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读弗兰克_盖里的西班牙古根海姆博物馆

上传人:汽*** 文档编号:470608747 上传时间:2023-11-28 格式:DOCX 页数:2 大小:942.5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解读弗兰克_盖里的西班牙古根海姆博物馆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解读弗兰克_盖里的西班牙古根海姆博物馆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解读弗兰克_盖里的西班牙古根海姆博物馆》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解读弗兰克_盖里的西班牙古根海姆博物馆(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ART PANORAMA 200904 艺术理论 解读弗兰克盖里的Frank Gehry s Guggenheim Museum in Spain 西班牙古根海姆博物馆 文 / 许 康 周 遵 马利亚面对西班牙毕尔巴鄂古根海姆博物馆的 时候,人们会兴奋、惊叹,也会思考。这种 思考既包含建筑和建筑所构成的空间本身, 还包含当今社会的文化观、历史观、价值观、 科技观等诸多方面。 一、古根海姆博物馆的概况1. 设计手法及过程 人们在惊叹于古根海姆博物馆造型的同时,会提出“这座建筑是如何设计出来的”疑 问。古根海姆博物馆的设计过程和手法同盖 里以往的诸多建筑一样,都借助于先进的电 脑设备辅助,把丰富的

2、想象力发挥到前所未 有的层面。设计中,盖里首先勾勒出大概的 草图,然后将这些“疯狂”的造型用模型表 现出来。当模型粗具规模后,便使用三维空 间数字仪将它输入电脑,成为数字化的电脑 模型,并利用电脑对模型进行空间分析、结 构分析、细部及光线的分析等等。最后从电 脑模型中转换出所需要的各种二维空间图 形。 在整个过程中, 盖里所使用的软件 (ICATIAI)原本是用于航空工业的。 自文艺复兴以来大量使用建筑模型后,建筑形式虽然让建筑师有较大的发挥空间, 但是由于图纸与模型的空间表现力仍有局 限,因此设计者们还是无法“随心所欲”地 创作。盖里那极富变化的理念是无法用传统 手段来表现的,如果没有现代科

3、技的发展和 应用,盖里也只有妥协而被迫选用平稳大同 的空间形式。2. 功能分区 古根海姆博物馆共五层,地上四层和地下一层。博物馆展厅分为永久性作品陈列 厅、临时性作品陈列厅和精选当代艺术家作 品陈列厅三大部分。永久性作品陈列位于第 二、三层南面的连续规整排列的方形展厅 里,临时性作品陈列位于首层被拉长的向东 延伸的长条形陈列厅里,而精选当代艺术家 作品则遍布在整个博物馆内一系列梭形空间 里。这些梭形的空间跳跃分布在永久性和临 时性展厅之间,以便参观者可以有联系地同 时参观三种不同类型的艺术品,以免在不同 艺术品之间画上严格的分界线。古根海姆博物馆的南面朝向毕尔巴鄂 的老城区,所以盖里选择了方整

4、规则的立方 体外观造型和内部空间,并用西班牙当地的 石灰石外墙材料营造空间来陈列永久性展 品。博物馆北面朝向新城区,盖里塑造了一 系列“零乱”、“疯狂”的外观造型和内部空 间,并选用最具时代感的太空金属材料钛金 属板与永远代表现代感的钢和玻璃作为外墙 材料营造空间来陈列当代艺术家作品和临时 性作品。虽然盖里的设计理念是把固执保守留给 过去,让新奇幻想拥抱现在,但是他并没有 完全把时代与历史割裂,而是让两者在对比中求和谐、矛盾中求共存。博物馆鸟瞰图 博物馆中厅二、关于古根海姆博物馆的思考 1. 谈“乱” 盖里与众多艺术家朋友的交往,以及他过去在巴黎工作时众多美术馆对他艺术爱好 的激发,使他知道:

5、艺术,尤其是当代艺术, 需要怎样的展厅;建筑何时是主角,何时是 配角。视觉空间中有的放矢的“杂乱感”是盖里 建筑的一大特色。古根海姆博物馆的“乱”主 要呈现在人与空间交流的中庭和人与建筑交 流的建筑造型上。机械设备房和展品陈列厅, 由于使用功能是首要的,所以这些空间规整 纯净。即便当代艺术展厅具有“疯狂”的构件, 但是它们只位于展厅的上方,人们在观赏展 品时,那些构件不会进入视线影响参观;当 视线离开展品转而投向建筑或打算整体观 赏展厅时,“乱”才开始展示自身的魅力。就中庭而言,古根海姆博物馆总监汤姆 斯克伦斯的观念是希望能在 20 世纪末有一 个能与赖特的纽约古根海姆博物馆相媲美的 中庭,但

