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下诗歌赏析专项练习(同名1644)

上传人:m**** 文档编号:470608323 上传时间:2024-01-13 格式:DOC 页数:14 大小:80.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八下诗歌赏析专项练习(同名1644)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八下诗歌赏析专项练习(同名1644)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八下诗歌赏析专项练习(同名1644)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八下诗歌赏析专项练习(同名1644)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八下诗歌赏析专项练习(同名1644)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八下诗歌赏析专项练习(同名1644)》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八下诗歌赏析专项练习(同名1644)(1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苏教版八下语文诗歌赏析专项复习班级: 姓名: 一、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李白)弃我去者,昨日之日不可留;乱我心者,今日之日多烦忧。长风万里送秋雁,对此可以酣高楼。蓬莱文章建安骨,中间小谢又清发。俱怀逸兴壮思飞,欲上青天揽明月。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销愁愁更愁。人生在世不称意,明朝散发弄扁舟。1、在南朝宋代诗人中,“大谢”指 ,“小谢”指 。2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一、二两句蕴含了作者对时光飞逝,功业难成的精神苦闷,也饱含着诗人对污浊的政治现实的感受。B、三、四两句读者面前展现出一幅壮阔明朗的万里秋空图画,也展示出诗人豪迈阔大的胸襟。C、五、六两句,上句赞美李云的风格刚健,下句

2、自比小谢,流露出对自己才能的自信。D、最后两句写作者在精神上遭受重压之后,放弃对进步理想的追求,显示出逃避现实的消极色彩。 3、简要谈谈你对“人生在世不称意,明朝散发弄扁舟”一句的理解和看法。答案:1.谢灵运 谢眺;2、D3、表明作者对现实的不满,从而寄情山水,超脱尘世的豁达胸襟,但也表现了作者逃避现实的消极悲观的思想。4诗的最后两句表现出了诗人消极的态度,对此,你如何认识?答:_ 李白的理想与现实的矛盾在当时的条件下是无法解决的。因此,他总是陷于“不称意”的苦闷中。而且,只能找到“散发弄扁舟”这样一条摆脱苦闷的出路。这样做不免有些消极,但是他这样做也是在表示对恶势力的不屈服,表示与现实社会的

3、决绝。二、渔家傲(范仲淹)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一)阅读诗歌渔家傲,回答问题1、该词是范仲淹驻守西北边防时所作。词的上阕写 ,下阕写 ,笔力雄健,感情沉郁。2、“千障里,长烟落日孤城闭”,写出了塞外怎样的景致?试加亦描述。 3、“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这一句的意思是什么?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答案:1、塞下秋景、守边将士思乡报国之情2、群山连绵,炊烟袅袅,夕阳西下,一座孤城,异常荒凉3此时此刻,驻守在边关重镇、满怀乡愁的将士们个个难以入睡,将军整日操劳,白发染白了双鬓

4、;久征在外的士兵们艰苦异常,止不住悄悄地流泪。抒发了将士们壮志难酬、思乡忧国的情怀。(言之成理即可)评分:本题2分,答对一个方面得1分,意思对即可。4由“长烟落日孤城闭”你会联想到王维使至塞上中的“ 大漠古烟直, 长河落日圆”。另外再写出与“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意境相近的一句唐诗:(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5请谈谈你对“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一句的理解。答:表现了作者壮志难酬、思念家乡的感情。 6请揣摩“霜满地”在表达上的作用。(1分) 7请赏析“长烟落日孤城闭”的妙处。(2分) 答案:(1)本题2分,一点1分。a、慨叹功业未立;b、思念家乡。其它如“壮志难酬、有家难归”、“爱

