卖木雕的少年教案

上传人:cn****1 文档编号:470567538 上传时间:2022-12-12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59.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卖木雕的少年教案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卖木雕的少年教案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卖木雕的少年教案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卖木雕的少年教案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卖木雕的少年教案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卖木雕的少年教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卖木雕的少年教案(1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7卖木雕的少年教学目标: 1、会认11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准确读写“游览、工艺品、名不虚传、游人如织、壮观、出售、摊点、陈列、构思、五官端正、观赏、清晰可辨、掏钱、即将、流露、一模一样、付钱、标准”等词语。2、准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积累词语。3、学习通过人物的言行体会人物的内心活动,感受卖木雕的少年对中国人民的友谊。教学重点、难点: 1、了解非洲人民同中国人民的友谊; 2、是通过人物的动作和语言揣摩人物内心活动; 3、是积累一些四字词组,并学会恰当地使用。教学时数:2课时。教学准备: Ppt课件,学生预习并查阅相关资料。教学方法:自主探究、读中体会。教学过程:一、复习,检查上节课

2、学习效果。1、读词语。驮着掏出犹豫诚恳遗憾宾馆标准 名不虚传游人如织十分壮观清晰可辨琳琅满目各式各样构思新奇栩栩如生仔细观赏爱不释手五官端正语无伦次2、自由读课文,读准字音,把课文读通顺。二、师:读了课文,你了解到南非的莫西奥图尼亚瀑布给游人留下什么印象?能用课文中的词语完成这个填空吗?()的莫西奥图尼亚大瀑布 ()的莫西奥图尼亚大瀑布()的莫西奥图尼亚大瀑布三、再次默读课文,了解这篇课文告诉我们一件什么事?课文写了“我”到非洲旅行时,想买(一个非洲木雕作纪念),又担心(路途遥远,木雕沉重),只好(放弃了这个打算)。为了不让(我带着遗憾离开非洲),买木雕的少年等待在宾馆前,(送给我一个方便携带

3、的木雕小象墩),从中能够看到(少年的美好心灵)。也反映了(这位非洲少年对中国人民的友谊)。五、简介木雕。课文用哪两个词语形容非洲木雕。六、只有领略了莫西奥图尼亚大瀑布的壮美,带回了精美的木雕,才不虚此行。1、不留遗憾。遗憾是什么意思?(生:惋惜)这个词出现在哪个自然段?(生:第九自然段)2、指名读第九自然段。遗憾在第九自然段出现了两次,分别指谁遗憾?(生:“我”和少年遗憾。)3、研读课文,体会“我”和少年的遗憾。(1)“我”为什么而遗憾?(生:我也为不能把这件精美的工艺品带回国而感到遗憾。)这工艺品指的是什么?(象墩)这象墩精美在哪儿?(找到相对应的句子。理解“栩栩如生”。)望着如此精美的象墩

4、,难怪我会如此喜欢,从哪儿能看出来?(爱不释手。)爱不释手是什么意思?“我”喜爱得拿在手里放不下,那是一种怎样的喜爱啊!指导朗读,读出喜爱之情。为何不能买下它?(默读第六、七自然段。指名学生说。)“我”对这个象墩如此爱不释手,两种想法让我左右为难,难以取舍,我犹豫了,甚至连说话都“语无伦次”。谁来读读这几句话?指名读,指导朗读。过渡:最后我还是决定不买这个象墩,板书(不买)。但心中仍留有遗憾,那少年呢?(2)少年为什么而遗憾?由于自己的木雕不能出售。板书(卖不成)找到少年说的话。a“买一个吧!”坐凳的主人是个十五六岁、五官端正的黑人少年。b那少年走到我跟前,诚恳地说:“夫人,您买一个吧!”(1

5、)比较两句实行朗读:读出两种不同的语气。(2)能够看出少年当时的态度怎样?(非常有诚意)过渡:当“我”放弃买少年的木雕后,少年虽有遗憾,但却问了句“您是中国人吧?”这是少年的猜测,我们读这句时语气应该轻一些。指导朗读。少年为何这样问?请同学们大胆猜测一下。七、过渡:少年真的仅仅由于没做成买卖而遗憾吗?会不会有其他的原因呢?作者放弃了这件精美的工艺品,我们也为他深感遗憾。不过,事情出现了转机。请同学们自由读第1015自然段,说说你觉得这位少年是个怎样的人?生读,回答,(可爱、善良、纯朴等)那么你是通过文中的哪些句子来体会到他的“可爱”呢?指名说。重点围绕以下句子实行交流体会。1、暮色中,我忽然发