6、是他们不再需要赖特那样空荡荡的 中庭或者贝聿铭那样如同宾馆大堂般的中庭, 他们希望新馆能容纳当代艺术家的作品,而 不至于被赖特那狭小的展厅拒之门外。2. 说“丑” 盖里的建筑观认为世界上不存在美与丑的严格划分,它们的界限是模糊的,所以盖 里的建筑作品的魅力就是来自于其被批判的 “丑陋”。18 世纪德国启蒙文学家席勒提出美学的 8 个范畴,即悲剧、秀雅、崇高、尊贵、 朴素、愉悦、哀婉、多愁善感。其后黑格尔 又加上冷嘲、热讽、浪漫、梦幻。18 世纪末, 施累格尔提出“丑的理论”,认为辛辣、残酷、 粗鲁、丑陋同样具有审美价值。19 世纪奥地 利艺术史家、现代西方艺术史的奠基人李格 尔又提出“废墟理论

7、”。20 世纪,文丘里的建筑的复杂性和矛盾性把建筑艺术的审 美视野扩大到前所未有的地步,并产生广泛 影响。中国自古以来也有对诸如“残”、“断”、 “荒”、“野”、“孤”、“破”、“古”、“小”、“低”178盖里的建筑与杜尚的绘画盖里的建筑与杜尚的绘画艺术理论200904 美术大观等荒残意境的审美情结,并从对立统一的艺 术辩证法角度对“丑”加以肯定。以“石”为 例,宋人苏东坡曰:“一丑字则石之千姿万 态,皆从此出。”清人刘熙载说:“怪石以丑 为美,丑到极处,便是美到极处。”3. 话“曲” 人们自古以来就赞美曲线,德国建筑美学家巴杰森说:“这一切都是因为人体 到处充满曲线。”德国美学家玛克斯德索在

8、美学与艺术理论中说:“所谓温暖和 爱情都是圆的,至少是椭圆的,它们沿螺旋 形曲线方向前进。只有冷的、不动的、无价 值的、可恨的才是笔直的,有棱角的。如果 士兵不站成行列而站成圆形,他们就会跳舞 而不去进攻敌人。冰冷、固定、用以咬东西 的牙齿,大自然也把它们安排成一个半圆 形。生是圆的,死是有棱角的。” 古根海姆博 物馆充满了曲线 :生动、丰富、充满动感、 挑逗视线、拨动心弦。4. 看“过程”盖里曾说:“平庸之辈设计的建筑 完成后就是地狱,倒是它们的施工过程看起 来还是蛮壮观的。”盖里在其建筑设计中强 调这种如施工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无区别的 视觉效果,他关注“过程”、“片断”、“瞬间” 之类的时

9、间概念,运用“过程化”的设计手 法来塑造空间,以此来模糊事物最终的差异 和界限,即便增加或者减少构件、夸大或者 缩小比例尺度,也不会损害建筑物的形象,故此扩大看待事物的范围。这种视“过程”如 生命的理念是一种态度,也是一种哲学,正 如马克思唯物主义辩证法原理说 :事物是过 程和片断的运动的集合。5. 重“观赏”轻“评判” “只有平庸的建筑才不会被人关注,更谈不上解读。”盖里的这一句话,让人反思。 综观中国目前的建筑建设可以号称世界上最 大的工地,但是真正值得世人关注评论的建 筑物是为数极少的一些外国建筑师们设计的 国家级大项目。这值得我们深思!盖里除了早期受学院派和现代主义思潮 影响的部分建筑

10、作品外,其他后期的作品外 观造型均披着看似疯狂、杂乱的曲线外衣。 正是由于盖里独特的“过程化”设计手法,使 他的建筑物不存在一些固定的最佳的观看视 点,从而可以使人们更加全方位、多角度、立 体化的观赏建筑本身,这也是盖里建筑的最 大的社会效应。有人把美国 911 事件和盖 里的古根海姆博物馆的建成当做最令建筑师 们再次认识到自己在社会中角色的重要性的 两件事情。三、盖里的建筑与杜尚的绘画英国建筑评论家内奥米斯汤戈说:“20 世纪初,立体派画家打破了作为西方美术基 础的固定视点透视法,与此相同的是同一世 纪末,盖里的建筑理论使建筑物呈现出令人 惊奇的冲突感,一种全角度的视觉体验。”法国画家杜尚,

11、作为立体派绘画代表人物之一,是现代艺术史上最伟大的解放者。 他以一种冷漠而超然的态度推倒一切为人们 所膜拜的美学偶像,并彻底地否定传统和教 条,向人们揭示艺术的无限可能性。盖里作 为解构主义建筑的代表人物,他的建筑和杜 尚的绘画,如果说里特维德的乌德勒支住宅 是风格派绘画的三维代表的话,那么盖里现 在的建筑作品则是立体派绘画的三维代表之 一。四、结束语盖里于 1989 年获得普利策建筑奖,这是 对他的建筑事业的重大肯定。无论人们对其 评价是褒还是贬,但是其建筑始终传达出一 种超现实的、抽象的、迷惑的、独特的、高 贵的和神秘的气息,值得我们批判性地关注 和解读。参考文献:1. 方海译,弗兰克盖里. 毕尔巴鄂古根海姆博物馆.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32. 英内奥米斯汤戈,弗兰克盖里. 中国轻工业出 版社,20023.德玛克斯德索,兰金仁译.美学与艺术理论.中国 社会科学出版社,1987许 康 周 遵 马利亚 西华大学建筑与土木工程学 院建筑系179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营销创新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