帮助学生成为优秀阅读者

上传人:s9****2 文档编号:470567741 上传时间:2023-01-07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72.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帮助学生成为优秀阅读者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帮助学生成为优秀阅读者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帮助学生成为优秀阅读者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帮助学生成为优秀阅读者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帮助学生成为优秀阅读者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帮助学生成为优秀阅读者》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帮助学生成为优秀阅读者(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帮助学生成为优秀的阅读者帮助学生成为优秀的阅读者张学青我的阅读教学践行着这样的理念:在阅读中学会阅读,帮助学生成为优秀的阅读者。我所理解的优秀阅读者大概有这样一些核心要素:对阅读感兴趣,阅读有 一定的速度,能根据需要自觉寻找多元的阅读材料; 掌握各种阅读策略,能自觉 运用和整合各种阅读策略达成对文本的深入理解;通过阅读建构丰富的精神世 界,培养健全的人格,受到审美的熏陶。一、阅读速度:一个容易被忽略的话题现代社会已进入信息时代。人类的知识总量呈几何级数增长趋势。提高阅 读速度,获取有价值的信息,是一个人能够适应未来社会发展的一个前提条件。 闫国利先生在阅读发展心理学一书中,提出了这样的公式:阅

2、读效率=阅读速度X阅读理解率日常,我们对学生阅读效率考查往往只重视阅读理解率(即答得是否正确),而对阅读速度基本上没有相应的培养措施和监测手段。笔者曾在讲座时对 不同地区的小学语文教师的阅读速度作过考量: 用15秒的时间阅读一段129字 的文字,即每分钟阅读速度516字(相当于课标对中学生提出的要求)。现场举 手表示跟上屏幕推移速度读到全部信息的老师,寥寥无几。这个现象表明老师们 适应慢读,精读,深思;浏览性阅读、快读能力相对薄弱,平时教学也会忽视对 学生阅读速度的培养。影响小学生阅读速度的因素是多方面的,其中比较主要的是“无声视读障 碍”。一个成熟的阅读者阅读时能实现“眼脑直映”, 即无须进

3、行外部发音和听 觉器官的“核准”程序。而小学生,尤其是低段学生,很难做到“无声视读”。 如果不注意培养,有的人甚至一辈子都无法做到“无声视读”。其次是不恰当的“回视”。“回视”即眼睛退回到所注视过的内容。在分 析性阅读中,“回视”几乎是不可避免的。国外的阅读研究机构利用眼动记录来 促进对阅读过程的深入研究。他们发现,在信息加工的过程中,遇到不够理解或 者理解有错误的地方,有人用的是前进式回视,即回到开头重新读;有人用后退 式回视,即把读过的内容从右到左的逐字阅读; 最理想的方式是选择性回视,即 跳到自己不够理解或理解错误的地方重读。 研究中,他们发现儿童的回视现象明 显高于成人,而且选用的回视

4、方式不够恰当。如何提升学生的阅读速度呢?抓关键年段的关键期。课标提出,低段要“学习默读”。低段的阅读课往往以琅琅书声为主,同时教师应该有意识地指导 学生默读的方法,培养默读的能力:不要每节课都哇啦哇啦读到底,哪怕学生在 默读中有指读、动唇不发声甚至动唇轻发声的现象,都要坚持提出默读的要求, 使之有别于朗读。中段要“学会默读”,即教师在课堂上应该多安排静默阅读, 并及时发现默读有障碍的学生,帮助逐渐克服指读、动唇等现象。高段要求“默 读有一定的速度”。课标提出每分钟 300字的阅读要求,需要经常训练。训练 学生每分钟300字的阅读速度,我经常用这样的措施:1 给学生提供与文本有 关的信息、资料时

5、以每分钟300字的移动字幕呈现,并对阅读结果进行检测;2 每 堂课提供学生练习默读的机会,同时估算字数,提出时间要求,必要时甚至以读 完站起来的方式进行强化,以改善影响部分学生阅读速度与理解的“机器人症 候”现象;3.利用群文阅读和整本书阅读。良驹宝马若只在一个小圈子里溜达, 想要速度几乎是不可能的;给它驰骋的空间,它才能给你一个满意的速度。所以, 增加阅读容量,对学生尤其是中上资质学生提升阅读速度是十分有效的。此外,解决不当“回视”的方法,就是教师通过自己的示范(出声示范) , 让学生“看到”你阅读的思考过程。 关于这一点,路德曼先生在飞向阅读的王 国一书中有详细的介绍。二、阅读策略:提升阅

