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子关系全面技巧

上传人:夏** 文档编号:470539921 上传时间:2022-07-07 格式:DOC 页数:28 大小:176.0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亲子关系全面技巧_第1页
第1页 / 共28页
亲子关系全面技巧_第2页
第2页 / 共28页
亲子关系全面技巧_第3页
第3页 / 共28页
亲子关系全面技巧_第4页
第4页 / 共28页
亲子关系全面技巧_第5页
第5页 / 共2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亲子关系全面技巧》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亲子关系全面技巧(2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亲子关系全面技巧李中莹(香港) 著“修订版”的序 1自 序 1第一章 为什么写这本书?1第二章 主要概念11一、家长对于身份的正确态度 13二、亲子关系的十个基本要诀 17三、理想的家庭环境 28四、“亲子教育之孩子成长”(作者:陈敏霞) 30五、信念系统 37六、自我价值 40第三章 孩子在成长和教导上的需要45一、孩子大脑的发育 47二、孩子心智发展的五个阶段 53三、0至6岁 58四、6至12岁 63五、12岁以上 68六、如何帮助孩子建立自我价值 73七、孩子10至12岁的转变 76第四章 处理孩子情绪的技巧 83一、交换型 87二、惩罚型 90三、冷漠型 93四、说教型 95五、EQ

2、型 97六、EQ型处理孩子情绪的技巧 102七、亲子问题案例讨论 108第五章 情绪教育111一、家庭中的EQ之基本要诀 113二、什么是情绪智能(EQ) 116三、如何帮助孩子培养出足够的EQ 118四、与心爱的事物分手 121五、化解与他人之间的冲突 124六、承担责任 127七、帮助孩子建立自信、自爱和自尊 129第六章 良好和有效的亲子关系技巧133一、正确赞赏孩子的方法 138二、与孩子一齐进行的活动(黄金时间) 141三、改善亲子之间的沟通 146四、孩子应否听话 153五、孩子屡不听命怎么办 157六、帮助孩子听家长的话 160七、如何使孩子守规则 166八、训练家长注意孩子的良

3、好行为 172九、注意孩子喜欢的活动 176十、亲子关系的急救箱“太空时间” 179十一、如何处理盛怒的情况 181十二、家庭问题会议 184第七章 孩子的学习和学业成绩 189一、今天的教育制度 191二、孩子为什么不喜欢学习 194三、孩子的学习左脑与右脑 197四、孩子的学业竞争心态 200五、三种内感官的学习能力 203六、如何提高孩子的学习能力 210七、孩子对上学读书的信念及价值观 213八、教育制度下的受害者(作者:戴志强) 219九、对孩子教育的不同信念 223十、应付挑战的心理调控技巧 227第八章 消除家长的压力237一、在家庭中的共同信念和共同价值 239二、打破恶性循环

4、 249三、在坏情绪当头时消除压力的方法 251四、舒缓紧张状态254五、其他有效的减压方法 257六、无效的减压方法 259第九章 对婚姻出现问题的家长的建议261一、婚姻尚未破裂的家长 265二、已经分居或离婚的家长 267三、配偶逝世的单亲家长 269四、给孩子和儿媳妇的信 272附 录277李中莹先生的研究范围 279“修订版”的序这本书是在1998年10月,我用一个月的时间一口气写出来的。回想当时的心情:静儿(第一位太太)逝世的创痛还在心中;刚从美国NLP University的NLP高级文凭班毕业回来,热情高涨;看到报纸杂志电视每天的报道,充满悲惨的故事,无论涉及的是成人抑或小孩,

5、背后的原因,都是当事人在孩童成长过程中,没有建立起良好的心理健康。当时,我已经多少累积了一些教授NLP课程的经验,也私下接受了一些心理辅导的个案。看到学员和受导者有所提升,高兴之余,也不禁思索他们的问题的根源。结论是同样的一个:在孩童成长过程中,没有培养出良好健康的心理。与静儿的家庭生活,有很多不如意的地方。在两人及两人与孩子们之间,都有很多问题,大部分是我的责任。结婚20年后的1992年,我接触了NLP,知道那是解决的钥匙,但对很多事情来说,却已经是太迟了。细想我自己问题的根源,结论仍是一样:在我的孩童成长过程中,没有培养出良好健康的心理。我明白了:不论我教NLP或者做辅导工作多么有效,都只

