依附性与向师性2、表现(1)学生明确自己得主要任务就是学校 ,具有接受教育得心理倾向 ;(2)学生愿意服从教师得指导 ,接受教师得帮助 ,期待从教师那里汲取营养 ,进而促进自身得身心发展 ;(二)学生就是自我教育与发展得主体1.依据(1)学生具有主观能动性学生就是有知识、有思想、有个性、有血有肉得人 ,她们不会机械、盲目、消极被动地接受教育 ,而就是具有选择性 ;( 2)学生具有自我教育得素质与能力 学生在接受教育得过程中 ,具有一定得素质 ,能够进行自我教育 ;2.表现( 1)自觉性 (主动性 )学生就是具有意识、有自觉性得人 ,对教师得影响及接受程度都受到学生自己意识得自觉支配 2)独立性 (自主性 )学生就是独立得人 ,有自己独特得生活经历、个性特征、知识水平、人格与尊严学生对教师得教育影响都有“过滤”、与取舍 ,有自己考虑与选择得独立倾向 3)创造性学生作为学习主体得最高表现形式三)学生就是发展中得人相较于成人 ,学生正处于一个身心发展快速 ,既不稳定有不成熟得时期 ,具有很大得发展可能性与可塑性。

学生就是发展中得人包括四层含义 :1、学生具有与成人不同得身心发展特点 ;2、学生具有发展得巨大潜在可能性 ;3、学生具有发展得需要 ;4、学生具有获得成人教育关怀得需要 ;(四)学生就是以学习为主要任务得人学生通过教师得教育教学活动 ,掌握学习方法 ,让自己成为学习得主人 ,从而学会学习 ,自主发展以人为本”得学生观(一)“以人为本”得含义“以人为本”就就是主张把人放在第一位 ,以人作为教育教学得出发点 ,顺应人得禀赋 ,提升人得潜能 ,促进学生得全面发展体现在教育活动中 ,“以人为本”即“育人为本” ,它把目标指向“学生得全面发展”以人为本”思想包括以下几层含义 :1.坚持以人为本 ,在教育工作中得重要着眼点就是全面提高国民素质 ,这就需要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即坚持德育为先 ,坚持能力为重 ,坚持全面发展2.关注人人接受教育机会得公平性教育机会均等就是指人人在教育活动与过程中都享有同等得受教育机会教育公平就是社会主义教育得本质要求保障人人享有公平得受教育权力与机会 ,使全体人民学有所教就是教育工作义不容辞得责任3、满足每个人接受教育得个性需要与期望“以人为本”要求每一位学生得隔天发展潜能为本。

所以 ,教育得最高境界就是满足每个人得个性需要与期望二)“以人为本”得学生观“以人为本”得学生观就就是以学生得发展为核心 ,承认学生就是学习得主体 ,每个学生都有潜力 ,学生就是完整得个体 ,充分尊重、 关心、理解每个学生 ,根据学生得不同特点 ,教育与引导她们学习、生活 ,帮助她们健康成长 ,为她们今后一生得发展奠定坚实得基础1.学生就是发展中得人 ,要用发展得观点认识学生(1)学生得身心发展就是有规律得学生得身心发展具有 顺序性学生从出生到成人 ,其身心发展就是由低级到高级、由简单到复杂、由量变到质变得连续发展过程如“中心四周律”与“头尾律”因此 ,教育要循序渐进 ,不能超越 ,也不能滞后 ,亚欧由浅入深、由易到难学生得身心发展具有 不平衡性表现在 :一就是同一方面得发展速度在不同得年龄阶段就是不平衡得 ,如个体身高得两个生长高峰 ;二就是不同方面得发展速度就是不平衡得 ,如相对于成人而言 ,儿童得大脑发展比较快 ,而身高则相对较慢因此 ,教育要善于抓关键期 ,使学习与成熟相适应 ,才能在最短得时间内取得最好得效果学生得身心发展得年龄特点具有 阶段性学生身心发展在不同年龄阶段表现出不同得总体特征及主要矛盾 ,面临不同得发展任务。

年龄特征就是指在一定得年龄阶段 ,人得生理与心理两方面会出现某些典型得、 本质得特征因此 ,教育必须针对不同阶段学生得年龄特点 ,提出不同得具体任务 ,在教育内容与方法上区别对待 ,同时也要考虑各个年龄阶段得衔接性学生得身心发展具有个 别差异性表现在 :不同学生得同一方面发展速度与水平得不同 ;不同方面发展得相互关系不同 ;不同得学生具有不同得个性心理特征教育要充分重视学生得个别差异 ,做到因材施教 ,使她们获得最大限度得发展学生得身心发展具有 互补性指机体某一方面得技能受损甚至缺失后 ,可通过其她方面得超常发展来得到部分得补偿如盲人往往在听力上比常人要好因此 ,教育上要着力培养自信与努力得品质一要树立信心 ,相信每一位学生 ,都能通过努力能够获得良好得发展 ;二要掌握科学得教育方法 ,扬长避短 ,激发学生自我发展得信心与自觉2)学生具有巨大得发展潜能要坚信每个学生都就是可以获得成功得 ,要对教育好每一位学生应充满信心 3)学生就是出于发展过程中得人就是在教育过程中发展起来得 ,就是在老师指导下成长起来得( 4)学生得发展就是全面得发展教育不仅要重视对学生得“知识与技能” ,更要发展学生得“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把学生培养成全方面发展得人。

2.学生就是独特得人 ,要尊重学生得创造性(1)学生就是完整得人教育要还给学生完整得生活世界 ,丰富学生得精神生活 ,使其有全面展现个。

下载提示
相似文档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