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浪人-你若到斯巴……》精品示范课教案

上传人:桔**** 文档编号:470545142 上传时间:2022-08-18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2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流浪人-你若到斯巴……》精品示范课教案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流浪人-你若到斯巴……》精品示范课教案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流浪人-你若到斯巴……》精品示范课教案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流浪人-你若到斯巴……》精品示范课教案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流浪人-你若到斯巴……》精品示范课教案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流浪人-你若到斯巴……》精品示范课教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流浪人-你若到斯巴……》精品示范课教案(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流浪人,你若到斯巴精品示范课教案一、知识目标学习本文通过心理描写、细节描写、悬念的设置和解决揭示小说主旨的方法。二、能力目标学生通过文本研习,学会合作探究,了解法西斯通过军国主义教育对本国人民的毒害,对战争与人的命运有进一步的认识。三、情感目标1学生能通过对作品的研读、探讨,了解法西斯不仅对世界造成了巨大的伤害,也对本国人民犯下深重的罪行,对战争毁灭人类的罪恶有具体的认识。2联系实际,对比发展与破坏,反思战争的危害,认识到和平与发展是人类社会最迫切的任务,进而珍惜和平环境。 四、教学重难点1把握小说主旨,认识悬念设置在小说中的作用。2认识法西斯犯下的罪行五、教法学法文本研习;合作探究。【教学过

2、程】一、导入你觉得你三个月后会有什么变化?(生答)如果让你离开学校三个月,你觉得你还能认出我们的学校吗?(生答)今天,我们就一起来探讨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德国作家海因里希伯尔的名篇流浪人,你若到斯巴,他会告诉你在一些特殊情况下,三个月的时间会改变一些什么。(导入出于方便引导学生进入情境考虑。两个问题都很容易回答,这样可能更容易在一开始调动学生的兴趣,从而活跃课堂的气氛。同时,又简单介绍了作者。)二、释题由课下注释1可知,本文的标题选自一段铭文,我们一起来读。(齐读)1这段铭文想表达什么?(提示:铭文的背景)表达了希腊人对为保家卫国而不惜献出生命的勇士们的赞颂。那么德国人把希腊人的这段铭文拿来让

3、学生在黑板上用六种字体写有什么用意呢?带着这个疑问,我们来看内容。三、文本解读(一)给大家三分钟时间浏览全文,弄清两个问题:1“我”是谁?2发生了什么事?参考答案:“我”是一个新入伍的士兵,参加战斗受伤后被送往医院,上楼途中一直怀疑自己身处母校,并最终由黑板上的铭文得以确认,这里就是“我”三个月前刚刚离开的母校。(二)讨论、设问1为何母校让“我”不敢确定它就是“我”的母校?(1)小组讨论,推荐作答(2)参考答案:主观上:“我”受了重伤,高烧,被打了麻醉药,半昏迷客观上:母校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总结:战争摧毁人类文明(板书:环境战争摧毁人类文明)2环境在变,人也在变。主人公“我”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4、1)小组讨论,推荐作答(2)参考答案:“我”:四肢健全的青年学生失去双臂和右腿的伤残士兵总结:战争摧残人类肉体(板书:人物战争摧残人类肉体)3战争让学校变成了医院,战争让学生变成了伤残士兵,这是一场什么样的战争?德国法西斯发动的不义之战4在“我”知道自己失去了双臂和右腿前,“我”喜欢这场战争吗?(从哪里可以看出来?)(1)小组讨论,推荐作答(2)参考答案:喜欢。例如文中第35节对炮声的描写:“令人惬意的炮声”、“大炮即使在轰鸣时,也是高雅的”5是什么让“我”喜欢这场战争?(引导:“我”是生来好战吗?)(1)提示:前面我们提到那段被我抄在黑板上的铭文,我们还不知道德国人让学生抄写有什么用意,现在

5、我们再来回顾一下,不过,我想把它改变一下(出示幻灯片):“流浪人,你若到东京,请报告那里的公民们,我们阵亡哈尔滨,至死犹恪守他们的命令。”(2)如果日本在他们的学校里也让学生抄这样的铭文,那是什么用意?日本向他的国民宣传哈尔滨是属于他们的,将哈尔滨看做是自己的领土,蛊惑青年学生为夺回所谓的领土而参战。同样:德国也正是用这样的铭文来向他的国民宣传原先的殖民地多戈甚至其他地方是自己的领土,从而鼓动青年学生为夺回殖民地而战!它是在对青年学生进行军国主义教育!(3)小说中还有什么地方可以证明它是在进行军国主义教育?小组讨论,推荐作答参考答案:学校里挂着多戈的风景画图画书里尽是打仗的图片墙上还挂着复仇女

