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域活动中如何进行有效的材料投放

上传人:s9****2 文档编号:470617612 上传时间:2023-05-11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62.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区域活动中如何进行有效的材料投放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区域活动中如何进行有效的材料投放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区域活动中如何进行有效的材料投放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区域活动中如何进行有效的材料投放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区域活动中如何进行有效的材料投放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区域活动中如何进行有效的材料投放》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区域活动中如何进行有效的材料投放(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教学活动延伸中如何进行有效的材料投放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明确指出为儿童提供多种适宜的材料,促进幼儿多方面发展。皮亚杰也提出这样一个观点:“儿童的智慧源于材料。” 要使幼儿在区域游戏中得到发展,就必须提高游戏质量,而影响游戏质量的 关键因素就是游戏材料。丰富而适宜的材料,能赋予环境丰富的教育内涵, 激发幼儿的内在参与兴趣,支持幼儿新经验的建构 因此,材料投放是关 系活动区创设成败的重要环节。而如何正确认识材料,在材料投放中到底存 在什么样的问题,如何有效投入材料则成了长期困扰幼儿教师的难题。一一 幼儿园教学活动延伸中材料投放的有效性研究,如何正确认识材料,不同的 材料蕴涵了教师不同的教育目

2、的,不同的材料萌发出儿童不同的游戏兴趣 和游戏行为。材料对教师来说,是教育目标和教育内容的物化体现;对幼儿 来说,是主动建构经验和认识周围世界的中介和桥梁。区域材料的投放是教学活动延伸实施与开展的核心,是教学活动延伸 目标得以实现的不可或缺的前提。在教学活动延伸中教育者可以充分利用 各类教育资源,组织幼儿进行自主选择、合作交往、探索发现。然而,教 学活动延伸是否发挥了它的应有作用关键在于材料,科学地进行材料投放 是有效开展教学活动延伸的基础,是教师有效组织和指导的前提。在实际 的教学活动延伸开展中,我们深切体会到材料所占的重要地位,下面我就 活动材料投放的多样性,注重活动材料的节俭性和实际性,

3、安全性和美观 性,活动材料提供层次性,区域互通等几方面。谈一谈在教学活动延伸中 如何进行有效的材料投放,进一步优化区域促进幼儿全面发展。教学活动延伸是教师根据教育目标和幼儿发展的水平有目的的创设活动环境、投放活动材料,并且以幼儿感兴趣的活动材料和活动类型为依 据,让幼儿按照自己的意愿选择活动区域和通过与材料的操作摆弄为主的 方式及同伴的充分互动中,进行个别化的自主学习来获得发展的教育活动 组织形式。较好开展教学活动延伸关键在于活动材料的有效投放。材料是教学活动延伸的物质基础,是教育媒介,它能真实反映幼儿情况, 再现幼儿生活经验,萌发幼儿的游戏兴趣和行为。所谓“有效”是指科学、 合理。有效的材料

4、投放是科学、合理地投放材料,最大限度地发挥其效能。为此,我园将“教学活动延伸中如何进行有效的材料投放”作为小课 题进行专项研究,以促进教师能够更合理、科学、适宜地投放区域材料, 从而满足各类孩子的需要,促使其不同程度的发展,使活动区的教育价值 得以充分发挥一、我园的研究措施1. 理论学习。通过园本教研,提高教师对幼儿园活动区材料投放“有效性”的理解,梳理出“有效性”的具体表现包括哪些方面。研究假设一一(1) 材料投放与教育目标相结合。例如:如何有计划、有目的的将教育目标隐性地体现在材料投放之中,一直是我们研究探讨的重点。如中班,教 师根据幼儿的发展水平,制定了培养幼儿观察探索、动手操作能力的教

5、育 目标。使目标与主题探索活动相结合,在美工区中投放了彩泥、胶泥,各 种颜色不同的纸张。(2) 材料投放与活动区的特点相结合。如大班在科学角,投放了电线、电 珠、塑料、毛线、电池、手电筒、万花筒、纸条等材料,促进幼儿探索、 尝试和发现材料的内在联系和不同,激发了幼儿探讨自然科学现象的兴趣。(3) 材料投放与幼儿年龄特点、兴趣相结合。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幼儿对 游戏材料的兴趣和需要往往反映在游戏中。如我园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 小班以角色游戏为主,中班以培养幼儿的交往经验和提高动手操作能力为 主,开展结构游戏、美工游戏等,随着幼儿空间知觉和数行等逻辑思维的 发展,大班主要开展了科学游戏、棋类游戏等。

