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基础知识点归纳

上传人:m**** 文档编号:470577972 上传时间:2023-09-24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29.7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初中语文基础知识点归纳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初中语文基础知识点归纳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初中语文基础知识点归纳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初中语文基础知识点归纳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初中语文基础知识点归纳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初中语文基础知识点归纳》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初中语文基础知识点归纳(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初语文阅读指导第一部分阅读方法1、 阅读从“整体一一局部一一整体”的步骤2、 结合文体(记叙文、说明文、议论文;小说、散文、诗歌、戏剧)的特点来阅读。3、 读读一一思思一一议议一一再读一一再思一一再议4、 多读、精思(仔细思考)、勤记(记录、记忆)、善用(把学到的运用到写作中)5、 结合写作背景、时代背景理解分析6、 要有创新意识:质疑法(即对阅读材料多提些问题)类比法(即比较两则类似材料的异同)引申法(即由原来的意义引申出新的意义)逆反法(即用反向思维的方法阅读文章)多向法(即对一个材料多角度、多层次的思考和分析)第二部分阅读内容1、积累性阅读(字、词、名言警句等) 、理解性阅读(句、段、篇

2、;内容、主题等)3、鉴赏性阅读:判定、分析小说中描写人物形象的方法及其表达作用;区分小说中环境描写的类别并理解其作用;理解散文中景物、事物的象征意义理解散文、诗词形象含蓄的语言、内容及表现手法;简要分析戏剧冲突、人物性格及戏剧语言4、比较性阅读(把内容和形式上有一定联系的两种或多种材料相对照异同或优劣)5、考查的内容:记叙文为记叙的内容、表现的主题;说明文为说明的对象、说明的重点内容(特征); 议论文为论点、论据及其之间的关系文章思路(以记事为主的记叙文,按事件的发生、发展、高潮、结局过程;以写人为主的记叙文,依据 人物的思想、品行的发展变化;议论文从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说明文从说明

3、顺序)线索、结构;词语、句子、标题入手第三部分具体内容一、整体感知(一)感知内容1、文章体裁是什么2、文中所写的人物有那些,主要人物是谁;文中写了那些事情。3、作者的写作目的或文中表达的主要思想感情。文章中心。4、文中所写的物有那些,写出了物的什么特点。(二)解题方法1、概括事情:用“谁+干什么(怎么样)”或“的”的格式2、人物:外貌、动作、语言、神态、心理;性格特征、精神品格3、概括文章中心:叙述(写、介绍、描写)了什么事(人的什么、什么事物),表明(歌颂、赞扬、 批评、表达)了什么样的精神品质(作者的观点看法、文中人物的思想感情)4、概括物:外形、大小、用途、结构、色彩、种类、其他特征二、

4、理清文章思路注意线索、过渡与照应、段落层次的划分、首尾段的安排。三、理解词语、句子的含义和作用(一)理解方法1、联系文章的中心思想理解2、联系人物形象理解3、结合作者的感情理解4、联系上下文理解5、从修辞角度、限定角度理解6、弄清词句所写对象是什么(二)解题方法1、词语解释应注意词语的语境意义、引申意义,一定要联系上下文进行理解2、词语的理解还应从词性角度去考虑(动词的生动性、准确性;形容词的形象性;副词的限定范围、时间、数量、程度)3、写出了对象的什么样的特点(分人和物),人物的性格、外貌、动作、语言、心理、神态等,事物 的形状、颜色、大小、功用、结构等4、写出了作者对所写对象的什么(指第2

5、条所指)有什么样的思想感情、态度(赞美、歌颂、表扬、喜爱、鄙视、批评、厌恶)5、写出了对象本身在这里对什么(联系上下文,具体分析)有什么样的思想感情(见第3条所指)6、从修辞角度看句子的作用比喻的作用:生动形象的写出了对象的某个方面的特征拟人的作用:使得所写的对象更加生动排比的作用:增加文章的气势反复的作用:强调反复的内容对偶的作用:使得句式整齐设问的作用:引起读者的思考,激起读者的共鸣反问的作用:加强语气,引起读者的思考,激起读者的共鸣夸张的作用:突出强调所夸对象的某个方面的特征7、从结构看句子的作用(总起下文、总结上文或全文、承上启下、引起下文)8、从内容上看句子的作用 (点明文章中心、表

