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下室外墙裂缝原因分析及处理措施

上传人:公**** 文档编号:470542638 上传时间:2022-08-08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239.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地下室外墙裂缝原因分析及处理措施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地下室外墙裂缝原因分析及处理措施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地下室外墙裂缝原因分析及处理措施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地下室外墙裂缝原因分析及处理措施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地下室外墙裂缝原因分析及处理措施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地下室外墙裂缝原因分析及处理措施》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地下室外墙裂缝原因分析及处理措施(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地下室外墙裂缝原因分析及处理措施地下室外墙裂缝原因分析及处理方案1结构设计说明如东县文体中心体育馆地下室工程,地下室为一层, 双向尺寸大约 72mX68m,高 4.0m,混凝土墙厚300mm。施工时根据后浇带分成大约30mX30m的 4 个区域。地下室外墙的混凝土强度等级C40,抗渗等级 P6。框架柱柱网尺寸为9000 9000mm, 框架柱 截 面尺 寸为600X600mm、700X700mm、? 1000mm。地下室挡土墙厚度一般为300mm,地下室外墙体水平分布钢筋置于竖向纵筋内侧,外侧纵筋直径12mm,间距 150mm,内侧纵筋直径14mm,间距 150mm。水平分布筋直径12mm,间

2、距 150mm。2裂缝情况介绍2.1 裂缝出现时间( 1)按初始施工工艺,地下室外墙混凝土浇筑完成后一周以后拆模,拆模初期未见裂缝。( 2)地下室全部拆模后,检查发现墙体出现裂纹。2.2 裂缝表观特征( 1)裂缝大多数发生在与柱相连接的墙上,垂直于底板面。( 2)裂缝从上至下连通,离底板面约0.3 0.5m处终止。( 3)连墙柱两侧裂缝相对较多,第一条距柱边0.3 0.6m,其余裂缝比较均匀分布在墙中。( 4)地下室外墙拐角处及后浇带两侧未见裂缝,第一条裂缝结合本工程裂缝特点, 墙体裂缝为混凝土收缩应力裂缝。 即混凝土硬化后,在没有外加荷载的作用下, 因自身的收缩而产生裂缝。4裂缝产生因素分析

3、裂缝产生的因素是多种多样的,与材料、设计、施工等都有很大关系。4.1原材料影响因素。(1)粗细骨料质量不良。 配比混凝土选用的石子和沙子含泥量大,石子不坚固,最大粒径偏大,且骨料级配和粒形较差,原材料吸水率过大,含有碱活性骨料等。(2)水泥品种、用量配比选用不当。 选用了矿渣硅酸盐水泥、快硬水泥等收缩性较大的水泥。(3)矿物掺合料比重偏大,超过胶凝材料的 20%以上,导致混凝土凝结力较低。 外加剂选择不当, 未考虑外加剂对混凝土水化热、收缩性的影响。(4)混凝土和易性较差,塌落度过小或过大。5.2设计影响因素(1)地下室外墙没有设置伸缩缝, 长度过长, 混凝土收缩应力太大,导致裂缝的产生。(2

4、)混凝土强度等级选用 C40以上,强度等级越高, 水化热越大,墙体容易开裂。(3)设计墙体厚度较薄, 钢筋直径偏大, 不利于裂缝的控制。尤其是水平分布钢筋放在内侧, 对控制墙外侧竖向裂缝作用不明显。(4)控制混凝土裂缝的构造措施较少, 虽添加抗裂外加剂抗裂纤维等抗裂材料。但不能绝对控制墙体裂缝。4.3施工影响因素(1)施工措施控制不严格, 施工质量控制不到位, 混凝土振捣不够或过度。(2)浇筑混凝土前未充分湿润模板, 混凝土水分被模板吸收,引起混凝土收缩。 且入模时温度较高,混凝土白天和夜间温差过大。(3)拆模过早, 导致混凝土水分的丧失过快和降温过快, 收缩应力增加。(4)养护不及时,不到位

5、,没有进行苫盖,水分流失过快,混凝土表面总处于干燥状态。6防止裂缝产生的综合措施6.1 合理选用原材料,优化配合比设计(1)水泥宜选用水化热较低的水泥; 强度较高的水泥能减少水泥用量, 有利于防裂。 外加剂选用减水率较高的高效减水剂以及性能优越的膨胀剂, 若为泵送混凝土还须掺入缓凝剂, 最好选用复合型外加剂,既满足多种性能要求,又方便施工。(2)砂、石骨料应选用中、粗砂,且砂含泥量严格控制在3%以内,根据泵送能力, 尽量选用粒径较大的碎石,有条件时选用 5-40mm粒径的级配石。(3)尽量采用强度等级较低的混凝土,不宜超过C40,最好在 C35以下。在满足混凝土强度等级和抗渗要求的前提下, 尽

