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阅读方法和语篇类型是什么关系

上传人:人*** 文档编号:470613132 上传时间:2023-03-21 格式:DOC 页数:43 大小:11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7阅读方法和语篇类型是什么关系_第1页
第1页 / 共43页
7阅读方法和语篇类型是什么关系_第2页
第2页 / 共43页
7阅读方法和语篇类型是什么关系_第3页
第3页 / 共43页
7阅读方法和语篇类型是什么关系_第4页
第4页 / 共43页
7阅读方法和语篇类型是什么关系_第5页
第5页 / 共4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7阅读方法和语篇类型是什么关系》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7阅读方法和语篇类型是什么关系(4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专题二:阅读方法和语篇类型是什么关系?教学要求本专题需要掌握的能力点如下:共同备课(集体备课)能力点解释通过共同备课实践学习备课(确定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的方式方法:共同备课不仅是一种学习方式,其本身也是学习的内容。参见“共同备课”知识点解释。微讲座1-1 教师语文知识与学生语文知识单元三阅读的课程目标与学习内容今天我们继续学习第三单元,还是围绕阅读教学的课程目标、课程内容。上一次我们讲了关键知识其中的一点:阅读的核心是理解。我们把语文知识做了区分,首先区分出了教师的知识和学生的知识。也就是说我们教师所要具备的语文知识与以后我们去教学生学生应该掌握的语文知识。过去我们有个说法:教师须有“一桶水

2、”,才能给学生“一杯水”。这个说法有它合理的地方,但是我们知道它也有问题。因为这句话强调的是“量”,就是教师的知识量要大一点,才能给学生一定的知识量,水还是水。语文知识课堂交往中的知识教师的知识=学生的知识在上一世纪九十年代末,浙江师范大学王尚文先生就提出了“语感论”,他的研究使我们明白,原来学生的知识的状态和老师的知识的状态是不一样的。简单地讲,我们老师的知识状态应该是理性的,系统的,也就是说你不但要知其然,还要知其所以然,而学生的知识是个语感的状态,他不需要知道很多概念,他不需要记住很多定义,他只需要明白“噢,原来是这么回事!”我曾经举过一个很极端的例子,有一个小学生,从二三年级开始写作文

3、,老师给他的评语九十主题不够集中,到了初中,老师对他作文的主要评价还是主题不够集中,你问这个学生“什么样的作文是好作文?”他一定知道,主题要集中。“你的作文是什么问题呀?”他一定知道,主题不够集中。但是我们想想这个孩子,他很想主题集中,但是他始终不明白,对他的作文而言,什么叫主题集中,他始终不明白,对他写作文而言,怎样才能主题集中。我用这个例子来说,就表明学生的知识状态,学生的知识状态是要明白,哦,是这么回事。老师不但要明白是这么回事,而且要有系统的理性的知识,所以我们讲阅读的核心是理解:1.什么是阅读?阅读牵扯到两个方面,是学生基于他的生活经验、基于他的语文能力,对所读的材料产生他自己的理解

4、和感受。2.什么是阅读能力?字词辨识,句子处理,读者把握语篇的字面讯息;(指表层编码)读者根据语篇的字面讯息,推论字里行间没有言明的隐含讯息; 连贯篇章和建立语篇结构,使语篇衔接并连贯成为一个可理解的整体;读者把所理解的内容与自己的生活经验对照与结合,扩展和丰富对世界的认识,进而对语篇进行评价。阅读能力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阅读能力包括黑颜色、蓝颜色、红颜色,黑颜色部分认字识词断句,了解字面的意思,相当于把文字翻译成意思,学英语的主要一个难关就是黑颜色部分。第三部分是红颜色,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对我们教师而言,尤其是小学中高段老师而言,我们讲的阅读能力主要指中间的蓝颜色部分。3.什么是阅读方

5、法?阅读的方法其实分大方法和小方法,大方法我们叫阅读取向。你真心地去了解一件事看书,和你应付考试看书这是完全不同的两种看书方式,这种方式决定了你的小方法。你要去解决一个问题去看书,你是一种系统的理解,你是一种深入的思考,如果为了应付考试,很可能就是把那些词背下来。我讲的这些知识都是老师的知识,这部分知识学生是不需要知道这么些概念的,学生甚至不需要知道什么是阅读能力,学生只是在阅读的过程中不断地明白:噢,原来阅读是这么回事;原来读诗歌是这么回事;原来读小说是这么回事。这是一个区分,这个区分非常重要,过去我们犯了一个很大的错误,就是把老师的知识和学生的知识看成是一样的,所以老师自己知道多少知识,知

