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教版六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秋天》教案设计和反思

上传人:博****1 文档编号:470551261 上传时间:2022-09-18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1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鲁教版六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秋天》教案设计和反思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鲁教版六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秋天》教案设计和反思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鲁教版六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秋天》教案设计和反思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鲁教版六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秋天》教案设计和反思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鲁教版六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秋天》教案设计和反思》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鲁教版六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秋天》教案设计和反思(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秋天教案设计和反思【教学目标】1、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知课文内容,把握作者的感情。2、体会诗歌优美的意境。3、揣摩、品味本文优美的语言。4、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的感情。【教材分析】本诗从多种感官角度出发,运用比喻、拟人的修辞,写出夏忙后农闲的景象,农人世外桃源般的生活悠闲、惬意,少了些艰难苦恨,多的是清静、清甜。这是一个明媚、快乐的秋天,一个乐在其中的秋天。故学习本诗重在朗读品味。【重点难点】1、体会诗歌优美的意境。2、揣摩、品味本文优美的语言。【课前准备】1、课前布置学生预习课文,扫除文字障碍。2、自选一节画一张图,给它起名,并用文字描绘。【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

2、新课齐背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断肠人在天涯”倾诉了游子的悲凉愁苦之情;著名诗人秋瑾在诗中说“秋风秋雨愁煞人”。在文人墨客的笔下,秋天是忧伤的、哀婉的,让人顿生惆怅但是秋天有绚丽的色彩、丰收的喜悦。今天就让我们走进秋天,感受一个别样的秋天。(板书课题)二、整体感知1、教师配乐朗读本诗,学生划分节奏并自由朗读。2、思考以下问题:A、为什么说这是一幅乡村秋景图?(因为露珠、冷雾、白霜,表明秋天的天气特征,提到农家:稻香、镰刀体现农家特色;有秋虫低鸣:蟋蟀声使田野更辽阔;溪水干涸、更清洌,暗示这是在秋天。)B、诗中刻画了几幅图画?给它们命上整齐、漂亮的名字。(农家丰收图、霜晨归渔图、少女思恋图)C、诗

3、歌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感情?(对秋天的喜爱、赞美的感情)三、研读赏析(学生以四人组为单位交流课前画的图)1、想像每幅画面中人物的身份、活动、心情,用优美的语言描绘你喜欢的一幅图画,并说说为什么喜欢这幅图。参考:农家丰收图:清晨朝露未干的时候,有位农人来到幽谷,丁丁的伐木声震荡山谷;田野里发散出稻香的气息,金黄的波浪此起彼伏,稻田中有个身影在挥镰割稻,晶莹的汗珠湿透衣衫;果林中还有采摘瓜果的人,瓜果飘香,沁人心脾,摘下这些沉甸甸的秋天的礼物,放进背篓,这份喜悦要与亲友一起分享霜晨归渔图:清晨的江面还弥漫着冷冷的雾气,可以感受到些许的凉意。远远地有个渔人摇着船桨向岸边驶来。依稀可见船篷上挂着层白霜,渔

4、人熟练地撒下鱼网,网上的青鳊鱼就像乌桕叶,闪着银色的光泽。归航了,江面上传来了动人的渔歌,还有阵阵爽朗的笑声少女思恋图:原野上一片蟋蟀的鸣叫声,溪水清流澈见底。羊儿的咩咩声阵阵传来,秋天的美景让人赏心悦目,牧羊女却失去了往日的活泼。夏日里的笛声悠远、绵长,怎不见了那吹笛的少年?姑娘的心事谁能猜得透?2、作者是按什么顺序写景的?(由远到近)3、找出你最喜欢的语句,说说它好在哪儿?A、伐木声飘出幽谷从听觉的角度,写出了幽谷的深、静。B、放下饱食过稻香的镰刀“饱食”运用拟人,写出了丰收之景;“稻香”从味觉度,暗示稻子成熟,展示丰收的图画。C、秋天栖息在农家里“栖息”用拟人,概括秋天在农人家里的状况,

5、将虚无的东西具体化,写出了松弛、娴静的氛围。D、轻轻摇着归泊的小桨“轻轻”显示出渔人悠闲与自得的心情。E、秋天游戏在渔船上“游戏”一词虚实相生,渔人是在渔船上游戏,并不在乎打了多少鱼,更是在感受秋天,游戏秋天,写出了那份闲适。F、秋天梦寐在牧羊女的眼里“梦寐”是朦胧的意思,写出了少女的情怀,牧羊女的感情似喜似羞。G、“收起青鳊鱼似的乌桕叶的影子”比喻青鳊鱼像乌桕叶;另一层意思,江岸上乌桕树,树叶婆娑,倒映在江面,好像网起的是乌桕叶的影子。用倒装句体现渔民悠闲的心情。四、朗读背诵五、拓展迁移1、比较阅读秋景在内容、感情、语言等方面的相同之处。六、作业1、到阳台、公园、野外去拍摄能反映秋天景色的照片,配上文字说明或者自写的诗歌。2、将秋天改写成一篇优美的歌颂秋天的散文。【教学后记】这首诗歌描写的景色非常美,但朗诵起来对于初一的孩子难度较大。我先自己示范朗读,发现效果不是很好。我立即想到何其芳的诗受欧美诗歌影响较大,按照中国诗的节奏没有办法读出诗味来。所以,第二次我又重新按欧美诗的节奏,将每一句诗划分为若干诗节,放慢速度来读,显然抒情味更浓,使学生马上能陶醉在诗的境界里。再对学生加以指导,学生读起来效果很好,对下面环节诗歌的语言品味起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将秋天改成优美的写景散文,也是一种很好的尝试。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幼儿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