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极化趋势加强(教案)

上传人:re****.1 文档编号:470499035 上传时间:2023-04-24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2.76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多极化趋势加强(教案)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多极化趋势加强(教案)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多极化趋势加强(教案)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多极化趋势加强(教案)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多极化趋势加强(教案)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多极化趋势加强(教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多极化趋势加强(教案)(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福州屏东中学教学笔记年月日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历史必修第一册专题九当今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趋势三多极化趋势的加强第一部分:教案内容【教学设计】教材分析:依据课程标准要求,教材着重写了两极格局瓦解后世界形势的基本特点和世界政治的多极化趋势。本课第一目“别了,雅尔塔”阐述东欧剧变、苏联解体的原因、过程;第二目“鼎足之势话西方”,讲的是两极格局瓦解后,西方主要国家和地区如美国、西欧、日本应对新的世界格局的表现;第三目“走出低谷的俄罗斯”,讲的是两极格局瓦解后,俄罗斯面对世界政治格局变化后的举措;第四目“风云际会看东方”讲的是中国和广大第三世界国家作为维护和平的力量和重要一极在国际舞台的作用。现

2、阶段格局的基本特征:美国是当今惟一的超级大国,并试图建立一个由其领导的单极世界,但世界上的多种政治力量不断发展壮大,世界多极化的趋势加强已不可逆转。本课内容与“新兴力量的崛起”一脉相承,前者主要讲述多极化趋势开始呈现,后者主要讲述这一趋势的加强。学情分析:我校属于二级达标学校。高中生源一般,整体素质不是太理想。高一年级的历史学习,是学生在高中阶段学习历史的起点,也是关键。能否树立正确的历史观念,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培养一定的历史思维,便决定了学生历史学习的好坏。由于我市初中历史采取开卷考的形式,导致学生对历史往往存在着这样一些印象:历史是“副科”;是死记硬背,与现实联系不大;是无用之学由于初中

3、的基础不扎实,对于高中历史学习产生了不利影响。高中历史教材的编写采用了专题的形式,以专题为线索展现历史发展脉络,打破了时空的界限。这本应建立在学生掌握通史的基础之上。但初中历史教育的现状决定了众多学生既对初中历史知识的掌握情况不理想,无法形成学习高中历史课程的必要的知识基础;又缺乏必要的学习能力和方法的培养。采用专题的形式编写教材,这一体例对教学有以下几点不利:知识系统不完整,同一阶段不同历史现象的联系不紧密;专题之间的跳跃性大,新知识的学习缺少旧知识的铺垫;专题性的历史内容理论性强,难度加大;各模块教材之间历史知识的重复。所以教学时,一定要注意专题内知识的完整性问题,同时还要考虑本专题知识与

4、其他专题的联系。在有限的时间里,如何深入浅出地把历史知识向学生讲述清楚,并引导他们通过学习活动有所收获,这对历史教师无疑是一个重大挑战。教学思路:历史课程标准:了解苏联解体后两极格局瓦解和多极化加强的史实,认识多极化趋势对世界历史发展的影响。考试内容与要求:了解苏联解体后两极格局瓦解和多极化趋势加强的史实,认识多极化趋势对世界历史发展的影响。学习要求:知道苏联的解体;了解苏联解体后两极格局瓦解和多极化加强的史实;认识多极化趋势对世界历史发展的影响。重点:苏联解体的影响;两极格局瓦解后,“一超多强”局面的形成。难点:怎样认识苏联解体与社会主义发展的关系;多极化趋势对世界历史发展的影响。【教学目标

5、】一、知识与能力结合苏联的历史,分析苏联解体的过程,从而培养学生运用必然与偶然、内因与外因、主要矛盾与次要矛盾的辩证关系分析问题的能力。了解两极格局瓦解后多极化趋势加强的史实,认识多极化趋势对当今政治格局的影响。通过分析冷战后国际形势的变化特点,培养学生综合、归纳历史问题的能力。二、过程与方法学生可以根据教材以及学过的历史知识,运用比较法说明导致苏联解体和中国国际地位提高这两种不同结果的原因。引导学生运用讨论的方法,使之更加深刻地理解多极化趋势对世界历史发展产生的影响。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通过对苏联解体的过程和苏联历史的分析,认识到政治改革和经济发展对社会主义建设的重要性,进一步深化学生对中国

