牧区推广小额联保信用贷款情况调查

上传人:re****.1 文档编号:470544383 上传时间:2023-04-27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22.1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牧区推广小额联保信用贷款情况调查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牧区推广小额联保信用贷款情况调查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牧区推广小额联保信用贷款情况调查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牧区推广小额联保信用贷款情况调查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牧区推广小额联保信用贷款情况调查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牧区推广小额联保信用贷款情况调查》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牧区推广小额联保信用贷款情况调查(1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牧区推广小额联保信用贷款情况调查 小额联保信用贷款为牧区营造了一片蓝天-农村信用社作为直接为农牧业、农牧民和农牧区经济提供信贷服务的农村合作金融组织,怎样既真正负担起为“三牧”提供全方位信贷服务的重担,又能使农村信用社的信贷资产实现良性循环,是一个值得探究的新问题。三年来,鄂温克旗农村信用社主动推广小额牧户贷款的经验表明,在牧区实施推行“小额联保、小额信用”贷款有利于牧区经济发展,可为牧区牧民达小康奠定基础。能够说支农再贷款在牧区推广实施后,深受牧民欢迎和地方党政的支持和拥护。很好地处理了牧区牧民贷款“三难”的问题。同时,提升了信用社盈利水平,为以后更加好的支持牧区经济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一、成

2、绩和经验1、很好地祢补现在基层牧区无金融机构问题自1997年农村信用社从农行脱钩后,鄂温克旗人民银行在“清、整、规”时将基层牧区严重资不低债的6家信用社撤并,相继农业银行也于1999年前后,将基层牧区营业所撤消。所以,基层牧区出现大面积的金融服务盲区,造成一是在自然灾难严重的年份和季节,牧民因无钱购置饲草料,牲畜大面积的死亡;二是牧区长久得不到资金投入和支持,而有限的牧民储蓄又被商业银行和邮政储蓄吸收,并依据上级行的要求形成上存资金,然后回灌大中城市和地方企业。牧区牧民生产经营无法得到资金支持,一度使牧区经济陷入困境。在这种情况下,我旗各级政府、人民银行、信用社急牧民之所急,数次例会研究,结合

3、总行小额联保贷款、小额信用贷款管理措施,前后制订出了基础符合牧区特色的“鄂温克旗农村信用社小额联保、信用贷款管理措施”,同时决定以现有的各社为中心,辐射全旗六个苏木三个镇。截止2021年12月未累计向鄂温克旗东苏木、西苏木、孟根苏木、辉河苏木、伊敏苏木、巴彦托海镇、巴彦塔拉乡发放了小额联保贷款4448户,占牧民总户数的81,累计投放小额联保信用贷款7400多万元。能够说在人民银行再贷款这一货币政策的支持下,鄂温克旗农村信用社已成为我旗农村牧区经济的有力支撑,牧区经济的发展,离不开农村金融的大力支持。经过几年实践证实:因为地方政府、人民银行、信用社三方共同努力,确保了支农再贷款放得出、收得回、有

4、效益。所以说,在基层牧区继续推广小额贷款能够很好处理牧区金融服务盲区问题。2、间接的提升了牧民的金融意识,牧民诚信观念显著增强过去,农牧民贷款难,手续繁琐,因此有钱也不愿还,造成信用社贷款收回难,致使不良贷款百分比上升,支牧主动性不高。鄂温克旗农牧户联保信用贷款措施的实施,使农牧民发展种养业、生活消费所需的资金缺口,能立即在信用社得到处理,消除了农牧民还款轻易贷款难的疑虑。同时,在不停的收回发放中,有效地提升了农牧民还款的主动性和信用观念。从几年调查中我们得出这么一个结论,真正的牧民是最淳朴的,贷款到期后,就想方设法归还,以维护其信誉。同时贷款联保小组组员间相互监督各组员间的贷款使用和催收,相

5、互负担连带确保责任。鄂温克旗制订的“管理措施”还要求小组组员间不得顶替贷款,对违反联保协议的组员,在责令其还清欠款或代为清偿后能够将其清理出联保小组,对无特殊情况连续三年偿还统计不良的贷户,吊销其贷款信用证,开除联保小组。经过采取一系列制约方法和严格把关,不仅涌现出大批信用户,而且还涌现出不少信用嘎查。鄂温克旗2021、2021、2021年分别向基层牧区投放小额联保贷款1227、2621、3554万元,再贷款5300万。三年再贷款回收率达100,在近几年自然灾难的影响下,牧民年偿还贷款率依然达90以上。3、有效分散了贷款风险,提升了信用社本身效益几年的实践证实,再贷款为信用社在牧区找到了一条符

