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进个人事迹材料

上传人:公**** 文档编号:470573149 上传时间:2023-08-16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20.5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先进个人事迹材料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先进个人事迹材料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先进个人事迹材料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先进个人事迹材料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先进个人事迹材料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先进个人事迹材料》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先进个人事迹材料(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先进个人事迹材料一、赵进平(中国海洋大学) 中国海洋大学赵进平教授是我国专门从事北极研究的科学家, 数十年如一日, 致力于极 地考察和研究,为极地科学的发展做出了突出的贡献。 矚慫润厲钐瘗睞枥庑赖。1984 年,赵进平作为首次南极考察队员参加了南大洋的考察。 1995 年,他作为 7 名队 员之一参加了民间组织的我国首次远征北极点的科学考察,靠滑雪到达北极点。 1999 年他 参加了国家组织的中国首次北极科学考察。此后,他还参加了20XX、20XX和20XX年的北极考察。 最近十年, 赵进平依托科技部和极地办的项目, 组织中国海洋大学的飞机支持的加 拿大多年冰区考察(20XX),北极海雾考察(

2、20XX),以及两次北欧海考察(20XX,20XX) 等 4 次北极考察。此外, 赵进平努力推动 12 个国际合作航次,他本人参加了加拿大、 美国、 韩国等国家组织的北极考察 8航次。他迄今 15 次前往北冰洋考察,具有丰富的极地考察经 验。 聞創沟燴鐺險爱氇谴净。随着北极科学的发展和对北极考察的强烈需求, 赵进平除了开展传统的物理海洋学观测 之外,不断创新性发展北极考察的方法和手段。 他在世界上首次提出光在海冰中侧向衰减的 概念, 并设计了埋入式观测方案,取得了重要的成果。他开发了冰底光学观测仪器,并依据 仪器的数据获得了可靠的计算方法来计算海冰吸收的太阳辐射。他提出并推动系留气球携带的海雾

3、光学剖面观测,成为国内外独创的海雾观测新手段。他坚持海洋光学观测10 年,完成了 14 个航次的光学数据,使我国成为北极光学观测数据最多的国家。通过这些观测技术 的进步,大大推动了北极科学的发展。 残骛楼諍锩瀨濟溆塹籟。此外, 他承担了海洋公益项目, 开发并在北欧海布放了我国的大型海气耦合浮标, 成为 北欧海唯一的浮标,在浪高超过 16米的恶劣海况下断续运行了 3 年。他组织开发了超长寿 命漂流浮标,平均寿命达到 2.2 年。他组织开发了我国独创的上层海洋冰基海洋剖面浮标取 得成功, 至今已完成 300 多个剖面的测量。 这些自动观测设备使我国的北极考察从单一的夏 季考察拓展到全年考察, 大大

4、加强了我国的北极考察能力。 随着布放在北极的自动观测仪器 越来越多, 现在拥有大浮标、 漂流浮标和冰基海洋剖面浮标等多种实时数据。 在学校的支持 下,赵进平创建了国内首个北极实时观测中心, 推动整个团队利用实时数据开展研究, 为国 内外用户分发数据, 为未来北极观测网建设的数据管理和应用奠定了基础。 酽锕极額閉镇桧猪訣 锥。在北极考察的基础上, 赵进平带领的团队专业开展北极研究, 在海洋、 海冰和大气各个 领域取得丰硕的成果。 他成功地观测到光在海冰中的侧向衰减, 获取了冬季和夏季海冰中光 的侧向衰减系数, 认识到侧向衰减引起的能量消耗。 他通过观测数据直接计算了海冰吸收的 太阳辐射能, 定量

5、获取了北极中央区的能量收支。 他将温盐深数据与光学数据相结合辨识水 团,丰富了对水团和环流的认识。他发展的一系列海冰光学观测手段成为海冰、积雪、 融池 研究的重要数据源,推动了相关研究的发展。 彈贸摄尔霁毙攬砖卤庑。在过去 10 年,赵进平领导的北极研究获得了 2 个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的支持和1 个 973 项目的支持,并获得了极地办南北极考察专项的支持。在这些项目的支持下,参加 国家的北极考察和国际合作北极考察, 取得了丰富的考察成果。 他和团队的师生在北极物理 海洋学、海冰物理学、海洋和海冰光学、 北极气候变化等领域取得重要进展,在冰海耦合数 值模拟、 卫星遥感等方面发展相关的技术和

