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人力资本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

上传人:新** 文档编号:470570665 上传时间:2022-12-21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7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浅谈人力资本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浅谈人力资本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浅谈人力资本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浅谈人力资本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浅谈人力资本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浅谈人力资本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浅谈人力资本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精品范文模板 可修改删除撰写人:_日 期:_浅谈人力资本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目录:(1) 文章摘要(2) 关键词(3) 日本的人力资本投资(4) 中国的人力资本发展状况(5) 中国人力资本的贡献分析(6) 对中国在人力资本这方面的建议一、摘要当今社会,经济增长已经成为衡量一国经济状态的好坏的标志。关于经济增长理 论的研究也自然而然成为当代宏观研究的中心。二战之后,日本和德国从百花凋零迅速发展为世界经济强国, 20世纪70年代以后,世界经济格局产生了巨大的变化,世界长期处于稳定和平的状态,世界各主要国家的注意力也都放在经济发展上;同时,技术的巨大进步使世界经济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各国在战后利用各种有

2、利条件,充分发展本国的经济。本文主要从人力资本对经济发展的影响出发,探讨人力资本在经济发展过程中所起的作用,利用索罗模型和柯布道格拉斯函数以及相关计量经济学的知识深入分析当代中国经济的发展状况,并对此提出自己的看法和建议。二、关键词人力资本 索罗模型 柯布道格拉斯函数 技术 教育 三、日本的人力资本投资 1945年二战之后,战败的德国和日本千疮百孔,国民经济陷入了崩溃的边缘,国内失业率不断上涨,通货膨胀率达到了三位数字,许多企业陷入了破产的命运。在当时,许多经济学家对日本的前景做出了分析,认为日本要恢复到战前原有的发展水平,至少得花费数十年的时间。然而,实际上,日本从1945到1960年,只用

3、了十五年的时间,就奇迹般地从百般凋落的衰败状态中恢复过来,并且在在60年代以后,这两个国家继续以强大的发展势头赶超美苏,并最终使经济实力成为世界第二,第三的经济强国。相比之下,新中国成立之后,经济上虽然有所恢复和发展,但相比于同时期的日本却远远落后,早在六十年代,日本的经济增长率已经达到了百分之三十多多的发展水平,而中国却停留在低水平的发展状态。日本相对于中国有许多不足之处,国土狭小,人均耕地面积少,国内资源也缺乏,但是却能如此迅速之发展,这其中隐含了许多的原因,但从本质上讲,却离不开对人力资本和教育的投资。早在1960年,舒尔茨就发表了人力资本投资一文,在这一文章中,舒尔茨认为人力资本是体现

4、在劳动者身上的一种资本类型,它以劳动者的数量和质量,即劳动者的知识程度、技术水平、工作能力以及健康状况来表示,是这些方面价值的总和。人力资本是通过投资而形成的,像土地、资本等实体性要素一样,在社会生产中具有重要的作用。并指出了,随着知识经济的到来,人才和教育将取代物质资本并对经济的增长起到主要的作用。的确,从中国和日本的发展对比中,我们也深深地认识到了投入与产出之间增长速度之差,一部分是由于规模收益,另一重要的部分是由于人力资本带来的技术进步的结果,下面我们将从日本和中国的角度出发,对两国的人力资本投资以及经济的发展状况进行分析。 众所周知,日本是一个资源极其贫乏的国家,但日本的教育在世界上却

5、是数一数二的。日本每年的教育经费占国家财政支出的5.4左右。日本每人每年的教育经费平均为250美元左右,居世界领先地位。教育的兴旺带动了经济的发展,日本在教育投资上的收益为52,科技进步收益为43,而资本扩大的收益仅占5。综观日本的近现代经济发展史,每一次大的经济改革与起飞无不与教育的改革和发展紧密联系在一起。它向世界证明了这样一条道理:“教育乃立国之本”。日本的人口只有一亿左右,从这方面讲,日本的劳动力不足,但是,但劳动者的平均劳动熟练程度很高,劳动者事实上从事的是单位时间内可以折合成多倍简单劳动的复杂劳动,以此角度来看,日本并不是一个劳动缺乏的国家,而是一个人力资本相对丰富的国家。 战后日