6、合目前牧区农村信用社发展的新路子,使其提升了本身效益,为信用社生存发展巩固了基础。能够肯定,在牧区发放推行小额联保信用贷款,其风险度要低于农区。如在一样受灾的年份,农区可能会全方面绝产颗粒无收,造成信用社收贷无望,但牧区不一样,在受灾严重年份,牧民可依据冬储饲草情况,合适增加出栏率,降低风险,并可依据实际情况归还贷款。我们认为此原因也是这几年呼伦贝尔连续受灾的情况下牧区小额贷款回收好于农区的关键原因。同时我们还认为加大在牧区推广小额联保信用贷款可深入分散贷款风险。农牧户小额联保贷款面向千家万户,额小、面宽、风险分散,可有效地提升贷款质量和效益。三年信用社发放的小额联保信用贷款平均不良率5左右;

7、收息率达成98,2021年利息收入占其总利息收入的50以上。4、牧区基础设施建设步伐加紧,抗自然灾难能力增强因为小额贷款在牧区推广和发放,有力的推进了全旗畜牧业经济发展,使得市场牵龙头、龙头带基地、基地连牧户的奶业产业化发展格局已在鄂温克旗基础形成,广大牧民的思想观念、生产经营方法有了较大转变,畜牧业产业结构调整步伐加紧,推进了产业结构的优化和提升。经过“立草为业”,确立了草业在畜牧业中的主要地位,在牧区大力推广舍饲、半舍饲喂养、人工种草、粮草混播、牧草青贮和家庭配套草库伦和饲料基地建设等优秀生产经营方法,三年来草原建设总面积累计212万亩,其中草库伦建设面积达万亩,人工草地面积累计达万亩,改

8、良退化草场万亩,饲草料种植面积达27万亩;牧民棚圈已达5300座,很好的抵抗了几年来的严重白灾,牲畜死亡率显著下降,从而有效地支撑畜牧业的连续快速健康发展。5、产生了良好的社会效应,加紧了牧区达小康步伐经过三年来鄂温克支农支牧再贷款的注入和小额联保信用贷款的使用和发放,产生了良好的社会效应和经济效益,在呼伦贝尔连续三年遭受自然灾难的情况下,鄂温克牧区经济仍得到了长足发展:一是人民银行形象和信用社信誉深入提升,地方党政对人民银行和信用社的主要性和作用有了重新认识,出现了地方党政和农牧民群众关心信用社经营、支持信用社发展的良好局面。二是加紧了牧区达小康步伐。地方党政实施了“乳、肉、草”战略和信用社

9、逐年加大支牧投入,畜牧经济有了长足发展,2021年前,鄂温克牲畜总头数基础徘徊在48万头只左右,自从向牧区发放小额联保信用贷款后,由2021年的50万头只发展到2021年的70万头只,纯增20万头只;三年牲畜出栏分别为33万、38万、45万头只,直接增加牧区经济收入9280多万;三年牧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为增加。能够说信用社从思想上、行动上和农牧民群众贴近了,使农牧民群众认识到农村信用社才是她们发展生产、改进生产、致富奔小康的坚强后盾,同时,也有力地打击了农村牧区高利贷的蔓延,占领和巩固了农牧区信用阵地,为农牧民致富奔小康架起了一座金桥,替政府为农牧民办了一件大好事。同时农村信用社在各级党政和

10、嘎查的大力支持下,累计收回50年代“双呆”陈欠贷款110笔15万元。为以后做好支牧工作、探索新的支牧路子奠定了坚实的物质基础和思想基础。6、规范了信用社经营行为,转变了信用社服务理念以前信用社总将眼光盯在大企业和城镇,没有很好的摆正自己的位置和发展方向。经过这几年的实践,根本的改变了她们的经营理念,并结合几年取得的经验,主动了采取了“三依靠、三结合的标准”:即依靠农牧户的互守信用;依靠地方政府的支持;依靠人民银行再贷款的支撑。三结合是:信用社调查摸底和农牧户自愿联保相结合;资金需求和农牧户实际经营相结合;改进农村信用环境和信用社本身建设相结合。几年来,鄂温克旗农村信用社在推行农牧户联保贷款工作