6、神美狄亚的肖像画美狄亚(需老师介绍)说明:在文章的结尾,这样的一段铭文帮助“我”认出了母校,解开了心头的疑惑,也解开了作者在小说开头设置的悬念:“我”真的在母校;而悬念解开的同时,我们也认清了德国法西斯用军国主义教育毒害青年的罪恶。总结:军国主义毒害人类灵魂(板书:悬念军国主义毒害人类灵魂)6“我”现在还喜欢这场战争吗?(1)小组讨论,推荐作答(2)齐读小说最后两节(3)参考答案:“我”本来以为可以通过战争获得荣耀(“我”梦想自己可以留名纪念碑、留名校史),可是当“我”受伤大喊大叫时根本没有人关心我,困倦、冷漠、平静,只有“我”独自面对严重残疾的现实。理想和现实形成了巨大的反差。而当我认出昔日

7、的门房比尔格勒时,“我”非常自然地发出了对牛奶的呼唤,他引发了“我”对过去平静生活的回忆,认识到只有和平才能让我享用牛奶,战争中连水都不可得。总结:和平才是人心所向(哪怕他曾经受过军国主义那么深的毒害)(板书:和平才是人心所向)(三)总结、归纳“我”受军国主义的蛊惑,稀里糊涂走上了为法西斯侵略战争卖命的战场,在短短三个月后,面对自己严重伤残、无人关心的残酷现实,终于认识到和平的美好。这篇小说通过对环境的描写,人物的刻画,悬念的解答完成了对小说主旨的揭示。希望我们分析本文所用的方法对大家解读其他小说也有所帮助。四、拓展延伸请以“关于战争,我想说”为题,写一段100字左右的文字,谈谈你对战争的感受

8、(1)学生写作(2)推荐展示并齐读优秀片断【知识拓展】一斑知全豹一沙见世界 流浪人,你若到斯巴的符号解读流浪人,你若到斯巴是德国作家海因里希伯尔早期短篇小说中的优秀之作,作品取材于第二次世界大战,巧妙地把一名德国伤兵安排在临时改为战地医院的他的母校,让受重伤的他在昏昏沉沉中看到先前读书时军国主义教育的种种痕迹,从而暗示了民族灾难和个人不幸的根源,突出表现了法西斯穷兵黩武的罪恶本质。小说发生的场景是一所文科中学。作品向我们描述的学校环境布置有德国画家费尔巴哈的绘画作品美狄亚,古希腊雕塑挑刺的少年的照片,古希腊雅典娜女神庙庙柱中楣的石膏复制品,希腊重甲胄武士雕像,赫耳墨斯圆柱复制品,希腊神话中主神

9、宙斯的脸像,恺撤、西塞罗、马可奥勒留的胸像复制品,还有老弗里茨像、人种脸谱像、尼采像、多哥的风景画等。作者之所以要反复描写这些环境布置,并不仅仅是为了证明这是一所文科中学、是“我”的母校,而是另有深意。这些环境布置,相当于瑞士语言学家索绪尔所说的一个个符号,在索绪尔看来,符号是一个具有一定意义的客观对象。那么,流浪人,你若到斯巴中的这些符号具有怎样的意义呢?我们先按小说中出现的顺序,对四个单体符号分别作些解释。费尔巴哈的美狄亚。美狄亚是希腊神话中美丽的女魔法师,她帮助伊阿宋取得金羊毛,并嫁给他。后因伊阿宋移情别恋,她亲手杀死自己的两个儿子并设计杀死了伊阿宋的新欢。之后,伊阿宋自刎于宫殿门前。而

10、美狄亚驾驶用魔法召唤出来的魔龙回到自己原来的故乡,取得了父亲对于自己曾经与伊阿宋逃出宫之事的谅解,并用魔法帮助父亲夺回了王位。她被称为“复仇女神”。“两扇门之间挂着费尔巴哈的美狄亚”,“美狄亚挂在一年级甲、乙两班之间”,意在告诉学生:一战结束,德国被迫无条件投降,签和约,付赔款,弄得兵困马乏,民不聊生;经过几年挣扎后,逐渐恢复元气,首先想做的就是借报当年一箭之仇之名兴兵挞伐,不择手段替国雪耻。美狄亚虽是著名画家的艺术作品,但在此起到的象征意义却是复仇,从学生一进中学就激发起他们的复仇情绪。挑刺的少年。挑刺的少年是公元前四世纪左右的古希腊雕塑,刻画的是一个少年坐着挑脚刺的细节,早先被称作“忠诚的

