沉降位移观测方案

上传人:cn****1 文档编号:470533005 上传时间:2022-09-01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30.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沉降位移观测方案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沉降位移观测方案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沉降位移观测方案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沉降位移观测方案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沉降位移观测方案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沉降位移观测方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沉降位移观测方案(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沉降位移观测方案沉降位移观测方案一、工程概况本项目施工区域紧临高边坡坡脚线区域,为避免施工影响坡体稳定性而产生安全隐患,在施工周期内,决定对原边坡进行变形沉降观测。项目竣工后依照设计及技术规范规定,对结构物进行竣工后沉降位移观测。二、监测技术的依据、建筑边坡工程技术规范2、工程测量规范、建筑变形测量规程4、水运工程技术规范三、沉降位移观测点的布设结合本项目工程实际情况,通过现场踏勘,为了保证沉降位移点位的牢固可靠,及时体现边坡和结构物稳定状况,现将边坡沉降位移点布置于坡体上,在纵五路沿线廊道和转运站基础两侧布置;廊道沉降位移观测点设立于承台上,转运站沉降位移观测点设立于建筑物角点,具体点位布置

2、详见附图。现场选定沉降位移观测点后,将用红色油漆标明并进行编号,并设立警示标志以免被破坏。 四、监测原理、方法及仪器1、重要仪器序号监测项目重要监测仪器位移监测拓普康GTS-6022沉降监测GL32D水准仪2、位移测量水平位移观测为平面控制测量,必须先在测区内建立平面控制网。水平位移监测网根据现场实际情况采用如下方法:2采用基准线法时,基准线两端分别建立检核点。观测前先检查基点是否移动。建立测站点后,反测后视点坐标对比进行复核,观测时位于基点的全站仪和位于测点上的标牌均要检核对点器的可靠性,需采用钢尺量取时,均移动钢尺读数两次保证数据的准确性。2.2.采用三角测量法进行观测,控制网为三角网。三

3、角网由测区内若干个起控制作用的点(工作基点)和基坑周边按规范规定的间距设立的位移观测点互相连接而成。观测中使用钢尺或红外测距仪测量控制网中三角的起始边(基线)长,使用拓普康GTS-60型全站仪观测各三角的内角,按四等三角精度观测。外业观测成果经内业整理计算即可求得各点的位移量。 测量中的重要误差如下:(通过计算,角度值已经折算成长度值。)对中误差:1m 整平误差:0.3mm瞄准误差:m方法误差:0.3m.根据控制点及水平位移测点的通视情况,用固定的拓普康GTS-02型全站仪、固定的反射棱镜、固定的控制点测出固定方向和点位。第一次水平角一测回,边长一测回四次读数取中数;其计算成果作为本工程水平位

4、移点坐标的初始值,以后各次测量水平角一测回,边长一测回两次读数取中数。水平位移观测作业方法:)、水平位移观测采用固定基准点、固定定向点、固定仪器的方法。在坡顶及有平台能架设反光棱镜的观测点位上,用拓普康GTS-62型全站仪采用极坐标法直接测量观测点的坐标进行比较。水平角观测两测回,边长采用红外测距一测回(四次读数),垂直角观测一测回,仪器高、觇标高量至毫米。)、数据解决a、极坐标法:将测得的坐标变化量投影至垂直边坡走向方向的位移量;、小角法:按下式计算 e/L 式中e平面位移量 2025 L观测基准点至监测点的距离 观测小角2.4:坐标放样测量法:根据业主移交的测量点位建立场地内部绝对坐标系,

5、通过极坐标发测量出固定好的观测点坐标及标高,测量时通过3次架拆反光棱镜取得的坐标、高程数据平均值作为检测原始坐标及高程,建立好4个点位,再通过换测站及后视循环4个点位闭合后,方可作为原始沉降、位移基准点,测量时可以采用新点测量发直接测量观测点坐标、高程数据作为对比,也可采用放样发定仪器观测凌镜数据得出进退、左右偏差数据,周期观测时发现几点未闭合时,选用规划递交的原始点作为测站、后视建站测量,复查建站位置是否移动。3、沉降测量为保证观测精度,水准点设在土质坚硬、便于长期保存和使用方便的地点(本次沉降点与位移布置为同一点位),各等级的水准点均埋设水准标记。运用两个四等水准点和个或2个普通水准点(沉

6、降点)组成附合水准路线,作为该区沉降观测的高程控制。对已制作好的观测点进行水准路线设计。从已知水准点测至另一已知水准点上。根据周边道路观测点点数及设站数以水准导线长度构成符合水准路线。采用往返观测并进行平差计算得出每个点位高程,作为单次数据采集结果。、位移沉降限差4、平面位移的限差 根据使用设备,选择全站仪坐标法进行沉降位移观测。由现场放样可拟定,仪器对中误差为1m,架设棱镜对中杆位置误差为3mm,观测时仪器照准目的误差为2m,故根据误差传播定律有以下公式:m=m仪2+m棱3+m照mm 式中,为观测点平面位移中误差,m仪、m棱、m照分别为仪器对中误差、架设棱镜对中误差、照准误差。选择中误差两倍

7、做为限差,即平面位移限差为8mm。4.2、沉降限差根据工程测量规范规定,一般性建筑物高程沉降观测值中误差不得超过3mm;累积值在周期内沉降速率小于3m。取中误差两倍做为竖直位移观测的限差,即6m。、测量复核措施及资料的整理 选择加密控制网中的控制点T4、T1、T、T6为基准点,建立基准监测网。定期对监测基准网进行复核,以保障沉降位移观测有可靠的依据。每次观测完毕后,应及时整理观测数据,计算周期间观测坐标差值、差值累积值等,并进行归档。四、沉降位移观测的周期在沉降位移观测点布设完毕后,对所布设的沉降位移观测点进行观测,并将观测值进行整理,以做为沉降位移观测的初始值。沉降位移的观测周期宜为57天,据现场施工情况,可对周期进行调整,进行沉降位移观测时,应选择天气情况较好的时候。五、沉降位移观测的注意事项沉降位移观测时,除选择有利的观测条件(天气、温度、湿度等)外,还应尽量固定使用观测仪器、对中杆以及固定的观测人员。 当出现以下情况时,应及时向有关部门和领导报告:1、观测值超过限差值(即观测值超过设计值)。2、观测部位出现裂缝、塌陷等情况时。、当观测部位遇特大洪水等自然灾害等情况时。六、测量设备的保养和使用测量设备应定期检测,如仪器指标异常,应送有关机构进行校定。平时应保持设备的整洁。使用设备时应严格按有关规定进行操作,严禁违规使用仪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演讲稿/致辞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