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语言学简介

上传人:ni****g 文档编号:470561134 上传时间:2024-02-27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19.8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社会语言学简介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社会语言学简介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社会语言学简介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社会语言学简介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社会语言学简介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社会语言学简介》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社会语言学简介(1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社会语言学社会语言学(Soioligistics )是在 0 世纪60 年代在美国一方面兴起的一门边沿科学。它重要是指运用语言学和社会学等学科的理论和措施,从不同的社会科学的角度去研究语言的社会本质和差别的一门学科。对这个定义,有某些不同的理解。有的学者觉得,此研究应以语言为重点,联系社会因素的作用研究语言的变异;有的学者觉得是语言的社会学,研究语言和社会的多种关系,使用语言学的材料来描写和解释社会行为,并将语言当做社会现象考察。中文名索绪尔外文名usure概况 听语音在目前中国,“社会语言学”与“文化语言学”、“语言文化学”等有相混的地方,应当把它们辨别开来为好,给“社会语言学”一种较为固定

2、的内涵、一种较为稳定的外延,不能作为一种“漫无边际”的“糊里糊涂”的概念。社会语言学在目前中国,重要是某些研究方言学的学者在做,或者说是某些学者从方言学的领域中转移过来的。这有一定的因素,方言与文化、方言与民俗之间,等等,本来就关系较为紧密,这也是促成中国社会语言学形成的一种因素。社会语言学将从如下两个领域进行摸索:第一,是社会生活的变化将引起语言(诸因素)的变化,其中涉及社会语境的变化对语言要素的影响。第二,从语言(诸因素)的变化探究社会(诸因素)的变化。在第一种领域中,社会是第一性,社会有了变化,才引起语言的变化。在第二个领域中社会仍是第一性,但未会有像语言相对论者所觉得,有什么模式的语言

3、就会产生什么样的社会模式或者社会文化。社会语言学的任务是在于描述“语言和社会构造的共变”。“共变”是现代语言学常用的新术语。该命题说的“共变”是现代语言学常用的新术语。该命题说的“共变”似乎指语言是一种变数。这两个变数互相影响,互相作用,互相制约,互相接触而引起的互相变化。2代表人物听语音索绪尔索绪尔(assue,157-1913)一方面提出社会语言学的研究方向。她觉得Lague分为两个方面:一是语言(Lane)即平时人们研究的语言系统或是总结语言的使用,例如语法,句法,词法等;另一种方面便是言语(Pole),即社会语言学,语言的现代的使用偏好,与现代社会有关联的研究方向。但并未得到当时学者们

4、的注重。布莱特布莱特(W.Brig, 966) 她觉得社会语言学是研究语言变异。研究内容波及七个方面:1. 说话者的社会身份;. 听话者的身份;3 会话场景;4.社会方言的历时与共时研究;5. 平民语言学;6 语言变异限度;7.社会语言学的应用。她的视角波及语境、语言的历时与共时。她的重点放在“语言变异”上,社会语言学自身也是以变异为立足点。费希曼费希曼(J. Fihma, 197)她将社会语言学的研究范畴分为宏观和微观两个方面:微观社会语言学以语言为出发点,研究社会方言和语言变异,考察社会因素对语言构造的影响;宏观社会语言学则以社会为出发点,研究语言在社区组织中的功能。费希曼是将社会语言学二

5、分为宏观和微观。她是关注的是不同层面的研究对象。海姆斯海姆斯(.Hymes, 197)提出,社会语言学的重要研究目的有三项:(1)既有社会目的又有语言目的;(2)社会现实的语言学,意指拉博夫及其同事所从事的工作 ;()社会构成的语言学,旨在探究语言在使用中的范畴广泛的理论。海姆斯特别强调社会语言学的目的应当具有广泛性、“跨学科性”和“多学科性”。祝畹瑾她将研究内容细分为五个方面:()一种国家或地区的语言状况,和按照多种属性划分的言语共同体使用语言的状况和特性;(2)多种语言变体的构造特点及其社会功能;(3)交谈的情景与选择语码之间的关系以及语码选择与人际关系的互相作用;(4)社会以及不同的集团