6、(4) 材料投放与幼儿的发展水平相结合。皮亚杰提出:教师应了解儿童, 教育教学工作不能成人化,要重视儿童的特点,如大班根据幼儿的发展水 平,准备了在科学区投放探索斜面变化的材料。2. 实践行动。带着以上问题,在园本教研中有计划地对每一个问题进行实践,并组织现 场观摩以收集案例。3. 反思调整。结合材料投放有效性的具体案例,分析材料投放是否具有“有效性”,以及能否有效促进幼儿不同程度的发展。4. 再实践与反思。教师通过调整投放材料,进一步观察探究并收集幼儿与材料的互动情况,深入探究材料投放层次性的有效性。二. 研究成果。(1)材料投放与教育目标相结合 活动区游戏是幼儿园实现教育目标的重要途径,是

7、教师根据幼儿的发展水 平、实际需要,有目的、有计划地投放材料的过程和幼儿自主选择、操作 与摆弄材料的过程融合起来进行的,所以材料是支撑幼儿游戏的基础。有 计划、有目的的将教育目标隐性地体现在材料投放之中。教育目标是通过层层分解而体现在幼儿一日生活的各个环节之中的。教师 要对本班幼儿当前的教育目标有清晰的理解和把握,才能有针对性地选择、 投放那些对幼儿的发展有促进作用的操作材料,从而使材料能够满足幼儿 现阶段发展的实际需要。如在大班“小雨点,沙沙沙”这一主题中,教师 根据幼儿的发展水平,制定的教育目标是培养幼儿观察探索、动手操作的 能力。我们将教育目标与主题探索活动相结合,在阅读区中放了大量图书

8、, 里面有小雨点的各种图片,以及有关科谱图,投放“小雨点”儿歌挂图,让幼儿寻找这三个字中有“、”的地方及其在字中分布的情况。通过启发幼 儿寻找“、”的笔画,幼儿能够指出点在这几个汉字中所在的位置。教师引 导幼儿进一步学习儿歌,找出翘舌音的字,再带领幼儿有节奏的诵读儿歌。 尝试儿歌动作创编,鼓励幼儿用肢体语言表达儿歌内容。仿编儿歌,小雨 点,沙沙沙,落在。2材料投放与活动区特点相结合。活动区活动是孩子们最喜欢的游戏形式,教师根据孩子的兴趣、需要和 发展目标开设不同的活动区域,使他们在这里可以尽情地展现自己的才华。 每个活动区都有一套独特的材料和活动方式,活动区内容不同,投放的材 料也不同。为此,

9、教师根据活动区不同的教育功能和我们所分解的不同的 材料层次,投放不同材料,切实促进幼儿的发展。如在建构区投放各种不 同形状、颜色的大纸箱,并在建构区的分隔物上粘贴形状各异的建构图片, 幼儿在搬弄、摆放、围拢、堆高的过程中,发展了小手的灵活性和空间知 觉,提高了构建的能力。在美工区投放纸盒、纸杯、纸绳、纸盘、彩色纸、 瓶盖、毛线、石子、小棍、果壳、彩泥等,并摆放一些具有艺术色彩的作 品,让幼儿在这个环境气氛中引发艺术灵感,使幼儿在制作、绘画、捏泥 的过程中想象力、创造力得到充分的发挥,提高了幼儿的动手能力。在角 色区里投放了摇篮、小推车、药箱、听诊器等,每个幼儿都玩的那么投入, 合作交往能力和语

10、言表达能力得到了锻炼和提高。为各个活动区投放不同 的材料,更加激起了幼儿游戏的兴趣,引领他们在合作中学习、探索。 3材料投放与幼儿年龄特点、兴趣相结合。创设活动区和投放材料应从幼儿的特点和兴趣出发,区角内容的设计应追 随幼儿的经验与发展。教师只有深入观察了解幼儿的年龄特点和兴趣需要, 才能使材料的投放更具有针对性,用材料丰富幼儿的生活经验,提高幼儿 的能力。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小班幼儿喜欢玩角色游戏,中班幼儿则可以开展一 些培养幼儿的交往经验和提高动手操作能力的结构游戏、美工游戏等,随 着幼儿空间知觉和数行等逻辑思维的发展,大班幼儿喜欢一些探索性强的 科学游戏、具有挑战性的棋类游戏等。如在大班

11、科学区投放了万花筒后, 老师发现幼儿对万花筒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尤其是对千奇百变的各种花纹 很是好奇,手不断地转动,观察它的变化。教师及时投放多个万花筒,利 于更多的幼儿观察探索。在此基础上,教师进一步引导幼儿想办法,怎样 让这么美丽的花纹留下来,应孩子的要求投放了彩色纸、笔、颜料等供幼 儿将看到的花纹画下来。当幼儿又对万花筒的花纹是如何产生的发生兴趣 时,教师与孩子一起找来了不同颜色的玻璃,游戏又进入了一个高潮,花 纹是怎样产生的主题探索活动生成了,幼儿开始了新的探索、新的尝试, 在不断地探索不断地尝试过程中,幼儿的各种能力得到了发展。4材料投放与幼儿的发展水平相结合。按照皮亚杰的“教育教学工