6、本实行重视“注重山脚比重视山顶更重要”的教育方针,注意面向本国的需要、生产实践的需要,培养大批能够扎根于国内、扎根于生产实践的工业化人才。著名的“国民收入倍增计划”是战后日本经济发展计划中影响最大的计划。该计划的第三章即为“提高人的能力和振兴科学技术”,其中包括3个重点:经济发展与提高人的能力;振兴科学技术;确立职业训练制度。这3个重点无不与教育有着密切联系;而以“产学合作”形式培养高级技术人员和进行应用性科学研究,是这一时期教育改革的突出特点之一,在世界范围内形成了较大影响。具体做法为:产业界对大学提供财政资助,大学则接受委托研究项目、人员的派遣与交流,举办开放讲座和现场作业。伴随着第二次教

7、育改革的成功,日本不但从根本上摆脱了因战争带来的贫穷和饥饿的困境,而且创造了一个经济学家都未曾预料的经济繁荣。1966年1968年间,日本的国民生产总值先后超过了法国、英国和德国(西德),明治维新100周年(1968年)之际终于成为资本主义世界中国民生产总值仅次于美国的第二经济大国。日本对国民教育和人力资源的重视,有力地促进了国民经济的发展。它促进经济发展的主要途径是优化了劳动力素质,进而提高了劳动生产率。若以1963年国民经济全体劳动生产率为100,则1973年的美国劳动生产率为127,加拿大为137,法国为162,德国(西德)为157,意大利为164,英国为134,日本则高达237,远远超

8、过了欧美各国。这一时期的教育改革,其特点是明显的,影响也是十分深刻的。一方面是其提高了教育的地位,尤其是把教育和经济发展以及产业界的需要密切结合在一起,充分发挥了教育的经济功能,使教育发展与经济发展成为一种互动关系;突出了科学技术的发展和科技教育,把科技教育的改革放在了教育改革的突出位置;实行了“产学合作”的教育体制,为经济的发展注入了强大的动力。另外一方面,为日本后来争霸世界强国提供了扎实的基础。20世纪七十年代以后的日本已经实现了赶超欧美发达国家的目标,一跃成为令世界瞩目的经济、技术强国。然而,摆在日本面前的形势则更加严峻了。自从战败以来,日本奉行“求知识于世界”的政策,即通过广泛的学习、

9、吸收和引进西方发达国家的科学和技术,以实现赶超欧美发达国家的目标。七十年代以后,随着这一目标的完全实现,日本奠定了其作为世界经济大国和技术强国的地位,但由此摆在日本面前的问题是:日本已不再有现成的样板可以模仿了,它必须依靠自己的动力,使国土狭小、技术贫乏的日本探索出一条不仅在经济上,而且在政治、文化以及科学技术诸方面保持世界强国地位的新路子。由于“教育立国”的政策使日本在实现现代化的进程中屡创奇迹,因此面对新的更加严峻的形势和挑战,人们再次对教育寄予厚望,力图通过新的教育改革和建立新的教育模式,确保日本世界强国的地位。于是日本近代以来第三次大规模的教育改革便势在必行了。因此,日本提出了更具有深

10、远意义的战略,科技立国,而且较之前的教育改革更为深刻和彻底。90年代以来,日本虽然遭受了经济危机的冲击,经济增长率严重下滑,失业率不断上升,但一奇怪现象是,日本的教育支出占财政收入不是下降,反而比例有所上升。由于日本的人力资本投资平均水平高于世界其他国家,因此,在经济危机过后,日本又掀起了新一轮的发展浪潮。目前,日本的人均GDP仍然处于世界前列,并保持着高速的发展。日本经济的发展之速度离不开它始终如一的教育政策,相比之下的中国,在这一方面则相对落后于日本,这也是中国的历史文化条件所限制的。中国自鸦片战争以来,长期处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状态之中,教育和科技上遥遥落后于其他的资本主义国家,这是我国