6、不过是治标而已。今天出生的婴儿,30年后仍会找我学NLP或者为他做辅导,除非这个婴儿在成长过程中,能够培养出良好健康的心理。想到这里,心中的一份力量涌出来,结果就是这本亲子方面的书。绝大部分的家长,都是竭其心智,努力追求一个目标:使孩子成长得最好。只是,他们的辛劳往往达不到期盼的效果,因为他们的思想、说话和行为,受到传统文化、社会状况、上一代的熏染等,只能重复过去的做法。就算家长意识到有改变的必要,亦很难找到书籍或者课程去使自己提升。还有一部分家长甚至不认为自己需要改变。对于生活中出现的不成功、不快乐,他们委过于外界的因素:社会、世界、政府、风气、潮流、工作压力、世风(日下)、环境、其他人,甚

7、至“我怎知道?”没有建立起良好的心理健康,即是性格有弱点。一个人是不能没有性格的,因为他需要一个性格去处理人生中每一刻出现的事情。但也就是这个性格维持他不去作出使自己有所提升的改变。孩子总是从一张白纸开始。他主要的学习来源是他的家长,若家长没有改变,孩子便只会继承同样的思想和行为模式。这本书,在没有书店代售的情况下,竟然卖出了6000本,确实出乎我的意料。这绝对不是因为我写得好(我还有一点自知之明),而是因为这方面的知识的确是今天社会当务之急;家长急需一些易懂易做的概念和技巧。我的第二本书,(NLP帮助人生变得更成功快乐的学问)成功打入了书店,这本亲子书也可以因此而有更广的市场曝光。我决定把内

8、容作一次全面的修订。加入Wilson Cheng先生的插图,使全书生色不少。我亦感谢陈慧雅小姐的重新排版和黄冠昌先生的市场推广工作。李中莹2001年6月自 序谨把这本书献给亡妻莫静儿女士。她以无限的爱和支持,使我做到今天我所做的事。在每一次的课程或辅导中,我都感到她与我在一起。将我所研究的成果与更多人分享,使他们的人生更美好,是我的人生使命,也是对她的一点回报。我需要对很多人说谢谢,因为他们用种种方式使我掌握了许多受用不尽的知识和能力。其中首先特别应该多谢的是香港的徐志忠神父和美国的Judith DeLozier女士。他们是我的启蒙老师,引导我进入NLP的美妙世界,并且在过去数年来不断地给我鼓

9、励。我也想在这里对我的母亲梁燕女士、现在的太太罗嘉村女士、我的一双子女李瀚基和李慧珊、莫荣光先生伉俪和Flora Stone,表示一份很深的感激。还有我的老师们Lara Ewing、Gerry Schmidt、Connaire Andreas、Robert Dilts、Robert McDonald、Steve Gilligan、Tim Hallbom、Suzi Smith、Steve Davis和其他的NLP大师:谢谢你们。在Kinesiology方面,Dr.Carla Hannaford和Zale B.Giffins与我亦师亦友,我感到十分幸运。有许多NLP、Kinesiology、EQ和

10、Neuroscience的大师和学者,未曾见过面,但从他们的著作中我得益匪浅。公司里的同事陈慧雅小姐、于国强先生和我新结识的朋友文卫、广州花城出版社编辑部的文能先生等人,为帮助我出这本书付出了很多,谢谢!此外,亦要多谢这几年里一直关心和支持我的前辈、同行、学员和其他所有朋友们:没有你们,我没有今天。李中莹第一章 为什么写这本书?我们正处于一个“小孩不好过,家长更难为”的时代。与我们自己的孩提时代相比较,今天的孩子受到的关注更少,但却要面对着更多的挑战和更艰难的成长环境。统计数字显示,与20年前比较,现今的小孩: 学习能力下降了; 情绪处理及社交技能更差; 变得更神经质、更易生气、更情绪化、更消

