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2021学年新教材高中历史第五单元晚清时期的内忧外患与救亡图存单元提升训练(五)(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

上传人:汽*** 文档编号:470546384 上传时间:2023-01-10 格式:DOC 页数:16 大小:2.34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1-2021学年新教材高中历史第五单元晚清时期的内忧外患与救亡图存单元提升训练(五)(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2021-2021学年新教材高中历史第五单元晚清时期的内忧外患与救亡图存单元提升训练(五)(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2021-2021学年新教材高中历史第五单元晚清时期的内忧外患与救亡图存单元提升训练(五)(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2021-2021学年新教材高中历史第五单元晚清时期的内忧外患与救亡图存单元提升训练(五)(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2021-2021学年新教材高中历史第五单元晚清时期的内忧外患与救亡图存单元提升训练(五)(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21-2021学年新教材高中历史第五单元晚清时期的内忧外患与救亡图存单元提升训练(五)(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1-2021学年新教材高中历史第五单元晚清时期的内忧外患与救亡图存单元提升训练(五)(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1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19-2020学年新教材高中历史第五单元晚清时期的内忧外患与救亡图存单元提升训练(五)(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单元提升训练(五) (时间:45分钟)一、选择题1作为中国近代史开端的第一次鸦片战争又被英国称“通商战争”,英国人如此看待这场战争是为了()A肯定战争的正义性B强调战争爆发原因C粉饰侵略战争性质D纪念这次战争影响解析:选C。根据所学知识可知,第一次鸦片战争爆发的根本原因在于资本主义的逐利性和扩张性,而英国殖民者之所以将其美称为“通商战争”,其目的就是掩饰这场战争的侵略性,故C项正确。2在清政府看来,南京条约是永保和平的“万年和约”,而英国人则把南京条约称作“外国对华

2、贸易的大宪章”。两者对南京条约的不同认识说明()A中英达成协议从此停止战争B清政府被迫放弃了闭关锁国政策C中英实现了国际贸易的接轨D中英对条约的本质认识角度不同解析:选D。鸦片战争后还有第二次鸦片战争,故A项错误;清政府强调了“和平”,不表明放弃了闭关锁国政策,故B项错误;清政府没有从国际贸易的角度认识南京条约,而且南京条约是屈辱的,故C项错误;双方对条约本质的认识是有巨大差异的,故D项正确。3天津条约规定:“大清皇上特简(选择)内阁大学士尚书中一员,主持与大英钦差大臣文移、会晤各等事务,商办仪式皆照平仪相待;嗣后各式公文,无论京外,内叙大英国官民,自不得提书夷字。”材料表明清政府()A闭关锁

3、国局面被打破B完全放弃了华夷等级观念C外务部位居六部之上D改变传统的对外交往体制解析:选D。南京条约中五口通商标志着闭关锁国局面被打破,故A项错误;材料“大清”等信息反映出清政府没有完全放弃华夷等级观念,故B项错误;辛丑条约规定外务部位居六部之上,故C项错误;材料“自不得提书夷字”,反映出清政府改变了以夷夏传统观念处理对外交往的体制,故D项正确。4趁中国太平天国运动之际,列强发起第二次鸦片战争;以镇压义和团为名,八国联军联手武装侵略中国。这两次战争的不同点是()A列强勾结发动侵华战争B疯狂掠夺中国人民财产C条约设定侮辱国民人权D加深中国社会半殖民化解析:选C。两次战争都由多个列强发动,故A项错

4、误;两次战争后都签订不平等条约,攫取大量赔款,故B项错误;辛丑条约规定永远禁止中国人成立或参加反帝性质的组织,侮辱了国民人权,故C项正确;两次战争都加深了中国社会半殖民化,故D项错误。5下图是郭廷以著近代中国史纲的部分目录。其中,空白处的标题应是() 第四章西力冲击(下)(一八五至一八六)第一节_第二节英法联军与俄国的机会第三节中国境遇的再变A英国的炮舰政策B清朝外援与曾军的奋战C西方国家的携手D朝局之变及时势的认识解析:选C。1840年英国对中国实行了炮舰政策,故A项错误;1864年中外反动势力联合镇压太平天国运动,故B项错误;1856年爆发第二次鸦片战争,英法联合共同侵略中国,故C项正确;

