输电线路运行与检修.doc

上传人:新** 文档编号:470566612 上传时间:2022-07-30 格式:DOC 页数:24 大小:21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输电线路运行与检修.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4页
输电线路运行与检修.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4页
输电线路运行与检修.doc_第3页
第3页 / 共24页
输电线路运行与检修.doc_第4页
第4页 / 共24页
输电线路运行与检修.doc_第5页
第5页 / 共2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输电线路运行与检修.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输电线路运行与检修.doc(2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一章1.电力系统对架空输电线路的基本要求:1、保证供电安全可靠 2、良好的电能质量 3、经济供电。2.线路运行环境对输电线路的具体要求:1能耐受沿线恶劣气象的考验 2合理地选择导、地线的型式、截面和应力 3必须满足电气间隙和防雷要求:线路的电气间隙:主要指两方面,一是导线与导线、地线之间的距离要求;二是导线与杆塔接地部分、被交叉跨越物及地面之间的距离要求。 防雷保护措施主要有:避雷装置、接地装置及防雷保护装置等。4具有良好的综合性能:线路主要元件应能承受各种运行情况下的荷载作用。3.对架空线路运行导线及地线的要求主要有以下方面:保证安全的线间距离、弧垂、对地及交叉跨越距离,可靠的导、地线间的

2、连接和合理的导、地线配合要求等。总体要求:选择具有良好电气性能、机械性能和经济性能的导、地线,采用合理的施工工艺,保证安全可靠的运行参数(限距、弧垂、交叉跨越距离等)。选型的依据:主要从机械性能、防腐、防振及防覆冰等出发,根据所架设线路的控制气象及档距等,参照导线的物理机械性能进行选择。导线的选用原则:在确定导线截流量的基础上,综合考虑导线的经济电流密度、线路运行经验、环境条件、气象条件、综合造价等因素。保证:(1)导线材料应具有的导电率。(2)导线应具有的机械强度和耐振性能。(3)导线应具有一定的耐化学腐蚀能力。(4)导线材质和结构应保证线路造价经济。2、导线截面的选择直接影响线路运行的安全

3、性。属电气设计的内容。选择的依据:以不增加电压损失及危及线路安全运行为前提。A浪费有色金属,增加建设投资费用;A增加线路的电能、电压的损耗,甚至威胁线路的安全性。选择的基本原则:按经济电流密度选择,以机械强度、发热、电晕及电压降等技术条件来中以校核。以保证所选择的导线截面具有: 年运行费用低,符合总的经济效益。年运行费用为维持线路正常运行而每年所支出的费用,包括电能损失费、折旧费修理费和维护费等,其中前三项与导线截面有关。 对35kV及以上电压等级的线路,一般按经济电流密度选择导线截面。具有足够的机械强度所选的导线截面大于按机械强度校核所需要的截面。 SS 对于跨越铁路、通航河流、公路、通信线

4、路以及居民区的线路,规定其导线截面不得小于35mm2;线路考虑等电位作业时,其导、地线截面:钢芯铝绞线不得小于120mm2,钢绞线不得小于50mm2。运行中导线的工作温度不得超过其允许值按导线的发热条件进行校核。满足:在环境温度为25时,钢芯铝绞线、铝合金绞线最高温度不超过70; 大跨越及事故情况下:最高温度不超过90;铜绞线最高温度不超过80;钢绞线最高温度不超过125;耐热铝合金绞线的最高允许温度为150200。应保证110kV以上线路运行中不发生电晕现象按电晕条件校核。除此之外,超高压线路(750kV以上)的导线截面还应按无线电干扰条件和电晕噪声校验导线直径;在配电网中还必须按电压损耗选

5、择和校验导线截面。导线的线间距离:包括导线间的水平距离、垂直距离和水平偏移距离。确定的依据保证足够的电气间隙,确保导线间、导线与杆塔接地之间不发生闪络事故。即: 导线风偏后对杆塔的最小空气间隙满足规程要求; 档距中央导线之间不得发生闪络和鞭击现象。导、地线的连接要求;(1)避免不必要的接头:同一档距内,一根导线上只允许有一个直线连接管和三个补修管;当张力放线时不应越过个补修管。(2)接续管或补修管与耐张线夹间的距离不应小于15m;接续管或补修管与悬垂线夹的距离不应小于5m;接续管或补修管与间隔棒的距离不宜小于0.5m。(3)重要跨越档内不得有接头如跨越公路、铁路、桥梁、通航的河流、送电线路及弱

