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标_人教版初中七年级历史上册第18课《民族融合》教学设计

上传人:枫** 文档编号:470562835 上传时间:2022-12-25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53.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新课标_人教版初中七年级历史上册第18课《民族融合》教学设计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新课标_人教版初中七年级历史上册第18课《民族融合》教学设计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新课标_人教版初中七年级历史上册第18课《民族融合》教学设计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新课标_人教版初中七年级历史上册第18课《民族融合》教学设计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新课标_人教版初中七年级历史上册第18课《民族融合》教学设计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新课标_人教版初中七年级历史上册第18课《民族融合》教学设计》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新课标_人教版初中七年级历史上册第18课《民族融合》教学设计(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人教版初中七年级历史上册?政权分立与民族融合?教学设计教学目标:一知识技能:1、 了解自东汉末年至南北朝历史开展的大概脉络,理解三国鼎立局面形成的历史原因。2、简述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及对历史开展产生的影响。3、从东汉以来少数民族向内地迁徙与江南经济的开发、孝文帝改革等事例中,理解中华文明的开展与高度繁荣是在各民族不断交往、融合中实现的。二过程方法:1, 充分运用历史资料了解三国局面形成的史实;2, 初步了解三国中重要历史人物曹操、诸葛亮、刘备、孙权等在文学中的描写与历史原貌之间的区别;在学生讨论、比照、观察过程中,使他们初步学会运用历史的辨证的眼光看待历史人物;3, 培养学生形象思维能力,使他

2、们逐步学会对历史问题进行理性的思考。二教材分析 : 教材描述了东汉后期至南北朝时期,各地割据,战乱频繁,政权分立,最终形成了三国鼎立的局面。同时,通过少数民族内迁、北方人民南迁的史实,重点强调这一时期中国古代社会的经济重心开始逐渐南移。而北魏孝文帝的改革那么反映了少数民族与汉族之间的融合。三教学设计 : 充分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为学生创设一种历史情境,激发学生的兴趣,刺激学生的有意注意。讨论题的设计,有目的地引导学生去探究。在讨论中,既可以解决教学中的重点、难点问题,又可以培养学生交流、合作的意识。教学重点:三国鼎立的形成;江南经济的开展;北魏孝文帝改革促进民族融合。教材分析:?三国鼎立?这一

3、课是七年级第四单元的第一课,主要介绍国家从分裂到局部统一的过渡时期的历史。东汉末年,群雄并起,国家陷入分裂割据局面,战乱给人民带来深重的灾难,但少数民族入主中原,促进了民族融合。三国鼎立是东汉末年军阀混战的必然结果,它的形成实现了几个大范围的局部统一.这课内容为教材以后学习“西晋的统一奠定了根底,三国鼎立正是在大分裂时期实现了局部统一,从而为西晋的短暂统一和经济的开展奠定了根底。因此“三国鼎立揭开了中国大分裂和大融合的序幕,起着承上启下的历史作用。教材简单介绍了两次重要的战役:官渡之战和赤壁之战。这两次战役与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有着直接的因果关系。官渡之战为曹操统一北方奠定了根底;赤壁之战为三国

4、鼎立局面的形成奠定了根底。课标要求:1.了解曹操统一北方、赤壁之战、三国鼎立形成的史实。 2.知道曹操屯田、诸葛亮治蜀、卫温到达夷州等根底知识。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1官渡之战和曹操统一北方;赤壁之战和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2提高学生对重大历史事件的表述能力。3通过对曹操一胜一败原因的分析提高学生分析历史现象,透过现象抓住本质的能力。通过对历史史实和文学艺术作品中描述的情节的比拟,提高学生对历史事实和文学创作的分辨能力。2过程与方法:1、突出学生主体地位,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从而培养他们自主学习的良好习惯及解决问题的能力。2、学生通过课堂分组讨论,学会与他人合作交流、共同探索知识的能力

