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绝句》教学反思_1

上传人:人*** 文档编号:470524186 上传时间:2023-08-11 格式:DOCX 页数:30 大小:34.5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绝句》教学反思_1_第1页
第1页 / 共30页
《绝句》教学反思_1_第2页
第2页 / 共30页
《绝句》教学反思_1_第3页
第3页 / 共30页
《绝句》教学反思_1_第4页
第4页 / 共30页
《绝句》教学反思_1_第5页
第5页 / 共3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绝句》教学反思_1》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绝句》教学反思_1(3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绝句教学反思绝句教学反思 作为一位到岗不久的老师,课堂教学是重要的任务之一,借助教学反思我们可以拓展自己的教学方式,那么优秀的教学反思是什么样的呢?以下是我收集整理的绝句教学反思,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绝句教学反思1 绝句这首五言绝句极其生动地描绘了一幅明净绚丽的春色图。这首诗画面美丽,格调柔软,寓情于景,显示出春天蓬勃的朝气和诗人结束奔波流离生活后,愉悦闲适的心情。反复诵读此诗,给人一种春不醉人人自醉的感觉。带着对这首诗的宠爱,我饶有兴致的起先了教学。 上课伊始的“说说关于春的成语”竞赛一下子将气氛领了上来,孩子们好像进入了春天的世界,一双双小手高举过头,一种“春天的气息”充溢了整个教室。 古

2、诗教学,少不了“指导朗读”。在嬉戏导入,激发兴致后,又紧接着让孩子们自由读诗,边读边想想哪句古诗最能让你感受到春天来了。孩子们在小组里面大声的朗读着,说着自己的想法,那景象,好不喧闹。“我觉得春风花草香这句诗最有春天的感觉,因为春风一吹,花儿都开放了,草儿也从土里钻了出来,探出脑袋张望这漂亮的世界,到处一片生气勃勃的景象,我觉得这就是春天”“看到这么美的景象你的心情怎么样呢?”“很兴奋,很欣喜!”“那你能将这句诗大声的朗读出来吗?”“能,”就这样,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下,在孩子们特性化的解读中,我完成了对本诗的教学。让孩子们的自主、自由的解读代替老师的枯燥乏味的说明,但同时又从孩子们的回答中赐予指

3、引引导,并进行朗读的指导。 或许是自己对这首诗的宠爱,或许是孩子们的表现很好,或许是这样的教学设计较为合理,本堂课孩子们和自己的状态、协作都特别的默契,在“你一言、我一语”的沟通沟通中,一起走进了那富有诗意的春天。绝句教学反思2 绝句是唐朝诗人杜甫闲居成都草堂时所作。本诗是其中的第三首,描写了草堂门前浣花溪边的春景。这首诗色调明快,意境开阔。全诗每句一景,声形色,近景、远景交相辉映,构成一幅绚丽多彩、开阔生动的画卷。描写有动有静,鸣啼的黄莺,翱翔的白鹭是动景,千年积雪,停岸行舟是静景,动静相间,和谐完备。这明快开朗景色的描绘,反映了诗人欢快激扬的思想感情。全诗对仗工整,语言凝练,令人心旷神怡,

4、百读不厌。教学中,跟上首诗比照学生能够快速找到“三千尺”、“落九天”、“千秋雪”、“万里船”中的这些数字,知道这些数字都是虚指,它们分别是指待学生深化理解课文后,引领学生相识诗歌中的对仗,感受诗歌的美(学生此时立刻联想到春节的春联都是对仗的)。最终点拨朗读技巧,延长语气,读好重音,读好古诗特有的乐感和韵味。绝句这首诗是杜甫在成都浣花溪草堂闲居时写的,共写绝句四首,本诗是其中的第三首,描写了草堂门前浣花溪边春景。本诗由两联工整的对偶句组成。前两句“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写的是动景。首句堂前黄鹂鸣于翠柳间,是近景;次句白鹭飞上青天,是远景。这些景物的画面,色调明丽:嫩黄的小鸟,翠绿的柳林

5、,洁白的鹭鸶,蔚蓝的青天,四种色调给人以深刻的印象。不仅有色还有声,有那宛转好听的莺歌,真是一派生气勃勃的明丽的景象。后两句“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写的是静景。前两句两个动词是“鸣”“上”,后两句是“含”“泊”,一动一静。第三句写西岭的积雪,是远景。“含”字运用拟人手法,非常贴切生动;“千秋”点出时间的久远,更显出其静。第四句写门前的船只,是近景。“泊”,停岸着,静中包含着动;“万里”点出路途的遥远。这首诗,每句一景,其中动景、静景,近景、远景交织映现,构成了一幅绚丽多彩、幽美平和的画卷,令人心旷神怡,百读不厌。自己也很喜爱这首诗,本月的明日之星就选择了这首诗,但上下来却发觉有许多不