6、达作者感受、表明中心论点及分论点、 揭示对象特征或事理、交代原因或依据)9、从艺术效果看句子的作用(深化或升华中心、渲染烘托气氛或人物的性格及命运、画龙点睛)四、理解段落功能、结构、意思(一)功能(按表达方式分为叙述性段落、议论性段落、说明性段落、描写性段落、抒情性段落)(更好 的表现中心、深化主题;结构上首尾呼应,过渡自然,使文章结构完整紧凑,严谨;使文章中作者感情进 一步推向高潮;使文章内容更完整丰富,为下文做铺垫)(二)结构(分为纵式和横式结构)1、理解方法(理请作者的思路,把握文章的段落的顺序,注意不同文体的结构特点)2、段落层次的划分(在理解每一段、每一句的意思的基础上,注意过渡段、

7、句、词,按下列内容划分)(1)记叙文的划分:时间先后划分、地点转换划分、事情发展的过程划分、思想感情的变化划分、描述内容的角度划分、总分总的顺序划分(2)说明文的划分:空间变换、事物的几个方面(外形、结构、功用、性质等)、时间顺序(说明事物的发生、发展、结果或制作过程)、逻辑顺序(由浅入深、由表入里、由现象到本质等)、总分、分总、总 分总(3)议论文的划分:基本结构为引论一本论一结论;论点、论据划分;道理、事实划分(三)段落层次意思概括1、用中心句直接概括2、用摘要法(选取主要的略去次要的)3、联合法(把几层意思联合起来,合在一起)4、概括形式: 记叙文用“时间+地点+谁+干什么”或“叙述了什

8、么事”或“描写(写出)了什么物(包括人物)的哪 个方面(形状、色彩、性质、功用,场面、气氛;外貌、动作、语言、心理、品质、精神等)” 说明文用“介绍(说明)了什么物(说明对象)的哪个方面” 议论文用“提出(在举例分析的基础上提出、归结)什么论点”或“用事实(道理)证明什么论点”或“引用什么名言证明什么论点”或“通过什么分析阐述什么”五、理解文章主旨(中心)1、主旨内容:议论文中,中心论点是文章的主旨集中体现说明文中,介绍的事物的特征或说明的事理记叙文中,通过写人、叙事、状物所表达出来的观点、认识或情感(赞成什么、反对什么)2、理解方法、途径记叙文从标题入手(看是否概括或揭示了文章的中心,体现了

9、文章的主要内容)从分析文章开头、结尾入手(看是否开篇点题,统领全文,点明或暗示中心;篇末点明或深化中心)从分析文章议论、抒情句入手(看是否有画龙点睛之用)从概括段意或分析人物事件入手(看中心是否通过人物描写和场景描写表现出来)从分析文章的写作背景入手(了解人物事件是在什么背景下产生的,作者的写作意图是什么)议论文看标题(标题是中心论点还是论题)看开头和结尾(看是否开门见山,直接提出中心论点;通过事实,分析论述的基础上提出论点;文章结尾归结论点)说明文 看标题(标题中的修饰、限制成分是否对象的特征)抓中心句,或称关键句(看是否集中陈述了说明对象特征)3、概括形式(见前面)六、表达方式在不同文体中

10、的作用1、记叙文中的议论、抒情,往往是为了揭示人或事件的意义,抒发作者的感情;或是揭示(深化)文章的 中心,其着墨较少。2、议论文中的记叙、 说明等,是为议论服务,是为了论述中心思想的需要;或作为事实论据证明中心论点,叙述概括而简明。3、说明文中的记叙、描写,是为了将事物说明得更生动,更透彻4、小说中环境描写,主要是烘托人物的思想性格、揭示人物命运、显现人物生活的环境、渲染某种气氛5、小说中人物描写,主要是表现人物的思想性格,体现的是人物形象。七、分析语言特色1、不同文体对语言的要求记叙文:准确、生动、形象、富有感染力议论文:准确、鲜明、逻辑性强,富有说服力说明文:准确、通俗、简明2、其它语言

