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换性与测量技术》

上传人:博****1 文档编号:470548597 上传时间:2024-02-13 格式:DOCX 页数:6 大小:16.1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互换性与测量技术》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互换性与测量技术》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互换性与测量技术》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互换性与测量技术》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互换性与测量技术》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互换性与测量技术》》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互换性与测量技术》(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中国海洋大学本科生课程大纲课程名称互换性与测量技术Interchangeability and MeasuringTechnique课程代码082102101221课程属性学科基础课时/学分32/2课程性质选修实践学时6责任教师谭俊哲、常宗瑜课外学时课程属性:公共基础/通识教育/学科基础/专业知识/工作技能,课程性质:必修、选修一、课程介绍1. 课程描述:本课程是机械类专业的技术基础课,为机械设计、机械制造工艺学等机械类专业 课程提供尺寸公差、形位公差、表面结构及其测量等方面的基本知识。本课程的主要 内容如下:(1)互换性和公差的基本知识,包括:孔轴极限与配合、尺寸公差与圆柱结合的 互换性;形

2、位公差及其检测;表面粗糙度的相关概念、应用和检测方法。(2)测量技术基础的基本概念、测量器具和检测方法等。(3)学习典型零件的互换性:轴承、螺纹联接、齿轮等。本课程学生应具备基本的画法几何和机械制图知识,并掌握一定的测绘基本技能2. 设计思路:本课程以孔轴配合为研究对象,围绕机械零部件的几何参数精度设计,讲授互换 性与公差和测量技术的基本知识,在此基础上进一步讲授典型零部件的公差与配合。 实践环节以尺寸测量实验、形位误差测量和表面粗糙度实验为主。通过学习本课程, 使机械专业大学生掌握互换性与公差的以及测量技术的基本概念及应用,通过实验培 养学生一定的机械零件检测技能,将精度设计的理论知识应用到

3、后续课程的课程设计 和毕业设计中,并能够将实际设计中遇到的问题反馈到精度设计理论中。通过理论联 系实践,让学生掌握机械设计和制造工艺方面的互换性及测量技术方面的基本知识和 能力。开课依据:对毕业要求的能力支撑矩阵。课程内容包括三个模块:孔轴配合的互换性、几何量测量技术基础、典型零件的 公差与配合及选用。(1)孔轴配合的互换性本模块内容为本课程的理论基础,以孔轴配合为研究对象,结合相关孔轴配合的 国家标准,重点讲授广义孔和轴的基本术语、尺寸公差带和配合公差带的概念;讲授 形位公差和公差原则的基本概念以及部分形位公差的评定和检测方法;讲授表面粗糙 度的基本概念和评定方法及其表面粗糙度的检测方法、检

4、测仪器等。本模块的课程内 容以课堂讲授为主,辅助以电子教案、多媒体课件和课程实验,重点强调孔轴配合互 换性的理论知识的学习。根据课程内容,每一部分安排一次实验,通过实验加深对理 论学习内容的理解。(2)几何量测量技术基础本模块内容为本课程几何量测量技术方面的理论基础。重点讲授测量与检验基本 概念、典型测量器具的工作原理、技术性能指标和使用方法。本模块的课程内容以课 堂讲授为主,辅助以电子教案、多媒体课件和课程实验,使大学生掌握一定的测绘基 本知识和技能,并在本课程实验中得到实践。(3)典型零件的公差与配合及选用本模块内容以机械设计和制造中常用的典型零部件(如量规、轴承、螺纹联接等) 为研究对象

5、,重点讲授典型零部件的精度设计相关的内容,包括典型零部件的公差与 配合及选用。本模块的课程内容以课堂讲授为主,辅助以电子教案和多媒体课件,使 大学生了解各种典型零件相关几何参数的公差与配合及其选用等知识点。3. 课程与其他课程的关系:先修课程:画法几何与机械制图。本课程与先修课程画法几何与机械制图课程密切相关。在画法几何与机械制图的 零件图和装配图的章节中,初步介绍了尺寸公差、形位公差和表面粗糙度的基本概念 和标注方法。在本课程中,以精度设计为核心,对机械零部件的尺寸公差、形位公差 和表面粗糙度的基本概念及其应用进行深入学习,是对机械制图中关于零件图和装配 图相关知识点的补充。后置课程:机械设

6、计及其课程设计、机械制造工艺学及其课程设计、毕业设计、 工程图学综合训练等。本课程为机械类专业的技术基础课,在后续的多门机械专业课程中得到应用,特 别是为后续的机械设计及其课程设计、机械制造工艺学及其课程设计、毕业设计等课 程打下机械零件精度设计、尺寸标注、形位公差标注、表面粗糙度标准件选择等方面 的应用基础。二、课程目标本课程的目标是培养学生具备机械产品精度设计和精度控制的能力,掌握基本的 几何量测量的技能。通过对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可以将互换性方面的基本知识应用到机械设计、机械 制造和装配过程中;具备基本的尺寸测量、形位误差和表面粗糙度的测量技能;在机 械设计、制造和实验方面,培养学生耐心细