5、。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1明确曹操统一北方以及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是由割据走向局部统一、由混战走向相对稳定的过程。培养辨证看问题的能力。2 用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正确评价曹操和诸葛亮;通过对曹操、诸葛亮等历史人物的评价,使学生认识到评价历史人物时,进一步理解 杰出人物对推动历史开展进程所起的进程。教学重点:曹操统一北方、赤壁之战以及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教学难点:1、曹操统一北方的原因和怎样看待三国鼎立这一局面。2、如何全面评价曹操等历史人物。教学过程: 导入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问:你知道三国中的哪些人物、故事?学生答复:诸葛亮、吕布、张飞、关羽等,桃园三结义;三顾茅庐;草船借箭;煮酒论英雄;三

6、气周瑜;临终托孤空城计等等。 三国演义中的故事有真有假,哪些是真的?请大家随我一起进入真实的“三国!出示课题导入二:温故检查 导入新课: 同学们,学习了秦汉时期的历史,我们都知道这一时期的主要特点是什么? 统一国家的建立教师要进行强调;秦汉时期是我国封建社会的第一次大一统时期。之后,我国进入了一个政权分立和民族融合的时期,即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从今天开始,我们将学习这一时期的历史。 一、 自主探究,合作交流:1、 官渡之战: 出示?东汉末年军阀割据形势图?,引导学生想象:假设你生活在东汉末年,你的生存环境将是什么样?你的愿望将是什么呢?学生读图并结合课本第一段文字答复。 教师总结:东汉末年,群

7、雄并起,各割据势力为了扩张势力,彼此征战,使得黄河流域的人民饱受战争之苦,社会生产力也遭受到严重的迫害,人民群众渴望早日结束战乱,实现统一,重过安定的生活。学生思考并答复:从图上的形势分析,当时有哪些割据政权最有实力、最有可能完成统一北方的使命?曹操、袁绍为了控制和统一北方,曹操和袁绍展开了剧烈的争夺,官渡之战随之爆发。你知道官渡之战的情况吗?让学生自学课本第二自然段并填注?同步学习与探究?相关内容,看哪一小组填写的又快又好。 东汉末年,政局混乱,军阀割据混战。 背景 _一带的_人物势力不断增强,河北一带的_势力很大。过程 时间_年。 交战双方_、_。结果_。 影响 :曹操逐步统一北方。官渡之

8、战,曹操以少胜多打败了袁绍。那么,曹操为什么能以少胜多打败袁绍呢?失败的原因:曹操胜利、袁绍失败的原因非常清楚。诸葛亮?隆中对?所提到“曹操势不及袁绍,而竟能克绍者,非惟天时,亦人谋也。袁绍的谋士许攸降曹并建议偷袭乌巢,是官渡之战曹操取胜、袁绍失败的关键。 官渡之战后,曹操在北方再无敌手,又过了七年,曹操率领大军征伐当时东北方的大患乌桓。平定乌桓叛乱、消灭袁绍剩余势力之后,根本上统一了北方。在班师回朝途中,他诗兴大发,写下了著名的诗歌?龟虽寿?,出示:“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曹操当年已经53岁了,在当时年纪已不小了,他不在家享受荣华富贵,还有什么样的“雄心壮志呢?向南进攻或统

9、一全国。大家想想,由此他抒发了什么情感?表现了什么精神?抒发了曹操建功立业的雄心壮志,表现了他老当益壮的精神。表现了曹操为统一国家努力奋斗、积极进取的精神。那他将遇到的对手是何许人也?他们之间又爆发了什么战役?孙权、刘备,赤壁之战2、赤壁之战让学生自学“赤壁之战一目,并填注?同步学习与探究?相关内容,让小组之间展开竞赛。 背景: _之战以后,曹操消灭了袁绍的剩余势力和其他军阀,根本统一了_。 时间:_年战争双方及结果_。 曹操退守_一带,不再轻易南下。 影响: 孙权在_的势力得到稳固。 刘备占领_、_的大局部地区,有又向西进占_。官渡之战赤壁之战曹操袁绍曹操孙刘联军政治:挟天子以令诸侯,招贤纳