6、足的地方,整个教学设计的环节欠合理,朗读指导也没到位,互动环节也没互动好。说来惭愧,在上这堂课之前,曾经听了其他老师上这节课,她一边上,我也一边在想:自己这个环节会怎样处理,应当怎样处理。也和师傅探讨过某些环节该如何处理,如何设计,但在实际的上课过程中,发觉自己思索的还是远远不够,没有细细地解读文本。 在朗读环节的设计中,没有细心处理好朗读的层次。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背诵古诗,是古诗教学的重点。因此在课堂上要体现朗读的指导过程。在这节课上,我也重视了古诗的朗读,并设计了多处朗读,但在详细的上课过程中却没有好好地指导。到课的尾声,学生原来读得蛮好的,并且熟读成诵了。但我却提出了让学生划一划节奏

7、,依据节奏来朗读,这就又回到了浅层次的朗读上了。课结尾时,学生已经理解了诗的意思了,应当是深层次的指导朗读,让学生在理解诗的意思的基础上,有感情地朗读,而不应当只依据节奏点来读一读。在“初读”环节上,我的要求太高了,初读便提出了边读边思索诗的意思,问的问题太广了,缺乏针对性。其实,“诗歌不是无情物,字字句句吐衷肠。”假如学生真正理解了诗句的意思,感悟了诗人的感情,断句就不会成为问题。因此,在以后的教学中,我还将在朗读的层次上多下功夫。绝句教学反思 我刚刚上完古诗绝句,感觉效果不错。这首诗学生早已经会背,所以在上的时候,在上课的时候,我首先给学生介绍了绝句这种诗歌体裁,并简洁介绍了杜甫。然后干脆

8、从插图入手,请同学们视察一下图上都有哪些景物,并根据肯定的依次进行描述。学生很快找出了雪山白鹭 翠柳 黄鹂小船,并进行了描述,然后我再让学生说说图上都有哪些较醒目的颜色。学生说完这些以后,我给大家点出这就是诗人曾经生活过的地方,那么诗人是怎样描述这个美丽的地方呢,一起来学习。 学生很快就简洁说出了前两句的意思,这时候我就问,黄鹂在叫,白鹭在飞,这说明白什么?令我感到惊喜的是,学生说出了“有声”,我大大的激励了学生,紧接着又问,那么,黄鹂是黄色的,白鹭是白色的,并有青青的翠柳。蔚蓝的天,这又是什么呢?学生很快说出了“有色”,理解了诗人描述的“绘声绘色”美景。后两句的描写,学生略感到困难,通过孩子

9、简洁的描述,我给学生比照窗户画框进行了讲解,学生很快理解了“含”的意思,并且把诗人视察的角度位置都清晰地说了出来,概括时又精确地说出了动态 静态描写,我感觉这节课学生上的特别踏实,我自己也感受到了胜利的喜悦。绝句教学反思 (一)教学目标: 、相识个生字,读准字音,了解字义,指导书写“船”,相识“舟”字旁。 2、有感情地朗读古诗,感悟诗人对大自然美景的赞美之情。 3、体会古诗所表达的情感,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学习古诗的爱好。(二)教学重点: 1、相识生字,正确书写“船”字,相识“舟”。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三)教学难点: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使学生在朗读与想象中感受诗的意境。 (四)教学打算:

10、 课件、生字卡片(五)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同学们,老师看到当你走进这个教室就在关注这个大屏幕(课件:绝句背景图,创设情境),那你能告知我,看了这幅画面,你想对我说些什么?(太美了) 是啊!这就是我们的生活,这就是漂亮的大自然,这就是唐代大诗人杜甫在饱经了战乱之苦后重返四川成都杜甫草堂时所看到的四周美景。于是他有感而发,写下了这段流传古今的千古绝句。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老师范读(课件:在背景图上一行行出示,同时加入音乐,让学生感受诗的意境。)想听一听那美丽的诗文吗? 2、学生初读感知 你是不是也想读啊?(学生自由读文,留意把生字的读音读准,把诗句读通顺。) 3、指名读、齐读。读的

11、真好,因为诗真美,想不想走进诗人,走进杜甫草堂,去和他一同共享这天成之美。 三、随文识字,理解古诗内容,指导朗读。 (一)学习第一句(课件:“两个黄鹂鸣翠柳”,声景并茂。) 1、说说你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两个黄鹂在树梢上鸣叫。) 2、所以诗人脱口而出“两个黄鹂鸣翠柳”。 3、学习“鹂”、“鸣”、“翠”(课件:3个字在诗中渐渐变大,跳出来,达到重点学习的目的。) 学生用各种方法记忆“鹂”、“鸣”、“翠”。 (鹂:,黄鹂,一种鸟,所以鸟字旁,左声右形。) (翠:绿的意思。)(鸣:鸟的叫声,出示字理。汉字就像个成长的孩子。课件:鸣的字理图,使学生清楚看到鸣的历史演化过程。) 、看吧,两只活泼可

