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特色学校汇报材料(简化版)

上传人:M****1 文档编号:470563533 上传时间:2023-01-11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27.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区特色学校汇报材料(简化版)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区特色学校汇报材料(简化版)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区特色学校汇报材料(简化版)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区特色学校汇报材料(简化版)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区特色学校汇报材料(简化版)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区特色学校汇报材料(简化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区特色学校汇报材料(简化版)(1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和融特色学校在创建中的探索和思考白云区太和一小特色是自然而然孕育的过程。十年,既漫长而又短暂,我校的特色发展经历了从质疑、认同、协作、收获这么一个过程。一路走来,在“和谐共生,融会贯通”办学理念的引领下,我们充分利用地域丰富的客家文化资源,开展活动,滋养着“和融教育特色.现就我校特色学校创建的过程和各位同仁一起探究。一、特色学校创建的萌芽阶段(一)对学校文化特色的思考一个国家有它的文化,一个民族也有它的文化.文化是什么?著名作家冯骥才说得好,文化似乎不直接关系国计民生,但却直接关系民族的性格、精神、意志、思想、语言和气质.抽出文化这条筋,民族将成为植物人.显然,一所学校,也需要文化,以文化成

2、就教师教育人生的精彩,成就孩子幸福快乐的人生,成就学校的可持续发展.客家,是汉族八大民系之一。客家人是入粤较晚的一支民系,当中原已昌明于世时,岭南乃是“魑魅为邻”的“瘴疠之地”。客家祖先凭借勤劳的双手、黄河文化与智慧,谋求安身繁衍之地.自唐宋至明清漫长的历史时期形成了客家文化,是中原古文化的延伸与扩展. 今天,客家人已经遍布全球五大洲,人数达数千万。历史上的客家先民,凭着开拓进取、吃苦耐劳的坚韧毅力,以其勤奋和智慧,在恶劣的环境中创造了灿烂辉煌、独具一格的历史文化。在新课程改革的今天,我们的学生作为文化继承者的同时也应担起传播文化的责任,文化创新与文化传承是交织在一起的.那么,今天的客家子孙,

3、如何去弘扬这一绚烂的客家文化呢?教育是最根本的方式之一。(二)学校文化特色的发展探索及演变历程2005年6月和12月,学校分别通过了广州市一级学校和广东省一级学校的评估,一年两个台阶,学校无论从校园环境还是设施设备、教师素养等方面都得到了较大的改变和提升,尤其是学校德育工作所呈现的教育特色得到了评估组的高度好评。然而,作为学校的管理者,我当时提出,如何打造真正意义上的省一级学校?这是摆在学校班子面前的重要工作。但是,有一点,我从到一小的那一刻起,就清晰地意识到,一所被称得上名校的学校,必须有自己文化底蕴、文化内涵!1、创建学校文化特色的心路历程初试、挣扎、萌芽我于2004年2月调到太和一小担任

4、副校长,同年9月至今担任校长。刚上任,2005年,由于太和镇要创建教育强镇,要求太和一小必须在2005年要完成广州市一级学校和广东省一级学校的评估,完成教育强镇和强区的创建工作。我瞬间感受到了这份沉甸甸的责任。学校要上等级必须要有自己的办学特色,我找来班子成员、老师举行一次次的研讨,查阅档案,并对太和镇周边的资源进行分析,同时把特色工作定位为两个目标,一是找到突破口,保证能完成这次评估任务:二是寻求有利于今后可持续发展的方向。首先,结合本校是广州市绿色学校及所处地理位置的实际,构建出我校一至六年级环境教育校本课程(试用本),其次,利用社区地域资源,萌发了想把客家山歌作为学校特色的念头,虽然当时

5、这一想法受到了班子的质疑“有什么可能每个学生都会讲客家话?不行”,但我坚信 “民族的才是世界的”这句话的道理,这是难得的地域资源,关键是如何找到切入点.为此,我找一些比较熟悉客家的老人聊聊,从中得到一些启发。在纠结中也有幸遇到了一位从事校园文化建设的朋友,当我把自己的想法跟他提出来时,他十分高兴地说“好啊!客家文化”,那一刻,我的心豁然开朗,兴奋不已。2、创建特色学校探索中的不断发展及演变过程(1)特色项目露峥嵘客家山歌初试啼声。2006年白云区举行合唱节,在两首参赛歌曲中,尝试推出一首客家山歌。排练出两首合唱歌曲客家山歌唱乡情给未来一片绿色,并邀请了太和民间私伙局的老师傅为我们伴奏,结果收到

