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土保持方案编制

上传人:m**** 文档编号:470518919 上传时间:2022-12-07 格式:DOCX 页数:5 大小:14.7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水土保持方案编制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水土保持方案编制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水土保持方案编制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水土保持方案编制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水土保持方案编制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水土保持方案编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水土保持方案编制(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1 扰动土地整治率 treatment percentage of disturbed land项目建设区内扰动土地的整治面积占扰动土地总面积的百分比。2.0.2 水土流失总治理度 controlled percentage of erosion area项目建设区内水土流失治理达标面积占水土流失总面积的百分比。2.0.3 土壤流失控制比 controlled ratio of soil erosion modulus项目建设区内,容许土壤流失量与治理后的平均土壤流失强度之比。2.0.4 拦渣率 percentage of dammed slag or ashes项目建设区内采取措施实

2、际拦挡的弃土 (石、渣)量与工程弃土 (石、渣)总量 的百分比。2.0.5 林草植被恢复率 recovery percentage of the forestry and grass项目建设区内,林草类植被面积占可恢复林草植被(在目前经济、技术条件 下适宜于恢复林草植被湎积的百分比。2.0.6 林草覆盖率 percentage of the forestry and grass coverage林草类植被面积占项目建设区面积的百分比。3基本规定3.0.1开发建设项目水土流失防治应遵循下列要求:1开发建设项目应按照“水土保持设施必须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 工、同时投产使用”的规定,坚持“预防

3、优先,先拦后弃”的原则,有效控制 水土流失。2开发建设项目水土流失防治的基本要求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开发建设 项目水土保持技术规范GB 50433-2008第3章的有关规定。3应对防治责任区范围内的生产建设活动引起的水土流失进行防治,并使 各类土地的土壤流失量下降到本标准规定的流失量及以下。4应对防治责任范围内未扰动的、超过容许土壤流失量的地域进行水土流 失防治,并使其土壤流失量符合本标准规定量。5开发建设项目应在建设和生产过程进行水土保持监测,对水土流失状况、 环境变化、防治效果等进行监测、监控,保证各阶段的水土流失防治达到本标 准规定的要求。3.0.2开发建设项目在各阶段的水土流失防治工作应

4、遵循开发建设项目水土 保持技术规范GB 504332008第4章的规定。3.0.3开发建设项目水土流失防治指标应包括扰动土地整治率、水土流失总治 理度、土壤流失控制比、拦渣率、林草植被恢复率、林草覆盖率等六项,根据 开发建设项目所处地理位置可分为三级。4项目类型及时段划分4.0.1开发建设项目按建设和生产运行情况可划分为建设类和建设生产类。并按 类别划分时段。4.0.2建设类项目可包括公路、铁路、机场、港口码头、水工程、电力工程(水 电、核电、风电、输变电)、通信工程、输油输气管道、国防工程、城镇建设、 开发区建设、地质勘探等水土流失主要发生在建设期的项目,其时段标准划分 为施工期、试运行期。

5、4.0.3建设生产类项目可包括矿产和石油天然气开采及冶炼、建材、火力发电、 考古、滩涂开发、生态移民、荒地开发、林木采伐等水土流失发生在建设期和 生产运行期的项目,其时段标准划分为施工期、试运行期、生产运行期。生产 运行期应为从投产使用始至终止服务年,不同类型项目可根据生产运行期的长 短再划分不同的时段,但标准不得降低。5防治标准等级与适用范围5.0.1开发建设项目水土流失防治标准的等级应按项目所处水土流失防治区和 区域水土保持生态功能重要性确定。5.0.2按开发建设项目所处水土流失防治区确定水土流失防治标准执行等级时 应符合下列规定:1 一级标准:依法划定的国家级水土流失重点预防保护区、重点