5、材料强调西方对中国的冲击而非中国内部的变革,故D项错误。6太平天国运动中,一方面在天朝田亩制度中提出“天下人”平分“天下田”;但另一方面在法令中规定:“贵贱宜分上下,制度必判尊卑。”这说明太平天国()A未脱离传统农民起义的范畴B经济政策与政治制度脱节C比较注重加强法律制度建设D政策法令具有极大随意性解析:选A。题干中“一方面在天朝田亩制度中提出天下人平分天下田;但另一方面在法令中规定:贵贱宜分上下,制度必判尊卑”,前部分反映了农民的平分土地的要求,后部分体现农民阶级的局限性,故A项正确。7李鸿章说:“中国积弱,由于患贫。必须先求富,而后才能自强。”下列企业体现“求富”这一思想的是()A创办江南

6、制造总局B开办轮船招商局C成立天津机器制造局D创办福州船政局解析:选B。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世纪70年代开始,洋务派打出“求富”的旗号,创办一批近代民用工业,以解决军事工业资金、燃料、运输等方面的困难。轮船招商局属于近代民用工业,B项正确;A、C、D三项属于近代军事工业。8某一学者评论甲午中日战争说:“起初中国完全有打败日本的实力,在当时,中国守军的子弹和粮食堆积如山,日本的军粮和子弹根本没有跟中国抗衡的能力。”据此推知甲午中日战争中国战败的主要原因是()A日本实力超过中国B中国洋务运动失败C清政府的腐败无能D中国军事实力落后解析:选C。据题干“起初中国完全有打败日本的实力”并结合甲午战争中

7、国战败的史实可知,清政府的腐败无能是中国战败的主要原因,故C项正确。91894年,当时日本国内舆论普遍宣扬:甲午中日战争是文明之战、解放之战、救亡之战。文明之战是指一种先进文化战胜落后文化;解放之战是指解放中国、光复中原;救亡之战是指黄种人团结起来,共同对付西方。下列各项对这种观点认识最准确的是()A正确分析了战争爆发原因B试图竭力掩盖战争的本质C准确分析了中日两国国情D表明中国备受侵略的事实解析:选B。由材料“甲午中日战争是文明之战、解放之战、救亡之战救亡之战是指黄种人团结起来,共同对付西方”可知,日本力图掩盖战争的侵略性、掠夺性,故B项正确。10有学者指出,近代中华民族自觉统一体的形成,以

8、及中华民族自觉意识的形成是与外来民族斗争紧密联系在一起的。该学者意在强调()A西方入侵助推中华民族意识近代化B中外关系的恶化有利于民族大团结C传统的民族意识受到民众质疑D中华民族的形成与反侵略密切相关解析:选A。据材料中“中华民族自觉意识的形成是与外来民族斗争紧密联系在一起的”可知,西方入侵助推中华民族意识近代化,故选A项。11美国作家马克吐温于1900年8月12日说他“同情中国人”,11月23日更公开宣称他“也是一个义和团员”,“无论何时都站在义和团一边,义和团是爱国者”。马克吐温上述言论的主要依据是义和团运动()A与太平天国斗争目标一致B导致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狂潮C直接将矛头对准帝国主义D盲

9、目排外违背近代历史潮流解析:选C。义和团的“扶清”与太平天国斗争“反清”目标不一致,故A项错误;马关条约的签订导致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狂潮,故B项错误;材料“义和团是爱国者”的主要依据是义和团运动直接将矛头对准帝国主义,故C项正确;材料“义和团是爱国者”与义和团运动盲目排外违背近代历史潮流无关,故D项错误。12徐中约中国近代史记录:“7月14日,盟国以保护公使馆的外国人生命安全为由,出兵占领天津并威胁要开往北京,中外冲突由此爆发。”这一冲突最终导致()A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狂潮B资产阶级维新思潮高涨C清廷成为“洋人的朝廷”D资产阶级革命进入高潮解析:选C。义和团运动“扶清灭洋”,外国人生命安全受到威胁

