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州现代农业发展模式

上传人:博****1 文档编号:470577918 上传时间:2023-07-27 格式:DOC 页数:12 大小:36.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崇州现代农业发展模式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崇州现代农业发展模式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崇州现代农业发展模式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崇州现代农业发展模式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崇州现代农业发展模式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崇州现代农业发展模式》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崇州现代农业发展模式(1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崇州现代农业发展模式现代农业发展模式的创新实践对崇州市“1+4”现代农业发展模式的调研报告【摘要】近年来,崇州市积极推进农业经营体制机制创新,充分运用农村产权改革成果,探索实践以土地股份合作为核心,以“文井源”综合性农产品公共品牌服务、农业“专家大院”科技服务、“农业服务超市社会化服务、农村金融服务四大服务体系为支撑的“1+4”现代农业发展方式。崇州市用现代物质条件装备农业、用现代科学技术改造农业、用现代产业体系提升农业、用现代经营形式推进农业,加快农业发展方式转变,推动粮食规模生产,推动现代农业加快发展,改变农业特别是粮食生产弱势产业地位上取得了突破性进展,开创了粮食和农业生产规模生产新局面

2、。崇州“1+4”现代农业发展模式,是崇州市适应现代农业发展需要进行的农业发展方式的创新型实践探索,具有典型意义和推广价值。【关键词】农村土地股份合作;农业标准化服务体系;农业科技服务体系;农业专业化服务体系;农村金融服务体系;崇州市崇州市地处美丽富饶的川西平原,位于天府之国的腹心,幅员面积1090平方公里,全市常住人口66.112万人,辖25个乡镇。全市大体形成山地、浅丘加平坝的土地结构,素有“四山一水五分田”之说,是传统农业大县,也是四川省主要产粮区。为加强和巩固农业的基础地位,提高农民的种粮积极性,近两年来,崇州市充分运用农村产权改革成果,积极推进农业发展方式和体制机制的创新,建立并大力实

3、施以土地股份合作为主的经营方式,以“文井源”综合性农产品公共品牌服务、农业“专家大院”科技服务、“农业服务超市社会化服务、农村金融服务四大服务体系为支撑,探索实践了一个农业经营方式、四大农业服务体系的“1+4”农业发展模式,推动粮食规模生产,加快了农业发展方式转变,开创了粮食和农业生产新局面。崇州“1+4”现代农业发展模式的实践探索,充分体现了崇州市勇于探索、敢于创新、大胆实践的时代精神。一、一个农业经营方式:推动农业经营向规模化集约化经营转变崇州市农村土地股份合作社从2010年即开始推行。分别在隆兴镇杨柳村、相泉镇生建村开展了土地股份合作社水稻规模种植试点,取得经验后在全市全面推行。截止目前

4、,全市共发展从事水稻规模化种植的土地股份合作社43家,涉及12个乡镇,入社社员1924户,入社土地面积达6130.58亩,计划在2012年全市全面推广土地股份合作社水稻规模经营模式。崇州市实行土地股份合作的农业经营方式,其目的是实现农业分散经营向规模化集约化经营转变。(一)以土地承包经营权入股按照农户入社自愿、退社自由、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原则,以土地承包经营权折股、由资组建农村土地合作社。入社农民按0.01亩折成一股,每股由资1元作为合作社生产启动资金。股份合作社按照章程选举理事会、监事会。理事会负责合作社的生产经营,监事会负责对生产经营和财务收支执行情况进行监督。(二)聘用能人负责经营管理

5、理事会负责合作社的生产经营,决定“种什么、如何种”。理事会由面聘请农业技术人员、种植能手等能人为生产经理(每个生产经理可承担34个合作社),并签订产量指标、生产费用、奖赔合同。其中水稻种植亩产要达到400公斤(富硒优质水稻),亩均机具、种子、肥料、农药、人工、管理等生产费用要控制在510元以内,超产、减产部分分别按50%奖励或赔偿。(三)选择专业人员从事生产农民入社后只参与土地经营决策、不直接参加生产劳动。其生产劳动由合作社与“农业服务超市”签订专业化服务合同,由“农业服务超市”提供经过技能培训的人员和装备进行,全面实行机耕、机插、机防、机收等机械化生产,并按照“文井源”品牌规定的质量标准和订