5、国的情怀、思乡的苦闷”之类的意思也得全分。 (2)本题1分。借边地夜景表达凄清悲凉之感;在时间上是“长烟落日”的延续;表现了守边将士寒夜戍守的艰辛。(答对其中一点得全分,若答“交代时令特征”或“借景抒情”、“渲染气氛”之类的内容,也得1分) (3)本题2分。写出了塞外的奇异(壮阔)风光;反映宋朝守军力量薄弱,军情紧急;为下阕抒情作铺垫。(答对一点得1分,答对两点得全分)三、天净沙 秋思 马致远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1小令中“枯藤”、“老树”、“昏鸦”、“西风”、“瘦马”、“夕阳”等词语描绘了一幅什么样的景象?答:深秋晚景图前三句用九个细节构成一幅画面

6、,极力渲染了悲凉的气氛。表现一个长期漂泊异乡的人的惆怅之情。2这首小令表达了什么样的思想感情?答:天涯游子孤寂愁苦的心情。3“小桥流水人家”一句,看似恬静明丽,与上下句凄凉意境迥异,其实,它更能反映诗人的浓浓乡愁。为什么?答:因为“小桥流水人家”的景象虽美,但却更能使游子想起自己的羁旅生活,思念自己的家乡和亲人。这样以乐景写愁,表达效果则更好。(二)赏析马致远的天净沙 秋思并答题。1、“天净沙”是曲牌名,“秋思”是曲名(曲的题目)。点明全篇主旨的句子是断肠人在天涯2、前三句在写景抒情上的突出特点是用九个细节(景物)构成一幅画面,极力渲染悲凉气氛,表现天涯游子的惆怅之情。3、这首小令在写作上运用

7、了的写法,能显示全篇主旨的一个词语是。寓情于景断肠(三)赏析马致远的天净沙 秋思并答题。1、小令中“枯藤”、“昏鸦”、“西风”、“瘦马”、“夕阳”等词语描绘了一幅什么样的景象? 2、这首小令表达了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3、对这首小令分析不当的一项是( )A “枯藤老树昏鸦”渲染了一种暗淡凄凉的气氛,暮鸦归巢,使游子动了思乡之情。B “小桥流水人家”描写了诗人记忆中的故乡的幽美、恬静的景象,而今身在异乡,越发感到孤独。C “古道西风瘦马”一句描写了伫立于寒风之中诗人孤独、寂寥的形象。由马的“瘦”可以联想到诗人的疲惫、困乏。D “断肠人在天涯”一句直接抒发了诗人的感受,在前几句“景”的渲染下,诗人的

8、思乡之情得到了充分的表现。答案:1、深秋晚景图 2、游人孤寂悲苦的心情 3、B(四)选出天净沙分析正确的一项是:A枯藤老树昏鸦“枯藤”是秋初之景。“昏鸦”指黄昏时的归巢之鸦。见此景如何不动游子思乡之情。B小桥流水人家 他人无家而我独有,使我没有一点思乡之情。C古道西风瘦马 古道荒凉,西风起而一年将尽。马因长途跋涉而累瘦,但人感觉良好。D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点出特定时间。“夕阳”照应上文“昏”字。最后一句卒意显志。【链接中考】天净沙 秋思 马致远一、(无锡市)秋 词与天净沙 秋思比较阅读秋 词 天净沙 秋思 刘禹锡 马致远自古逢秋悲寂寥, 枯藤老树昏鸦我言秋日胜春朝。 小桥流水人家,晴空一鹤

9、排云上, 古道西风瘦马。便引诗情到碧霄。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赏析:“秋思”“秋天的愁思”之意。开头四句写景极力渲染冷清凄凉的气氛,为下文作铺垫,景中带有“悲秋”色彩。以“断肠人在天涯”点题,表明游子思乡之情。练习:、对这两首诗歌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秋词的作者刘禹锡是唐代人,秋思的作者马致远是元代人。B我言秋日胜春朝的大致意思是:我认为秋天的景致胜过明艳美丽的春景。C秋词中排云上的鹤矫健凌厉、奋发有为,这一形象冲破了秋天的萧杀之气;秋思中枯藤老树昏鸦等形象,则写尽了秋天的萧杀之气。D这两首诗同是咏秋之作,所写之景虽不同,但均没有摆脱悲秋的情调。读完后,使人悲情顿生。 解题指导:本题主要