6、共产党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在理论和实践方面重大意义的理解,强调苏联解体是斯大林模式的失败,而不是社会主义的失败。形成开放的世界意识,树立求真务实的科学精神,树立为人类和平与进步事业做贡献的人生理想。【教学流程】课前准备:活动与探究一1、请设计一个表格,归纳英国、法国、苏联(俄罗斯)、日本、中国等国家对朝鲜战争(19501953年)和伊拉克战争(2003年)的态度有何不同?2、请简要分析为什么这些国家对两场战争的态度不同?完成时间:一周。课前准备:活动与探究二百家争鸣历史作业当今世界,人类面临着全球性问题(全球性问题,指当代国际社会面临的超越国家和地区的界限,关系到整个人类生存与发展的严峻

7、问题),诸如全球气候变化、国际恐怖主义威胁、朝鲜核问题、伊朗核问题、索马里海盗等诸多挑战。面对这些威胁,你认为联合国在解决这些问题上可以发挥哪些作用?请写出你的看法。要求:一、从下列五个选题中选择一个选题,阐述你的观点:联合国在解决该问题方面可以发挥什么作用(只需要选择一个选题加以阐述)?1、全球气候变化2、恐怖主义威胁3、朝鲜核问题4、伊朗核问题5、索马里海盗二、字数:100字左右,超过不限,但不得照抄别人观点。三、完成时间:本周末,下周一(11月30日)请交给组长,组长交科代表。四、建议:1、上网查找这些问题的来龙去脉,增长自己的见识。2、了解了这些问题的由来以后,思考联合国在解决这些问题

8、上可以发挥哪些作用?3、如果你查找到了联合国在解决这些全球性问题方面已经采取的相关措施,你也可以把这些措施写进你的作业中。五、评价方式:根据是否准时上交、完成质量评分,分数可计入期末模块成绩中。我们今天一起来学习专题九的第三课“多极化趋势的加强”。本专题讲述的是二战后世界政治格局的发展趋势。世界政治格局是一定时期内形成的一种结构状态,因而本身也是在发展变化的。我们一起来看本课第一目的标题叫做“别了,雅尔塔”,告别“雅尔塔”。我们告别的这个“雅尔塔”究竟是什么呢?其实在本专题第一课“美苏争锋”中已经告诉大家答案了,比比看:哪位同学最快找到“雅尔塔”是什么?答: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期,雅尔塔等国际会议

9、确立了以美苏为主导的国际关系新体制,即雅尔塔体制,它勾画出战后世界两极格局的基本轮廓。问:我们把战后以美苏为主导的国际关系新体制叫做什么?答:两极格局。问:同学们还记得两极格局正式形成的标志是什么?答:北约和华约的建立。投影:北约和华约所以,本课的第一目“别了,雅尔塔”说的就是两极格局的终结。它的标志是东欧剧变、苏联解体。(板书)一、“别了,雅尔塔”两极格局的终结标志:东欧剧变、苏联解体投影:2009年11月9日,德国迎来柏林墙倒塌20周年纪念日,有10万人当晚前往柏林标志性建筑勃兰登堡门,见证“多米诺柏林墙”倒塌。随着“多米诺柏林墙”的倒塌,仿佛又让人回想起20年前在东欧发生的政治动荡。投影

10、:1989年起,东欧局势发生了激烈的动荡。美国时代周刊曾用几个“10”概括了东欧六国的事态:“波兰变化用了10年,匈牙利用了10个月,民主德国用了10周,捷克斯洛伐克用了10天,而罗马尼亚仅用了10个小时”。问:这一组“10”反映了什么?答:反映了东欧演变的剧烈程度和呈现出的多米诺骨牌效应。问:在东欧剧变中,什么发生了根本变化?投影:罗马尼亚政变;罗马尼亚社会主义共和国国旗(1965年1989年)同学们是否注意到,下方和右边图片中的罗马尼亚国旗中间都缺了一块,对照左上角的罗马尼亚社会主义共和国国旗,我们会发现:罗马尼亚政变中,国旗上缺少的正是罗马尼亚国徽(由宪法而来的红色星星,旭日东升,森林茂