6、电线路、特殊管道及索道等时。(4)质量要求 接头机械强度不得低于原导线强度的90%;接头部位的电阻、电压值与等长导线的电阻、电压的比值不得大于2.0倍。 3.架空线路绝缘子和金具的要求 各类绝缘子主要性能指标 什么是热机性能绝缘子的作用:支持导线,使导线(或带电部分)与杆塔(大地)绝缘。保证线路具有可靠的电气绝缘性能,以确保导线与杆塔间不发生闪络。类别:陶瓷 钢化玻璃 合成材料绝缘子的运行工况:承受运行电压、过电压及导线张力、自重及其它附加荷重(如安装荷载)且通过导线传递;承受风、冰(雪)载荷等机械荷载,并受气温变化和周围环境的影响。 基本要求:1)足够的电气绝缘强度 2)能承受一定的外力机械

7、负荷3)能经受不利的环境和大气条件(温度、湿度)的变化,耐腐蚀、抗老化等。具体要求:1、选材合理 2、合适的结构及片数(一般情况:按电压等级选取绝缘子片数。110kV:78片。 220kV:1314片。 330kV:1718片。 500kV:25-27片 750kV:32片 严重污区:采用防污绝缘子或合成绝缘子。一般地区:35kV以上:悬式绝缘子、耐张绝缘子 )3、良好的机械性能 4、良好的电气性能和绝缘强度 5、热机性能要求 6、绝缘子的抗劣化性能 7、其它要求:(1)绝缘子必须满足电晕和抗无线电干扰的要求 (2)绝缘子附件的防腐、防锈要求:如弹簧销、钢帽和球头部位。(3)玻璃绝缘子的自爆率

8、应控制在一定的范围内;目前国产玻璃绝缘子自爆率已到0.01%0.04%。(4)外观要求:不得有裂纹、损伤、闪络烧伤痕迹等。 热机性能:绝缘子能承受因温度变化所产生的内应力负荷的能力热机试验项目有二:1) 机械交变循环试验检验绝缘子在机械和温度变化情况下的性能。2)温度冷热循环试验(70温差形式试验)绝缘子的抗劣化性能 保证长期处于高压场强、机械荷载和大气作用下的绝缘子性能不随时间的推移而劣化,延长绝缘子的使用寿命。4.对金具的要求:(1)足够的机械强度 (2)外观状态良好 (3)导电的金具要有良好的的导电性 (4)安全可靠,安装方便快捷 金具的作用:将杆塔、绝缘子、导线及其它电气元件按照设计要

9、求连接组装成完整的送电体所使用的零件(金属零件)。金具的运行工况:承受各种机械荷载的作用,如拉、压、弯、扭、剪、冲击等。 5. 对杆塔的要求:要求:视杆塔的型式不同而有所差异。(1)有足够的机械强度(2)工作状态良好,满足运行规程的要求(3)自身的状态(表面、外观)良好:无缺件及严重锈蚀等。 杆塔的作用:其是输电线路的主要部件之一,主要用于支持导、地线,使其保持一定的线间距离及对地交叉跨越物之间的安全距离等。杆塔的工况:承受各种机械荷载的作用,如自重、导线及地线的比载以及压、弯、扭等。6.架空线路接地装置的要求: 一、架空线的接地装置形式选择(土壤电阻率r100W.m的潮湿地区采用自然接地;1

10、00 W.m r300W.m的地区:除利用铁塔和钢筋混凝土杆的自然接地外,还应设人工接地装置,接地体埋设深度不宜小于0.60.8m在300r2000W.m的地区,一般采用水平敷设的接地装置,接地体深度不宜小于0.5m。在r2000W.m的地区,可采用68根总长度不超过500m的放射形接地体或连续伸长接地体;放射形接地体可采用长短结合的方式。接地体埋设深度不宜小于0.3m。居民区和水田中的接地装置,包括临时接地装置,宜围绕杆塔基础敷设成闭合环形(后面还有几条字多在此不列) 二、符合输电线路杆塔的接地电阻值要求 三、符合架空送电线路运行规程对接地装置的要求(接地装置什么情况下必须检修?): (1)

11、接地电阻大于设计规定值。(2)接地引下线断开或与接地体接触不良。(3)接地装置外露或腐蚀严重,被腐蚀后其导体截面积低于原值的80%。第二章故障与缺陷的区别与关系 1.线路故障的概念组成输电线路的元件完全或部分丧失其规定功能而引起的线路异常工作状态。主要有短路、断路、接地等三类。具体表现有:线路跳闸、停电、降负荷运行、供电质量降低、电网异常等。 (电能质量标准:电力系统中交流电压、频率和电压波形应保持在一定的允许变动范围内)线路缺陷:运行中的线路设备及部分,凡不符合有关技术标准规定者,都叫做线路缺陷,线路缺陷一般按其严重程度分为一般缺陷、重大缺陷和紧急缺陷(也称事故缺陷)三类。 2. 故障的主要

