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拼音轻声的问题

上传人:cn****1 文档编号:470555825 上传时间:2023-07-07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23.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关于拼音轻声的问题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关于拼音轻声的问题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关于拼音轻声的问题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关于拼音轻声的问题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关于拼音轻声的问题》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关于拼音轻声的问题(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 关于拼音轻声的问题 a. 轻声是四声之外的一种特别声调。在词语或句子里,有的音节常常失去原有的声调而读成又轻又短的调子,这种又轻又短的调子就是轻声。普通话的轻声都是从阴平、阳平、上声、去声四个声调变化而来。轻声作为一种变调的语音现象,一定体现在词语和句子中,因此,轻声音节的读音就不能独立存在。轻声对某些词有区别词义的作用。如兄弟xingdi(指弟弟)兄弟xingd(指哥哥和弟弟)轻声对某些词有区别词义和词性的作用。如:对头dutou(仇敌、对手,名词)对头dutu(正确、合适,形容词)另外,还有一部分双音节词第二个音节习惯上都读轻声,并没有区别词义或词性的作用。如:神气、商量、丈夫。b.

2、 一个词语是否读轻声,大体上有如下规律可循: i. 助词轻读: 我的好得很轻轻地 ii. 方位词轻读: 山上 地下河里 iii. 趋向动词轻读: 过来 下去 走出来 iv. 语气词轻读: 来吧 好吗 你呢 他呀 v. 双音单纯词: 葡萄萝卜 石榴 姑娘 vi. 重叠词: 看看试试 摸摸哥哥爸爸 嫂嫂 vii. 词缀(后缀与中缀)如:名词后缀“子、儿、头”等读轻声:桌子 石头女儿 拿着 走了 学过 我们怎么 viii. 区别词性 大意(名词)大意(动词,轻读后一字),报告(名词)报告(动词,轻读后一字),联系(名词)练习(动词,轻读后一字) ix. 区别词义 老子(人名)老子(父亲,轻读后一字)

3、 东西(方向)东西(物件,轻读后一字) 本事(大意)本事(本领,轻读后一字)x. 语词汇语法无关,在北京话中向来读轻声:头发(轻读后一字,下同)太阳 芝麻 打扮 痛快 豆腐简说普通话轻声和儿化音的规范内容摘要:普通话轻声和儿化音的规范化是现代汉语规范化的重要内容,并且轻声和儿化音的规范化都应遵循自己的标准。轻声和儿化音的规范都大致分为读音规范和词汇规范两个部分,并均有一定的取舍标准和原则。而轻声和儿化音的规范化,也必将推动普通话规范工作的发展,促进民族共同语的推广和使用。关键词:普通话 轻声 儿化音 规范化正文:国务院发布的关于推广普通话的指示里曾提出了权威性的现代汉语规范化所应依循的标准:“

4、以北京语音为标准音、以北方话为基础方言、以典范的现代白话文著作为语法规范。”其中普通话“以北京语音为标准音”,就是指普通话以北京话的语音系统为自己的语音系统,单反映在轻声和儿化音的规范上面,即北京话的声调、轻声、儿化韵就是普通话的声调、轻声、和儿化韵。 / 轻声和二话音是北京话里突出和普遍的语音现象,北京话的轻声和儿化韵就是普通话的轻声儿化韵却并不是指北京方言里所有的轻声和儿化韵都要吸收进普通话,普通话的轻声和儿化韵的应用有自己的规范。一、轻声在词或句子里,某些音节往往会说(或读)得相对轻而短,以体现某些语义或语法功能,这一现象叫轻声。轻声在普通话里有其独特的作用,主要体现在区分词义、区分词性

5、和标志短语与词的区别上面。另外轻声是现代汉语方言中广泛存在得现象,但是因为各地方言与普通话的轻声词互有异同,其范围和数量有很大差别,因此普通话的轻声需要规范。轻声的规范问题包括两个方面,一是读音规范,二是词汇规范。所谓读音规范,指的是轻声词因该按照它的发音特点来念,尤其是韵母方面。例如永远读轻声的“子、头、们”,语气词“呢、吗、吧”等,以及口语中经常出现的“爸爸”、“妈妈”、“哥哥”等,如果不按照轻声的发音特点来念,听起来就显得不规范与不自然。轻声的音高也有自己的调值,大致说来有两种形式:一是当前面一个音节的声调是阴平阳平或者去声时,轻声音节的调值是一个短促的低调;二是当前面一个音节的声调是上