6、应用, 对北极科学有整体性的布局, 努力推动对 未知区域和现象的考察, 成为勇于拼搏、 知识广博的北极学者, 也是国际知名的中国北极科 学家。他在 10年的时间里完成了论文 100 余篇,有些论文在 JGR、JPO、JRL、Deep Sea Research、 Tellus 等国际一流期刊发表。 謀荞抟箧飆鐸怼类蒋薔。他努力推动北极领域的国际合作, 将中国的北极科学与国际接轨方面做了不少工作。 他 由此当选为国际北极科学委员会下辖的北冰洋科学理事会(AOSB副主席,是第一个由欧美以外的人担任的职务。 他作为中方代表积极参与多个国际合作科学项目和计划, 担任国际 北极变化研究中国秘书处的秘书长。

7、 他本人与美国、加拿大、 挪威、韩国的极地研究机构有 长期的合作,建立了通畅的国际合作渠道和良好的国际信誉。 厦礴恳蹒骈時盡继價骚。赵进平长期担任博士生导师,每年保有的研究生数量在 10-15 名之间, 10 年来培养了 博士毕业生 18 人,为国家极地研究机构输送了人才。 他领导的 “极地海洋过程与全球海洋变 化重点实验室 ”不断发展壮大,成为人才济济、实力雄厚的研究团队。他每年多次参加社会 组织的北极报告会,传播北极知识,为青少年认识北极,建立对北极的兴趣做了大量工作。 茕桢广鳓鯡选块网羈泪。赵进平不仅身体力行参加北极的考察和研究, 而且从国家的战略高度思考我国北极科学 的长远发展, 在极

8、地办和科技部的支持下, 对我国的北极观测网建设北极西北航道的发展战 略、北极科技发展战略、 维护和拓展北极科考权等方面做了系统的研究, 撰写了 4 篇极地战 略研究报告, 发表了多篇科学与管理相结合的研究论文。 赵进平还作为北极专家参加国家海 洋科学领域 “十三五 ”规划的制定, 为繁荣我国的极地科学做出了无私的奉献。 鹅娅尽損鹌惨歷茏 鴛賴。二、程晓(北京师范大学)1、极地现场考察工作足迹广泛,成绩显著。格罗夫山考察。20XX-20XX年,程晓为开展卫星遥感的地面验证,奔赴南极内陆400公里处的格罗夫山地区。这里被称为暴风雪频繁、裂隙遍布的 “魔鬼地带 ”。他历经艰难险阻, 在冰盖和陡峭的岩

9、石露头上安装了 11台雷达角反射器,为卫星在地面安装了 “对话装置 ”, 实现了对极地复杂冰川运动的连续监测,成为我国极地遥感开创性的大事件。籟丛妈羥为贍偾蛏练淨。测绘冰穹A。20XX-20XX年,程晓带领测绘小分队克服高寒缺氧、软雪带等重重困难, 采用创新的后处理差分GPS技术成功快速地完成了在冰穹A中心区域(海拔4000多米)建立中国第一个南极内陆考察站-昆仑站的选址测绘任务, 在冰穹A地区驾车行进1000多公里测绘了 400km2的高精度冰盖地形图, 为我国20XX年底启动建站提供了急需的基础数据, 该成果获20XX年国家卫星导航定位科学技术奖一等奖。預頌圣鉉儐歲龈讶骅籴。程晓是我国为数

10、不多的同时考察过格罗夫山和冰穹A 两大内陆地区的科学家,对南极形成了较为全面的认识。此外, 20XX 年起先后三次进入北极斯瓦尔巴德群岛和格陵兰地区 考察,深入了解北极地区。 渗釤呛俨匀谔鱉调硯錦。2、极地科研工作硕果累累20XX 年程晓参加工作时,欧美科学家已成功将卫星遥感技术广泛地应用于两极研究, 而此时我国极地遥感研究还几乎出于空白, 是我国极地科学研究落后的原因之一。 程晓立志 改变这一切,先后开展了雷达干涉技术南极冰流速测量(20XX)、全南极高分辨率光学遥感地表覆盖制图(20XX-)、极地极端环境无线传感器网络研发(20XX)、南极冰架崩解探测(20XX-)、极地海冰实时监测与船舶

11、导航(20XX-)、北极航道航运环境评估(20XX-)、极地遥感无人机(20XX-)以及极地监测微纳卫星(20XX-)等研究工作。铙誅卧泻噦圣骋贶頂廡。上述研究方向均取得了一系列重要科研成果,引领了我国极地遥感学科的发展, 代表了我国极地遥感研究的最高水平, 使我国极地遥感行业实现了以下4大转变: 1)从局部地区的遥感数据应用发展到整个极区的大范围遥感制图;2)从静态测量发展到连续过程监测, 实现了对冰架、海冰这类快速变化对象的连续监测;3)观测方式从单纯卫星数据应用发展到星-天-地一体化, 极地监测微纳卫星、 无人机航空遥感以及极地无线传感器网络等都获得成功; 4)遥感技术在 “雪龙 ”号极