11、沉、更孤僻、更易冲动、更不听话。今天的家长比起三四十年前的上一代更需要卖力工作,工作时间更长,压力更大。换句话说,今天的大部分家长陪伴孩子的时间,比当年自己做小孩时更少,而所作的沟通,在质与量上都有明显的退步。香港的一项调查指出:现今家长与小孩的沟通时间,平均每天只有6分钟!长久以来,小孩一直倚靠家庭中成人的教导,或者在与其他孩子玩耍中学到基本的情绪处理和社交的技能。在今天的社会里这些学习的途径日渐消失。今天的孩子每天花上大量时间对着电视、电脑和电子游戏机。这些新科技产品固然有它们的用处,但却不会使孩子在人际关系、沟通技巧、情绪处理和其他许多重要的生活知识以及能力上有所进步。学不到基本的情绪智

12、能,对孩子的成长会产生严重的后果。根据调查,无法辨别焦虑和饥饿的女孩比较容易患饮食失调症;情绪容易冲动的男孩容易有暴力倾向;学不会控制冲动的女孩容易在十六七岁便怀孕;不懂得应付焦虑及抑郁的孩子容易吸毒、酗酒。显而易见,这些孩子都较难有很好的前途。家长和孩子之间,本来应该有最亲密的关系。可是,今天的家长有时会觉得与孩子之间无话可说,孩子亦常常不愿把心中的想法与家长分享,在不少家庭里每天都发生争吵,导致两代之间的矛盾随着时间推移而加深。显然,家长和孩子之间需要一些沟通和处理情绪的技巧,使家长与孩子每次有不同意见或者不满时懂得如何处理,从而使关系变得更紧密而不是更疏远。同时,在学习方面,孩子急需一些

13、能使他们对学习重新产生兴趣的技巧,例如有效而且省时的记忆方法。另外,认识自我的价值,在群体中建立和谐的关系和拥有不卑不亢的人生态度,对于他们日后成长都极为重要。我们的亲子系列便是针对这些需要而设计的。对于本书,我有以下一些想法与读者分享:(1)孩子成长的过程很复杂,在不同的年龄阶段,对很多事情都会有不同的需要和反应,再加上每一个家庭的文化、传统、生活模式、环境、地区、社会等背景及家长的性格、行为各有不同,所以从根本上说没有两个孩子是相同的,因而也就不会有一套绝对适用于每一个孩子的教导技巧。另一方面,在一本书中把迄今为止总结出来的有效知识、想法和行为介绍给家长,那将会是一部巨著。以今天家长繁忙的

14、生活方式来看,恐怕难以吸引他们去阅读及研究。这本书提供一些实际和有效的概念和做法,家长可以学习到一些马上便能运用的技巧,并能很快见到效果。若有需要,更可以参加我们的亲子系列培训课程。有关的资料,可以按我们提供的联络地址及电话向我们索取。(2)一个孩子的思想和行为,是由于在其成长过程中所出现的种种事情及他所学到的思考模式所决定的。故此,伴他成长的家长需要首先明了一点:“这个现状制造出来,有我一份。”意思是说家长的思想、言谈、行为和情绪表现模式,塑造出孩子今天的现状。欲想孩子有所不同,必须家长先在自己的思想、言谈、行为和情绪表现方面有所不同。也就是说:“欲孩子改变,家长必须先来一些改变。”自己不准

15、备改变,而只想去改变孩子的家长,这本书帮不了他们,我们不相信有这个可能。家长开始改变的初期,孩子或者不会马上出现相应的改变,在某些情况下,孩子的不良行为甚至会变本加厉。家长必须明白这是一段考验的时期,回复到过去的做法,情况肯定是回复到与以前一样;坚持已经作出的改变,孩子认识到家长的坚定及认真,便会作出正面的回应了。(3)很多家长都有一些自责或者内疚的心态,觉得自己未完全做好对孩子的工作。这种心态的好处,是驱使这些家长去寻求和学习更多的知识,以提高亲子关系方面的能力,这样的家长相比于那些总是自认为做得很对,一出现问题就责怪环境或孩子不好的家长来说要来得积极。但坏处是让孩子形成一个信念:家长的确对不起他,欠他一些东西。这样的孩子往往会不断索求,每次吵闹时都以此为凭借而有诸多要求和抱怨,使家长不知所措,难于招架。所有的家长都应该明白:他们对孩子尽心尽力,都是好的家长,只是如同人生里其他的事一样,他们还有许多办法能将事情处理得更好。自古以来,人类世世代代生儿育女,担当起父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