12、原因与分类(填空或简单):1、自然(客观)原因):v:大风倒杆、断线;均匀微风微风振动疲劳断线等;不均匀覆冰伴有中等风速时舞动:闪络放电、杆塔过大的动载荷断线、金具破坏等。b:过大的覆冰弧垂,s,H短路、闪络烧伤导线过载断线、倒杆等t:气温过高:f、H气温过低:f、s雷击、鸟害、水灾、地震、滑坡、环境污染等。2、人为(主观因素)原因:设计缺陷 制造缺陷 施工隐患 操作失误 外力破坏 组成元件的质量不合格 运行维护不当等线路的常见故障:雷击故障、污闪故障、大风故障、振动故障、覆冰故障及其它故障等。主要以季节性故障为主,故障的主要表现形式:跳闸、元件损坏等。3.雷击:线路遭受雷击的形式:(1)感应

13、雷(2)直击雷(分为反击和绕击两种:反击-雷击线路杆塔或避雷线时,雷电流通过雷击点阻抗,使该点地电位大大升高,当该点的电位与导线的电位差超过绝缘的冲击放电电压时,将会发生闪络,这种情况通常称为反击;绕击-是雷电直接击中导线,或绕过避雷线击中导线即发生绕击。)(3)逆流雷(配电线路上)4.输电线路雷击故障的原因:(1)线路绝缘水平低(2)带电部分对地间隙不够。(3)避雷线布置不当4)避雷线接地不良或避雷线与导线间的距离不够(5)线路相互交叉跨越距离不够(6)线路防雷薄弱环节措施未到位(7)线路处于雷击活动强烈区。 5.雷电参数:1、雷电流通道波阻抗2、雷电波的波形3、雷电流极性其表征雷云所带电荷

14、的极性。4、雷暴日某一地区的雷电活动强弱的评价指标。6.绕击与架空地线保护角的关系:保护角地线与边导线的连线与地线对地垂线间所夹的锐角a。希望a小些为好。a,边导线得不到完全保护。a,增加杆塔的高度线路建设投资费用。7.防雷的四道防线:(1)避雷线防止线路遭受直击雷,引雷入地;(2)改善线路的接地或加强线路的绝缘保证地线遭雷击后不引起间隙击穿而使绝缘闪络;(3)减小线路绝缘上的工频电场强度或采用中性点非直接接地系统保证即使线路绝缘受冲击发生闪络,也不至于变为两相短路或跳闸。(4)采用自动重合闸或采用双回路或环网供电保证即使线路跳闸也不至于中断供电。 8.降低反击率和绕击率的措施9污闪污闪绝缘子

15、因染污,在一定条件下产生的,在正常运行条件下沿绝缘子表面闪络放电的现象。污闪故障因污闪而导致的接地、线路开关跳闸、导线烧伤、供电中断等的现象。二者的区别(名词解释或判断)污闪的四个阶段:1)绝缘表面的积污;2)绝缘表面的湿润;3)局部放电的产生;4)局部放电的发展。污闪事故的充要条件:一是大气污染造成的绝缘子表面积污;二是能使积聚污秽物质充分受潮的气象条件。防污措施(爬、扫、涂)解释内涵:调整爬距,定期清扫,涂抹硅油涂料等国家电网公司防污治理的基本原则:“绝缘到位,留有裕度”。即依靠设备本体绝缘水平抵御恶劣自然环境导致的污闪;不把绝缘设计建立在大规模清扫工作(一年一次)的基础上;留有裕度则是为

16、了预防大气污染日益增长和可能出现的灾害性天气(包括灾害性天气带来的湿沉降)。防治污闪工作的目标:(输电线路运行管理规程,国家电网公司):(1)杜绝500kV及300kV线路污闪停电事故和电网大面积污闪停电事故。(2)最大限度地降低线路污闪跳闸率,各网省公司的线路污闪跳闸率应控制在:500(含330)kV线路0.05次/100kma ;110220kV线路0.1次/100kma 。注:35kV、66kV线路暂不考核污闪跳闸率。污闪与雷击闪络都与什么有关:运行状态,气象条件等。跳闪 爬闪污闪与雷击闪络的判别: (1)发生的条件:运行条件、气象条件、时间段及季节等。(2)绝缘子上留下的痕迹:污闪发生在运行电压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资格认证/考试 > 自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