11、男孩”,源自人们为增加雕像的现实意义和英雄主义色彩而编造的一个故事:“忠诚的牧羊少年担当起了送信者的重任。他将消息送到罗马元老院后,才安顿下来,将脚掌上那根折磨了他一路的刺挑出。后来罗马元老院为了表彰他的忠心,命人制作了这尊铜雕。”“挑刺的少年放在二年级甲、乙两班之间”,是在告诉学生,德国公民必须忠诚,国家和元首的利益远重于个人利益,这是法西斯灌输崇尚武力、坚韧勇敢的军人品格的表现。雅典娜女神庙庙柱中楣。雅典娜是希腊神话中的智慧与工艺女神,宙斯生下雅典娜时,她便手持神盾、全身武器披挂,所以雅典娜同样是战争的女神,被称为女战神,执掌正义的战争,因为雅典娜在特洛伊战争中的活跃表现,使她战神的名声甚

12、至超过了阿瑞斯。“雅典娜女神庙庙柱中楣已经成为了世代相传的、美好而又古老的学校摆设”,暗示了学校教育中对军国主义的崇尚:在二战前及二战中,德国、日本、意大利这些法西斯国家都用这种思想灌输青年学生,实行学校常规军事化,以备随时抽调学生上前线作战,甚至如文本中的“我”一样被拉去当炮灰。多哥的风景画。文中多哥的风景画“色彩鲜艳”,“十分逼真”,画上有“大串香蕉”,“左边一串”,“右边一串”,1884年曾沦为德国殖民地的多哥物产很丰富。“多哥的彩色画”挂在学校中,意味着希特勒企图恢复德国的殖民地,而对学生进行殖民主义宣传,是德国法西斯殖民主义在学校里渗透的标志。这种教育后来影响到了日本,据说亚洲最好的

13、苹果原产自我国山东烟台和陕西白水,上世纪三十年代的日本教师拿着我们的苹果跟学生们说:“想吃吗?这是世界上最好的苹果!想吃就去中国,占领了中国,我们就能放开吃这样的苹果!”这就是臭名昭彰的军国主义教育!借口国家利益、民族利益至上,唆使青年参战。索绪尔认为,符号的价值就是符号在系统中与其他符号的关系,以一个符号与另一个符号的关系来分析意义,比一个符号同一个外部现实的关系来分析意义更恰当、更合理。根据这个符号学理论,下面我们把流浪人,你若到斯巴中的几组符号联系起来进行分析。大选帝侯、希特勒画像、老弗里茨像和恺撒、西塞罗、马可奥勒留的胸像。大选帝侯特指16401688年在位的勃兰登堡选帝侯腓特烈威廉,

14、他于1685年在费尔贝林战役中率勃兰登堡一普鲁士军队击败了屡次干涉北德意志事务的瑞典军队,收复西波美拉尼亚,被尊称为大选帝侯。老弗里茨即腓特烈大帝,面对强敌奥地利,两次发动西里西亚战争,彻底动摇了奥地利对普鲁士的威胁,并获取了大量的财富和丰富的矿藏,从而获得了“腓特烈大帝”的美名,普鲁士正式崛起成为欧洲强国。这不仅是在军事上,同样也包括了经济和文化,为普鲁士日后统一德意志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从而开创了一个历史的新篇章。恺撒、西塞罗、马可奥勒留都是古罗马帝国雄才大略的君主,把希特勒画像与大选帝侯、老弗里茨画像,恺撒、西塞罗、马可奥勒留的胸像放在一起,再联系文科中学名字都规定只能叫“腓特烈大帝中学”

15、、“阿尔贝图斯中学”和“阿道夫希特勒中学”,意蕴不言而喻:首先是反映出德意志民族的英雄情结;其次意味着纳粹法西斯所谓的第三帝国有承袭先人宏愿、也要建一番宏图霸业的野心,揭露了一战以后以及二战期间德国的霸权野心:而校园里学生耳濡目染。征服世界的思想便会根深蒂固地长在心里,并形成盲目的个人崇拜。人种脸谱像和尼采像。文章第9小节描写了四种人种脸谱:“北部的船长”、“西部的莫泽尔河流域的女人”、“东部的格林斯人”、“南部山地人”,这些都是典型的日耳曼民族人种,但在“我”眼中却几乎没有美感可言,甚至或多或少带着些鄙夷感情。联系文章第16节的“尼采挂在楼上楼上的学生已经学习哲学了”。“楼上的学生”学的正是画像主人公尼采的哲学。尼采有一哲学主张,即“超人哲学”,“超人”是指超越自身、超越弱者的人,他能充分表现自己、主宰平庸之辈。他认为“超人”才是历史的创造者,他有权奴役群众,而普通人只是“超人”实现自己权力意志的工具。希特勒是尼采的忠实信徒,他自小有德意志民族主义情结,后来发展成为极端民族主义,认为世界上的民族有优劣之分,日耳曼民族是最优秀的民族,而犹太民族和阿拉伯民族则是劣等民族,劣等民族就应该是被优等民族奴役的牲畜,甚至为了世界更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活动策划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