6、了预想不到的成功.评委们给予高度评价“将客家山歌搬上白云区合唱节舞台,是白云区合唱史上历史性的突破,是原生态的唱法和合唱发声的结合,也是客家山歌发展的新尝试,这种将乡土音乐和合唱相结合的方法值得大家学习。一曲成名,也更坚定了我校打造客家文化特色的决心。特色刺绣女儿红.一开始,为了把我们的校园装扮得更漂亮,学生们从家里找来了各种各样的富有客家特色的装饰品,其中有筛子、有斗笠、客家服饰等,客家服饰上有许多精美的刺绣,看到这些物品,我们突发奇想,何不用这些材料让学生来装扮我们的校园呢?作为过去的客家女子,个个心灵手巧,哪个不会针线活这女儿红。于是有学生想到了用毛线、竹制品来刺绣.我们成立学校刺绣兴趣

7、小组,引导学生在竹制品上用色彩鲜艳的粗毛线来进行刺绣.经过多年的实践,同学们不断推陈出新,也从刺绣到编织,品种可多了.(2)特色课程显精彩我们从一开始单一利用客家山歌、刺绣等打造学校第二课堂,其过程可谓曲折艰辛.首先是在原有的教材中寻找切入点,渗透客家文化教育,使学生对客家人紧密团结、爱国爱乡、吃苦耐劳、乐观向上的民族精神加深了认识,收到了较好的效果。渐渐地我们不在满足于简单的课堂渗透,将重点放在了校本课程的开发,针对本地特色及所处地理环境和社区实际,从最初构建出我校一至六年级环境教育校本课程(试用本),直到今天编写出学校客家文化特色校本课程客乡韵,本教材共有三册,供低、中、高年级使用。凸显出

8、浓厚的客家特色,促使同学们深刻领会客家精髓,传承客家优秀文化。(3)办学理念在升华我校创办之初,提出了“人人能成功,人人能成才”的办学理念。这一理念所要达到的理想目标是:让所有学生学会做人,学会求知,学会劳动,学会生活,学会健体,学会审美,享受成才、成功所带来的幸福。基于此,我们认为,作为地处客家地区的我校,用文化育人,用具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客家文化育人,打造学校办学特色。基于此,从学校所处的优越的自然条件和乡土资源的角度出发,确立了“生态养德,文化育人”的办学思想,但是,在我校申报广州市德育示范学校的白云区课改实验学校两大评估中,专家们都有同感,此理念给人予“两张皮的感觉,再加上我自己总想

9、用两个字来概括学校的办学特色却一直不能如意。直至有幸接触到中国教育协会的孙老师和深圳名校长多人,在与他们的一次次碰撞中才最终提炼出“和谐共生,融会贯通”的办学理念,打造“和融教育”。太和镇始建于道光年间,其镇名蕴含着“太平和睦”之意。“太和的“太”是最、极致、高、大,象征宇宙万物.“和谐也;“和”乐之本也,和谐、和美、和睦,乃中华民族的核心。太和:是“和”的最高境界,代表天地人和,宇宙万物和谐。太和镇是著名的客家之乡,常住人口中客家人占全镇人口的72,再加上近年来房地产市场的开发,融入了来自江西、福建、广西及广东的梅州、河源、新丰等地的大批客家人,形成了相互交融的祥和之地。客家人历经几次迁徙,

10、都能融入到当地的文化中。“融”,体现了客家人“三思方举步,百折不回头”的民族精神 .我们的“和融”揭示了地域文化的特质.“和融”包含着三层深刻的含义:一是源自客家文化所代表的“和谐共进、开放包容”的人文精神,二是源自地域文化所蕴含的“盛世祥和、融聚发展”的文化特质,三是反映出学校所呈现出的“和乐融融、凝心聚力的爱家情节。对于学校而言,“和融文化的本质是倡导一种教育理念,其内涵就是”和融”教育。二、特色学校创建的收获阶段(一)客家文化滋养下的“和融“教育基于学校优良的历史传统文化、地域文化内涵以及自身优势,在客家文化滋养下,着力创建“和融特色学校。 1、完善制度与机制,为打造“和融”教育特色学校

11、提供保障学校从2004年开始,就挖掘颇具地方特色的客家文化资源创建特色学校;按照“特色项目特色课程特色学校”的发展策略,制定出切实可行的创建特色学校的规划和方案,把“客家文化”中的客家山歌、客家刺绣、客家饮食等作为特色项目,在人力、物力、财力上提供保障,确保了创建特色学校工作有章可循,形成了管理的整体效应。2、客家特色校园文化,营造不一样的校园环境环境是无声的老师,发挥着潜移默化的教育功能。笔者将学校整个校园文化的规划以“五园一厅一廊一站一馆一室”为主线.“五园”指的是荷香园、榕景园、尚美园、崇文园、百和园,一厅是客家历史展厅,一廊是客家文化长廊,一站是红领巾驿站,一馆是客家历史博物馆,一室是