6、现在一堆隆起的岩石上看样子,他是专门在这里等候我的。体会少年的诚意与纯朴。2、少年连连摆手,用不太标准的中国话说:“不,不要钱。中国人是我们的朋友。”(1)课件出示中国医生为非洲人民治病。(2)课件出示中国援建坦赞铁路,提供无息贷款9.88亿人民币,有64人为之牺牲。坦赞铁路促动了非洲的经济发展。(3)想象少年的内心独白。也许,少年曾听爷爷这样说过:中国人民和非洲人民自古以来就能友好往来。特别是近50年来,许多黄皮肤的中国人来到非洲协助我们,和我们齐心协力修建著名的坦赞铁路。八年来,我们亲如兄弟生活在一起,结下了深厚的友谊。坦赞铁路修好了,许多中国兄弟却倒下了,永远长眠在铁路下,再也不能回到他

7、们自己的祖国!不过多年来,他们仍不忘在医疗、卫生、教育等多方面协助我们。难怪中非领导会谈时,我们前总统满怀深情地说:“中国人民是我们非洲人民全天候的朋友!”这位卖木雕的少年,当他了解了这些后,面对着这位满心失望的中国人,他心里好受吗?(生:中国人给了我们非洲人民这么慷慨无私的援助,我看她带着遗憾离开,我感到不安)师总结:原来,少年的遗憾是因为“我”这个陌生的中国人!从少年的遗憾里,我们分明看到他的心里早已种下了一颗对中国人民友好的种子,他心里早已把中国人(生答:当作朋友!)也正因为少年认为中国人是我们的朋友,所以才由当初的“卖木雕”变成了现在的“送木雕”。(4)齐读10-15自然段,读出你的感

8、动,读出中非人民深厚的情谊。十、小结。一个普通的中国游客需要帮助的时候,少年热情地伸出了双手,因为我们是朋友!当非洲人民遭受苦难的时候,中国人民热情地伸出了双手,因为我们和非洲人民是朋友!愿中非人民友谊长存!板书设计27、卖木雕的少年卖木雕的少年说课稿东羊市小学 低语组 吴苗一、说教材 卖木雕的少年是人教版三下第7单元的第三篇课文。课文讲的是一位非洲少年对中国人民的友谊。“我”到非洲旅行时,想买一个非洲木雕做纪念,又担心路途遥远,木雕沉重,只好放弃了这个打算。为了不让我带着遗憾离开非洲,卖木雕的少年等待在宾馆前,送给我一个方便携带的木雕小象墩,从中可以看到少年的美好心灵。景色壮观的瀑布,栩栩如

9、生的木雕,晚风吹拂的夜晚,构成了一幅美丽的画面,也衬托了卖木雕的少年美丽的心灵。 本课叙述详略得当,作者对美丽的大瀑布风光一带而过,而是围绕课文重点,将笔墨放在选木雕、放弃买木雕、送木雕等内容上。其中选木雕和放弃买木雕为课文的3-9自然段;送木雕为课文的10-15自然段。14自然段的“我们是朋友”为文章的中心句,也是文章的主旨所在。课文还准确而得体地运用了许多四字词组,要注意让学生积累并学会使用。 为了突现印度少年的美好心灵,作者主要刻画了人物的言行外加外貌描写。 基于对教材的理解并结合三年级孩子的年龄特点,我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维考虑,站在“每堂课务必让学生学有所得

10、、学有所成、学有所获”的角度,我制定了如下的教学目标:1、学会14个生字,积累四字成语2、读好课文,抓住人物的言行体会人物的美好心灵3、感受中国和印度人民的友好情感。教学重点:抓住人物的言行体会人物的美好心灵教学难点:理解中心句,为什么说“我们是朋友”二、说教学法 为完成预定的教学目标,突出重点、突破难点,突显语文学科的本体特点,我打算从读入手,以求读中感知、理解课文,培养学生边读边想像的能力;并结合学生质疑,教师梳理来组织自己的教学,所以我采用了以下的教学方法:1、朗读体会法:通过抑扬顿挫、声情并茂的朗读,体会少年的美好心灵,拉近学生跟文本的心灵距离。2、形象感受法:语文是感性的语言。图画再