6、单要求组织标准化生产,实行种子、肥料、农药“三统购”和机耕、机防、机收、管理“四统一”。(四)建立互动共赢的利益联结机制股份合作社实行大春种水稻(富硒水稻)、小春种经济作物(如特色蔬菜、食用菌等)。年终经营纯收入按9:1的比例分红,收入的90%用于土地入股分红,10%作为公积金、风险金和工作经费。聘用的生产经理,主要靠由租农业机械、销售农资和降低生产成本、提高生产效率获得收益。如去年杨柳股份合作社聘任的生产经理周维松,从种植收入中获得3022元收入,代合作社组织机耕、种子、肥料、农药等批零差收入7050元。调动了农民和生产经理人双方的积极性,形成可持续的利益联结机制。(五)引导土地合作社规范运

7、行为促进土地股份合作社、农民专业合作社等农村新型集体经济组织规范健康发展,今年市农发部门又引导各类农民专业合作社成立了崇州市农民专业合作社联合会。联合会下设粮油、蔬菜、畜禽、茶叶、食用菌、水果、专业化服务和土地股份8个合作分会,由8个合作分会成员选举产生理事会、监事会,内设综合部、发展与管理部、市场营销部、财务部、项目与产业部5个机构,对合作社开展行业指导、培训咨询、科技推广、品牌创建、产品营销、投资融资、合作交流和财务代理指导等8项服务,促进了土地股份合作社、农民专业合作社规范健康发展。二、四大农业服务体系:推动农业生产向社会化大生产转变完善的社会化服务是推进现代农业发展的基本保障。近两年崇

8、州市以构建“文井源”综合性农产品公共品牌服务、农业“专家大院”科技服务、“农业服务超市社会化服务、农村产权抵押融资服务为抓手,大力推进农业标准化服务体系、农业科技服务体系、农业专业化服务体系、农村金融服务体系四大服务体系建设,不断完善新型农村社会化服务体系,为农业生产提供物质、装备、技术、人才保障和产前、产中、产后服务,提高了农业生产专业化、商品化和社会化水平。(一)建立以“文井源”为品牌的农业标准化体系,推动农业标准化生产、品牌化营销品牌是一个地区综合竞争力的重要体现。崇州市坚持以市场为导向、以产业高端为取向、以科技为支撑、以农产品质量安全为重点,着力打造“文井源”综合性农产品公共品牌。该品

9、牌初期由政府主导建设,在市场价值大幅提升后于2009年以700万元的拍卖价转让给了门里集团新品川公司,采取统一品牌、合作经营、专卖销售、互利共赢的营销模式,进行市场化包装运作。该品牌作为公共品牌,可供农产品生产企业免费使用,但必须达到“文井源”的准入标准为了保证品牌的产品质量,文井源品牌推广有限责任公司制定了每一种产品标准,均达到或高于国家有机食品标准,并实行从田间到餐桌的全程质量控制,各生产基地均配有检测仪器及专业检测技术人员,每一种产品均有自己的“身份证”,可以追溯整个生产环节的详细信息,从而实现农产品质量安全的可溯源。目前,已建成“文井源”有机农业基地,获得有机农产品认证43个,产品涉及

10、大米、菜油、畜禽、蔬菜、水果五大类80多个品种;建成了文井源物流配送中心,带动企业、合作社22家、农户2050户,流转土地建富硒大米基地1万亩。同时,“文井源”产品全部采用专卖连锁经营,开展直销配送和超市配送,在崇州、成都建立了专卖店、超市专柜30多个,实现了农产品与市场有效对接。(二)建立以“专家大院”为平台的科技服务体系,为发展现代农业提供强有力科技支撑农业的根本生路在于科技进步。近几年崇州市积极适应现代农业发展对科技的需要,依托四川农业大学、四川省农科院、成都市农林科学院于2008年6月组建了崇州市农业“专家大院”。“专家大院”下设农业科技项目评审委员会、综合管理部、课题推进部、推广服务

11、部以及粮油科技、畜禽科技、果蔬科技、农产品精深加工研发“四大中心”,采取“大院+专家”、“专家+项目”、“专家+产业”、“专家+企业”的联结方式,搭建了农业科技项目、技术、人才的集聚平台,促进农业专家大院与产业化企业、专合组织、股份制合作社的科研联动、研推并举、互利共赢。两年多来,先后聘用了农业部玉米专家顾问组成员、研究员刘永红等74名农业科研人员为专家,引进农业经营管理人才6人,培养农业实用人才625人;实施科技型农业项目15个,引进农业项目20个,实施自主研发项目10个,整合先进技术项目18个,与20家产业化企业签订了科技服务协议,引进农作物新品种194个,中试熟化新品种50个,试验、示范