12、客家风情室。值得一提的是红领巾驿站和风情室。原来分别是一条排水沟和老师旧的办公室,经过合理的改造,利用废旧的学生电脑桌,变成了孩子们最喜欢的地方。广州日报记者在对该校进行采访后写到“这哪是一所学校,这分明是一座客家风情园”。3、营造和谐共生的课堂氛围,打造不一样的课堂学校的课堂体现学校的文化。追求以尊重、合作、成长为原点的“和融”课堂,落实“和谐共生、融会共生”的办学理念,形成“边导边学,反馈提升”的教学模式,使“和融”课堂成为以生为本、合作探究、快乐成长的课堂,教师教育观念焕然一新,学生呈现“主动、灵动、互动”的学风,课堂充满欢声笑语。在各科教学中有效渗透特色教育内容,编写出“和融文化教育校

13、本课程,如客乡韵、客家山歌童谣集等,着力打造不一样的课堂。就连上下课的铃声也设置成优美的客家山歌,每当铃声响起,孩子们就不由自主地唱起来.4、依托客家文化艺术,开展不一样的活动客家文化,绚丽多彩。客家山歌蜚声海内外,客家童谣、客家谚语是客家人长期生活、经验的结晶。其饮食文化、建筑、民俗风情、手工艺术等脍炙人口。学校依托客家文化艺术,开展了不一样的活动。(1)校本为根,培养学生艺术潜能。老师们通过广泛发动学生征集、访问资深老人、到梅州河源采风、到村头巷尾感受等形式,把收集到的客家山歌进行整理,编成校本课程;在原有唱法的基础上,赋予客家山歌以新的元素,根据学生自身的嗓音特点,采取原生态唱法,对学生

14、进行指导。根据客家风俗创作出舞蹈客家娃、客家打饼娃、客家妹子书香情等,呈现出浓浓的客家韵味,还有学生们用竹箕、竹制品等创作的刺绣、用废旧纸皮制作的凉帽等,别有一番风情.(2)兴趣为轴,促进学生个性发展。我们以兴趣为轴,充分尊重和培养学生的兴趣、爱好,聘请家长和社会热心人士担任校外辅导员.开设客家山歌、舞蹈、刺绣、编织、美术、书法、厨艺等兴趣班,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喜好去选择,激发起主动寻找知识的心理驱动力,进而促进个性的发展。涌现了湖南籍小姑娘成为名响广东的客家山歌领唱、“小男子汉成为刺绣高手的佳话。(3)活动为媒,增强自信心。在社会实践基地活动,孩子们都是兴致勃勃的。在寿星大厦为老人表演的客家山

15、歌、舞蹈,令老人们笑逐颜开;在文化广场的表演,为孩子们提供了展现才华的天地;“寻找客家足迹的春游活动让孩子们其乐无穷. 5、创建书香校园,彰显书香意蕴学校围绕特色主题,把握住客家人以读书为荣的思想,开展了创建书香校园活动。学校的“红领巾驿站”设有书香小栈,学生每天都可以到这里看书、每天有30分钟的大阅读时间,每学期抽查学生对国学经典的掌握情况,让孩子们沉浸于书香的快乐中。6、以科研引领,激发学生求知的欲望教育科研历来是引领学校走向成功的阶梯,也只有教育科研,才能使学校对学生进行客家文化教育不断走向深入,并达到强化实效的目的。学校成功完成了广州市“十五规划课题“小学课堂开放性教学研究”,构建出开

16、放性的教育空间、开放性的教学内容,多元的学习方法。广东省级德育课题“农村小学实施客家文化教育的研究,使该校利用客家文化资源实施“和融教育更具系统性和科学性。该校还申报了教育部和文化部的重点课题“非物质文化遗产在校园传承的研究的子课题“客家山歌在校园传承的研究”,也使我们接触层次更高的专家,老师的视野更加开阔。2010年该校还与罗岗区金坑小学结对,一起探讨农村小学依托乡土资源,促进农村学校内涵发展的有效途径。 (二)创建“和融”教育特色学校的成果客家文化中的崇文、养德、尚美、求真等丰富的内涵,符合时代教育的需要,切合学校的实际。近十年来,学校对客家文化教育的追求与坚持,滋养着“和融”教育,使学校在特色学校的创建上,迈出了坚实的步伐. 1、综合活动显特色学校的综合实践活动,是以体验式活动为主。让孩子们亲自到谢家庄祠堂调查客家建筑的构造与内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创业/孵化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