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孔子教育思想中探索语文教学的新路子

上传人:鲁** 文档编号:470531742 上传时间:2023-11-28 格式:DOCX 页数:2 大小:14.2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从孔子教育思想中探索语文教学的新路子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从孔子教育思想中探索语文教学的新路子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从孔子教育思想中探索语文教学的新路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从孔子教育思想中探索语文教学的新路子(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从孔子教育思想中探索语文教学的新路子 中国的教育改革经历了一次又一次的尝试,也经历了一次又一次的失败,最终一个目的就是要探索适合我国国情的教育方法及规律,及至现在提出了“新课程改革”的策略,纵观“新课改”的中心思想就会发现,它与中国二千年前教育家孔子的教育观念有着惊人的相似。 孔子在教育学生时提出了“不愤不启,不悱不发”的著名论断,倡导教育活动启发诱导,始终以学生为主体,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鼓励从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入手,并教给他们学习的方法,使他们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孔子的这些思想与我们今天所提出的“新课程改革”完全不谋而合。 孔子的这些教育思想更给我们当前的语文课堂教学提供了宝贵的借鉴。 当

2、前语文教学仿佛陷入了一个误区,认为语文谁都可以教,谁都可以教好。其实这是对语文教学的亵渎,是对语文,对学生不负责任的一种错误看法。诚然,语文是一门开放性学科,它所涉及的知识几乎能囊括所有的学科,似乎谁都懂语文,谁都会语文,其实在这看似简单的学科中却包含了最不简单的学问。 的确,语文谁都可以教,但要想教好却非易事。那么怎样才能教好语文呢?这还需要向我国教育鼻祖孔子来学习。 曾几何时,我们的教师认为课堂上不讲似乎对不起学生,不讲就是没有尽到教师的责任,不讲就是没有水平。于是课堂上一讲到底,满堂“灌”的情况屡见不鲜。学生没有思考的余地,没有自己学习、消化的时间。课堂上,“主体”变成了“客体”,学生成

3、了被动接受知识的容器;“主导”变成了“主宰”,教师完全成了教学活动的中心。这实在是有悖于教学规律的。我们必须学习和领会孔子的教育思想,像孔子那样注重学生的主动学习,体现学生的主体性。 对于这一点,笔者也进行了一些尝试。在教学中实行小组教学,让各组同学集体来学习一篇课文,感觉效果甚佳。具体做法是,在学生完全阅读课文的基础上,进行自我设疑,提出一些自己能解决或不能解决的问题,然后小组针对每一个问题进行讨论,小组不能解决的问题再提出来,全班集体研讨,这样主动权就完全放给了学生。最初学生可能提不出什么好问题,甚至是一些幼稚的问题,这都不要紧,这毕竟是他在阅读课文的基础上自己提出来的,这就是他的收获。爱

4、因斯坦也说:“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如果这种训练长期坚持下去的话,学生最终一定能提出一些质量比较高的问题,久而久之,就能形成一定的能力。这比单纯的教给他们知识要强得多。正所谓“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这在我的教学中也得到了验证。 孔子在教学中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更倡导乐学,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他深知,要博学,必须愉快地学,要学习得好,必须心情舒畅,所以启发学生说:“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之。”指出学习是一件快乐的事。他还把乐学作为治学的最高境界。他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他以“知之”、“好之”、“乐之”这三种学习的态度相比较,一层深入一层,说明乐学的效果最佳

5、。所以,孔子学习起来“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他说:“饭蔬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意思说,在学习中发现了乐趣,本身就是一种最高的享受了,那么,即使吃粗粮,喝冷水,弯着胳膊做枕头,也有着乐趣。 孔子的这种观点,在语文教学中尤为重要。爱因斯坦也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可是纵观当前一些语文课堂教学,给人的感觉是死气沉沉,学生毫无兴致可言,这又怎么谈得上喜欢语文这一学科呢?又怎么想提高学生的语文成绩呢?那么,如何来培养学生对语文的兴趣呢?笔者在几年的语文教学中逐渐摸索出一点切实可行的做法。 首先是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注重民主教学。这应该是令学生乐学的前提。俗话说:“亲其师而

6、信其道。”人是有情感的动物。师生感情融洽与否,直接关系到学生的学习情绪。师生感情冷漠,不可能创造出一种和谐的学习气氛;师生感情融洽,师爱生,生敬师,这样学生内在的情感自然被触发,并进而如同“爱屋及乌”般喜欢上教师的讲授,学习的兴趣就浓了,劲头就足了。所以,我们也应该像孔子那样,对学生讲平等,讲民主,讲感情。 其次,创设生动活泼的课堂教学氛围。这就需要语文教师进行精心的构思,采用形式多样教学方法,以达到吸引学生的目的,这样学生就能全身心的投入到课堂中来,课堂气氛就比较活跃。这样的课堂,我想没有哪位学生不喜欢的。这一点,我在目前的教学中也进行了尝试。 现在的语文教材在编选课文时,力求突出文章的人文

7、性,文学性,并能结合当前影视动态,选取一些欣赏性极强的影视作品,这就给当前的语文课堂教学提供了极大的操作空间。如,初中语文第六册有一单元都是剧本,象一个都不能少、泰坦尼克号等,这些都被拍成了电影,学到这课时,可直接播放给学生看,这既调动了学生的兴趣,又更好地理解了文章,一举两得。 初中八年级语文有一篇雨果先生的文章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给巴特勒上尉的一封信。我在备课时就考虑,当学生不了解火烧圆明园背景的情况下,对于这封信的分量与价值不会把握得很好,他们感受不到雨果先生那种仗义执言的高贵品质。所以在讲这篇课文前,我先给学生看了火烧圆明园,学生看后感触很深,对于进一步理解雨果这封信的内容,感受雨果先生

8、的正义感与他的博大胸怀,起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另外,语文教材每单元几乎都有一个共同的主题,教师可结合每单元的学习,选取与本单元有关的影视片课前安排给学生看,先让他们从视觉上感知,进而再从文字上想像,这都有助于课文的学习。如,学到有关动物的单元,给学生看兽中王、巨足人猿传说等影片,让他们知道环保的重要;学到有关亲情的单元,给学生看漂亮妈妈,让他们感悟亲情的温暖;学到探险单元,给学生看垂直极限,让他们感受挑战的刺激;学到有关人生的单元,给学生看同是天涯快乐人、阿甘正传,让他们学习做人的准则;学到有关想像的单元,给学生看哈利.波特,让他们体验幻想的快乐。实践证明学生对这种教学方法非常感兴趣,对于语文的偏爱可想而知。 当然,要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除了采用这种方法外,教师还要从课堂的讲授上下功夫。 孔子在其40年的教学生涯中,对教育的各个方面作了较系统全面的论述,形成了其博大精深的教育思想。其中有糟粕;更有若干精华,充满了智慧之光。作为今天的语文老师,怎样去汲取精华,弃其糟粕,让孔子的教育思想在语文教学中开花、结果,进而发扬光大,是现在的当务之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活动策划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