12、、推广农牧业等新技术20多项。推广富硒水稻种植6000亩、水稻机栽秧10000多亩,无公害、有机蔬菜栽培10000多亩,红提避雨栽培1000亩;建成了工厂化蔬菜育苗中心和标准化蔬菜大棚1060亩,以及蔬菜新品种展示大棚种植示范基地。农业科技服务体系的建立,推动了农业科技进步,提高了农产品的科技含量,为现代农业跨越式发展提供了科技支撑。(三)建立以“农业服务超市”为载体的专业化服务体系,为农业提供产前、产中和产后服务针对股份制合作社和规模经营业主发展中面临的“三难”(招工难、用工难、管工难)、“三缺”(缺技术、缺农机、缺管理)等情况,崇州市引导各种专业服务组织联合,建立了“农业服务超市”,搭建了

13、农业机械服务、农业劳务服务等平台。目前,全市建成相泉、隆兴、济协3个农业服务超市,拥有农业服务机具100多台套、从业人员260多人;农业劳务合作社3个,具有掌握生产技能的社员150人。“农业服务超市”的功能,是为土地合作社及规模业主提供产前、产中和产后综合性服务:一是农业技术咨询服务。包括为农业合作社制定技术方案、负责农业集成技术的推广和转化应用等。二是农业机械服务。为合作社和规模经营业主提供犁田、耕田、插秧、施肥、收割、运输、晾晒、加工包装、储存等全程机械化服务。三是农业劳务服务。为生产经理和合作社社员进行农业技能培训,为业主提供高素质、组织纪律性强的农业产业工人,进行管水、播种、种苗、移苗

14、、施肥、插秧、除草、搭架、运输、加工、晾晒承包等多层次的农业产前、产中、产后全程服务。四是农资配送服务。根据合同业主的需要,及时为其提供优质环保低价的农药、种子和肥料。五是农产品营销服务。对合作社的产品建立收购和供销定单式服务。同时还可为业主提供病虫害专业化防治、生产管理、稻麦代育代管等服务。“农业服务超市”的建立,不仅解决了合作社和规模经营业主的用工问题,而且推动了农业专业化生产,使大量农民从农业生产中解脱由来,实现向城镇和二三产业转移。(四)建立以产权抵押融资为重点的农村金融服务体系,为发展现代农业提供资金保障农村金融是现代农村经济的核心。崇州市通过完善政府农业投融资平台,探索农村产权抵押

15、贷款,组建产业风险互助基金,为现代农业发展提供了资金保障。一是搭建了农业政策性投融资、担保平台,组建成立了崇州市蜀兴投资有限责任公司、崇州市蜀兴农村产权融资担保有限责任公司。近三年蜀兴投资公司实现现代农业发展融资近10亿元,蜀兴农村产权担保公司实现农村建设和现代农业发展担保贷款2174宗、11804万元。二是运用农村产改成果,探索发展土地家庭经营农户、土地股份合作社、土地适度规模经营公司或业主三种土地承包经营权抵押融资模式,如2010年杨柳土地股份合作社以101.27亩土地5年的经营权抵押,从农商行获得贷款授信16万元,首笔贷款6万元用于合作社发展小春食用菌种植10亩、小麦良繁91亩。全市实现

16、土地承包经营权抵押贷款5宗、332万元。三是建立农业风险互助基金,开展了果蔬种植等风险互助保险。如2010年9月相泉镇生建村蔬菜种植业主3家,投保面积1100亩、投保品种12个、交纳风险互助保险费11016元,获得风险互助保险赔付43650元。为进一步完善农村金融服务体系,目前正在筹备组建村镇银行,拓宽农业融资渠道。三、“1+4”农业发展模式:推动了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1+4”农业发展模式,是崇州市适应现代农业发展的需要进行的农业发展方式的创新。虽然崇州市的探索只有两年多时间,但成效是明显的,在用现代物质条件装备农业、用现代科学技术改造农业、用现代产业体系提升农业、用现代经营形式推进农业,推动现代农业加快发展,改变农业特别是粮食生产弱势产业地位上取得了突破性进展。(一)完善了农村基本经营制度“1+4”模式,实行由农民自主联合,统一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演讲稿/致辞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