6、声时,轻声音节的调值是一个短促的高调。而有些轻声音节的韵母已近于不发音,脱落只剩下声母。这些都是轻声音节的读音规范。轻声的词汇规范指的是,哪些轻声词是属于普通话范围之内的,哪些词只是北京话的土词俗语,即普通话中轻声词的选取问题。对于北京话轻声的全盘吸收不利于普通话的推广与发展,因此要有规范地对北京方言中的轻声词进行选取。从语言的社会表达功能和约定俗成的角度看,那些具有较强规律性的语法轻声和具有区别词性和词义作用的轻声,以及在北京话口语里只有轻声一种读法的词应该吸纳进普通话的轻声范围之内。总结起来可概括为三种原则:一、遵循语法原则。即选取具有较强规律性的语法轻声词,这一类轻声词是功能性轻声词的一

7、部分,是必须读轻音的。二、辨义原则。即具有区别词性和词义的轻声词,这一类轻声词和第一类一样都是可以穷尽的。三、约定俗成原则。即人民大众的语言习惯所自然形成的轻声读音,这一类词如果不读成轻声则会显得不自然与不规范。总的来说,对普通话轻声词的选择应该遵循必要的、明确的、符合发展趋势的原则,合理选择普通话的轻声词汇。而语言自身作为一个不断发展的科学,轻声的规范也还要进一步去做,以便早日完成现代汉语的规范化工作。二、儿化音在普通话中,某些词在口语中往往要带上一个词尾“儿”,以表示某种语义色彩或有关功能。作为词尾的“儿”不自成音节,也并不是一个音素,只是词尾所在音节发音时的一个伴随的卷舌动作,这一语言现

8、象叫做“儿化”。普通话里的“儿化”现象具有区别词性、词义或表示感情色彩的作用。北京话的儿化音是从明清之间开始产生的,发展至今已有整套的儿化韵。和轻声一样,儿化韵也是汉语许多方言中存在的现象,由于各地方言在儿化音上的分歧和差异,北京方言里数量众多的儿化词当然也并不都是普通话的词汇,因此普通话的儿化音也迫切需要规范。从现代汉语规范化的角度说,儿化规范和轻声一样,也包括两个方面:一是读音规范,二是词汇规范。读音规范指的是如何处理儿化韵的读音分歧。因为北京话的儿化韵几十年来一直处于变动之中,因此存在着明显的个人读音分歧,而这些读音分歧应该根据从众从简的原则有一个统一明确的认识,不应让北京话内部的儿化韵

9、个人读音分歧影响普通话儿化韵的分合。儿化韵的发音特点在于韵母的卷舌色彩,在发音上主要决定于“儿”所紧连的韵母的韵腹元音的发音与卷舌动作是否有冲突,来确定在卷舌的同时是否要变更原来韵母里的韵腹、韵尾的音色。儿化并不是简单地在韵母后面加上一个er音,而是经过增音、脱落、更换、同化等音变现象形成的。儿化词汇的规范是儿化规范的重点。因为按照汉字一字一音节的书写习惯,口语里的大部分儿化词往往不把词尾“儿”写出来,这就对方言区的人学习掌握儿化词汇造成了难度。但就此归纳起来讲,有两类儿化词汇从理论上说普通话是应该加以吸收的。一类是有与之对应的非儿化词,或在语法上有区别词性作用的儿化词。这一类儿化词中带语尾“

10、儿”的词与不带语尾“儿”的词,词汇意义和语法功能完全不同,应作为两个不同读音的词看待,不同的读音对应于不同的意义。另一类是在习惯上只有儿化这一种读法的词。这一类词在北京话中只有儿化这一种读法,如果不读成儿化音就破坏了这些词固有的语音形式,虽然不一定会影响语意的表达,但是却听起来不自然。特别是有些儿化词的词干,本身构不成词语,只有加上词尾“儿”才能成为可以独立使用的词,这些词如果不读成儿化音就是涉及语法规范的问题了。与轻声词的规范相对应,儿化词的规范也可归纳为遵循语法、辨义和约定俗成这三个原则,同时遵循必要的、明确的、符合发展趋势的规律,按照这样的原则和规律合理选择普通话的儿化词汇,早日完成普通话儿化音的规范工作。 温馨提示:最好仔细阅读后才下载使用,万分感谢!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其它相关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