12、作要适合儿童发展的水平和特点”的要求。我 们突出了材料投放的层次性。如大班根据幼儿的发展水平,准备在科学区 投放探索斜面变化的材料时,我们认真研究材料的使用和玩法,经过精心 的分析、研究和考虑、分解,制定出投放材料的层次和步骤。首先提供平 面、斜面和小球,鼓励幼儿发现球在平面和斜面上的不同运动方式。然后, 提供幼儿可以变换角度的斜面,幼儿可能会发现斜面的角度不同时,球运 动的变化。接着提供长度不同的斜面,让幼儿操作观察。在此基础上提供 不同的斜面,不同的球体,弓I导幼儿比较、发现其中的秘密。在泥塑区, 我们先投放彩泥,当幼儿逐渐掌握了搓、团、压、分泥的技能后,对一些 泥工工具、豆子、小棍等辅助

13、材料有了需求,于是教师与孩子一起准备这 些材料投放到区域中,并且根据不同孩子的需要投放了羽毛、玻璃瓶、纸 盘等。5材料投放与主题活动相结合。新课程的实施是通过多种形式、多种途径开展的,特别强调环境的创设、 材料的提供,创设能满足儿童各方面发展需要的教育性环境是课程实施必 不可少的条件。新课程每个主题目标、内容后面都对环境创设提出了具体 的要求,特别是活动区的设置、材料的投放的要求更具体全面,可见教学 活动延伸中材料的投放是主题教育活动顺利开展的基础。在每个主题活动 中,我们都注重调整教学活动延伸的内容和投放材料,并设置重点区。女口 在“绿色家园”主题活动中,我们投放了大量废旧材料及废旧材料制作

14、品, 以美工区为重点区。在“爸爸妈妈真好”主题活动中,我们以角色游戏区 为重点区,娃娃家、理发店、小医院中材料的充实,使孩子们在游戏中感 受到父母职业的辛劳,产生了关爱和感谢父母的情感。在春季的几个连续 的主题活动中,以自然角为重点区。自然角里引发了幼儿观察、记录的兴 趣,幼儿在种植、饲养过程中学会了关心、爱护小动物。6材料投放与班级特点及当前的热点相结合。实践证明,各类活动的开展对孩子能力、自信心等方面起着重要作用。所 以,在开学初各班老师在征求孩子和家长意见的基础上,制定出了活动计 划,并为活动的顺利开展,准备了投放的相关材料。各班的午睡室里摆满 了孩子们带来的滑板车等赛车比赛、30米快跑

15、比赛增强了孩子们的体质。 中班的“故事宣讲团”活动使孩子们喜欢上了阅读。每天的教学活动延伸 课,孩子们三个一群五个一组地在边看书边讲故事,使孩子们的阅读能力 得到了提高。“飞行棋比赛”、“拼图比赛”也是孩子们在合作中提高了能力三. 材料的分类和收集1. 材料的分类。我们将投入到教学活动延伸中的材料分为三大类成品材料、自然材料、废 旧材料。成品材料以积塑、积木、穿线板、拼插板为主以及幼儿动手制作 的材料。自然材料主要有石子、布、树叶、贝壳、稻草、种子、纸杯、豆 类、吸管、小铁丝、毛线、木块、植物的果实、树叶等。废旧材料有各类纸盒、饮料瓶等。2. 材料的收集制作。途径一:通过家长和幼儿收集。发动幼

16、儿和家长一起收集主题活动相关的 材料。各类自然材料等。途径二:教师引导收集。主要通过发挥教师自身及教师潜在的作用来实 现。途径三:制作。 一是幼儿自己动手制作的作品。如手工作品、拼图等。 二是家长和幼儿一起制作的布制作品。如点心、纸盒建筑等。三是教师制 作的各类学具、教具。四、幼儿园教学活动延伸中材料投放的实践研究1 .注重材料投放的适宜性使材料与孩子阶段发展的目标相一致。材料是支撑幼儿游戏的基础,活动区游戏是实现教育目标的重要途径。如 何有计划、有目的的将教育目标隐性地体现在材料投放中一直是我们研究 探讨的重点。我们根据幼儿的兴趣需要和发展水平以及课程主题或领域的 需要,来拟订区域目标并有针对地投放蕴涵教育目标的材料。在选择投放 操作材料时能够把握本年龄段幼儿的基本特点,考虑材料对本年龄段幼儿 的基本的适宜性,并以本班幼儿的阶段培养目标为主要依据,同时力求使 材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施工组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