6、量减少水泥掺量。尽量选用高性能混凝土, 如采用补偿收缩混凝土,在混凝土中掺入适量的膨胀剂, 使混凝土产生微量膨胀来补偿其产生的收缩; 严格控制水灰比, 宜控制在 0.5 以下,水灰比的降低,将会提高混凝土的弹性模量,提高其抗裂性能。5.2 优化工程设计提高墙体的强度和刚度是防止墙体开裂的有效措施, 可适当增加墙体厚度和配筋率。合理调整建筑物“重心”和“形心”的位置,尽量让其重合, 减少偏心倾斜。 基础设计应与上部结构荷载相协调, 确保建筑物均匀沉降; 由于墙体裂缝是竖向产生, 合理利用横向分布筋; 墙体筋设计应采用细径密排, 最好采用双层双向钢筋,角部设置放射筋, 预留洞口等薄弱部位应设置加强

7、筋,且水平分布钢筋放在外侧, 在满足规范要求的前提下尽量减小钢筋的保护层厚度。 在保护层厚度较大的情况下, 可设置抗裂钢筋,布置“细而密” 的抗裂钢筋、 增加钢丝网片等能够有效分散应力集中现象,提高抗拉性能。5.3 做好施工管理,加强施工过程控制混凝土浇筑前, 先对模板洒水湿润, 防止模板过多吸收表面混凝土内水分, 造成混凝土干缩。 昼夜温差大的情况下, 在内外模板外覆盖草帘, 加强保温和保湿; 加强混凝土的养护工作, 养护工作应尽早进行, 并适当延长, 但不宜过早采取松模浇水的做法,以免加剧温差;减小浇水养护间隔;延缓拆模时间,墙板内部与表面温差小于 15以下时方可拆模。6裂缝处理方案6.1

8、 裂缝处理方案对于浆材难以灌入的细而浅的裂缝, 未贯穿深度较浅的裂缝,不漏水或开裂已经稳定的裂缝。 此类型的裂缝, 暂不做处理,待涂饰时直接施工即可。对裂缝较大大于0.2mm,有渗水的裂缝按如下方案处理:现行比较常用的做法是采用做V 形槽,然后在槽内填充高强度粘结性材料进行封堵的方法。V 形槽的尺寸一般是沿裂缝切出宽约 10mm、深 1020mm。根据裂缝宽度的不同,在V 形槽内采用不同的粘结性材料。当裂缝宽度0.20 0.25mm 可灌入环氧氨脂;裂缝宽度在0.25 0.30mm之间,可灌入环氧树脂胶泥; 裂缝宽度大于0.3mm,可直接采用水泥灌浆。本工程的裂缝宽度在都在0.10 0.25m

9、mmm之间,采用涂抹环氧胶泥封闭的方案对裂缝进行处理。环氧树脂胶泥具有抗渗、抗冻、耐盐、耐碱、耐弱酸腐蚀性能,与混凝土粘结力强。热膨胀系数与混凝土接近,不易与混凝土基体脱开,耐久性好, 可在潮湿环境下硬化,使用寿命可达50 年以上。适用于混凝土构件表面裂缝修补。6.2 环氧树脂胶泥施工流程(1)表面处理用角磨机沿裂缝走向对墙面进行打磨处理,使混凝土墙面粗糙,提高环氧胶泥与混凝土墙面的粘结力,打磨完后用钢丝刷及压缩空气将混凝土碎屑粉尘清除干净。(2)环氧树脂胶泥配置检查内装乳液、固化剂、专用砂浆均无破损、漏洒、受潮结块现象,每桶中的装配比例为乳液:固化剂:专用砂浆=1:3:16。配料时,先将乳液

10、和固化剂摇匀后按照1:3 的比例倒入桶中,并充分搅拌混合均匀,然后边搅拌边缓慢加入专用砂浆,直至搅拌成均匀的胶泥状。如果混合后较粘稠或不易搅拌均匀,可加入少量清水稀释(掺水量不超过胶泥重量的10%)。(3)封闭用抹刀将调和均匀的环氧树脂胶泥涂抹在墙面打磨部位,涂抹时要边压实边抹光,封闭完成24 小时后方可进行下一道工序施工。待环氧胶泥硬化后,将环氧胶泥表面打磨平滑,以免影响涂饰施工。8结论本工程地下室外墙裂缝为混凝土收缩应力裂缝,宽度未超过规范限值要求, 且经过一段时间的观测,裂缝数量无新增, 宽度和深度未发展, 采用做 V 形槽涂抹环氧胶泥封闭的方案对裂缝进行处理, 效果很好, 满足了耐久性要求。通过影响裂缝产生因素的详细说明和控制措施的总结,为类似工程提供参考经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幼儿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