11、现构思新颖的坐凳,表演还原买木雕和送木雕的情景,定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3、质疑探究法:在学生自主学习的过程中,紧紧围绕“遗憾”和“朋友”,让学生自己去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研究问题,体现学生自主学习的特点,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 教师的教离不开学生的学,我们要将学习的主动权归还给我们的孩子,让他们在自己的课堂上“读、思、议、划、找”,培养他们自主探究,乐于参与的能力。三、说教程 带着这样的理念,我将本文的教学分为以下四大板块:1、 创设情境,导入课题 课前学生汇报自己收集的有关中国和印度友好往来的资料,是学生初步获得跟课文有关的资料。导入时,教师再系统地出示相关的资料,帮助学生拉近跟文本的距离,

12、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2、 初读课文,学习词语 这个环节,教师一定要舍得花时间给学生一定的朗读实践,使他们充分地钻研课文到底写了一件什么事,写了哪些人,并在读课文的时候认真的认读本课的生字。 初读课文的时候,我们还一定要让孩子讲清楚讲完整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获得对文本的整体感知。学习了词语,我将重心放在了文中的四字成语,如“名不虚传、游人如织”等,因为这是本文最大的语言特色。3、 紧抓“遗憾”,体会情感 抓“遗憾”组织教学是我教学的中心环节。 出示课文的第九自然段:我点了点头。少年的眼睛里流露出了一丝遗憾的神情。我也为不能把这件精美的工艺品带回中国而感到遗憾。 请学生认真的读这一自然段,读着读着

13、,同学们,你的脑海里出现了哪些疑问呢? 学贵有疑,学生们肯定会提出: 少年为什么遗憾呢?“我”为什么为不能把这件精美的工艺品带回中国而感到遗憾呢? 所有的答案都在书中,我们再好好来读读课文的3-8自然段找找答案吧!边读边找答案,在自己的答案边写上自己的批注,以此培养孩子们“不动笔墨不读书”的良好习惯。 我相信可爱的孩子们肯定会找到课文的第4自然段:“这些坐凳构思新奇,大象雕得栩栩如生。”文字毕竟是平面的,如何在学生的脑海里树立起立体的形象呢?而且三年级的孩子虽然已开始从形象思维像抽象思维过渡,可直观形象的物体还是会牢牢的吸引学生学习的注意力。教师适时出示自己事先收集的坐凳的图片,学生的注意力即

14、刻被这些构思新奇的坐凳给吸引住了。 是呀,坐凳如此构思新奇,怪不得“我”会“爱不释手”。于是又一个疑问自然产生了:“既然爱不释手,就买了呀,又为什么会有遗憾呢?” 学生再次读课文,先同桌互相演演课文的5-8自然段。再请两个孩子演,演好了之后,问问演“少年”的孩子为什么你的眼睛里流露出“遗憾”的神情。理解人物,不仅仅借助言行,更要走进人物的心灵深处。 那么少年和我一直遗憾下去了吗?有没有不再遗憾呢?带着这样的疑问我鼓励孩子们认真地读读课文的10-15自然段。 读吧,好好读再来好好演,在演一演中将学生再次带到当时的具体情境中,在演一演中帮助孩子们更深刻地体会“少年”的美好心灵。 这里有一个词,我觉

15、得我们值得非常注意,那就是“沉甸甸”。文中第10自然段说:少年将一件沉甸甸的东西送到我手里。啊!原来是一件木雕小象墩,和白天见到的一模一样,却只有拳头这么大。文中第6自然段也有个“沉甸甸”,是这样写的:我犹豫了:我即将回国,要带的行李已经超重,怎么能再带上这沉甸甸的象墩子? 让孩子们比较朗读这两部分。又有疑问了:大象墩沉甸甸还说得过去,为什么小象墩也沉甸甸呢?不是只有拳头大小吗?探究得知,原来小象墩并不沉甸甸,沉甸甸的是印度少年队我们中国人民那沉甸甸的友好情感呀! 于是中心句顺势展示课文的第14自然段:“我们是朋友!”我感动极了,连声说,“我们是朋友!” 文中连用了两个感叹号,表达了作者的强烈情感。孩子们,怎样的人你称之为“朋友”?你的朋友有谁?为什么中国人民和印度人民远隔千里会是“朋友”呢?在一次一次的解疑中感受中国人民和印度人民的友好情感。 最后再通读全文,在学生的脑海里留下课文的完整记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心理学 > 基础医学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