6、道多少概念,就希望学生也都能知道,然后上课时间长了,最后就倒过来了,学生知道什么,老师就知道什么,教师的知识的含量不断地降低降低,最后降到和学生差不多了。这个小学不太明显,中学九很明显,有一些学校,做得不太人道,中考和高考老师和学生一起考,其结果通常是老师做不过学生。我以前讲的包括我今天讲的,都是我们老师需要掌握的知识。微讲座1-2 教学交往中的语文知识另外一个区分,我们把老师的知识、学生的知识、课堂教学交往中的知识(术语)要区分开来。我们在上课的时候,请同学们快速地阅读课文,用一句话来概括这篇课文的主要意思。你看,这里用了几个术语?“快速地阅读”、“一句话”、“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都

7、是术语。我们一和学生交往,我们就会用到很多术语。某某老师做了一个研究,他观察老师的一堂课,把老师上课所讲的话的术语全部记下来做了分析,结果这个老师用了27个术语来讲同一件事情:请同学们快速阅读这篇课文,用最贱要的话来概括这篇课文的意思。同学们有什么发现吗?然后“体会、感受、品味”如果一个老师上课和学生交往中用27个术语来说同一件事情,表明这个老师对自己要说的是什么他不明白。这样的交往,学生也不知道老师讲的是什么,比如“请同学们快速阅读这篇课文,谈谈你的理解和感受”,什么是理解?什么是感受?如果老师在教学的时候不让学生明白理解和感受的具体所指,那学生就不知道要谈什么,理解是“课文说了什么”,感受

8、是“我感到了什么”,这是两件不同的事情。所以你让学生谈谈理解和感受,到底要学生谈什么呢?我去听课,有老师说:请同学们快速阅读这篇课文,用一句话概括课文的意思。我一看学生说了好多话,老师也不管。我一听学生的话,里面有解释,有谈自己的感想,显然不是概括。什么是概括?就是说的句子比较多的,用一句话来说,通常我们用段的中心句来说这一段的意思,很多的话,最后提炼为一句话,课文有几个意思,最后我们把几个意思合并起来,概括为一个更为上位的能概括这个意思的话。所以概括无非就是两个意思,一个是很多细节的话,最后做一个概括的话;另一个几个相关的部分,最后概括为一个统一的部分。所以要同学们概括,就是这么两件事,但是

9、,长期以来上课的时候老师不明白,你很难使学生明白。像这些课堂教学中的术语,学生不需要知道它的概念,不需要知道它很系统的知识的来龙去脉,但是要知道它的所指。对术语所指,师生要保持一致!微讲座1-3 区分语文知识状态的意义前两年我们对这个做了区分,有一年全国中语会让我去讲关于语文知识的问题,我就把我们最近的研究跟老师们做了分享,这样区分最大的好处就是现在对教师可以大张旗鼓地讲语文知识。过去我们讲语文知识很纠结,比如我们这里有叙事性作品,叙事性作品有叙述的视角、叙述的节奏、叙述的时间、叙述的口吻。好多老师说又这么多术语,我怎么教学生,怎么跟学生讲。这个老师的观念里有一个地方,我刚才提了,老师的知识状

10、态和学生的知识状态是不一样的。老师知道的知识上课并不是去讲知识,讲概念,所以他的观念是不对的。但是长期以来,我们很少辨别。我们现在采取的办法,怎么跟学生讲,慢慢再讨论,我先问你:老师知道吧,我们等会儿要讲语篇的概念,有些老师讲,又出现一个新概念,我怎么跟学生讲。我们的办法是,怎么跟学生讲,慢慢再商量。现在我问你:你知道吗?因为如果老师不知道,接下来怎么跟学生讲这件事情就是一个假问题,我们好多知识其实老师是不知道的。提高教师的专业能力提高教师的教学能力,关键靠专业知识。教师是专业人员,所以有一年国培学员的发言我确实很感动,很震撼。这个学员就提到,语文教师要树立专业地尊严。我后来补充了一下:专业尊