10、考查诗曲对比阅读。秋词另辟蹊径,一反常调,它以其最大的热情讴歌了秋天的美好。抒发了乐观明快豪迈高远的心境,打破了以往文人悲秋的惯例,表达颂秋的情意。此题宜用联想法和筛选法做,通过联想,A项作者、作品与朝代有一定的关系,将唐诗宋词元曲一般规律与具体诗词相结合,BCD是对诗意象、意境和主旨的理解,同一首诗,这三者是有机的整体,是情景交融的。BC两项都是颂秋,D项却说成悲秋,显然是错误的。答案:D分析不当的一项是:(C)(“断肠人”并没有宿在“小桥流水人家”。)A、用具有特点的景物写秋,描绘了一幅绝妙的秋景图。B、景与情结合,表现了天涯游子的悲凉感情。C、“夕阳”、“天涯”交代了时间地点。“断肠人”

11、今夜宿谁家? 在“小桥流水人家”。D、读者是随着秋思满腹的主人公的脚步、视线、思绪进入这幅画卷的。 上面两首诗同写秋景,但表达的思想感情截然不同,刘禹锡表达的是(豪放热情,乐观向上的情怀),而马致远却抒发了(凄苦的思想之情)。在表现手法上,秋词是(议论兼抒情),天净沙秋思是(借景抒情)。 默写表现思乡之情的名句三句。二、品读天净沙秋思 , 填空答题。 (5 分)1). 这首小令是元散曲中咏景的佳作 , 被中原音韵誉为“ ”,为历代所传诵。小令仅 28 字 ,写了十种景物 , 表现了一个长期漂泊异乡的游子的 之情,其中表现主旨的句子是 。答案:“秋思之祖” 1 分 思乡 (2 分) 夕阳西下 ,

12、 断肠人在天涯 (2 分)2)对天净沙秋思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2分)答案:C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A.“小桥流水人家”一句,呈现一派清雅、安适的景象,与沦落异乡的游子相映,使“断肠人”更添悲愁。B.“夕阳西下”一句,将前面九个独立事物统一到一幅画面中,有一种凄凉之美。C.全篇没有一句直接抒情,但正所谓“一切景语皆情语”,作品因此更加动人。D.这首小令仅用28个字,生动地表现出一个长期漂泊他乡的游子孤寂愁苦的心情。3)欣赏下列诗歌,完成68题。(7分)【甲】 乡 愁(节选)后来啊/乡愁是一方矮矮的坟墓/我在外头/母亲在里头/而现在/乡愁是一湾浅浅的

13、海峡我在这头/大陆在那头/【乙】 天净沙 秋思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有天涯。6“乡愁”本是一种抽象的情感,但甲、乙两诗都把它转化成了具体可感的物象。甲诗寄托在邮票、船票、等对应物上,乙诗则寄托在枯藤、老树对应物上。甲、乙两首诗都抒发了思乡之情,但甲诗已将个人的故乡之思上升到了。(2分)7品读甲、乙两诗,找出自己最欣赏的诗句,并谈谈欣赏的理由。(2分) 最欣赏的句子: 欣赏的理由:8放飞思绪,想像甲诗中的“我”,跪在母亲的坟前会想些什么?乙诗中的“断肠人”,一旦与“亲人”相聚会说些什么?(3分)“我”的心理活动:“断肠人”的倾诉: 答案:6坟墓海峡(1分,每空0.5分)家国之思(1分,意近即可)7最欣赏的句子示例: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理由:“浅浅的海峡”和人们渴望早日团聚的愿望形成强烈的反差,抒发了浓浓的思乡思国之情。(2分,句子0.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初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