11、中,坚持从农牧民的利益和需求出发,改进信贷服务,简化贷款手续,以点带面逐步推广,并不停完善农牧户贷款联保措施,充足发挥了信用社的支农作用,收到了显著效果;在内控制度实施方面,使信用社愈加严格贷款纪律,明确贷款责任。不发放不符合贷款对象和条件的贷款,廉洁办贷,不吃、拿、卡、要,实施贷款公开和“三包”制度。推行向社会承诺和挂牌服务,自觉接收社会监督。二、存在的问题1、小额联保信用贷款“三查”制度实施难。一是因为贷款额小面广户多,尤其是基层牧区路途遥远交通不便、而且牧民居住分散,给贷款“三查”造成一定难度。鄂温克旗信用社截止2021年12月未累计共向五个苏木一乡一镇发放了小额联保贷款4448户,而信

12、用社全部全部集中在城镇,距基层牧区苏木相距较远,信贷员假如严格的按贷款“三查”制度进行认真的逐户查验,是根本不可能的;二是信贷人员数量少,工作量大,而且业务水平和人员素质相对较低,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三查制度的落实。2、信用社资金规模小,极难满足牧业生产资金需求从我们几年总结的经验表明:一是牧区牧业资金需求在相同条件下要大于农区。农区通常中等的农户在春耕、购置种子化肥农药、秋收等步骤通常资金需求量在元就完全能够满足一个生产周期,但纯牧区不一样,牧区通常中等牧户在接羔保育、牲畜防疫、打储草、购置饲草料等步骤通常资金需求量在2到3万元才能满足一个生产周期。二是信用社基础微弱,底子薄,历史包袱沉重

13、,和商业银行相比竞争能力弱,有限的资金无法对牧区经济继续增加再投入。如:鄂温克旗现有储蓄存款9、5亿,信用社只占0、45亿,占比为4、7,而且2021年储蓄存款只增370万。在这种占比和增速的情况下,信用社无力扩大对牧区的再投入,假如人民银行抽回再贷款,将会直接影响到牧区经济和信用社生存和发展。3、再贷款期限和牧业生产周期不吻合,影响了牧区经济发展。一是农区贷款需求基础是年初发放年尾收,可是,牧区贷款需求不一样农区,牧区贷款需求有其随意性,其贷款需求规律通常是在一季度接羔保育、三季度打储草季节,同时对扩大再生产所需棚圈建设、网围栏等基础设施贷款、购置基础牲畜贷款有其不确定性。所以完全按年初发放

14、年尾收的规律掌握,和牧区生产规律脱节,这么就造成牧民当年购置的基础牧畜在未能产生效益的基础上,为能按期偿还贷款,维持其信誉,不得不出卖基础母畜归还贷款,假如不出卖基础母畜,就要借高利贷还款,这种恶性循环会严重制约牧民基础产业的巩固。二是牧区扩大再生产所需基础设施贷款、购置基础牲畜贷款额度大、时间长。如:购100头基础母羊,所需资金通常在万元;购10头改良基础母牛,所需资金通常在万元,所以牧区用于再贷款发放的支牧贷款,在额度和期限上全部不适应牧业经济发展。3、牧业靠天养畜,粗放经营的方法依然没有根本改变鄂温克全旗人口大约14万,全旗草场总面积129万公顷,可利用草场面积119万公顷;储草量为46

15、亿千克,理论载畜量140万头只,而因为草资源分布不均衡,加之干旱和草原沙化严重等原因,实际载畜量仅为70万头只,占理论载畜量的50。因为这些年靠天养畜,粗放经营的方法依然没有根本改变,造成草场载畜量超负荷,即使现在正在不停向科学喂养,示范化、专业化、产业化经营方向发展,但规模不大,发展速度仍很缓慢,尤其是高产奶牛业的发展。现在还没有完全依据自然、经济等条件,调整畜牧业生产布局和结构,逐步向畜牧业生产专业化、社会化和商品经济转化。三、提议1、结合牧区生产周期和资金需求规律合理确定贷款投放季节。信用社要逐步改变年初集中放贷年末集中收贷的做法,结合牧区生产周期和牧业资金需求规律按季节合理投放资金。牧区的资金季节需求旺季关键表现在1、2、3月和7、8、9月。因1、2、3月这个季节面临春节、儿女上学、接羔保育、抗灾保畜高峰,在这段时期应投放一定数量小额贷款。7、8、9月份是牧区打贮草旺季,牧民需购打草设备、油料、生产费用,所以。7、8、9月是牧区贷款需求集中期,属牧区共性规律。在此期间能够发放部分短期流动资金贷款,支持牧区生产经营活动。6月是牧区固定资产投资需求期,此季节,部分牧民要为建网围栏、建棚圈、草场改良作准备,所以需投放部分大额的基础建设资金,但不含有普遍性。9、10、11、12月是牧区大量牲畜出栏季节,因资金回笼大需求小,此季节是信用社收贷最好时期。2、上级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幼儿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