11、密的山脉,油井,四周围绕着麦穗。小麦代表农业,山脉代表矿物资源,油井代表石油资源,树木代表茂密的森林资源,红色星星代表人民为和平付出的互助,太阳象征希望与新生活)。从缺少的国徽图案上,同学们能否看出,东欧剧变中什么发生了改变?答:社会制度发生根本性的变化。通过刚才的两组材料,我们就能体会到,为什么东欧的政局动荡会被称为“剧变”。(板书)一、“别了,雅尔塔”两极格局的终结标志:东欧剧变、苏联解体剧:时间短,速度快变社会制度根本性变化冷战期间,东欧国家是苏联对抗美国为首的北约的“桥头堡”,随着东欧剧变,苏联在欧洲构筑的政治、经济、军事体系全线崩溃。仅仅两年之后,苏联的历史也很快画上了句号。投影:问

12、:这张漫画提供了什么信息?答:苏联的解体有双重含义:一是国家政权性质发生根本变化,背离了社会主义方向;二是同时伴随着瓦解,分裂为15个国家。投影:克里姆林宫上的苏联国旗降下,升起俄罗斯国旗1991年12月25日,在西方人欢度圣诞的时刻,飘扬了70年的苏联红旗从克里姆林宫上飘然而下,永远消失在人们的视线中。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走完了它的最后一天,从此成为历史。苏联解体,两极格局崩溃。美国成为世界上惟一的超级大国。正因为有了这种独一无二的实力,美国领导人毫不掩饰自己的目标。投影:美国前总统克林顿在阐述美国21世纪外交政策的讲话中说,世界必须有一个领导,而且只能有一个,美国最具有领导这个世界的能

13、力。问:从这句话可以看出,美国想建立什么样的世界格局?答:构筑由美国领导的“单极世界”。问:美国能够如其所愿建立“单极世界”吗?为什么?答:不能。因为受到其他力量的制约。国际政治格局中存在其他的力量中心,世界朝着多极化方向发展。我们一起来了解除美国之外其他新兴力量的成长。请同学们阅读课本,快速找出还存在哪些新兴力量?本课的第二目标题是“鼎足之势话西方”。这里的“西方”指的是哪些国家?答:美国、欧洲、日本。问:这些国家都有一个共同点是什么?答:发达国家。本课第三目“走出低谷的俄罗斯”说的是俄罗斯的情况,第四目“风云际会看东方”,这里的“东方”指的是哪些国家?答:以中国为代表的广大发展中国家。不管

14、是欧洲、日本还是中国,我们曾经在哪里讲到这些力量的发展?答:专题九第二课“新兴力量的崛起”。在这些国家和国家联盟中,欧洲的联合是最典型、成效也是最显著的。(板书)一、“别了,雅尔塔”两极格局的终结标志:东欧剧变、苏联解体二、多极化趋势加强欧盟一体化加强二战以后,处于美苏两极夹缝中的欧洲的政治家们,认识到欧洲的联合有助于自身的发展,早在1967年,欧洲国家就建立了欧洲共同体。两极格局终结后,欧共体成员国更加感到有必要加快一体化进程。投影:欧盟示意图、欧盟旗帜、欧元纸币、欧盟“总统”范龙佩问:这些图片说明了欧洲的一体化进程发展趋势是什么?答:从经济一体化向政治一体化过渡。在学习“新兴力量的崛起”时

15、,我们知道有一个国家在二战的废墟上崛起的奇迹,这就是我们的邻国日本。上个世纪60年代末,日本就成为仅次于美国的资本主义世界第二号经济大国。投影:2008年世界各国国内生产总值(GDP)排名然而日本并不满足于仅仅做一个经济大国。投影:开赴伊拉克的日本自卫队问:这两幅图片反映了日本的目标是什么?答:成为政治大国。随着经济实力的增强,在资本主义世界中美国、日本、西欧就形成了一种什么格局?答:三足鼎立。所以本课第二目的标题用了“鼎足之势话西方”。本课第三目的标题叫做“走出低谷的俄罗斯”。这个标题告诉我们什么信息?答:苏联解体后,俄罗斯曾经一度遇到困难;但后来又走出低谷,重振雄风。问:俄罗斯为什么能走出低谷?答:最后,我们一起来感受我们伟大祖国的发展。(板书)一、“别了,雅尔塔”两极格局的终结二、多极化趋势加强新兴力量的成长欧盟一体化加强日本谋求成为政治大国走出低谷的俄罗斯风云际会看东方投影:北京奥运会开幕式;神七飞天;建国六十周年阅兵;“天河一号”超级计算机系统;奥巴马访华;第十二次中欧领导人峰会问:从这些图片中,你们感受到了什么?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施工组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