6、对多种语言变体的评价和态度以及由此产生的社会效应;(5)由于社会的、文化的、经济的政治的种种因素以及语言接触所引起的语言变化的方式和规律等。她的界定重要是关注言语共同体、语言变体、语码转换、社会与变体的联系这几种方面。杨永林杨永林社会语言学是研究语言与社会之间关系的一种语言学分支。社会语言学研究波及两个方面的问题:一是语言构造,一是社会语境。通过研究两者之间的交互作用。社会语言学试图透过社会文化现象分析研讨言语行为。并通过语言使用现象阐明社会构造及其内在机制问题。 语言构造是老式语言学关注的一部分但是社会语言学的特点是把语言和会话者的背景,所处的语境作为研究的部分。注重社会与语言的互相影响。游

7、汝杰、邹嘉彦游汝杰、邹嘉彦 指出社会语言学(Socolguitics)学科名称是由社会学(Scioloy)和语言学(Lguisis)复合而成,内容涉及两个方面:一是cl Lnguistic,基本涵义是:从语言的社会属性出发,用社会学的措施研究语言,从社会的角度解释语言变体和语言演变;二是Sociolgy of anage,基本涵义是:从语言变体和语言演变的事实,来解释有关的社会现象及其演变和发展的过程。从研究方向来界定社会语言学,简而言之,前者是从社会研究语言,后者是从语言研究社会。陈原陈原(198),广东新会人,生于195月2日。13年毕业于中山大学工学院。从1938年到1948年先后在广州

8、、桂林、重庆、上海、香港等地的新知书店、生活书店、三联书店任编辑,参与世界知识读书与出版国际英文选等杂志与书籍的编辑工作。解放后曾在人民出版社、三联书店、世界知识出版社、中华书局、商务印书馆、文字改革出版社担任领导工作。曾在文化部出版局、国家出版局担任过党内外的领导职务。现任中华全国世界语协会副理事长,中国出版工作者协会副主席,中国语言学会理事,中国翻译工作者协会理事,上海辞书学会顾问,友谊出版公司名誉董事长,国际世界语协会会员,国际控制论学会会员,世界控制论、信息论、系统论学会国际理事会成员。著有语言与社会生活、社会语言学、辞书与信息、在语词的密林里等。人和书是她在读书上开设的专栏文章的结集

9、。陈原从三十年代起从事出版工作和拉丁化、世界语运动,同步研究国际政治、经济、地理和语言文字,有某些译文和著作。五十年代与六十年代重要做出版方面的领导工作。她曾谦逊地说:“我对语言本无研究,只但是是个门外的爱好者。”但是在文化革命中,恶棍姚文元借着一部词典狠狠地给打了一棍子,黑线回潮啦,复辟了,大帽子铺天盖地而来,晕头转向之余,很不服气。于是一头扎进语言现象和语言学的海洋。从此走上研究社会语言学的道路。她的第一本语言著作语言与社会活正是在“文革”期间写的读书札记的基本上整顿而成的。这本书六万余字,内容波及比较词汇学和社会语言学的若干问题。作者一方面用某些语言事实论证社会与语言的密切关系,阐明语言

10、是一种社会现象,社会生活的急剧变化对语言词汇产生巨大影响,接着讨论了社会生活对语言的几种特殊影响。一是不同步代存在的一种把语言化为灵物来崇拜的迷信现象,特别举出“文革”中的诸多实例;二是对语言的污染一一滥用外来词,她觉得“洋泾浜”是语言污染的顶峰,是应当完全加以否认的;三是社会互相影响导致语言间的借词,讨论了汉语借词的历史过程,特别讨论了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引入,术语的国际化、原则化与规范化问题。该书还用相称的篇幅讨论由于交际的种种需要而浮现的委婉语。这本书具有强烈的时代气息,接触了现实生活中存在的大量语言现象,文字流畅,言词犀利,作者鲜明的爱憎跃然纸上,作者在“前言”中说:“这六万字的笔记作为