11、积贫积弱的根源。新中国成立之后,虽然加大了对人力资本的投资,但是先天的不足以及建国以来所实行的计划经济体制,严重的制约着教育和人才的发展,加上大跃进和文化大革命的冲击,使得中国在人力资本这一方面又落后于其他国家至少三十年以上的差距。四、中国的人力资本投资随着改革开放的到来,国家领导人逐步认识到了中国在人力资本这方面的缺陷,迎接新世纪的挑战,科技是关键。国家领导人提出了科学技术是生产力,而且是第一生产力。我国制定和实施了一系列发展科学技术的政策和计划,科技工作在三个层次上向纵深展开。科技第一生产力的巨大作用,科技进步的重要意义,逐步被各级领导所理解、所认识,全社会促进科技进步的新机制正在形成。伴

12、随政府的重视和政策的扶持,19901998年间,我国高等学校的规模稳步扩大,全国普通在校生总规模从206.27万人增加到340.88万人,年均增长率为8.2%。受知识经济的挑战、需求的呼声、拉动经济的压力等,教育部1998年12月24日制定、国务院1999年1月13日批转的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开始提出“积极稳步发展高等教育”的政策。在1999年6月召开的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上,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则进一步提出要“通过多种形式积极发展高等教育”。1999年以来实行了高等教育的快速扩招,1999年招收本专科学生156万人,高等职业教育教育逐步兴起,至2008年

13、底,全国1 852所普通高校在校生2 108.56万人,校均规模达10 143人,其中本科院校校均规模为21 662人,高职(专科)学校为7 893人。目前我国教育的发展状况是高等教育入学率不断提高,随着高等教育的不断扩大,政府、以及家庭都增加了对高等教育的投入,我国的高等教育毛入学率不断提高,2000年以来,我国高等教育毛入学率以每年平均2%的速度增加,2004年我国各级各类高校在校生总数超过2 000万,高校毛入学率超过19%,规模超过美国,跃居世界第一。据最新统计,2005年我国高等教育毛入学率增加为21%,已经达到高等教育大众化阶段。我国高等教育的毛入学率,从1990年的3.4%到20

14、02年的15%,仅仅用了12年时间就越过了国际公认的大众教育的基准线,从精英教育阶段进入大众教育阶段。而实现高等教育毛入学率由5%到15%的飞跃,美国用了30年(19111941年),日本用了23年(19471970年),韩国用了14年(19661980年),巴西用了26年(19701996年)。但同时也应该清醒地认识到,我国进入高等教育大众阶段的时间比美国晚了60年,比日本晚30年,比韩国晚20年;,美国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超过80%,日本和韩国均已超过50%,都进入高等教育普及阶段;中等发达国家高等教育毛入学率平均水平已达40%,不少发展家都超过20%;而我国高等教育现仅处于大众教育起步阶段。

15、中国人力资本的投资从两个方面促进了中国经济的发展,一方面,教育的投资解决了我国长期以来内需的不足,目前,从某种程度上讲,中国经济波动太大的主要原因是内需不足,而对教育的投资可以相对缓解需求不足,家庭对教育的投入占家庭收入的比例是相当大的,经常为了子女的教育“一掷千金”,因此有人说中国的教育市场是市场经济改革剩下的最后一个卖方市场。因此,扩大高等教育招生,不仅可以满足社会发展及人们的需求,而且可以增加教育及教育服务的就业岗位,为社会创造新的就业机会,也可以带动教育支持保障产业的发展,如建筑业、教育业、餐饮业、出版业等,形成连锁反应,增加消费需求。据统计,2005年居民储蓄存款突破14万亿元,人均

16、储蓄已经超过1万元。国家计委宏观经济研究院课题组的研究表明,为了子女上学准备的储蓄占总储蓄额的44%,并认为教育消费是一个大的消费领域。另一方面,教育对人才的培养反过来,为中国经济的发展提供了技术支持和基础,极大地促进了我国经济的发展,特别是高等教育,据世界银行的表明,高等教育个人回报率为14.8%,对回报率为9.5%,个人收益率超过社会收益率。20世纪中后期以来,我国高等教育收益率逐年上升,大学本科毕业生的明瑟收益率(Mincer)1974年提出的教育收益率模型,反映受教育者由于多接受一年教育而使收入增加的指数)1996年为8.23%,1997年为9.68%,到1998年达到11.35%,已超过了物质资本投资通常为10%的收益率,对高等教育的投资成为一项给个人(家庭)带来较高收益的投资。五、对人力资本的贡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PPT模板库 > 总结/计划/报告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