7、致的科学态度。(1)掌握互换性和标准化的基本概念,了解公差标准和基本内容。以“几何产品 技术规范与认证” GPS (Geometrical Product Specifications and Verification 为基础,掌 握公差与配合的相关概念及其在机械设计和制造中的应用。( 2)了解国内外的几何量测量技术发展现状,掌握常用几何量测量仪器的使用方 法,通过实验深入理解几何量测量的相关概念,并具备基本的测量技能。( 3)在前期学习机械制图的基础上,学生深入掌握尺寸公差、形位公差和表面粗 糙度的标注规范,通过强化训练,达到机械工程师所具备的精度设计能力。三、学习要求基本要求:学生应该掌握

8、互换性的基本原理和方法,了解公差与配合的基本体系 和使用技能;了解常见测量装置和测量设备的基本原理和使用方法,掌握对机械零件 进行尺寸公差、形位公差、表面结构测量的技能。( 1)培养学生具有机械设计和制造工艺方面的互换性及测量技术方面的基本知识 和能力。( 2)掌握互换性和标准化的基本概念。( 3)了解各个公差标准和基本内容,掌握其特点和应用原则。( 4)掌握一般几何参数测量的基础知识;掌握一定的机械零件检测技能。( 5)了解各种典型零件的测量方法,学会使用常用的计量器具。(6)学会根据机器和零件的功能要求,选用合适的公差与配合,即进行精度设计。四、教学进度序号专题 或主题计划 课时主要内容概

9、述实验实践 内容 或课外练习等1绪论2(1)本课程的性质和研究的主要问题、学习的基 本内容和要求。(2)互换性与公差概念、作用、种类。(3)标准化与优先数系的概念。(4)几何量检测方法和检测仪器的发展概况。2几何量测量 技术基础2(1)测量与检测基本概念。(2)计量单位与量值传递基本概念。(3)测量器具与测量方法。(4)测量误差基本概念。(5)误差数据处理(自学)3孔轴极限与 配合8(1)孔轴配合的基本术语和定义。(2)公差与配合的标准化。(3)公差与配合的选用。工件外径和内径 测量实验(2学 时)4形状和位置 公差与检测8(1)形位公差的基本概念和标注。(2)形位公差带的特点分析。(3)公差

10、原则。(4)形位公差的标准化与选用。(5)形位误差的评定与检测原则。形位误差测量实验(2学时)5表面粗糙度 与检测4(1)表面粗糙度的基本概念。(2)表面粗糙度的评定方法。(3)表面粗糙度参数及其数值的选用。(4)表面粗糙度的符号、代号及其注法。(5)表面粗糙度的检测。表面粗糙度测量实验(2学时)6光滑工件尺 寸检验和光 滑极限量规 设计2(1)光滑工件尺寸检验工件验收原则、安全裕度、尺寸验收极限、测量器 具选择(2)光滑极限量规设计光滑极限量规作用和分类,光滑极限量规的设计7滚动轴承的 公差与配合2(1)滚动轴承的分类,滚动轴承的公差等级及其 选用。(2)滚动轴承内径、外径公差带的特点。(3

11、)国标有关与滚动轴承配合的轴、孔公差带的 规定。(4)与滚动轴承配合的轴、孔的尺寸公差及其他 技术要求的选用与标注。8螺纹公差4(1)螺纹结合的种类。(2)普通螺纹几何参数误差对配合精度的影响。(3)普通螺纹的检测。(4)传动丝杠和滚珠丝杠副的公差与配合自学)。合计32(6)五、参考教材与主要参考书选用教材:互换性与技术测量. 韩进宏主编. 机械工业出版社,2004年第2版. 主要参考书:1 杨铁牛主编. 互换性与技术测量. 北京: 电子工业出版社. 2010.6.2 庞学慧, 武文革主编. 互换性与测量技术基础. 北京: 电子工业出版社. 2009.9.3 王伯平主编. 互换性与测量技术基础

12、(第3版). 北京: 机械工业出版社. 2009.3. (十一五国家规划教材)其它与互换性与测量技术相关的参考书。六、成绩评定(一)考核方式 A: A.闭卷考试B.开卷考试C.论文D.考查E.其他二)成绩综合评分体系:成绩综合评分体系比例1.平时成绩:平时作业、试验成绩、出勤成绩、课题表现等综合考虑30%2.期末考试成绩70%总计100%平时成绩的评分标准:平时成绩的得分等于各项成绩得分乘上各项的权重值。平时成绩的评分标准权重得分平时作业成绩平时作业成绩为各次作业所得成绩的平均值40%0-100实验成绩独立完成实验占50% 独立完成实习报告占50%,40%0-100出勤成绩出勤成绩为出勤率()乘以100分为出勤成绩,出勤率 达不到60%该项不得分20%0-100七、学术诚信学习成果不能造假,如考试作弊、盗取他人学习成果、一份报告用于不同的课程 等,均属造假行为。他人的想法、说法和意见如不注明出处按盗用论处。本课程如有 发现上述不良行为,将按学校有关规定取消本课程的学习成绩。八、大纲审核教学院长: 院学术委员会签章: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建筑资料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