12、地航行保障和北极航道开发中发挥重要作用,切实服务国家战略。 擁締凤袜备訊顎轮烂蔷。程晓不仅仅做自己的研究,还非常注重国内相关领域水平的整体提高。“十一五 ”以来,程晓直接参与推动了我国在极地遥感领域3 个重点研究项目的设立, 包括 2 个 863 项目(全南极高分辨地表覆盖制图和南极环境遥感关键技术,20XX/20XX年启动)和1个973项目(近百年极地冰层和全球及典型区域海平面变化机理精密定量研究,20XX年启动)。这些项目对于壮大我国极地遥感研究队伍并提升我国极地遥感研究水平起到了关键性的推动和示范作 用。 贓熱俣阃歲匱阊邺镓騷。他主要的科学技术成就和贡献包括:1、成功研制我国首个全南极高

13、分辨率遥感镶嵌图和全世界首个南极洲地表覆盖图,科学和政治意义深远。全南极制图成果入选20XX年3月在北京举办的国家 十一五”重大科技成果展, 受到刘延东国务委员的关注。 基于这幅高分辨率的全南极卫星遥感图, 程晓团队应 国家海洋局之请完成了我国第 5 个科学考察站的选址工作, 确定新站址位于罗斯海西侧的维 多利亚地地区。 坛摶乡囂忏蒌鍥铃氈淚。2、发展极地长时间序列卫星资料动态分析技术,揭示南极冰架崩解机制,发表在美国科学院院刊(PNAS)。这是我国极地遥感学科的第一篇PNAS论文,受到了国内同行的高度认可,也表明我国极地遥感研究达到国际先进水平。蜡變黲癟報伥铉锚鈰赘。3、 在极区海冰快速变化

14、遥感方面,发展了卫星遥感数据快速处理与分析技术,连续6 次指导 雪龙”号南北极航行破冰,20XX年初成功协助 雪龙”号从南极海冰脱困,同时在北极 航道开发方面初步发挥重要作用。 買鲷鴯譖昙膚遙闫撷凄。20XX年1月2日,在中国第30次南极科学考察期间,雪龙”号在成功营救被困的俄罗斯“绍卡利斯基院士 ”号后自身被困冰海, 程晓带领团队连续奋战, 终于在 1 月 7 日在快速卫 星遥感数据处理和分析的支持下, 助其成功脱困, 加上程晓所在团队自始至终为 “雪龙 ”号提 供服务,中国第 30 次南极科学考察队先后两次于 1 月 8 日、3 月 4 日发来感谢信,国内外 相关媒体也给予了大力报道。 该

15、工作成功应用于我国极地考察船的保障,取得了极大的经济和社会效益。程晓团队制作的图件被焦点访谈、新闻联播多次采用。綾镝鯛駕櫬鹕踪韦辚糴。该技术直接在海洋公益项目之北极航道航运环境评估工作中得到应用,有效支撑了中国第5、6次北冰洋科学考察,以及中远永盛轮” 20X年走航北极东北航道的行动。由于在北极研究的成果突出,20XX年10月,程晓作为中国政府派出的高级别代表团成员,参加在冰 岛举行的第三届北极圈论坛,在中国国别专题中讲述我国涉北极气候变化研究工作。驅踬髏彦浃绥譎饴憂锦。4、推动极地观测新技术发展,包括极地极端环境无线传感器、极地遥感无人机以及极 地监测微纳卫星等,取得重要进展。 猫虿驢绘燈鮒

16、诛髅貺庑。在国家 863 计划支持下, 开展了面向更加明确科学观测需求的设备平台自主研发, 突破 风光互补的能源获取与存储技术等, 成功研制了两套不同应用目的的极端环境无线传感器网 络设备, 并在南极地区成功架设运行 3 年以上。 已申请国家发明专利多项, 其中已授权专利 1 项。 锹籁饗迳琐筆襖鸥娅薔。领衔研制的低成本高可靠极地遥感无人机技术, 20XX 年先后在北极和南极成功首飞, 其中于 20XX 年 12 月在南极拉斯曼丘陵地区成功飞行 7 个架次,首次获取整个地区的三维 高清地理数据。该工作在20XX年12月25日人民日报头版得到报道:我遥感无人机南极成功首飞”这两次南北极成功飞行宣告我国极地遥感进入无人机时代。20XX年9月,第二代极地遥感无人机在北极黄河站航飞大获成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