10、士;经济:实行屯田,奖励农耕。 骄傲轻敌、听不进正确意见。主观方面:兵多将广-骄傲轻敌; 客观方面:士兵多为北方人,水土不服;不习水战。 组成联军,战略得当;人少力弱,利用气候、地理条件;采用火攻,战术得当。多媒体显示:分析讨论:官渡之战曹操以少胜多,而赤壁之战曹操又以多败于少。你认为原因何在呢?学生展开讨论,发表见解 赤壁之战以后曹操不敢轻易南下,他统一全国的希望成为泡影;孙权和刘备的势力得以稳固;孙权、刘备、曹操成为当时最具实力的军事集团,各有攻守。三股政治势力旗鼓相当,任何一方都无力完成统一大业,所以说赤壁之战为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奠定了根底。3、 三国鼎立的形成赤壁之战以后,曹操不敢轻易

11、南下,他统一全国的希望成为泡影。孙权和刘备的势力得以稳固,但也无力完成统一全国的重任,三股政治势力旗鼓相当,势均力敌,三分天下初露端倪。 让学生自学本目第一自然段,并归纳填写如下表格。国号建立者 时间 都城 魏 蜀 吴 学生结合?三国鼎立形势图?看书讨论,并自己动脑动手,设计一幅三国鼎立的示意图,要求表达建立人、建立时间、都城名和相对位置。完成后,将自己的成果的小组内交流。每组将认为设计的较为优秀的作品再进行全班展示。魏 时间_ 人物_ 都城_ 蜀吴 时间_ 时间_人物_ 人物_ 都城_ 都城_ 三国中那个都不能取得绝对的胜利,为了在剧烈的竞争中生存和壮大,三国的统治者都注意开展生产。请学生自

12、己归纳总结,并填注?同步学习与探究?相关内容。4. 三国时期的经济和外交 1.魏国重视农业和水利工程,北方经济得以恢复开展曹操迎献帝于许昌后,以夫定国之术,在于强兵足食为方针,在许昌附近实行屯田。结果募民屯田许下,得谷百万斛。因此,曹操设置田官于各州郡内,招募流民屯田,把屯田制加以推广,以改东汉末年军阀混战所做成的白骨露于野,千里无鸡鸣的境况。正因屯田制之成功,地方变成农官兵田,鸡犬之声,阡陌相属正因采取屯田措施,使北方的社会转向稳定. 2. 蜀自古以来已有天府之国的美名,用以宽制宽之政策以治蜀,逐引致豪强垄断土地及山泽资源,因而减低税收。 自刘备占领益州后,诸葛亮及法正一改以往弊政,打击豪强

13、,并曾采用闭关息民,务农殖谷。又在都江堰设堰官,管理农田水利工程,并推行屯田,以恢复和开展农业生产。 此外。亮及法正对冶铁、煮盐、织绵等重要手工业,实行公营,并设立专职官员加强管理。以上一连串措施,使国家税收大大增加,奠定了三足鼎立的条件。诸葛亮在经济方面扩大手工业官营范围,提高蜀绵生产量, 使蜀国的织锦业兴旺,蜀锦行销三国;3. 吴位于长江流域以下,所以注意兴修水利,以利用水力资源和作军事防范。吴国的造船业兴旺,孙权曾派大将卫温曾经率万人船队到达夷州今天的台湾,加强了内地和台湾地区的联系。三、 反思完善,查漏补缺1、 通过对本课两次战役的学习,你能归纳出应从哪些方面掌握战争战役类问题吗?并尝试列表归纳总结两次战役的相关情况。 学生答复:战争战役的背景或原因、作战双方、时间、地点、经过、结果及影响等。战役名称交战双方时间地点结果影响特点官渡之战赤壁之战2、 “三国时期当时一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商业计划书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