6、读力的核心抓手阅读策略是什么?阅读策略是指读者依据自己的阅读目的和任务,根据具 体的阅读情境选择、组合的阅读方法。阅读策略的形成和运用需要读者在阅读过 程中进行体验、感受、练习和创造。为什么要提阅读策略?台湾赵镜中老师曾讲过一个有趣的比喻:读者阅读一篇文章或者一本书,就好像是走进了一个超市。如果身上带了很多钱(这里指 的是阅读的知识与经验),就可以从超市里带走很多商品;如果囊中羞涩,自然 什么也带不走。所以,教师要让学生的口袋中有“钱”, 让“钱”不断生出“利 息”,让他们能够从文中或书中带走更多的东西。近年来,我的语文阅读教学探索,便是着力于帮助学生建立、习得阅读的 策略和技巧,巩固阅读习惯

7、,从而提升阅读能力。下面列举一些主要的阅读策略 在课堂中的实施与运用。策略1:预测所谓“预测”,即根据书名、插图、题目、目录或者含在文章里的线索,结合自己的先备知识等对后面的内容进行推测。 预测,并非是胡思乱想,而是根 据己知推测未知。预测的重点并非是对与错(预测的结果,后面会见分晓) ,而 是帮助学生投入到文本的阅读中去,透过预测发展学生的推理能力,学习如何掌握各种不明显的、隐藏的信息。在图画书讲述中,预测是我经常使用的一种讲述策略。例如鼠小弟的小背心,书中依次出现向鼠小弟借小背心的动物:在最后一个动物大象出现之前让学生进行预测:接下来要来的动物是谁? 学生根据已有的情节(一个动物比一个动物

8、更大)去推测未知情节(应该来一个 更大的动物)。当画面呈现出大象与他自己的预测相互印证的时候,内心定然是 喜悦的。张之路的有老鼠牌铅笔吗,是一部具有侦探小说因子的成长小说。在 这本书的阅读中,我用这样的话题来带动学生根据书中情节(细节)进行预测的 能力:“有老鼠牌铅笔吗?”“对不起,我只有猫牌橡皮。”爸爸为了锻炼十二岁的男孩夏刚,让他独自出门旅游体验生活,说是到了 车站以后会有人用这样的暗号与夏刚接头, 可是,“猫牌橡皮”迟迟不现身。在 阅读的过程,你先后预测过哪些人可能是“猫牌橡皮”?线索分别是什么?对于学生预测能力的考查,也会出现在考试卷中。六年级下学期我出的一 道检测阅读力的试题,其中一

9、个小题是这样的一一认真阅读上面一张火车车票和火车站台通知,结合票面和移动字幕提供的信息,乘客看到站台牌后应该(向前、向后)走。(请在正确的做法上打“ /。)这道题的考查重点是学生根据已知推测未知的能力。移动字幕并未向学生提供全部信息:“号车厢”之前省去了“当前位置”;“-”之后省去了“ 16车厢向后”的信息。试题中所给出的是14车厢的车票,学生要作出正确的 判断,必须学会推测。策略2:确定重点一本书,一篇文章,一段文字,乃至一个句子,都有重点。读者是否能把握重点,决定了阅读理解的方向与深入程度。比如,理解句子:这繁花从树枝开 到树梢。不留一点空隙,阳光下就像几座喷花的飞泉。(冰心只拣儿童多处行

10、) 语文老师看到这样的句子,一般都不会放过,会问把什么比作什么,再进一步就 是这样作比有什么好处。要深入理解这个比喻,就得学会抓重点词。不会抓重点 的学生往往只能蒙咙地感觉,这个比喻句写了花的“多”一一其实,写花的“多”,并非是比喻的重点,不用比喻的部分“繁花”“从树枝开到树梢”“不 留一点空隙”都在写花的“多”。再细读不难发现,比喻部分的重点词在“喷 花”和“飞泉”,作者用“喷”和“飞”这样充满动感的词描写静态的花开,意在表现海棠的旺盛活力和蓬勃生机。由此可见,会抓重点的读者,对句子的理解更加精准。读文章亦是如此, 抓住了重点,才能理解作者的意图,建构作品的意义。文章重点在哪里? 一个显 著

11、的标识就是看文字的多少。的确,重点部分作者总会浓墨重彩,但也有这样的 例子,如苏教版教材的轮椅上的霍金,文章有两部分内容:一部分讲霍金是 物理天才,另一部分讲霍金是生活的强者。 两部分的字数差不多,但我们还是可 以通过关键处来判断文章的重点:第一处是过渡段,作者把“生活的强者”放在 后一层,符合重点“殿后”的原则;第二处是题目,如果作者的重点在“物理天 才”,题目用“宇宙之王霍金”更贴切。由此可见,作者写霍金的意图,并 非仅仅在物理天才一一物理天才绝不止霍金一个;而遭遇了生活的困境依然能成为物理天才的霍金只有一个。再如,读一本书,书中人物众多,也要学会判断重点人物。谁是主要人物?我教给学生的方