6、监督区和 重点治理区及省级重点预防保护区。2二级标准:依法划定的省级水土流失重点治理区和重点监督区。3三级标准:一级标准和二级标准未涉及的其他区域。5.0.3 按开发建设项目所处地理位置、水系、河道、水资源及水功能、防洪功 能等确定水土流失防治标准执行等级时应符合下列规定:1 一级标准:开发建设项目生产建设活动对国家和省级人民政府依法确定 的重要江河、湖泊的防洪河段、水源保护区、水库周边、生态功能保护区、景 观保护区、经济开发区等直接产生重大水土流失影响,并经水土保持方案论证 确认作为一级标准防治的区域。2二级标准:开发建设项目生产建设活动对国家和省、地级人民政府依法 确定的重要江河、湖泊的防

7、洪河段、水源保护区、水库周边、生态功能保护区、 景观保护区、经济开发区等直接产生较大水土流失影响,并经水土保持方案论 证确认作为二级标准防治的区域。3三级标准:一、二级标准未涉及的区域。5.0.4当按第5.0.2条、第5.O.3条的规定确定防治标准执行等级出现交叉时, 按下列规定执行:1同一项目所处区域出现两个标准时,采用高一级标准。2线型工程项目应根据第5.0.2条、第5.0.3条的规定分别采用不同的标准。6防治标准6.0.1开发建设项目水土流失防治标准应分类、分级、分时段确定。其指标值 必须达到表6.0.1-1和表6.0.1-2的规定表6.0.1-I建设类项目水土流失防治标准时 段 分类一

8、级标准二级标准三级标准施工 期试运行期施工 期试运行期施 工期试运行期1扰动土地整 治率()*95*95*902水土流失总 治理度( )*95*85*803 土壤流失控 制比0.70.80.50.70.40.44拦渣率()9595909585905林草植被恢 复率( )*97*95*906林草覆盖率(% )*25*20*15注:“*”表示指标值应根据批准的水土保持方案措施实施进度。通过动态监测 获得,并作为竣工验收的依据之一。表6.0.1-2建设生产类项目水土流失防治标准、分 级 时段分类一级标准二级标准三级标准施 工 期试运行期生产运行期施 工 期试运行期生产运行期施 工 期试运行期生产运行

9、期1扰动土地整 治率(% )*9595*9595*90902水土流失总 治理度(% )*9090*8585*80803 土壤流失控 制比0.70.80.70.50.70.50.40.50.44拦渣率(%)9595989095958595855林草植被恢 复率(% )*9797*9595*90906林草覆盖率 (% )*2525*2020*1515注:“*”表示指标值应根据批准的水土保持方案措施实施进度,通过动态监测 获 得。并作为竣工验收的依据之一。6.0.2矿山企业和水工程在计算各项防治指标值时,其露天矿山的采坑面积、 井工矿山的塌陷区面积、水工程的水域面积应属于防治责任面积,但不包括在 总

10、防治面积内。6.0.3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方案编制、施工阶段检查、竣工验收及生产运行 管理等,应符合本标准规定的分类分级分时段防治指标的要求。在竣工验收时, 除满足规定的验收指标外,各项水土保持设施质量必须达到国家有关质量技术 标准的要求。6.0.4表6.0.1-1和表6.0.1-2中水土流失总治理度()、林草植被恢复率()、林 草覆盖率(%),应以多年平均年降水量400600mm的区域为基准,降水量不在 此范围时可根据下列原则适当提高或降低表中指标值:1降水量300mm以下地区,可根据降水量与有无灌溉条件及当地生产实 践经验分析确定。2降水量300400mm的地区,表中的绝对值可降低35。3降水量600800mm的地区,表中的绝对值宜提高12。4降水量800mm以上地区,表中的绝对值宜提高2以上。6.0.5表6.0.1-1和表6.0.1-2中土壤流失控制比应以现状土壤侵蚀强度属中度侵 蚀为主的区域为基准,以其他侵蚀强度为主的区域,可根据下列原则适当提高 或降低表中指标的绝对值:1以轻度侵蚀为主的区域应大于或等于1。2以中度以上侵蚀为主的区域可降低0.102,但最小不得低于03。3同一开发建设项目土壤流失控制比,可根据实际需要分区分级确定。6.0.6表6.0.1-1和表6.0.1-2中山区丘陵区线型工程,拦渣率值可减少5;在高山 峡谷地形复杂的地段,表中的拦渣率值可减少10。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