12、爱,小巧玲珑的黄鹂在翠绿的柳梢间欢快地鸣叫。他们是春的使者,给人以希望和憧憬。闭上眼睛想,你看到了吗?你能读出这春的朝气吗?(课件:这个字跳回句子。)(二)学习其次句(课件:“一行白鹭上青天”,让学生感受意境。) 1、诗人正沉醉于黄鹂悦耳的鸣叫声中,突然眼前拂过一道白色的弧线,这白色的弧线是什么? 2、这就是“一行白鹭上青天”。(课件“鹭”渐渐变大,跳出来)3、学习“鹭”,你相识它吗? 4、仰视苍穹,雪白的鹭鸟飞向蔚蓝的天空,这又是一幅多么高远而开阔的美呀!豪放的男孩们,让我们放开胸襟,读出这深邃却又让人充溢遐想的美吧!(学生齐读)(课件:“鹭”跳回句子。) (三)学习第三句 1、黄鹂、翠柳、

13、白鹭、青天,真是色调显明,到外莺歌燕舞,绿柳垂丝,春意融融,怎不令诗人沉醉其中,此时他透过窗户,极目注视却又被什么吸引住了?(被远处的西岭雪山吸引住了。)2、这便是“窗含西岭千秋雪”。(课件:第三句配图,感受“窗含”意境。) 3、瞧,又有两个生字挚友跳出来了,看看这两个小调皮谁相识呢?(课件,蹦出“含”、“岭”)你觉得他们长得像吗?有什么好方法,记住它们?“岭”去掉“山字旁”,你还相识它吗?(令)那么,“令”字家族除了“岭”你还想起了谁?(玲、拎、冷、铃、零、龄、领)(课件:指“岭”出现“令”家族,使学生一目了然。) 4、汉字多变,汉字真的很奇妙,一个“含”字将西岭雪山美景尽收眼底,不防也让我

14、们感受一下。同学们,让我们透过窗户看眼前的这片蓝天,想象一下,和下课后我们站在操场看到的无穷无尽的蓝天感受一样吗? 5、可爱的女孩们,你能读出这含蓄的美吗?让我们闭上眼睛和诗人一同去感受这千秋雪景吧!(齐读) (四)学习第四句 (辗转)1、诗人忽又低下头,这次,他看到了“门泊东吴万里船”。(课件:第4句配图,感受意境。)原来俯首处,门外还停岸一艘即将驶往东吴的客船。 2、学习“吴”(课件:“吴”跳出,重点学习。)吴桐,(学生名),你应当是最熟识这个字了吧,告知同学们,怎样记住它? 3、书写“船”,相识“舟”。 这里还有1个字你相识它吗?(船,课件:“船”字,突显船在当前页中位置) “船”是“舟

15、”字旁,“舟”做偏旁时“横”变成“提”。在虚宫格中书写。4、同学们,战乱过后,江河畅通,路路通,万里航船,再不受阻,而行于其中,诗人看到此情此景,会是怎样的心情?(开心) 5、让我们用开心的语气读出诗人愉悦的心。(齐读) 四、感悟课题 1、同学们,句句品过了这首诗,你想说什么?(诗句太美了) 、是啊,诗句太美了,是因为大自然太美了;大自然太美了,是因为此时此刻诗人有一颗观赏的心太美了。只要心中有景,大自然到处是美景,也只有诗人这样绝妙的语句才能配得上大自然这绝伦的美景绝句,无与伦比,而不仅仅是一种诗的体裁。(课件:回到首页图,学习“绝”,使课的本身达到“扣题”的效果。) 3、学习“绝”(课件:出示字理图,演示字理。) (“绝”与“决”对比练习填空。) (课件:1、任何事情都不是肯定的,只要下定决心,努力向前,就肯定会春光无限。、挚友们,让我们怀揣坚毅的决心,谱写绝妙的人生。) 五、想象诗句,感受美 、真是妙啊,同学们,我们学完了整首诗,唯恐我们的脑中不停的出现的就只有一个字美。让我们闭上眼睛,想像这种美,印记这种美,吟诵这种美。(生配乐读,想象画面) 2、总结绝句(课件:杜甫画像前一行行出现总结性语句,使学生了解诗的背景和意图。)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工作计划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