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五”普法及“谁执法谁普法”情况汇报

上传人:cl****1 文档编号:470557107 上传时间:2023-05-03 格式:DOCX 页数:3 大小:16.4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七五”普法及“谁执法谁普法”情况汇报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七五”普法及“谁执法谁普法”情况汇报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七五”普法及“谁执法谁普法”情况汇报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七五”普法及“谁执法谁普法”情况汇报》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七五”普法及“谁执法谁普法”情况汇报(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七五”普法及“谁执法谁普法”情况汇报 落实“谁执法谁普法”责任、深入推进“七五”普法是推进全方面依法治国的先决条件,我们深感责任重大,压力倍增。今年以来,本市依据国家、省、市“七五”普法计划布署,精心组织、创新举措、分类施教,扎实推进法治宣传教育工作。一、健全机制,不停增强普法续航力一直把法治宣传教育作为保发展、保民生、保稳定的关键工作,着力建立健全“三统一”的工作机制。一是统一组织领导。成立“七五”普法工作领导小组,市政府关键领导为组长,市委政法委书记为副组长,市直部门和乡镇关键责任人为组员。把“依法治市领导小组办公室”更名调整为“普法工作办公室”,详细负责“七五”普法工作的组织、协调和督

2、办。二是统一责任主体。出台“谁执法谁普法”实施方案,列出个市直部门项普法责任清单。尤其是将包括交通、社保、环境保护、文化、教育、安全等多个关键领域和民生领域的法律法规纳入长期化普法内容,普法对象也延伸到各部门各行业的主管对象、执法对象、服务对象和社会全体。三是统一督办问效。建立“谁执法谁普法”责任清单实施情况汇报制度,市委、市政府督查室每三个月对执法主体责任清单完成情况进行督办检验、定时通报。并把法治宣传教育工作纳入全市绩效考评范围,把“谁执法谁普法”责任清单落实情况列入年度班子和领导干部述职、述廉、述法的主要内容,作为单位部门和领导干部考评定级的主要依据。二、创新模式,不停增强普法影响力以普

3、法公众化、网络化、基层化为目标,拓展和创新普法模式,把普法工作由过去的虚功变成实做,深入提升法律法规在民众中的影响力。一是建设了一批法治文化阵地。在城区着手打造法治文化广场,以后通常新建的广场、公园和小区必需注入法治元素。在乡镇推广“镇做法”,要求每个乡镇必需建成1-2个普法宣传长廊。在小区和村普遍建立“农家书屋”和法律图书角,实现了法治文化宣传阵地的城镇全覆盖。二是开设了一批法治文化栏目。在电台电视台开设了平安4488、法治在线、举案说法等多个法治宣传栏目,基础上保持天天一个栏目普法。并依靠政府网站、论坛、法治微信等网络媒体线上随时点播,实现了法治宣传电视广播天天有、网络平台时时在。三是探索

4、了一批法治乡镇试点。在镇开展“一村一小区一法律顾问”试点,10名执业律师进村,无偿提供法律宣传咨询、参加涉法涉诉信访、提供法律意见等服务,在无偿法律服务中推进法治宣传教育,提升了基层党组织依法行政和广大群众遵法遵法意识。现在,已着手准备向其它乡镇逐步推广。三、分类宣传,不停增强普法实效力结合普法关键、普法难点和普法关注点,分类实施普法宣传教育,实现普法教育覆盖全域、覆盖全民。一是针对领导干部,实施学法使用方法和考法使用方法相结合的法治宣传。率先启用无纸化学法使用方法管理,定时不定时组织机关干部试卷答题考法、网络答题考法、专班出题考法,并把考试结果作为提拔任用、评优评模的主要依据,促进机关干部尤

5、其是领导干部主动学法、认真学法,避免普法宣传教育在行政机关走过场。二是针对青少年,实施专班宣传和专员教导相结合。邀请公安、司法、教育等部门的法律教授和顾问组成法律宣讲团,结合青少年犯罪的特点和误区,在全市中小学进行轮回法律宣讲。普遍建立中小学法治副校长或法治教导员制度,落实专员,设置专门法制课程,保障青少年在校普及基础法律知识。三是针对民生关注点,实施日常宣传和专题宣传相结合。在推进法治宣传教育进机关、进农村、进小区、进学校、进企业、进单位的基础上,针对群众关注的民生难点,结合“妇女维权周”、“消费者维权日”、“世界环境日”等部门法治宣传专题日,采取现场解答、电话直答、网络解答等多个方法,推进法治宣传愈加深入、愈加直接、愈加有效地开展。我们的普法工作即使取得一定成绩,但和全方面依法治国、司法体制改革和上级的要求还有很大差距,以后我们将深入健全法治宣传体系,细化法治宣传责任,强化法治宣传方法,优化法治宣传服务,推进“七五”普法和“谁执法谁普法”向纵深发展。购置相关教材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解决方案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