11、风格清新、优美、平实质朴、典雅古庄、通俗简洁、明快、含蓄、简明、繁丰、夸张、幽默、讽刺、泼辣、冷 峻、充满激情、内涵丰富、精当准确、概括简练、生动形象八、评价思想内容(一)考法大致为:1、谈谈读了某篇文章后的感想、认识,联系实际,对文章的思想内容作肯定性评价2、对文章的思想内容或文章的局部内容作一分为二的分析、评价3、对文章的思想内容或文章的局部内容作否定性的评价(二)做题时的思维方法:1、一分为二法,即肯定应该肯定的,否定应该否定的,从事物的两个方面去看问题。2、比较法,即确定事物的相似点与不同点,通过对事物差异、正反、变化等比较,深刻、全面的认识事物。3、反观法,运用逆向思维,看事物的反面

12、,对文章的思想内容或局部内容作否定性评价。4、追问法,采用寻根究底的方式,多问几个为什么,把问题想深想透。九、常见的表现手法1、象征(寄予物以人的特征、性格、精神品质);2、衬托(也称烘托,人物思想性格、命运、某种气氛);3、欲扬先抑(更能突出所写人、物的精神品质);4、对比(通过对比突出所要写的对象的某方面或某些方面);5、借物抒情(又称托物寓意,通过写物抒发感情或表达某种志向);6、借景抒情(借助景物描写抒发感情);7、借物喻人(以物来比喻人)十、文章比较阅读1、阅读基本要领“异中求同”和“同中求异”2、比较内容:从文体(形式)、内容、意义、中心、表现方法、表达方式、字词句第四部分各类文体

13、知识一览表一、记叙文1、特点:以记叙、描写为主要表达方式,以写人、叙事、写景状物为主要内容。2 .分类:侧重写人的记叙文,以人物的外貌、语言、动作、心理描写为主侧重记事的记叙文,以叙述事 情的发生、发展、经过和结果为重点侧重绘景的记叙文,以描绘景物寄托情怀为主侧重状物的记叙文,以状物为主,借象征抒怀的记叙文。3 .六要素: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的起因、经过、结果。4 .表达方式:(1)种类:叙述、描写、议论、抒情、说明记叙文中一般都要综合运用叙述、描写、议论、抒情,而叙述和描写是不可以缺少的。(2)正确辨别:A.描写:是对事物、事件和环境所作的绘声绘色、细致入微的描绘与刻画。a.从对象分:*人

14、物描写*环境描写*场面描写人物描写方法:* “肖像(外貌、神态、衣着)*心理*语言*动作”描写;细节描写(对某些细小的 举止、行为或细微的事件、细小的景物片断作仔细的描绘)环境描写分为自然环境描写和社会环境描写。自然环境描写的作用:衬托人物的心情;渲染或创设一种氛围;交代季节、时令等;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为下文作铺垫)。社会环境描写的作用是为了交代人物性格形成和故事发生的时代大背景。b.从描写角度(方式)分:*正面描写*侧面描写(也叫直接或间接描写)B.记叙:主要交代事实,把人物和事件概括介绍给读者和写出人物活动、发展、变化过程。C.抒情:在记叙的基础上抒发作者难以抑制的感情。直接抒情、间接抒

15、情(借景抒情、情景交融、托物言志、寓情于景等)D.议论:在记叙描写的基础上直接发表自己的见解。E.说明:是记叙的一种补充,用来解释记叙文中需要加以说明的部分。(3)体会不同表达方式在文中的作用:叙述是为了交代事情的时间、地点、人物及事件的前因后果描写是为了生动表现人物或交代背景和衬托人物心情抒情是更好的表达作者的感情,增强文章的感染力议论能起到点明主题的作用5 .线索:线索,就是贯穿整篇文章的情节发展和思想感情发展的路线。文章线索的安排通常有以下几种形式:物线、事线、人线、感情线、时间线、地点线、见闻线。技巧:注意题目、文中多次出现的字眼、议论抒情的句子。作用:是贯穿全文的脉络,把文中的人物和事件有机地连在一起,使文章条理清楚、层次清晰。6 .记叙的人称:第一人称“我”,好处是亲切自然,真实可信第三人称“他”,好处是不受空间和时间的限制,能从更多的方面自由地叙述。7 .记叙顺序及作用:(1)、顺叙(按事情发展先后顺序)作用:叙事有头有尾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营销创新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