11、严建筑在专业知识的基础上。所以我们对语文教师可以大张旗鼓地去普及基本的知识,普及语文的知识。所以,语文教师必须具有系统的理性的知识,不须讨论,也不容讨论。区分出来以后,第二样,课堂教学中的术语,教师和学生要保持一致的理解,这个也不须讨论。接下来,语文的知识的问题就简单了,我们老师怎么凭自己理性的系统的知识来使学生掌握实践性的那种语感呢?这正是语文教学的难点。也是语文教学起作用的地方。我以前讲到“语文经验”这个词,学生通过不断地阅读,积累了阅读的经验,通过不断地写作,积累了写作的经验,通过不同场景的口语交际,积累了一些口语交际的经验,学生的知识是经验的状态,但是学生的这种经验状态的知识能够转化为

12、能力的知识,首先需要老师有系统的理性的知识。这样我们就把知识的问题这个很大的难题解决了一部分。以前和今天我们讲的都是教师的知识。微讲座2-1 课程目标涉及的文体大方法是决定你的阅读目的,阅读主体决定阅读取向,那么小方法,具体在一篇文章中看什么地方,从这些地方应该看出什么东西来呢?阅读方法受制于文章体式。下面我们来看一下课程标准,这次我做了新的处理,有一些红颜色斜体字。第一学段 阅读1.喜欢阅读,感受阅读的乐趣。养成爱护图书的习惯。2.学习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学习默读。3.结合上下文和生活实际了解课文中词句的意思,在阅读中积累词语。借助读物中的图画阅读。4.阅读浅近的童话、寓言

13、、故事,向往美好的情境,关心自然和生命,对感兴趣的人物和事件有自己的感受和想法,并乐于与人交流。5.诵读儿歌、儿童诗和浅近的古诗,展开想象,获得初步的情感体验,感受语言的优美。6.认识课文中出现的常用标点符号。在阅读中体会句号、问号、感叹号所表达的不同语气。7.积累自己喜欢的成语和格言警句。背诵优秀诗文50篇(段)。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5万字。看出来了吗,都是不同的文章或者是文学作品的种类、体裁,这是第一学段。看第二学段,我也把这些所指的部分用红色斜体字标出。第二学段 阅读1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初步学会默读,做到不出声,不指读。学习略读,粗知文章大意。3能联系上下文,理解词句

14、的意思,体会课文中关键词句表达情意的作用。能借助字典、词典和生活积累,理解生词的意义。4能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能对课文中不理解的地方提出疑问。5能复述叙事性作品的大意,初步感受作品中生动的形象和优美的语言,关心作品中人物的命运和喜怒哀乐,与他人交流自己的阅读感受。6诵读优秀诗文,注意在诵读过程中体验情感,展开想象,领悟诗文大意。7在理解语句的过程中,体会句号与逗号的不同用法,了解冒号、引号的一般用法。8积累课文中的优美词语、精彩句段,以及在课外阅读和生活中获得的语言材料。背诵优秀诗文50篇(段)。9养成读书看报的习惯,收藏图书资料,乐于与同学交流。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

15、40万字。你看,这是有不同的大类,等会儿会讲到这些概念相互之间会有交叉,但是是有分别的,换言之,读文学作品就和读普通的文章或者我们叫实用性文章有很大差别,它的阅读方式、阅读方法。第三学段 阅读1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读有一定的速度,默读一般读物每分钟不少于300字。学习浏览,扩大知识面,根据需要搜集信息。3能联系上下文和自己的积累,推想课文中有关词句的意思,辨别词语的感情色彩,体会其表达效果。4在阅读中了解文章的表达顺序,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初步领悟文章的基本表达方法。在交流和讨论中,敢于提出看法,作出自己的判断。5阅读叙事性作品,了解事件梗概,能简单描述自己印象最深的场景、人

16、物、细节,说出自己的喜爱、憎恶、崇敬、向往、同情等感受。阅读诗歌,大体把握诗意,想象诗歌描述的情境,体会作品的情感。受到优秀作品的感染和激励,向往和追求美好的理想。阅读说明性文章,能抓住要点,了解文章的基本说明方法。阅读简单的非连续性文本,能从图文等组合材料中找出有价值的信息。6在理解课文的过程中,体会顿号与逗号、分号与句号的不同用法。7诵读优秀诗文,注意通过语调、韵律、节奏等体味作品的内容和情感。背诵优秀诗文60篇(段)。8扩展阅读面。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100万字。这些概念我们可能未必就熟悉,这些都指的是文章的种类,或者文章的体式。有一次一位老师问我,怎么教记叙文啊?我说没有记叙文啊,你仔细看一下课程标准怎么讲的,叫“叙事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心理学 > 基础医学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