11、一种语言学的小学生同文化专制主义恶棍们作斗争的记录,也许可作为这个动乱年代一种小小侧面的反映罢。”虽然是自谦之词,但恰恰阐明它的时代特点。一九八三年出版的社会语言学一书是语言与社会生活的续篇和发展,是有关社会语言学若干理论问题和若干实际问题的摸索。社会语言学在国外虽然早已引起人们的注重并成为一门学科,但在国内还是一种空白,陈原的社会语言学弥补了这个空白,具有拓荒的意义。作者力图用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来研究社会语言学。在全书开始的几章,集中论述马克思主义典型作家对语言本质的结识一一语言是一种社会现象,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思想的直接现实。这三点是作者研究社会语言学的出发点。与上述观点有关,作者

12、又从信息论的角度阐明了语言作为信息载体或作为信息系统在社会交际中的重要作用。该书第十章“从社会生活观测语言的变化”与第十一章“从语言变化摸索社会生活的图”是全书论述的主题。这两章体现了作者有关社会语言学的基本观点:“照我的理解,这门学科一方面应当从社会生活的变化,来观测语言的变异,另一方面要从语言的变化或语言的遗迹去摸索社会生活的变动和图景。”在第十章中她通过多种语言的许多具体事例阐明社会生活的变化引起了语音、语法和词汇的变异,科学技术的新发展带来了相应的新语汇,有一节专门从配偶称呼的变化阐明浮现新事物或新关系时必然产生新语汇。也就是说语言是随着社会的发展而发展的。只有当社会生活停止的时候,语

13、言才不起任何变化,但是这种状况在现实生活中是主线不存在的。作者最后指出,语言的变化是许多因素,时间、地区、社会、社会集团等等促成的,在第十一章中,作者论述如何从语言的变化或语言遗迹中去探求社会生活的变化,从社会语言学的角度引用了摩尔根古代社会一书的十二个论点,着重阐明可以从语言的变化探求社会现象的本质。在这一章里,作者又特别比较某些语言,亲属称谓及称谓语的不同与变化,来考察所反映的社会生活的不同与变化。还从甲骨文等古代文字所记录的语言来探求中国古代社会的图景。在社会语言学一书中,作者还考察了语言与思维的若干问题,接触了模糊语言的问题,阐明语言的模糊性是普遍存在的,是社会生活中不能废除的,但在一

14、定的交际场合也不完全排除精确信息,全书的最后几章又对语言和社会生活中的某些问题作进一步的发挥。如语言的互相接触及借词问题,术语及缩略语的社会作用问题;委婉语与语言禁忌问题等。最后作者还讨论了语言感情与国际辅助语的问题。她觉得世界语(ESERO)实践了近一百年之后证明,这种方案作为国际间的辅助交际工具是有但愿的。从现代汉语几种用例分析语言交际的最大信息量和最佳效能一种社会语言学者的札记(98年)是根据作者在中国语言学会第二届学术年会的论文写成的一篇通俗性的文章,文章开头简介了与语言学有关的信息论的几种术语,如信息量,最大信息量及由此派生出的重要信息、次要信息、多余信息等。她指出,社会语言交际活动

15、不仅规定最经济的条件下传递最大信息量,并且周时讲求这个消息能引起最佳社会效能。她举了十个用例说:. 传递一种信息,力求达到这个消息的最大信息量。因此在时间急切的交际场合(如球赛暂停时教练对队员的临场指引,电报电文)就规定直截了当、言简意赅。有时不用语言,只用某种符号(如交通方面所用的多种标志)。2 在社会交际中消息的传递还讲求最佳效能,即能引起最佳的效果。为获得最佳效能,必须符合社会准则,思维习惯,语言习惯,心理状态等社会因素,不光是纯技术问题。3. 为使重要信息达到最大值,同步获得最佳社会效能,有时要排除冗余信息,减少次要信息,有时却要根据特定的社会环境,故意识地增长冗余信息,如对重要信息的反复,加大音量或印成黑体字,将容易引起歧义的部分反复一次或多次,将重要信息的同义词或补足的多余信息加上去,合适地辅助以次要信息等等。4. 有时为了达到最佳社会效能还需加上感情因素,特别是在解决潜信息的场合。此外,陈原还刊登了某些有关辞书编写及世界语的论文。学派 听语音社会语言学已获得了某些明显的进展。随着6年代后来语言学家对语言异质性的结识的加深,社会语言学又发展出交际民族志学、跨文化交际、交际社会语言学、语言社会化和语言习得、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活动策划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