12、法是:主要人物很可能不是那个你最喜欢的人物,也可能不是那个最帅或者最漂亮的人物,主要人物往往是故事中变化最大的那个人物。 学生利 用这个知识经验去确定重点,建构意义,就能很好地把握一部作品的主旨。当然,阅读者的目的、兴趣不一样,即使同一篇文章同一本书,阅读的重点也会有所不同。在我眼里,红楼梦就是黛玉诗词的集锦;我的朋友某经济 学教授热衷于讨论林黛玉的家产到底哪里去了; 另一位对社会关系学感兴趣的老 师则会研究林黛玉是否适合做妻子。在确定重点的阅读中,我会指导学生启用“重新阅读”,同时运用画底线、 画圈、用荧光笔、贴便条等方式画出重点。I策略3:统整“统整”就是通过一定的线索将文中(书中)知识和

13、重要细节(事实)通过某个话题进行整合,从而帮助阅读者形成完整的认知, 提升洞察力。统整策略 的实施与运用,重点在帮助学生找到一定的线索。比如,阅读鲁滨逊漂流记,提出了这样的话题:什么是“漂流”?故事的主人公出生在哪里?他的一生漂流 过哪些地方?阅读爱丽丝漫游奇境记,就用这样的话题去统整:爱丽丝漫游 奇境,去了很多好玩的地方,也遇到了很多好玩的人,很多好玩的动物。请你列 出你觉得好玩的人、好玩的动物,说说他们好玩在哪里。这些话题,几乎都能把 整本书的主要情节贯串起来。贯串以后,还可以进行横向的、纵向的比较,从而 有新的阅读发现。策略4 :联结联结是相当重要的阅读策略。几乎所有的阅读理解,都离不开

14、联结。在指 导学生利用联结的策略时,教师的任务是通过话题设计帮助学生顺利地完成各类 联结,以使新知更快、更好地同化到已有的认知结构中。这些联结包括文中(书 中)的联结、和另一文章(另一书)的联结、已知事物和新资讯的联结、和生活 的联结、和世界联结等。如教学枫桥夜泊,首句的“月落乌啼霜满天”中“霜 满天”,与生活经验相联结,就能发现其中的矛盾之处:霜是水汽在温度很低时 一种凝华现象,一般凝结在植物或地表上。那么正确的表述应该是“霜满地”, 作者为什么要写“霜满天”呢?可见,“霜满天”并非作者亲眼所见,而是作者的一种感觉:凉意浸透全身,就像空气里也凝结着霜一样。这种特殊的感觉很好 地表现了作者旅途

15、的孤寂。再比如,教学林冲棒打洪教头可以通过这样的方式,帮助学生完成各 种联结:读故事的开端:“林冲遭受高太尉陷害,被开封府发配沧州”,小说的人 名,往往体现着人物的性格、预示着人物的遭遇。以“冲”字命名的人物,会有 怎样的性情?(和小说的知识联结)在这个故事发生之前,林冲与高太尉之间发生了些什么事?(和另一个故 事的联结)读林冲与洪教头相见的场面:在你的生活中有没有见过相似的情形?洪教头的心理状态,你是否体验过?(和自己的联结)想一想,这篇小说对你认识周围的人和世界有什么帮助。(和生活、和世界的联结)策略5:推论推论即是用相当多的证据,禾U用文本提供的信息对文本没有明确表达的信 息作出假设和判

16、断。它与预测的不同在于,预测的结果是文本后面明确表达的, 而推论则更多体现的是读者对文本作出的评价与反思。例如:阅读台湾作家凌拂的儿童小说打架,我设计了这样的话题让学生作出推论:让打架的两个学生 在心理辅导室面对面待4个小时,你觉得老师的这种处理方式好吗?请说出你的 观点,表达你的理由。在寻找支持观点的 N个证据时,我经常运用意见桌的形 式让学生寻找支持观点的证据。意见桌老师处理打架的方式是让我们到辅导室面对面 4个小时,你认为这种方式 好吗?运用推论这一策略的重点并不在于持什么样的观点,而是作出判断之前的 寻找理据。“有一分证据说一分话。”这样的阅读,培养学生的不仅仅是深人理 解文本的能力,更重要的是因此锻炼出来的思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活动策划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