10、,“盟国以保护公使馆的外国人生命安全为由”,发动八国联军侵华战争。A项是其起因,故A项错误;B项与八国联军侵华战争无关,故B项错误;八国联军侵华中国战败,被迫签订辛丑条约,使得清廷成为“洋人的朝廷”,故C项正确;D项出现在1911年武昌起义后,与八国联军侵华战争无关,故D项错误。二、非选择题13阅读材料,完成相关要求。材料一1840年3月,英国对华棉织品出口商、曼彻斯特商会主席莫克维卡在致英国外相巴麦尊的信中说:“是他们自己陷入了错误的处境,逼得我们不得不走上为国家所受的侮辱,为个人所受的委屈要求补偿的地步。当前局势,可能提供机会,完成两国关系的改善,随着关系的改善,我们输出(棉织品)的扩张程

11、度将是不可估量的。”材料二“苍天苍天泪如雨,倭人竟割台湾去。”材料三瓦德西说,“无论欧美日本各国,皆无此脑力与兵力,可以统治此天下生灵四分之一也”,“故瓜分一事,实为下策”。(1)根据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一中莫克维卡所说的“当前局势”的含义。他认为“扩张程度将是不可估量的”,理由是什么?(2)台湾同胞怀着悲愤的心情奔走相告“哭声达于四野”,这一令人悲痛的历史场面发生在近代史上哪一次列强侵华战争之后?倭人割占台湾是哪一不平等条约的规定?(3)根据所学知识,指出瓦德西为什么说“故瓜分一事,实为下策”。列强又采取了什么方式侵略中国?签订了什么条约?中国社会的性质完全沦为什么?解析:第(1)问,从“18

12、40年3月”分析“当前局势”,从“随着关系的改善,我们输出(棉织品)的扩张程度将是不可估量的”分析理由。第(2)问,“割台湾”是指甲午中日战争,日本逼迫清政府签订马关条约。第(3)问,从“瓜分”二字入手,可知时间是19世纪末20世纪初,然后判断当时中国发生的大事:义和团运动、八国联军侵华、辛丑条约签订等,最后综合分析。答案:(1)“当前局势”指林则徐虎门销烟为英国发动侵华战争提供了借口。理由:中国地广人多,有望成为巨大的原料产地和商品销售市场。(2)甲午中日战争。马关条约。(3)义和团运动的兴起,沉重地打击了列强在中国的势力,使列强看到了中国人民的伟大力量。方式:在华扶植代理人。辛丑条约的签订

13、,标志着清政府成为列强统治中国的工具,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14阅读材料,完成相关要求。材料一在这百天之内,康有为及其同志推行了不少的新政。其中最要紧的有两件事。第一,以后政府的考试不用八股文,都用政治、经济的策论。换句话说,以后读书人要做官不能靠虚文,必须靠实学。第二,调整行政机构。康有为裁汰了许多无用的衙门和官职同时他添了一个农工商总局。他们(指读书人)费了多少的心血,想从之乎者也里面,升官发财。一旦废八股,他们绝望了。难怪他们要骂康有为洋奴汉奸。至于被裁的官员更不要说,无不切齿痛恨。蒋廷黻中国近代史材料二杨锐者,张之洞入室弟子,岁馈千金,养之京师,而一切托之者也。杨锐与刘光第之

14、入军机,亦张之洞托陈宝箴荐之者也张之洞本为新党,自恐不免,乃请杀谭、杨等六人,以求避党祸,其忍于杀帝党久矣。康有为驳后党逆贼张之洞、于荫霖诬捏伪示(1)据材料一,概括百日维新的政治措施,并指出这些措施的主要意图。(2)据材料一、二与所学知识,总结戊戌变法失败的教训。(3)有学者认为康有为由于泄私愤而忽视了张之洞在维新变法中的努力。结合材料二与所学知识,说明历史研究怎样才能做到客观公正。解析:第(1)问,第一小问,根据材料信息,从科举制和机构改革等方面概括;第二小问,依据材料信息,从人才选拔、经济、政治等方面概括。第(2)问,根据材料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从改革的步骤、对人心的争取、对投机者和党派之争的警惕等方面分析归纳。第(3)问,该问实际是考查史学研究方法,要从史料的应用、史料的数量等方面分析。答案:(1)措施:改革科举制度,以策论取代八股文;调整行政机构,裁汰冗员。意图:选拔人才;减少财政支出;促进民族工业发展;提高行政效率。(2)教训:改革应该循序渐进,不能操之过急;打击面不能过宽,不能树敌过多;要警惕改革中的投机者,要警惕党派之争。(3)尽量用第一手史料;孤证不立,全方位搜集史料。- 1 -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研究生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